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1000XM4 几个月的使用体验和感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索尼wf1000xm4耳朵疼 WH1000XM4 几个月的使用体验和感受:

WH1000XM4 几个月的使用体验和感受:

2024-06-29 09: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党,由于爱好耳机,买了挺多,感觉拿来听没有啥用,所以就出现了这一篇文章,希望能对你的购买提供一些帮助吧。此文章大部分为主观,不谈虚的参数

 

首先来谈谈降噪,降噪的话没有什么好说的,是目前来说的第一梯队。但是,第一梯队的降噪体验在你开启降噪的时候是体验不到的,我能明显地感觉到XM4在刚开始佩戴起来的时候降噪是不会很强的,甚至可能弱于一些降噪较好的TWS耳机,但是当你佩戴久了或者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下(例如地铁和飞机),它的降噪会进一步加强,这个时候的降噪性能可以甩开很多的降噪耳机(Airpods Max除外),它的降噪性能绝对可以让你很满意。与降噪相关的还有耳压,XM4的耳压不算很大,很大一部分归因于在不是那么嘈杂环境下的低降噪性能,我觉得对于Airpods Max和QC35 II这两个主流耳机的时候,XM4的耳压表现明显要好一些。除此之外,我觉得在嘈杂环境听音乐时候的体验也是很重要的,我在使用Bose 消噪耳塞,Freebuds Pro,OPPO Enco Free 2和Bose QC35 II在地铁上开启最强降噪听音乐的时候经常需要调高音量才能听见音乐的细节,这种体验不是很好,因为众所周知,听音乐时候的音量不要超过60db(好像是吧)我就不是很敢调高音量因为怕听力有损伤,XM4在这方面的表现会好一些,可能是降噪和单元的表现很好,嘈杂环境下听不清音乐的情况减少了一些。总结一下,XM4的降噪是真的强,但是只存在于嘈杂环境下,在普通环境下降噪还行,耳压方面对于主流头戴式耳机会相对来说好一点,XM4在嘈杂环境下听音乐的感受也是数一数二的。

本人的XM4(捂脸)

 

第二,佩戴舒适度。索尼的这个耳机的佩戴舒适度是非常舒服的,皮质的耳垫很软,包裹性很好,在转头时不会出现耳朵旁边空隙(说你呢,Airpods Max),但是,由于皮质包裹的很好,很容易出汗,在大夏天的时候简直就是灾难,Bose QC35 II在这种情况下比XM4表现得要好一些,但是在冬天,XM4永远滴神。另外,我在不使用头戴式耳机的时候,经常会把它挂在脖子上,XM4的耳罩可以平躺在我的脖子旁边,舒适度还不错,但是耳罩偏大,会有点挤,但是这样可以让你的脖子更长(滑稽),对比Bose和苹果表现更好,因为他们不能平躺在脖子上。

如图所示,XM4可以平躺如图所示,QC35 II不能躺着,但是耳罩小一些,也不会那么膈应如图所示,AirPods Max就没有丝毫的优势了,耳罩巨大而且不能平躺

 

第三,音质。大法的音质不用说,还是老样子,有点闷,人生和高频有点出不来,低频量感依旧很强,但是下潜一般般,对比Bose QC35 II,音质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比不过Airpods Max。我这个耳机听久了,人生和高频感觉还行了,我感觉是我的耳朵被煲了而不是耳机。

 

第四,充电,通话和通透模式。充电还是挺“快”的,前提是你还要使用原装或者快充,其他的5W的线更慢,甚至充不进去电,唯一可用的充电方法可能就是用安卓手机的快充来充电,不然很慢,希望索尼解决一下这种问题,搞什么东西。通话质量方面,索尼做的依旧不是很好,在地铁上通话不说大声根本听不见,耳机完全没有精神,耳机的意思可能是想说:你这说话这么小声还想让我听得见?重来!!!(doge)在普通环境下还行。由于我还经常会使用微信的语音,索尼耳机延迟很大,有时候收音收不到我一句话内最后的那几个词语,体验很差。对于通透模式,我感觉做得挺一般的,甚至不如一些tws,与没带耳机的那种感觉相差甚远,不过嘛,这个专注人声的这样一个模式我还是挺推荐的,只会把人声的哪一个频段突出,其他的环境音都会降噪。对了,还有一个智能免摘模式,我实在是用不来因为哼不了歌,不过值得表扬的是识别率还挺高的,识别错的几率挺少的。

 

我还是建议打开关注语音,因为你可以在不是很吵的前提下听清别人在说什么

第五,蓝牙。XM4是蓝牙5.0,然后有LDAC的传输规格,比之前的XM3的一个蓝牙4.2 LDAC传输要稳定很多,延迟的话不是很差,但是也不是很好,对于吃鸡这种游戏来说,我开着LDAC,延迟还是能玩的,但是能感知到的,我个人觉得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音游来说肯定是不行的。而且有一点很烦人,就是我在进游戏的时候,如果我连接了耳机,延迟会变得非常大,而且必须关掉耳机重新连接才能解决,非常的麻烦。

传输的确稳定,在地铁上也没有断断续续的音乐,延迟表现也还行

 

第六,小问题。我的这个耳机在配对双设备的时候,耳机的左耳罩里会传来杂音,这个问题时不时会出现,而且很烦人,固件升级后好像也没解决。

 

这就是我文章的结尾了,由于是第一次写,有什么不足请大家在评论区讨论讨论,多多指教!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