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检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粪便怎么翻译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

2023-05-10 08: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食物经消化道通过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使食物分解成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被小肠、大肠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消化道的分泌物、无机盐、水、粘液、肠道脱落细胞和细菌等形成粪便(feces, stool),通过直肠由肛门排出体外。健康人粪便的主要成分包括:

①少量未被完全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如肌肉纤维、植物细胞、淀粉颗粒、食糜等。

②消化道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及肠道常驻细菌。

③消化道分泌物,如粘液、酶类、粪胆原、无机盐类等。④食物等分解产物,如靛基质、粪臭素、脂肪酸等。病理状况下,粪便中可出现脓血、致病菌、寄生虫及其虫卵、肿瘤细胞等。粪便检查对消化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有重要意义。

目录• 粪便常规检查

• 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常规检查 编辑本段 回目录

㈠ 适应症

1、消化道及通向肠道的肝、胆、胰等器官的炎症、梗阻、出血、寄生虫感染等。 2、间接评估胃肠、胰腺、肝胆系统功能状态。

㈡ 标本采集

1、应采取新鲜粪便,盛于洁净、干燥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不得混有尿液、水或其他物质,以免破坏有形成分,使病原菌死亡和污染腐生性原虫、真菌孢子、植物种子、花粉等。

2、用干净竹签选取含有粘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粪便送检。 3、外形无异常的粪便须从表面深处及粪便多处取材,其量至少为大拇指末段大小。 4、标本采集后一般情况应于1h内检查完毕,否则可因pH及消化酶等影响导致有形成分破坏。 5、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送检。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寒冷季节标本传送及检查时均应有保暖处置。 6、检查日本血吸虫卵时应取粘液、脓血部分,孵化毛蚴时至少留取30g粪便,且须尽快处理。如疑为血吸虫病,除收集粪便标本检查外,也可以经肠镜采取直肠黏膜活检少许标本,夹于两玻片间,镜检其有无虫卵。 7、检查蛲虫卵须用透明薄膜拭子于夜12时或清晨排便前自肛门周围皱襞处拭取并立即镜检。 8、找寄生虫卵体及做虫卵计数时应采取24h粪便,前者应从全部粪便中仔细搜查或过筛,然后鉴别其种属;后者应混匀后检查。若粪便在短时间内不能检查,可加入10%福尔马林保存标本。 9、对某些寄生虫及虫卵的初步筛选检验,应采取多次送检,一般可连续送检3天。因为许多肠道原虫和某些蠕虫卵都有周期性排便现象。 10、细菌学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切勿混入消毒剂及其它化学药品。标本收集后及时送检。 11、粪便已排出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或采便管拭取标本,灌肠或服油类泻剂的粪便常因过稀且混有油滴等而不适于做检查标本。

㈢ 检查方法

1、一般性状检查:粪便的量、性状、颜色、气味:直接观察粪便的量,形状、硬度及颜色。应注意有无粘液、脓血、寄生虫、结石等。酸碱度可将粪便溶解后用pH试纸测定。 2、显微镜检查:用生理盐水涂片法,以竹签调取含粘液、脓血的部分,若为成形便则自粪便表面、深处及便端多处取材,混悬于载有数滴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涂成薄片,厚度以能透视纸上字迹为度,面积为玻片的2/3,加盖玻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上有无虫卵、原虫、包囊、寄生虫幼虫等,再用高倍镜详细检查血细胞及病理成分的结构。

㈣ 参考范围

1、粪便正常成分 ⑴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少量消化不完全的淀粉颗粒,肉类纤维,结缔组织、弹力纤维、植物细胞、植物纤维和植物种子,骨、软骨片、果实核等。 ⑵ 已经消化未完全经吸收的少量食物、食糜。 ⑶ 肠壁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其它细胞。 ⑷ 细菌:肠内终身寄生的大肠杆菌、肠球菌、厌氧菌和一些过路菌等。 2、粪便的量:成人平均每日排便1~2次,湿重100~300g/d,干重25-50g/d。 3、粪便的形状:成形柱状软便;婴儿呈不成形糊状。 4、粪便的颜色:成人进混合性食物时,颜色为黄褐色,长时间放置则呈暗褐色。 5、气味:粪便因含蛋白质分解产物,如吲哚、粪臭素、硫醇、硫化氢等而有臭味。其程度与进食肉类多少及肠道内细菌分解作用强弱有关。 6、酸硷度:正常粪便呈中性、弱酸性或弱硷性(pH 6.9~7.2)。 7、细胞:正常情况下粪便中偶见中性粒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无红细胞、巨噬细胞及其它细胞。 9、细菌:粪便中细菌较多,约占干重的1/3,多属正常菌群。

㈤ 临床意义

1、粪便的量及次数 粪便的量因摄入食物的种类、量、消化等不同而有差别。每日排便次数也因每人的习惯不同有差异。 ⑴ 进食粗粮及含纤维较多的食物时,粪便量较多。 ⑵ 进食细粮及肉类较多的食物时,粪便量较少。 ⑶ 当胃肠、胰腺有病变或肠道功能紊乱时,粪便量及次数均可增加。 ⑷ 在全部禁食的情况下,也有少量粪便排出,其成分多为消化液、上皮细胞、细菌等。 2、粪便的性状 粪便的形状、硬度与粗细常可受食物的种类与性质的影响。观察粪便的形状、硬度及粗细,能了解肠道的消化、吸收、运动情况及有无狭窄的改变。粪便形状及硬度的检查结果可记录为:软而成形;硬而成形;硬而成圆球形粪团;稀糊状;液体样等。

粪便性状改变的常见原因 性状 病因 球形硬便 习惯性便秘,老年排便无力。 扁平带状便 食入矿物油,结肠紧张亢进,结肠、直肠、肛门狭窄。 细铅笔状 肛裂、痔、直肠癌。 乳块状 提示婴儿对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完全,引起婴儿腹泻。 粘液便 肠壁受刺激或发炎时,如痢疾、急性血吸虫病、肠套叠、结肠炎、回肠炎。 粘液脓血便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结肠肿瘤、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水样便 食物中毒、婴幼儿腹泻、急性肠炎、急性肠道传染病。 米泔样便 重症霍乱、副霍乱。 胶胨状便 肠易激综合征 稀糊样或稀汁样便 急性肠炎,小儿肠炎时、肠蠕动加速、大量并有膜状物时多为伪膜性肠炎及隐孢子虫感染。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可见洗肉水样便,出血性小肠炎可见红豆汤样便。

3、粪便的颜色改变:粪便颜色改变于多种因素有关。

粪便颜色改变的常见病因 颜色 病因 鲜红色 结肠息肉 结肠癌 肛裂及痔疮等出血 黑 色 上消化道出血(柏油样),服用活性碳、铋、铁剂等。 灰白色(白陶土样) 梗阻性黄疸、服用硫酸钡。 (暗)绿色 婴幼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服用甘汞、食大量含叶绿素的植物性食物等。 淡黄色 食用牛奶、大黄、山道年、脂类等。 4、粪便气味 食入肉类食品过多时,可产生大量靛基质、粪臭素,出现强烈的粪臭;多进食蔬菜时则臭味较小。 ⑴ 恶臭味:粪便恶臭且呈硷性时,乃因未消化的蛋白质发生腐败所致。多见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结肠或直肠癌溃烂等。 ⑵ 鱼腥臭味:见于阿米巴性肠炎。 ⑶ 酸臭味:当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粪便呈酸臭味。 5、粪便酸硷度改变:一般多食肉后呈硷性,多进食糖类及脂肪则倾向于酸性。

粪便酸硷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酸硷度 病 因 强酸性 粪便异常发酵时。 酸性 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pH 6.1~6.6) 强碱性 粪便高度腐败时。 碱性 血吸虫病、细菌性痢疾(pH 约8.0)

6、粪便中的结石:粪便中可见到胆石、胰石、粪石等,最重要且最多见的是胆石,临床上常见于用排石药物或碎石术之后。 7、粪便中的各种细胞 ⑴ 白细胞(leukocyte): ①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