SONY(索尼)辱华了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索尼干了什么事 SONY(索尼)辱华了吗?

SONY(索尼)辱华了吗?

2024-07-17 09: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虫二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更何况是冒犯到我中国的家门口?

对于这一点,日本企业SONY(索尼)一定深有体会。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它都要为这次冒犯,付出沉重的代价。原定于7月7日举行的新品全球发布会,给我取消!

事情是这样的,早在6月30日,SONY就在官微上推送了新机发布的消息,耐人寻味的是,时间恰巧沿用了去年的7月7日。

要知道,这正是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的日子,而且时间都是晚10点。一下子,网友就炸锅了,纷纷评论“不是真傻,就是蔫坏”

一觉醒来,也就是我们百年大典的上午,SONY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发文道歉并取消了发布会。

到了7月7日,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纪念日这天,国际电子展(上海)如期举办!原计划在这个展览上推出新品的SONY,就只能眼红着急。也是活该。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的民众越来越理智,不会再像之前砸日本车那样冲动。SONY门店,或者说背着SONY相机的“老法师们”,免遭于难。

那么话说回来,SONY定这个日子,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很难考证。但是,我们可以翻翻它的旧账,看看这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身份特殊的创始人

1944年,日寇的侵略,已是强弩之末,但也有着最后的疯狂。国外节节败退,国内则拼命补血,征兵越来越严厉。连傻子或者法官,最后都要上战场。

但这里面也有例外,比如名古屋有名的酿酒富商的儿子——盛田昭夫。23岁刚从大学毕业的他,本该上前线当“炮灰”,但是经过家人一番运作,最终去了海军研究所。算是换一种方式,在后方为他们的国家“效忠”,不用像“神风特工队”那样充当人肉炸弹。

在海军研究所,盛田昭夫没有忘记自己的特长和专业——电子技术。他在初中时,就能做出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大学又学了几年物理。因为这些爱好,结识了工程师——井深大。

和井深大比起来,盛田那些发明简直就是小打小闹。前者在早稻田大学上学时,就因为发明“动态霓虹灯”获得了巴黎万博会的优秀奖。两个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还一起合作开发“丝热线诱导武器”,至于用途,不言而喻。

1945年,日本投降,接受制裁。军队全部解散,军事机构也基本被撤销。从海军研究所退役的井深大,来到东京。在一家百货公司的仓库里,和干爹一起成立了“东京通信研究所”。他没有忘记昔日的战友——回家即将继承家业的盛田昭夫。

一番游说之后,盛田加入,同时带来盛田酒业19万日圆的投资。井深大的如意算盘,打得比盛田家的酒还香。随即,研究所升级为公司,改名“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简称东通工)。

在东通工,井深大管技术,盛田管销售,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就是实际上的一把手——经理前田多门,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井深大的干爹。

前田多门这个人,来头不小。创办东通工的前一年,他还是东久迩内阁的文部大臣(相当于教育部长)。东久迩是裕仁的叔叔,日本历史上唯一一个皇室首相,参加过侵华战争,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

担任首相不到一年,东久迩便下台,之后做起了专门为美军提供服务的“慰安场所”,还因为这件丑事儿被驱逐出皇室。

和老领导一样,前田也出来创业,成立了东通工。他也是日本育英会的会长,这个组织曾在二战时帮助军国主义培养“人才”。

军事和政治上的接连失利,让三个身份特殊的人,一起走到了商业的道路上。

从“东通工”到“SONY”

二战时,磁带录音机还是个稀罕物件儿。以至于,当德国的各个电台,同时播放元首的录音时,美国人还觉得很诧异,“为什么希特勒可以同时出现在好几个地方?”

直到二战后,美国才造出第一台磁带录音机。在日本,这项任务,要靠东通工来完成。

1950年,东通工研制出日本第一台磁带录音机,批量生产了50台。但因为价格太贵,又是新鲜产品,根本卖不出去。负责销售的盛田,灵机一动,瞄准了有需求的行政部门,全部卖给了录音转写的法院、英语录音教育的学校。

但他并不满足现状,1953年,听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了晶体管,他立刻飞往美国,光是购买这项专利就花了2万美金。因为数额巨大,又是从老爸那儿借来的,很多人不知道晶体管的意义,认为盛田就是个“败家子”。

但盛田不以为然,1955年,东通工用买来的技术,研制出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1957年,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

按照广告的说法,这款半导体收音机可以装进口袋。但实际情况是,比普通口袋大一些很难装下。但这难不倒“聪明”的盛田,他要求推销员穿上特制的衬衫。玄机在于,特制的口袋比普通衬衣大一些,刚好装下收音机。

一番“骗人”的操作,果然奏效,销售迅速突破150万部。这让成立十年的东通工,经营进入正轨。开始把重心转移到电子产品上,不用再像成立初期那样,卖电热毯和味增汤调料来勉强维持生计。

产品从日本卖到世界的过程中,盛田觉得东通工的名称过于冗长,就和井深大翻遍字典,取拉丁文“SONUS”(声音)和英语“SONNY”(聪明可爱的小孩)合并,东通工有了一个新名字“SONY”。

1958年年底,改名不久的索尼株式会社,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东通工向SONY的进化中,有两次差点死在自己人手上,而且两次都是董事会。一次是在1955年,当时收音机在美国的销量受阻,董事会决定接受其他品牌冠名的订单(说白了就是“代工”)。

另一次就是改名,新名称遭到董事会的坚决反对。两次都是盛田昭夫力排众议,这才有了后来的SONY。

当回忆起拒绝“代工”时,盛田信心十足:“SONY不会为他人做嫁衣,这是我一生中做的最好的决定。”

特丽珑“救了”SONY

如果说,收音机让SONY站稳了脚跟。那么,电视机则让它稳健行走,甚至可以一路“小跑”。

1960年,SONY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黑白电视机(TV8-301),接着加紧研发彩色电视。但因为技术不成熟,成品合格率仅3‰。成本大幅度提高,盈利很难保证,甚至亏损。

这次,一向“聪明”的盛田,向井深大建议“要不咱们采购国外显像管?”,这倒是很像某些中国企业在技术自主之前的做法。但技术男井深一口回绝,坚持边生产边提高合格率。

自然,亏损继续扩大,一度走到破产边缘,迫不得已向银行贷款6.5亿日元救急。

绝处逢生的是,1968年终于研制出“特丽珑”(Trinitron)技术,在亮度、色彩各方面表现出色,并迅速引爆全球抢购潮。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还清了银行贷款。

此后20年间,共卖出18亿台,获得了“有史以来最热卖机型”的称号。

在1973年美国电视节最高奖项“艾美奖”的评选上,SONY凭借“特丽珑”获奖。这还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电子产品。

2015年《时代》周刊评选“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50款电视设备”时,特丽珑电视紧随iPhone手机之后位列第二。要知道,二者的发布时间相差整整39年。

可能是特丽珑太过优秀,此后很长时间内,SONY竟没有研发出新的技术。福兮祸兮,功劳簿上虽然舒服,但并不长久。

吃了20年老本突然发现,90年代已经是等离子和液晶技术的天下,松下、夏普、三星等后起之秀,正在掩盖SONY的昔日光辉。

虽然意识到了新趋势,但是SONY似乎没有转型的打算。一来,难以割舍特丽珑;二来,放不下“江湖老大”的架子。一直在引流潮流的SONY,怎会跟随潮流?

直到2005年,在外部液晶电视技术、价格的竞争优势下,仅第一季度,电视部门净亏损就高达72.6亿日元,拖垮了公司整体盈利。SONY 才不得不放下这种操守,成立“BRAVIA”液晶电视品牌。

当时,三号主管伊原直言:“SONY能否翻身,就看能否在电视机市场杀出重围。”

从“硬件”到“内容”

除了特丽珑,SONY还发明了另外一种风靡世界的影音设备。

这项发明,和井深大的个人爱好分不开。他是一个音乐迷,想听歌的时候要么去现场、要么在家用唱片机。而大部分的普通人,则只能听电台歌曲,根本没有自主选择权,搞不好还有插播广告。

于是,井深大冒出个想法——把音乐装进口袋。他和盛田昭夫一拍即合,1979年,Walkman横空出世,上市后立刻火爆全球。在好莱坞电影《银河护卫队》中,“星爵”使用的播放器正是Walkman一代。可见它在音乐爱好者心中的地位。

Walkman至少有两大影响,一个是它改变了听音乐的方式,由于取消了扬声器,人们逐渐进入“耳机时代”;

另外一个就是,深深地影响了创立苹果不久的乔布斯。当时,乔布斯到SONY参观时,盛田就送给了他一台Walkman。乔布斯爱不释手,甚至拆开反复研究,于是有了后来的ipod。

看来“拿来主义”这一套,有人玩得比日本人还6。但乔布斯不愧是SONY的头号迷弟,1998年,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iMac时,他甚至想模仿Walkman将之命名为Macman。好在被同事劝阻,最终使用了“iMac”。

Walkman虽然令人趋之若鹜,但价格却不菲。当年一款旗舰售价竟高达64000日元,大概相当于一名工薪阶层2年多的收入。即使后来出了“减配版”,仍然高达39000日元。普通玩家依旧难以企及。

高昂的售价,让SONY赚得盆满钵满。1998年,“Walkman”全球销售突破2亿5000万台。盛田昭夫凭此成绩获封英国爵士。媒体给出了醒目的标题《起身,索尼随身听爵士》。

几乎和电视机、随身听同时期,SONY相继研发推出磁带录影机、CD机等划时代的影音硬件设备。

拥有了完整产品线之后,盛田昭夫意识到,还需要拥有先进的“内容”与之结合。尤其是,汲取了与JVC、松下在影像格式竞争惨败的经验后,迫切需要优秀的影音内容。

1989年,SONY以60亿美元破日本海外并购纪录的天价,从可口可乐手中买下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纳入SPE(索尼影视娱乐)版块。

这美国人惊恐地称为“入侵”美国。其实,这倒不是美丽国的“玻璃心”。因为80年代的日本,正值黄金时代,热钱满天飞,仅东京一个区的房价就能买下整个美国。连纽约的地标洛克菲勒中心,都被三菱买了下来。

2005年,SPE又并购了美国的米高梅,跻身世界第一大电影制作公司。像影迷耳熟能详的007、蜘蛛侠、生化危机等系列,都是出自其手。

音乐方面,SONY相继并购500强的贝塔斯曼、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百代,跃居世界第一大音乐公司。旗下顶级艺人如云,像迈克尔杰克逊、布兰妮、席琳迪翁、艾薇儿、碧昂丝、后街男孩、中岛美嘉等,都曾签至麾下。

1994年,在与任天堂、世嘉不欢而散后,SONY推出了经典的游戏主机PlayStation(PS1)。

截至2007年,PlayStation系列销售量突破2亿部,成为继Walkman后,全球最为成功的产品。SONY凭此成为全球第二大游戏公司,第一名是腾讯。

当SONY狂飙突进地构建起跨越影像、音乐、游戏等多版块的商业大厦时,奠基人井深大、盛田昭夫分别于1997、1999年离世。失去了精神领袖的SONY,沉重地驶向新世纪,危机也在暗流涌动,逐步迫近。

庞杂臃肿的业务体系,为日后超过2兆亿日元的巨额债务埋下了定时炸弹。对于这一点,英国媒体曾毫不留情地指出:“索尼在技术中迷失了自我。”

商业帝国盛世危言

进入21世纪后,SONY这头曾经的“猛兽”多少显得威名不再。因为,它称霸的本领似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当面临新世纪迅速成长起来的劲敌,尤其是互联网新兴企业和技术的挑战时,几无招架之力。

不妨从SONY自身举例,企业成立之初的新品研发能力和推出频率,堪称惊人。如上文所说,日本第一台磁带录音机、晶体管收音机、半导体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全部出自SONY,且间隔不超过5年。特丽珑、Walkman、PlayStation等产品,曾一度引流世界潮流。

但是,SONY在推出以上产品直到现在的二三十年间,几乎再无独创性新品问世。比如,1994年推出的PlayStation,至今只是做“缝补式”的更新迭代。1968年推出的“特丽珑”,直至液晶大行其道的2008年才宣布停产。

盛田昭夫曾经在一份声明中,如是说道“索尼是先驱……始终做未知领域的探索者,而这正是它的活力。”但新品创新的匮乏,业务版块盈亏不定,成为SONY本世纪初挥之不去的发展难题。

其实,这个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已经显现,当时日本爆发经济泡沫经济危机,刚刚斥巨资海外并购的电影事业群,就因为票房不佳,惨赔数年,成为集团获利的主要障碍。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1年,曾经的“小迷弟”携ipod而来,并在全球热卖,因为体积更小,且支持MP3格式,Walkman一下子成了昨日黄花。

躺在特丽珑功劳簿上的SONY,也错失了液晶技术的关键时期。而更早进入的Sharp、Samsung等,逐渐取得了电视影像的领导地位。

意识到严重性后入场的SONY,因为缺乏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能力,只能向夏普、三星采购,生产成本多则70%都集中在面板上,从而失去了控制成本的能力,更何谈竞争。

一连串的决策错误,以及电子产品价格不断压缩等因素,让SONY严重受挫多年不振。2003年4月,上一财年财报公布,巨额亏损摆上台面,随即连续2天跌停,继而诱发日本高科技股份的集体跳水,纷纷遭到抛售。

甚至在日本股市史上,还有一个专有名字用来形容这次事件——Sony Shock(索尼震撼)。

巨额亏损也让曾被评为“最成功CEO”的出井伸之,沦落成最差劲的CEO,继而被扫地出局。2005年,SONY迎来首位外籍CEO霍德华.斯金格。

一番改革之后,稍见起色。尤其是在2009年发布重大经营体制改革之后,连续两年发展顺利,本来预计2011年至少盈利20亿美元。但是,谁料遇到了9.0级的3·11大地震,海啸冲走了12万台PS3(保守估计),其他损失不计其数。

原本的预计的20亿美元的净利润,变成了负的64亿美元。市值甚至跌落到,不足十年前的四分之一。

于是,市场上每年都有人问,“索尼破产了吗?”直到一个人出现,改变了这个局面。

“姨夫”救得了SONY吗

女生不能理解男生,为什么一眼就能分辨A7III和A7RIII?为什么听歌要先下载几百兆的Hi-Res音乐文件,然后拷进像砖头一样的“黑匣子”(播放器)里?……就像男生不理解女生,一眼可以分辨口红的色号、从容挑选Bra的尺码。

你很难想象,对于很多中国消费者来说,购买一台单反相机、或者无损播放器、降噪耳机,已经不是购物那么简单,这叫“为信仰充值”。他们高喊“索尼大法好,姨夫的微笑由我来守护!”

这个被粉丝戏称为“姨夫”的人,正是在2012年接棒斯金格的平井一夫。他既非创始元老,也不是技术出身。自1984年加入SONY以来,在电子娱乐板块摸爬滚打近30年。

上任后,他大刀阔斧地裁人、撤部门、卖大楼、卖业务。提出“One Sony”改革计划,把多个部门联合运营,协同合作等一系列手段。在上任的第一年,就实现了430亿日元的净利润。是自2008年来的首次盈利。

据说,上任初的一年半里,平井走遍了SONY的每个分公司和工厂,飞行里程高达47万公里。

到2017财年,实现了7349亿日元营业利润,创出了史上最高记录。2019年卸任时,SONY盈利8455亿元。

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盈利主要归功于游戏和相机业务,这些年一直不温不火的手机业务,俨然成了的鸡肋。这些“烂摊子”,又交到了继任者吉田宪一郎手上,能否力挽颓势,还是未知数。

当然,吉田以及SONY将要面对的,不止是手机业务的问题。庞杂而空洞的体量、臃肿而低迷的业务、模糊而低效的科研,任何一条,对于科技企业而言,都无异于灭顶之灾。

75年前,创始人井深大曾在“成立意旨书”中期望:

“我们的工程师是为理想而工作,而不是为营利而工作”

对于此,借用郭德纲的一句相声,“先搞笑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  END  ·

历史会代替情绪

记录下它曾经留给人们的

欢笑和泪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