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版的一些好处:观影《楢山节考》(楢山节考)影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系统重装后没有英伟达控制面板 58版的一些好处:观影《楢山节考》(楢山节考)影评

58版的一些好处:观影《楢山节考》(楢山节考)影评

2023-09-05 06: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房梁织满蛛丝的老屋里,节令成为老人生命的倒计时刻度,而死亡也因为楢山节“弃老”的传统成为了有期限的可知讯息。1958年这一版电影几乎是深泽七郎短小说《楢山节考》的复刻,许多地方直接挪用了小说的词句,所以文学性很强,配合净琉璃“活动辩士”的吟唱,极有古典韵味。而影棚布景也精良得令人惊诧,因此音像还原十分出色,尤其是欢快民歌里的残酷,以及庶民生活的烂漫与薄凉,观之令人动容。

可以想见,在深泽七郎最初发表这部短篇小说时,他描述的长野信州贫苦小村庄——老人年至70岁就会被子女背入山中的“弃老”民风和山神崇拜——在受儒家忠孝理念深深浸染的东亚文化中,是多么地惊悚。不过,也正是这种人为设定的死期,给贫苦生存条件下一个异样人际关系的小社会,乃至其中种种原始又荒蛮的话语、婚俗、家庭分工,以及惩戒措施,都笼罩上一层更加沉重的生死轮回意味。

现世因果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村庄中,孩童们唱着羞辱老人的歌谣,而孩童也终将有一天会老去。心怀悲悯的人,更早地感受到了山神崇拜信仰背后血淋淋的真实,更早地萌生恐惧与不舍;而在他们的亲人入山、彻底永隔后,也会生出别样的情感,尤其是目睹着青年人愚昧狂欢的世态,他们也能够在疏离的绝望中,虔诚地憧憬自己归于雪山深处的宁静。村庄里的生命状态,因为知晓大限之期,所以总有种凄凉的底色,透支着日常的悲喜,令种种感受尽抛虚幻又倍加艰辛。

村子“山连着山,四处全是山”。即便粮食短缺的现实决定了抛弃老人、活埋全族、丢弃婴儿等等以“减少人口”为目的的民风传统,文中/影片中直接提起“贫穷”与“饥饿”的话语,只有寥寥一两次。小村庄深埋山中,它在中性的话语里诗意化了。电影布景也承袭了这种气质,放大了其中的艺术性——村子一如歌舞伎大剧院,有着绚丽多彩的山花、稻谷、红叶、秋月、白雪,以及田园牧歌般的茅草民居。画面的美感秉承着舞台剧的审美,而凄厉的歌谣、进山的执念、充满家庭责任感的生前事,是画面之外的文学与剧情层次,尽是荒诞与悲凄。这两相掩映的层层推进,让电影即便没有1983年版对于生存与欲望的露骨刻画,但在我看来,也不亚于现实主义的实景拍摄,其中台词的精简与视觉的纯粹,恰是传统艺术的穿透力和品质感。

影片的高潮自然是上山的路途,犹如把将死之人在病榻上的认命、平静、惶恐、不甘……尽数化作登山的景象与道路的关隘。子女因为给老人送葬,所以能够在年富力强的时候,窥见满是乌鸦与白骨的惨烈图景。但中年人的死亡预演,尚有下山之路;老人迈向生命终点的历程,无论在楢山“弃老”的背景下,还是孝子侍亲的照料中,终究要被留在那样的景致里,面对任谁也无法替代的临终时刻。

这条无法返回的道路,是我最受整个《楢山节考》故事触动的地方,而58版电影的视觉呈现更是淋漓尽致。在现代世界的孝亲温情中,我们早已规避了智识和礼俗上的种种偏激,而死亡场景则草率且毫无节制地充斥在日常的媒体图像中。直到家中有亲人逝世、身边有朋友长辈去世,我才切肤感受到了这一过程的沉重、复杂以及痛苦。看着电影中儿子背着母亲走过枸橘树、七谷,再攀上楢山,好似踏入幽冥境地。这一过程好似送葬的仪式,又让人隐隐希望,死亡若是像背负亲人上山之路该多好。这样,只要我们心意坚决,就能将他们从死亡中带回来,拖延分离的时日。可显然,事实不能如此。

58版电影结局有两个情节我很欣赏。一个是大儿子将母亲放在楢山山顶后跌跌撞撞地下山,之后雪花落下,他打破了村中长辈嘱咐他的原则和誓言,飞奔回去,向母亲传达庆幸的心声:“妈妈,下雪了,运气真好啊!” 此时的母亲在雪中盘坐,身上披着席子,头顶、前胸与膝盖上都是积雪,目不斜视地念佛,样貌坚定庄严,犹如川本喜八郎《道成寺》的故事最后,僧侣在寺庙的一口大钟里,受烈火焚烧、坐化成佛的法相。最开始,我奇怪村人为什么要执着于入山下雪的习俗。后来意识到,大概是因为伴随降雪,四周环境安静且清洁,乌鸦飞向村庄取暖觅食,不会啄食人的尸体。而温度骤降、积雪封山,人也能较快丧失意识,有个安宁且体面的终了,实在是最后的一丝打算。

另一个细节,是回到村中的儿子与再娶的儿媳妇陷入悲伤的情绪,此时孙辈们唱着毫无知觉的残酷歌谣,将从山中爬回的老人比作螃蟹,高唱雪天也不给他们棉衣……两人望着楢山的方向,媳妇说出了深埋心底的话:“等我们到七十岁,一起进楢山吧。” 老婆婆是儿媳在丧失前夫后最先给予她温暖与关怀的家人,随后还教她了捕鳟鱼的生存技法。如今老人已遵循村中的法则入了山。放眼村中,人心的满目疮痍和粗粝,竟也令寒彻骨的楢山成为了某种温情的安慰和牵挂的归宿。入山的信仰,在家族牵绊与魂灵安息招引下成立了。

深泽七郎小说的结尾,并没有儿子与儿媳二人的对话;83年的第二版电影中,母亲的形象也有了善恶两面的用心和打算。可58版电影独特的古典特质和舞台感,最后聚焦在对安详逝世的憧憬上,还有与亲密之人魂归一处的愿望,最终让这个异常的世界翻涌出一丝压抑已久的人性渴望。

总的来说,深泽的小说,语言干燥,犹如人类学家和剧作家一般,摘取了诡诞故事中诸多丰满的人物和完整的村庄世界观。而两版电影,都是文学改编影视的佳作,有意识地用艺术创作之眼,从浓郁的死亡叙事中找寻生机。83版的电影直白,颇具感官刺激,从交配、生育展现自然界的竞争和轮回,从动物性的原始爱欲里找寻生的原初动力。58版的呈现,则立足信仰、着重面对生死问题时人心最本能的愿望,视角虽徘徊在人的社会、制度与现实中,也没有后来创作者立足自然谈论生命的雄心,但其中激荡而悲悯的感情,以及萌生的人道主义色彩,也实在是死相中一抹对生人的温柔与关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