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随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粤剧紫钗记歌词大全 看戏随笔

看戏随笔

2023-08-18 12: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说明

这两场的整理花费了我比较多的时间。因为在整理《阳关折柳》的过程中,出于对某段台词表演的难以理解,我重新翻查了任白、龙梅的电影版《紫钗记》,以及收录于仙凤鸣第五届演出特刊中白雪仙关于如何理解霍小玉这个人物(写于1957年9月1日,查证年表即《紫钗记》首演隔日)以及唐涤生关于如何改编《紫钗记》(写于1957年7月30日,距离《紫钗记》首演尚有1个月)两篇文章,以及当时的故事梗概、报章评论等之后,有几个发现。

第一,故事细节和人物不同。

收录于特刊的文章记述

白雪仙提到花院盟香时崔允明曾有轻于合易于离之语,但现在的版本中并没有(如今仅在“见客诉情”里由黄衫客提及)。而唐涤生讲到角色分派,卢小姐原来并不叫卢燕贞而是卢莫愁,电影版以及唱片版中饰演韦夏卿的苏少棠其时饰演的是崔允明;而梁醒波则被委以重任,同时饰演黄衫客与韦夏卿。从唐涤生对韦夏卿的形容,一介寒儒受小玉之恩遇而复替太尉为媒,其“冷眼看炎凉,寸心为花惜”的良善性格不易表现,除了“复替太尉为媒”这点,基本和现在崔允明的角色一致,但这一点尤其影响到韦夏卿或者说崔允明的基本人物性格,应该不是简单的角色名称互换,而是有其他修订。由此可见,即便在《紫钗记》舞台版本身,首演版和现今的演出版还是有着相当差异。从特刊能看出,自首演至今基本完整保留下来的段落就是“见客诉情”和《剑合钗圆》里那段“春江花月夜”,因此这两段的文本跟现行演出版的情节是有一定出入的,这些具体写到相关场次时我再详细叙述。

第二,故事主旨和人物定位。由于《紫钗记》流传版本太多,完整演出的次数又太少,大多数观众,尤其是现代观众,是从唱片、电影等删改较多的版本,或内地演出版这种改编成分较多的版本来了解这部剧作,或多或少都代入了现代思维进行解读乃至于美化,也就是所谓的带上“滤镜”,以为这是一个讲述地位不同而有着坚贞爱情的青年男女,在(具有权力的)侠士帮助下,打破社会与权威枷锁终成眷属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侠义与报恩的故事。但事实上,唐涤生在自述中虽然承认以上主旨(即汤显祖《紫钗记》的主旨)“固然优于《霍小玉传》”的“因果报应”,但他认为是“不够的”。

“汤氏之所以写黄衫客代抱不平只是快人心而已,主力仍在描写男女间的坚贞不挠而已”,除此之外,唐涤生所认为汤版所缺少的,是现实合理性。因此神秘人黄衫客必须有个真身份,卢太尉是如何被斗倒的要有个真过程。基于这个逻辑,唐涤生对《紫钗记》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形象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世俗化降维处理,以求更为“现实”;可是在具体操作中,受时代意识和社会环境的局限,往往会朝着庸俗化的道路一路狂奔,乃至于出现现代内地观众看了会产生不适的桥段。

可以对唐涤生编写《紫钗记》的思路互为佐证的,就是白雪仙对霍小玉的人物塑造心得。她叙述霍小玉因母亲被霍王府所弃,所以立志不走母亲旧路成为权贵玩物,要凭借自己拥有的美貌聪明嫁个才子,出人头地,向霍王府兄弟证明自己的出色,为母亲争一口气。在灯市相遇李益并与他花院盟香,实现了她的初步计划,但突如其来的参军塞外让她陡然惊觉自己的计划有失败风险,李益可能一去不归,也可能移情别恋,而她因为太急于得到李益,不顾母亲的劝告,相遇即当夜联衾,并没有正式的名分拿在手上。于是她开始“委屈地”让步,阳关道上卑微地向李益提出八年之约:母亲经已风烛残年,让她能享受八年安乐应该足慰晚年。谁料三年苦候,等来的却是李益入赘卢府的消息。她觉得自己失败了,内心既对不起母亲,又不敢面对母亲,羞愧自责之下开始把母亲多年鬻色所得尽行挥霍于求仙求佛,挥霍越多内疚越深,最后被自卑自愧自怜的情绪所压垮——这里的霍小玉,结识李益的动机是为了母亲,盟誓是为了母亲,再之后的每个决定都有母亲的影子,甚至乎在她自觉“失败”而消沉时,挥霍的钱财是母亲的,逃避现实的借口也是母亲。设定中的“聪明”毫无根据,倒是体现出无脑、无能,甚至不如《霍小玉传》里真的娼妓霍小玉有心气和自主精神,张嘴闭嘴只有母亲,活脱就是个巨婴。由始至终她都忽略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如果不为了母亲,从她的本心出发,她又是否真的爱李益呢?从白雪仙的叙述中看不出这一点。若她不过把李益当作过桥的木板,那么再来指责“才子负心”,哀叹“佳人薄命”,着实有些碰瓷嫌疑,而且打破了人们对于无利益纠葛、无世俗牵绊、仅回应本心的纯真爱情的想象(至今《紫钗记》还能推为神仙爱情的经典之作,很大程度上该归功于白雪仙的颜值和气质)。霍小玉形象是如此“落地”,打破纯洁爱情的幻象,这并非仅仅是白雪仙的个人理解,恰是唐涤生在较为落后、媚俗的思想意识引领下,对《紫钗记》全剧肤浅化、世俗化的缩影。省院版由于无法得知具体的执笔改编者,因此不能确定其是否因为意识到原版这种落后性、局限性而进行修订,但在版本对比中,我们将能看到省院版的修订是如何去芜存菁,使剧中人物重新焕发光辉的。

第三场 阳关折柳

港版

舞台版

(浣纱携酒篮伴小玉同上介)

(小玉台口悲咽滚花下句)灯街拾翠怜香客,博得御香新染状元袍。春宵衾底尚余温,转眼分飞踏上阳关路。

(浣纱悲咽白)小姐,你与姑爷合也匆匆,离也匆匆,一朝劳燕西东,都不知重逢何日咯。

(小玉白)今日正喜十郎夫佢名题金榜,怎料太尉荐贤,方殷圣宠,为玉门关参军之职,更要立即前往。宁不教人肠断呢。

(浣纱白)小姐,姑爷临别嘱咐,说在霸陵桥相会,如今时光尚早,姑爷都未到。不如我与你暂到柳林稍候。

(小玉点头,二人同下介)

(四旗牌罗伞伴官袍李益上介)

(李益扬州二流)阳关路,本是平生无梦到,眼底绿萋萋,愁杀王孙草,红泪洒青袍。花招引,柳参扶,步向离亭,谁识我辛酸怀抱。(落泪介)

(允明白)君虞。

(李益急拭泪再转身介白)允明兄。

(允明白)你伤心,我气结,你新婚难恋凤凰巢,我依然落第悲才拙。到底凤凰箫、谁拗折,是谁弄缺梅梢月?我与君曾作道义交,此际无人我悄悄、何妨说。系你人高傲、重气节,不拜太尉门,佢恼羞成怒把仙郎撇,一撇、撇你往玉门关,等你捱下霜和雪。

(李益白)哎呀,唉。(滚花下句)深悔还巾惹下无端祸,才有醋海翻波起怒涛。你人前且勿说根由,别后更妨娇妻妒。

唱片版

(排子头一句起幕)(浣纱挽酒盏伴小玉同上介)

(小玉台口悲咽滚花下句)唉,灯街拾翠怜香客,博得御香新染状元袍。春宵衾底尚余温,转眼分飞踏上阳关路。

(浣纱悲咽白)小姐,你与姑爷合也匆匆,离也匆匆,一朝劳燕西东,究竟重逢何日呢?现在天时正早,姑爷尚未到来,不如在此柳荫相候。

(小玉白)好。(与浣纱坐柳荫介)

(四旗牌罗伞先上肃立介)

(允明伴李益上介)

(李益扬州二流)阳关路,本是平生无梦到,眼底绿萋萋,愁杀王孙草,红泪洒青袍。花招引,柳参扶,步向离亭,谁识我辛酸怀抱。

(允明亦伤感白)唉君虞。(长二王下句)你不拜权臣,捋虎须,无端触动三台怒。可敬你才高人气傲,可怕是荆棘满宦途。临别赠言,同你倾肺俯,孰令翠楼少妇,朝夕盼望征夫。缘何一旦贬文魁,十郎你可知其中故。

(李益滚花下句)深悔还巾惹下无端祸,才有醋海翻波起怒涛。你人前请勿说因由,别后更妨娇妻妒。

省院版

(四军校分别持汉节、琴、剑和行李、马鞭先上介)

(夏卿、允明随后上介)

(李益官袍上介唱扬州二流)阳关路,本是平生无梦到,眼底绿萋萋,愁杀王孙草,红泪洒青袍。花招引,柳参扶,步向离亭,谁识我辛酸怀抱。(滚花下句)深悔还巾惹下无端祸,才有醋海翻波起浪涛。(对允明夏卿接唱)人前请勿泄根源,别后更妨娇妻妒。

解析

该场开端,港版皆是小玉和浣纱先登场。舞台版由于没有王哨儿向卢太尉告状的间幕,关于李益为何要和小玉分离、踏上阳关道,就要通过小玉和浣纱的台词口白对观众进行交代。但从小玉的叙述中,却展现出一条快到可怕的时间线:“十郎名题金榜”是在“今日”——古汉语常有“今日……明日……”的句式,用以表明两件事相隔时间之近,但本段文字里仅用了“今日”,可见这“今日”是实指,即今天。在“今天”这一天之内,完成了王哨儿到霍家通报、李益在霍家拜神(与此同时太尉召集上榜进士,李益不到)、太尉大怒找到刘公济进行安排、太尉带李益上金銮殿面圣安排军职让他当玉门关参军、李益回霍家跟小玉见了一面(“临别嘱咐”)……直到小玉和浣纱收拾酒食到霸陵桥畔相候,居然太阳都尚未下山(“时光尚早”)。哪怕是在交通、通讯先进得多的现代,这效率之高都是不可想象的。尽管编剧用意是体现李霍相处时间之短暂,但整体安排却有悖常理。唱片版和省院版由于有间幕,这部分情节不须通过小玉之口交待,时间上的模糊化处理有利于观众自行脑补,不至于产生舞台版那么大的漏洞。

舞台版小玉和浣纱这段后便先下场,把舞台暂让出给李益及其仪仗;唱片版是依然留在舞台上的。港版李益出塞的排场都很大,有旗牌有罗伞(都是官品较高官员的待遇),穿蟒袍(四品以上才能穿蟒),考虑到是状元,个别还会插金花;有4~8人的随行军校,李益对他们有较大的官威,称呼是“众左右”(龙梅电影版甚至是叫“众三军”,仿佛元帅发号施令)。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一,状元簪花挂红是刚高中游街时的荣耀,给予的待遇超过其本身应具备的品级。实际上状元也就是名头好听,一旦授予实际官职,这些光环就卸去了,李益已经是玉门关参军,不过就是军中一员,没有特权可言。第二,参军在唐代不算多大的官职,多在从七品以下,加上李益初入官场,在行伍无任何资历,一个文职官员,能调动三军才是见鬼。第三,从剧情角度考虑,卢太尉让李益当玉门关参军是要让他吃苦的,如果能有一行人千呼后拥,这是提拔,是历练,跟崔允明口中的“贬”完全相反。其实这就是思想意识差异的问题。在原编剧的意识中,就因为李益得罪了太尉,所以一个文状元不能任职京官参政议事,反要被“发配”边关投身军旅天天吃沙子,就是“荆棘满宦途”的贬黜,是委屈了“仙郎”,一点没有考虑在唐代到边关从军积攒军功是最快的升迁路径(在内地则更好理解,被上面指派下基层的才说明有前途;当然香港编剧肯定不懂,这就是意识的差异),更奇妙地认为,成为状元已经是人生顶峰,不需要有任何实际经验资历就可以匹配高官厚禄,将吟诗作对的“才华”和需要经世致用的官员“才能”划上等号——这和霍小玉的巨婴思路是如出一辙的。省院版的修改相形之下要简洁得多,所渲染的只有“离情”,不太涉及官场怨气;出场时只有带马挑行李的四个随从,亲友送别也较为随意,不似港版有很大的官威,李益所穿多数是补子或圆领官衣,比较符合官职品级。由于派驻边关的文职官员兼有外交官即使者的作用,所以也随行带有汉节。

港版这段是崔允明先登场,李益谈论“深悔还巾惹下无端祸,才有醋海翻波起怒涛”的对象也只是崔允明。因为港版有参与李益拾翠还巾、相识小玉全过程的只有崔允明,韦夏卿先行回去了,崔允明才知道来龙去脉,所以李益也只向他交待“人前请勿说根由”。而崔允明还有个特殊处,因为就是他向太尉介绍了李益,他的本意是举荐朋友,不料却让李益惹上还巾之祸,因此对李益和小玉怀有愧疚(这反映在后面《典卖珠钗》以及《吞钗拒婚》两场),也对李益远戍塞外耿耿于怀。省院版韦夏卿也有全程参与,所以送别时也作为好兄弟一起上场。

李益不愿让小玉知道此事根源是为了不让小玉联想太多,毕竟他拾巾更在拾钗前,再说如果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功名来自裙带,名声不好听。但此时的李益其实已经知道卢太尉有招贅之心,所以他更该知道太尉此举不是为了真的为难他。然而港版李益还是对此充满怨气和不满,坦然收下崔允明对他耿介清高不拜三台的赞誉(事实上不拜三台只是沉迷温柔乡,和反抗权威没有任何关系),却不愿放弃准岳父安排好的前程,本来就是一种懦弱虚伪。这也再次体现出省院版精简的好处,只集中于男女主角的爱情追求和坚守,大丈夫追求建功立业,但新婚燕尔还是不免有着离情别绪——省院版的处理要清新得多。

港版

舞台版:

(小玉与浣纱上介白)十郎夫。

(李益白)小玉妻。

(允明上前一揖介口古)落第儒生崔允明拜见新嫂嫂。

(小玉白)崔大爷有礼。

(允明白)有礼。

(小玉白)昨宵十郎夫午夜梦回之时,曾说生平有岁寒三友情同手足。故敢以大爷相称。(施礼介)哎,仲有一位夏卿叔叔,何以未见佢送别征途。

(李益口古)小玉妻,夏卿得中六十八名进士,派任长安府尹之职,你毋庸挂念。众左右,你地暂避柳林,待本官与夫人把离情共诉。

(随从卸下介)

(浣纱在横石放下酒盏介对小玉白)小姐,姑爷西出阳关无故人,望你地夫妻醉饮离情盏,再订个佳期蜜约在梦里围炉。

(允明白)愚兄先行告退。

(允明、浣纱下介)

(小玉喊介白)十郎夫。

(李益伤感白)小玉妻。

(二人相拥垂泪介)

(小玉白)十郎夫,我娘亲佢唔嚟得送你。佢叫我话比你听,佢话人情薄世情险,一来怕人笑佢徒有半子之亲而不能朝夕相对,二来佢怕自己风烛残年担唔起离愁别苦。

(李益白)小玉妻,你娘亲话人情薄世情险,呢六个字真系语重心长,我定当刻骨铭心,永相记取。讲到话别苦离愁,你又何尝担捱得起呢。可叹我地新婚才一夜,却被那笳声鱼鼓带走你呢一个可怜夫。

(小玉白)十郎夫。

(李益白)小玉妻。

(小玉唱乙反南音序)不惯别离,相对断肠无。悲笳吹彻万里愁,绣帏独对一灯孤。

(李益接唱)风雨渭城,湿遍状元袍。相看一语欲慰难,有怀莫诉苦,忍听声声泣鹧鸪。

(小玉接唱乙凡南音)愁绝兰闺妇,未敢怨征夫,你莫为房帏恩爱误前途。

(李益接唱)只怕你弱质胜离别苦,我自当勤修鱼雁寄到蘅皋。

(小玉接唱)你要先向陇西把平安报。

(李益接唱)再报长安彩凤庐。

(小玉接唱)此日海棠端赖春荫护。

(李益接唱)盟山誓海爱难枯。

(小玉接唱)万语千言难尽诉,怕望那阳关路。

(李益接唱)可叹情鹣爱鲽,一旦痛分途。(拉腔收)

唱片版:

(浣纱闻人声卸出一望介,招手白)小姐,姑爷到咗叻。

(小玉急拈包袱及酒盒卸出柳林介)

(李益欲相拥回见旁人不好意思介)

(允明上前一揖介口古)落第儒生崔允明拜见新嫂嫂。

(小玉又羞又苦连随拭泪还礼介口古)崔大爷,记得十郎曾对我言,生平知己,有崔韦二人,情同手足,敢以大爷相称。系呢,仲有一位夏卿叔叔,何以未见佢送别征途。

(李益口古)小玉妻,我正话在招贤馆闻得夏卿中了第六十八名进士,派任长安府尹之职,正在整理行装,你毋须盼望。众左右,且暂候柳林之外,待本官与夫人把离情共诉。

(随从卸下介)

(浣纱在横石梯摆好酒席介口古)小姐,姑爷新婚初别西出阳关,我已安排酒盏,望你地愁肠暂解,共醉葡萄。

(李益、小玉相对垂泪介)

(允明、浣纱黯然卸下介)

(小玉喊介白)十郎夫。

(李益伤感白)小玉妻。

(小玉唱乙反南音序)不惯别离,相对断肠无。悲笳吹彻万里愁,绣帏独对一灯孤。

(李益接唱)风雨渭城,湿遍状元袍。相看一语欲慰难,有怀莫诉苦,忍听声声泣鹧鸪。

(小玉接唱乙反南音)愁绝兰闺妇,未敢怨征夫,你莫为房帏恩爱误前途。

(李益接唱)则怕你弱质胜离别苦,我自当勤修鱼雁寄到蘅皋。

(小玉接唱)你要先向陇西把平安报。

(李益接唱)再报长安彩凤庐。

(小玉接唱)此日海棠端赖春荫护。

(李益接唱)盟山誓海爱难枯。

(小玉接唱)万语千言难尽诉,怕望那阳关路。

(李益接唱)可叹情鹣爱鲽,一旦痛分途。(拉腔收)

省院版

(小玉与浣纱上介白)十郎夫。

(李益白)小玉妻。

(二人相拥而泣,小玉见有外人不好意思介)

(允明、夏卿、军校先下介)

(小玉白)十郎夫,我娘亲不能前来相送。一来怕人笑佢徒有半子之亲而不能朝夕相对,二来怕风烛残年担不起离愁别苦。佢要我话你知,佢话人情薄世情险,你要多加小心啊。

(李益白)人情薄世情险,语重心长,定当刻骨铭心永相记取。小玉妻,可怜我地新婚才一夜,却被那鱼鼓笳声生生分离,试问你又如何担捱得起离愁别苦。

(小玉白)十郎夫。(唱乙反南音序)不惯别离,相对断肠无。悲笳吹彻万里愁,绣帏独对一灯孤。

(李益接唱)风雨渭城,湿遍状元袍。相看一语欲慰难,有怀莫诉苦,忍听声声泣鹧鸪。

(小玉接唱乙反南音)愁绝兰闺妇,未敢怨征夫,你莫为房帏恩爱误前途。

(李益接唱)则怕你弱质胜离别苦,我自当勤修鱼雁寄到蘅皋。

(小玉接唱)你要先向陇西把平安报。

(李益接唱)再报长安彩凤庐。

(小玉接唱)此日海棠端赖春荫护。

(李益接唱)盟山誓海爱难枯。

(小玉接唱)万语千言难尽诉,怕望那阳关路。

(李益接唱)可叹情鹣爱鲽,一旦痛分途。(拉腔收)

解析

初见丈夫的好朋友,提首一句说“我丈夫经常提及你”是正常社交辞令,唱片版没有具体说到李益和小玉相处多久,那么闲谈时说到还是很有可能的;至于舞台版为了保证前述快到离谱的时间线,不得不再次整出离奇情节:关于李益和崔韦二人的交情,居然是前一夜李益说梦话(“午夜梦回之时”)告诉小玉的——见缝插针,李益真忙。省院版此时小玉才初登场,上来就是夫妻叙话,眼里也不会有别人,所以崔韦和随从都知趣先离开暂避,也不似港版非要李益发一通官威,指挥让部队先去休整,好让他和“夫人”好好讲一番悄悄话。

韦夏卿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就是“谢公最小偏怜女”里指代的那位“谢公”),也确实担任过长安令(“长安府尹”),但长安令不算小官,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六十八名进士能担任,历史上韦夏卿都是多年累迁才做到长安令(再之前的官职是刑部员外郎,这就可以参考长安令的品级了),所以这官职和“俸禄微薄”没有一点儿关系。而且人在长安,去担任长安令居然还要“整理行装”真是不可理解。省院版略过了韦夏卿此时的官职,甚至登场时不穿官衣只是布衣打扮,证明按照正规流程通常上榜进士尚在候选,只有李益是被加急委任的。

港版浣纱这里依然很多话讲,但说李益“西出阳关”可以(尽管玉门关和阳关离得颇远,好歹总体上是在西面吧),说一个陇西人士“西出阳关无故人”则多少有点离谱,地理概念属实太差了。

在两人独处时,舞台版小玉第一句就说到母亲,都不敢直接说自己的牵挂和思念,还是要拉母亲来当托词,这和白雪线自述的霍小玉形象是一致的。而且这里提及的霍母叮嘱也非常微妙,“世情薄人情险”,以霍母所处的身份地位,似乎没有什么资格教导李益在官场上如何做人,也不至于预判到卢太尉会施展陷害手段,而且“世情薄人情险”这种话多数是说给痴心女子听的,很少会向男子讲。因此霍母这句话,更多是在提醒小玉,却被小玉傻不楞登地复述给李益,在李益听来,与其说是叮嘱,不如说是警告。省院版只有丁蒋版有将修改过的这段台词收入,后来演出时都删去了,直接转入乙反南音的唱段——不要保留那些拉低格调的枝节,是比较合理的安排。

港版

舞台版:

(内场笳鼓声介)

(小玉白)正怕极目关山何日尽,怎奈断肠笳鼓又催人。十郎夫,前面是霸陵桥,待妾折柳尊前,聊送离人上道,十郎请酒。(捧杯起唱古谱断桥)在柳荫,夫妇复再交杯醉葡萄,分飞燕还合浦。

(李益哽咽接唱)悲笳声催客渡,夫妻有泪已将枯。

(小玉白)十郎。(牵衣介接唱)须驻步低声再唤夫,待折堤畔柳丝丝缚君,今生挂住奴。

(李益接唱)恁地老、天老,今生结合情未老,同梦恩高。

(小玉折柳接唱)半就半扶,双双共对断魂路,半颠复半倒。

(李益接唱)伤心语记梦里,重复再倾吐。

(小玉捧柳枝介白)十郎请。

(李益白)请。(接柳枝折起笼袖中,扶小玉过桥介)

(小玉忽立定抬头介白)阳关在望,阳关在望啊。(滚花下句)我咒阳关一阵狂风雨,夺去我富贵英雄好丈夫,往日一诗能写万般情,今日万语千言亦难把我嘅衷怀诉。

(笳鼓声介)

(四旗牌罗伞,夏卿、允明、浣纱同上介)

(允明拉夏卿上前介白)上前见过新嫂嫂啦。

(夏卿上前揖白)韦夏卿拜见新嫂嫂。

(小玉还礼白)叔叔礼重了。

(刘公济白)状元郎,在下玉门关节度使刘公济。蒙恩师荐贤,特来迎驾同行。

(李益白)有劳了。

(刘公济白)好说了。

(小玉拉住李益介白)十郎。

(刘公济台口白)何以嫂夫人似曾相识呢?记得两年前借胜业坊梁园闹酒赏花,得霍小玉佢一曲琵琶(咂嘴回味介)真系如泣如诉啊…

(小玉羞愧介,李益怒介,允明上前白)所谓柳傍章台生,花借梁园种,新嫂嫂系出洛阳王族,还望公台你慎于言语,万勿使白璧稍有蒙污。

(刘公济白)你…目今时光不早,人来吹号起行。

(小玉冲上跪倒介白)慢!

(李益白)小玉妻!

(小玉白)十郎夫,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逮君壮室之秋,犹有八载。一生欢爱,愿毕此期,待八年之后,然后妙选高门,以求秦晋,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泣不成声介)

(李益白)我十郎若有仰面还乡之日,断无另娶亏负之时。(扶起小玉介)

唱片版:

(内场笳鼓声介)

(小玉白)正怕极目关山何日尽,怎奈断肠笳鼓又催人。十郎夫,前面是霸陵桥,待妾折柳樽前,聊送离人上道,十郎请啊。(捧杯起唱古谱断桥)在柳荫,夫妇复再交杯醉葡萄,分飞燕还合浦。

(李益哽咽接唱)悲笳声催客渡,有泪已将枯。

(小玉白)十郎。(接唱)须驻步低声再唤夫,待折堤畔柳丝丝缚君,今生挂住奴。

(李益折柳接唱)恁地老、天老,今生结合情未老,同梦恩高。

(小玉接唱)半就半扶,双双共对断魂路,我半颠复半倒。

(李益接唱)伤心语记梦里,重复再倾吐。

(李益,小玉依依不舍伤感介)

(笳鼓声介)

(六军校拈汉节一马僮带马上排列,刘公济上介)

(四旗牌罗伞二衙差捧酒,夏卿、允明、浣纱同上介)

(允明白)夏卿,来……快啲上前见过呢位新嫂嫂。

(夏卿上前揖白)韦夏卿拜见新嫂嫂。

(小玉又羞又苦介,还礼白)叔叔礼重了。

(公济口白)状元爷,在下玉门关节度使刘公济,蒙恩师荐贤,特来迎驾,目今时光不早,人来吹号起行。

(小玉趋前牵衣白)慢,慢。(滚花下句)咒阳关一阵狂风雨,夺去我富贵英雄美丈夫,眼前一别隔天涯,我欲有衷情来奉告。

(李益白)小玉妻有话请讲。

(小玉白)十郎夫,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逮君壮室之秋,犹有八载。一生欢爱,愿毕此期,待八年之后,然后妙选高门,以求秦晋,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泣不成声介)

(李益亦喊白)小玉妻,十郎纵有仰面还乡之日,决无另配亏负之时。(扶小玉起介)

省院版

(内场笳鼓声介)

(小玉白)正怕极目关山何日尽,怎奈断肠笳鼓又催人。十郎,前面是霸陵桥,待妾折柳尊前,聊送离人上道。(折柳系李益颈上,浣纱捧酒上,小玉捧杯唱古谱断桥)在柳荫,夫妇复再交杯醉葡萄,分飞燕还合浦。

(李益接唱)悲笳声催客渡,夫妻有泪已将枯。

(小玉白)十郎。(牵衣介接唱)须驻步低声再唤夫,待折堤畔柳丝丝缚君,今生挂住奴。

(李益接唱)任地老、天老,今生结合情未老,同梦恩高。

(小玉接唱)半就半扶,双双共对断魂路,半颠复半倒。

(李益接唱)伤心语记梦里,重复再倾吐。

(军校、刘公济、允明、夏卿上介)

(允明、夏卿白)拜见新嫂嫂。

(李益白)小玉妻,呢两位便是与十郎情同手足、人称岁寒三友的崔允明、韦夏卿。

(小玉施礼介白)崔大爷,夏卿叔叔有礼。

(允明、夏卿还礼白)有礼有礼。

(公济白)状元郎,在下玉门关节度使刘公济,得蒙恩师荐贤,特来迎驾同行。

(李益白)有劳了。

(公济白)人来吹号起行。

(小玉上前阻拦介白)慢,慢。(滚花下句)咒阳关一阵狂风雨,夺去我富贵英雄好(美)丈夫,眼前一别隔天涯,我欲有衷情来尽诉。(向刘公济行礼介)

(允明、夏卿同求情介)

(刘公济宽许片刻介)

(小玉白)十郎夫,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逮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待八年之后,君至另选高门,以求秦晋,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泣不成声介)

(李益执小玉之手介白)小玉妻,十郎纵有仰面还乡之日,决无另配亏负之时。你放心啦。

(允明、夏卿白)嫂嫂,十郎不是负心人,请嫂嫂放心。

解析

“尊前”疑为“樽前”之误(唱片版作“樽前”),一来确实有酒在旁,奉酒送别,“樽前”是合适的表述;二来,小玉的精神和李益是平等的(尽管从剧目主旨而言,只有省院版如此),不需要对李益使用敬语,把自己的贬得太低。舞台版说完“折柳尊前”,却没去折柳,先行奉酒,有言行不一的矛盾。唱片版是直到“待折堤畔柳”时才折柳。省院版是先折柳后奉酒,但到“待折堤畔柳”时只能空手表演。其实较好的改法是把“折柳樽前”一句删去,本来就只是奉酒,折柳由后面唱词带起动作即可。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传统,但通常就是折下柳枝相送,至于之后的柳枝如何处理就没有记载。舞台表演中,如果一直拿在手上确实是不利于表演的。舞台版是折起笼入袖中,动作非常利落干净,乃至于显得薄情而不够珍视。省院版是一整根长柳条挂到脖子上,很有仪式感,但形象相当滑稽。不知道能否有个较为折中的处理方式。

挂脖子上真的太好笑了

小玉和十郎唱的曲子,剧本上写作“古谱断桥”,但其实按《姹紫嫣红开遍》的说法应该是京剧《断桥》的下场衬乐,古不古不知道,来自外省剧种是肯定的。

唱片版在“夫妻有泪已将枯”一句没有“夫妻”二字,也就纯是单指李益自己。“恁”字在此处是“任”的意思,但“恁”其实极少作“任”解,省院版直接改为“任”字还更准确些。但有的演员会错读成“凭”,就完全不对了。

港版此时韦夏卿才初登场,大约理解为陪同刘公济的大部队一起。省院版则是和崔允明一同再登场,并把对二人的介绍搬到此处,且是由李益向小玉介绍。

港版不知道是否对节度使这个官职有所误解,刘公济竟然是作文官打扮,且对李益有超出客气范围的尊重,仿佛李益才是他上司。但实际上节度使乃是封疆大吏,更是武官,是一支军队真正的领导者,参军往大里说只是他的幕僚,面对恩师的“心许之人”,给予一定关照可能,客套到略显卑微大可不必。而港版另有一个奇怪处就是把刘公济塑造得很猥琐,当着李益的面揭霍小玉的底,还摆出一副老嫖客的样子,不知是否想通过认连襟来跟李益套近乎。有人觉得这种颜色桥段很有“人间烟火气”,但我觉得这不过是单纯的人格羞辱,是在故意作践人,且毫无必要。类似的情节在港版还有不少,后面还会讲到。面对这种直接羞辱,霍小玉只会掩面羞惭就算了,李益除了怒形于色居然没有出言反驳一句,出来为霍小玉讲话的还是其时跟霍小玉根本不熟的崔允明,但首先他没有资格立场说这些话(别人的老婆,他那么用力维护是做什么呢),其次反驳的理由还是身世血统决定论——因为她是洛阳王族,所以你放尊重点——现成的状元妻身份,不如死去老爸的名头管用,更衬得李益窝囊到极点,这段爱情由始至终也没什么根基可言。

更令人咋舌的是之后霍小玉的反应。面对刘公济的公然羞辱,她对自己身份的自卑和对李益将会抛弃自己的恐惧达到顶点,于是对李益下跪,说出那段“妾年始十八……”。在《霍小玉传》中,霍小玉说出这段话时除了有离愁别绪,更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某种预见和直觉。她确实想为自己和李益这段感情寻求一个能走向现实、比较好的结局,但这是她通过恳切陈词争取来的,绝非是牺牲尊严地乞求,将个人命运完全寄托于对方,唯恐李益稍有不满就弃她而去——这是真正的自甘下贱。而这里李益的反应也有意思,平时一口一个小玉妻,妻子被羞辱一声不吭;妻子对他下跪,居然完整听完了这80多字的陈述后才想起把妻子扶起,说明他觉得:妻子这一跪,他完全受得起。

考究版本,龙剑笙搭档郑雅琪于2014年和2015年两次演出《阳关折柳》时都有这一跪,都有刘公济的猥琐演法和台词,两次演出均有任冰儿参演或担任艺术指导,而且该次演出宣传都标榜“还原”,临时起意额外添加的可能性不高。电影版阳关折柳的篇幅极短,无法参考。唱片版虽无刘公济该段台词也无标注下跪,但在小玉陈述之后仍有(扶小玉起介),那么即便没下跪,至少也有下拜行礼,否则无需“扶起”。而从这一跪,后续剧情就开始变味。霍小玉答应关照李益的好友,变卖家财也要接济崔允明,隐瞒寒酸境况……甚至包括知道李益负心还要黄衫客不提薄幸人姓名“恐坏郎君好前程”,其实都是为了讨好李益,害怕李益对她有嫌恶之心。一个女子如此自卑自贱到完全丧失自我,令人极度不适。

省院版这段就删改得相当干净,令人神清气爽。将下跪这种恶俗设计改为执子之手;刘公济的形象也正常得多,不会有奇怪的趣味。两个友人单纯地祝愿好兄弟姻缘顺遂,拼命对嫂子讲好话,也是充满了大学室友般亲切的生活气息。

港版

舞台版:

(李益白)我故人崔氏,怀不世之才,难求三餐饱暖;夏卿佢俸禄微薄,家有苍苍慈母。望小玉妻能爱屋及乌,把我嘅故人时加关照。

(小玉白)我会咯。

(允明拈酒一杯白)君虞,愚兄奉你一杯饯行酒,大丈夫重节义创一生基业,呢句说话你要记紧至好。

(李益白)多谢。(接酒酹地介)

(夏卿白)君虞兄,今日君向潇湘我向秦,不知重逢何日,但愿皇天庇佑,等你早日安返京都。

(李益白)多谢夏卿。

(刘公济白)请参军起行,人来带马。

(李益白)哎呀。(快点下句)几番肠断上征途,马上不堪回首顾。(白)人来带马。

(小玉扑上哭介白)十郎。

(李益上马介,小玉牵马鞭介叫白)十郎、十郎。

(李益白)你保重啊。(骑马下介)

(小玉白)十郎,君虞,夫啊。(晕倒介)

(浣纱扶住小玉介白)小姐。(滚花下句)你弱质难胜离别恨,只好梦出阳关去会夫。

唱片版:

(李益白)小玉妻,我故人崔允明,怀才不遇,饥馁堪虞。韦夏卿俸禄微薄,白头有母,望你爱屋及乌,要时加照料呀。

(小玉白)我知咯。

(允明一路听一路喊埋拈酒一杯口古)君虞,来,待愚兄奉你一杯别酒,祝你一路平安,并要时时强饭加衣至好。

(夏卿埋敬酒介悲咽口古)君虞兄,今日君向潇湘我向秦,不知重逢何日,但愿皇天庇佑,等你早日安返京都。

(公济白)请参军起行,人来带马。

(李益顿足快点下句)一声珍重上征途,马上不堪回首顾。

(上马衣边下介,众人随下介)

(允明、夏卿同白)十郎保重。

(小玉狂叫十郎晕倒,浣纱扶住介)

(夏卿,允明忙呼唤介白)嫂嫂,嫂嫂。

(李益白)你保重啊。(骑马下介)

(浣纱白)小姐,小姐呀。(滚花下句)你弱质难胜离别恨,只好梦出阳关去会夫。

省院版

(李益白)小玉妻,故人崔氏,怀才不遇,饥馁堪虞;夏卿俸薄禄微,白头有母,望你爱屋及乌,将故人时加关照呀。

(小玉白)我会噶啦。

(允明拈酒一杯白)君虞,待愚兄奉你一杯饯行酒,大丈夫以重节义创一生基业,愿君紧记。

(李益白)多谢。(接酒一饮而尽介)

(夏卿白)君虞兄,今日君向潇湘我向秦,不知重逢何日,但愿皇天庇佑,等你早日安返京都。(奉酒介)

(李益欲接,内场笳声再起)

(刘公济白)请参军起行。

(李益接酒饮尽后抛杯介后唱快点下句)几番肠断上征途,马上不堪回首顾。(白)带马。(上马介)

(小玉牵马鞭介叫白)十郎、十郎。

(李益不舍叫白)小玉。

(小玉晕倒介)

(李益白)小玉妻,你要保重啊。(骑马下介)

(小玉苏醒后望远处叫白)十郎,十郎。

(背景合唱)弱质难胜离别苦,只好梦出阳关去会夫。

解析

本段省院版基本是舞台版和唱片版的综合,李益介绍崔允明韦夏卿时用的是唱片版,崔允明向李益敬酒时用的就是舞台版。前者“怀才不遇”较“怀不世之才”合适,就算是好友吹嘘,“不世之才”也太夸张了;后者“大丈夫以重节义创一生之基业”于前后剧情都有呼应关系,“一路平安强饭加衣”太过普通,而且和夏卿没有区分。

夏卿的“君向潇湘我向秦”其实是有问题的。如果长安勉强算“秦”,那玉门关距离“潇湘”何止十万八千里。如果说这只是用典并非实指,那诗句本身出自晚唐诗人作品,李益的时代为中唐,也是不合适的。

舞台版李益接过崔允明敬酒后就酹地不饮,不知是何用意(饯行酒应该没有酹酒的习惯,如果说军中禁酒,之前小玉敬的怎么就喝了)。省院版皆一饮而尽,尤其配上笳声再起,饮尽后抛杯,真有一番豪情壮志(事实也本该如此,而不只有凄凄切切赖赖唧唧)。

最后浣纱的滚花,省院版改为新曲的背景合唱,因此“恨”改为“苦”以押韵。同时这一句作为背景旁述其实也是比出自浣纱之口来得合适。

港版

舞台版:

无此段

唱片版:

(李益在玉门关把酒消愁小曲)黄沙遮醉眼,征人塞外闲,传书青鸟递情难,相思隔断关山。千山落木,百里扬尘,空怅望长安悲自叹。三秋别恨,两处离愁,渴望鱼书一尺柬。笳声动客愁,愁对月长叹。绝塞云横音书隔,身似离群孤雁。

(初更介)

(秃头乙反二王)风一更,雪一更,三年梦断续情难。漂泊天涯晚,依旧玉门关,底事愁怀,酒淡。夜夜相思难合眼,心悬地北天南。(拉腔)(转正线二流)愁无据,梦无凭,未归人,誓不折腰求权宦。塞外狂歌空纵酒,伤心有泪不胜弹。排旧恨,谱新词,一曲伊凉,诉不尽,愁千万。

(拈笔疾书,诗成后念白)日日醉梁州,笙歌卒未休,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醉态)哈哈……我不上望京楼。哈哈……

(合尺滚花下句)酒入愁肠都化泪,歌罢任纵横。

省院版

无此段

解析

李益在玉门关吹台赋诗的段落为唱片版独有,舞台版电影版均无,也有后人据此排成折子戏《独醉玉门关》。汤显祖版《紫钗记》其实是有李益在边关打仗的经历,是立下军功才移镇孟门回到长安。唐涤生把这部分删去之后,哪怕加上这段《独醉玉门关》也觉得李益三年来基本就是无所事事,加上看样子刘公济对他招待极好,“日日醉梁州,笙歌卒未休”,说是去捱苦不如说去度假。事实上李益这首《献刘济》原文全诗应该是: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

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

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

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

还是较为明显的边塞诗风格,《紫钗记》改过后,倒成了应制诗,丝毫谈不上风骨。不过如果按照唐涤生笔下的李益,确实也应该写不出原版这种边塞诗来。

第四场 典卖珠钗

港版

舞台版

(浣纱拈钱及药上介滚花)一别三年鱼雁渺,堪怜病妇日夕望天涯。遵郎嘱托要念故人情,惟把钗环来变卖。(白)小姐佢不分热寒,饮亲都系当归。个病又点会好呢。

(小玉唤白)浣纱,浣纱。(抱病出介)

(浣纱上前扶小玉介白)小姐我嚟啦。小姐,你又发梦啊。是否梦见姑爷归来呀。

(小玉摇头介)

(浣纱白)慢讲话你唔系梦到姑爷,就算比你梦到都无用啦。三年来雁杳鱼沉,枉你散尽资财将神拜。

(小玉白)浣纱,我唔系梦见你姑爷归来,我系梦见一个黄衫大汉,佢似官非官,似侠又非侠。仲送咗我一对金丝银绣嘅小花鞋。

(浣纱白)小姐,你梦见一位黄衫大汉,佢送咗一对花鞋比你呀?唔……鞋鞋声,咁呢个梦即系唔好啦。我信得过姑爷佢都唔会返嚟嘅了。难为你憔悴花容、日添病态。

(小玉白)浣纱,在未经此梦之前,我都未敢把你姑爷归期卜问。但系经此梦后,我相信你姑爷唔使几耐就会返嚟噶啦。所谓鞋者谐也,总有日会鱼水重谐。

(浣纱白)系咁就好啦。系啦,正话你比我个只珍珠鈪,我经已当咗一万贯钱。不过无用啦,个个崔老相公佢三日嚟一次,五日又嚟一次,又用得几耐呀。此后真系当无可当,卖无可卖。

(小玉白)浣纱,一阵间大爷嚟到嘅时候,你千祈唔好透露我地嘅寒酸光景啊,所谓才人落魄都总有傲骨形骸。

(浣纱点头介白)我扶你埋去抖下。

唱片版

(排子头一句作上句起幕)

(浣纱拈钱及药上介叹息诗白)适才典了珍珠鈪,此后空余紫玉钗。(白)唉,姑爷一去三年,小姐愁病交迫,拜佛求神,身无长物矣。(解药落煲起长二王下句)当年灯火耀花街,一夜赊来相思债,三年鱼雁渺,珠泪暗萦怀。思郎病损纤纤态,共倚薰笼夜夜猜,日对神前千叩拜,踏遍了霸陵归路,对阳关哭断天涯。可怜佢病不延医,只叫我把当归收买。(白)唉,不分热寒,饮亲都系当归。个病又点会好呢。

(小玉在帐中唤白)浣纱,浣纱。(起床介)

(浣纱上前介白)我嚟叻小姐。

(小玉白)那珍珠鈪可曾典去!

(浣纱悲咽口古)小姐,正话你比我个只珍珠鈪,已经当咗一万贯钱,你又要帮忙崔老相公,佢三日嚟一次,五日又嚟一次,又顶得几耐呢,以后就真系当无可当,卖无可卖。

(小玉口古)浣纱,大爷佢嚟嘅时候,你千祈咪泄露我地嘅寒酸光景,须知才人落魄佢尚有高傲形骸。(白)你记得叻。

(浣纱点头介白)哦,我记得叻。

省院版

(梁园内)

(浣纱拈钱及药上介唱长二王下句)当年灯市耀花街,一夜赊来相思债,三年鱼雁渺,珠泪暗萦怀。可怜佢病不延医,只叫我把当归来买。(白)姑爷一去三年雁杳鱼沉,枉我家小姐散尽钱财,病魔缠身。怎奈她不请郎中、不分寒热,饮嘅都系当归,呢个病又点会好呢。

(小玉在帐中唤白)浣纱,浣纱。你返嚟啦。

(浣纱白)我返嚟了。小姐,珍珠镯当咗一万贯钱,我仲买咗啲当归返嚟,小姐你睇。

(小玉白)青钱收好,当归煎来我用。

(浣纱白)知道。(在小玉身边放好钱袋介)

(小玉白)浣纱,我适才发咗一个梦啊。

(浣纱白)系唔系梦到姑爷返嚟呢?

(小玉摇头介白)我梦见一个黄衫大汉,佢似官非官,似侠非侠。仲送咗一对绣花鞋比我。

(浣纱白)鞋?哦,鞋者谐也,我谂姑爷一定好快就会返嚟啦。

(小玉初闻喜悦,继而叹息不语介)

(浣纱白)小姐啊,如今家中已是当无可当、卖无可卖,只剩得一支玉钗。你以后就唔好再接济个个崔老儒生啦,佢三日一嚟、五日一讨,我地今后又如何度日哦。

(小玉白)浣纱,大爷嚟嘅时候,你千祈唔好咁讲啊,须知道才人落魄佢尚有高傲形骸(须知道斯人落魄,总有傲骨形骸)。

(浣纱只好应声道)哦。

解析

舞台版和省院版都把小玉梦见黄衫客一段放在《典卖珠钗》开端,唱片版和电影版则放在《吞钗拒婚》末尾。两种放法各有理由。放在《吞钗拒婚》,是按《霍小玉传》,再见李益的前夜梦见黄衫客送鞋,寓意由黄衫客带领李益前来夫妻相谐,而且小玉刚梦见黄衫客即遇见他,为她的“见客诉情”交代了缘由。而放在《典卖珠钗》,主要为了场景连贯,都在小玉的卧榻上,如果在《吞钗拒婚》,那么在太尉府场景之后要先换一次景到梁园,再换到崇敬寺,换景时间太仓促了,舞台表现有难度。加上舞台版有着时间效率高到离谱的特色,即便放在《典卖珠钗》依然不违背“霍小玉梦见黄衫客是在于李益相逢前夜”这个原作设定。另外,还有一个或者并非出自编剧本心、纯属我个人臆想的可能:放在《典卖珠钗》,其实是为了建立起黄衫客与崔允明的联系。港版至今仍然保留着黄衫客与崔允明同由一人饰演的传统,考究唐涤生的改编手记,当初两个角色都分派给梁醒波,甚至不惜为此改动剧情,以使梁醒波可以一赶二,按照唐氏说法,只不过因为这两个角色演技要求都较高,两个角色由梁醒波饰演都是最佳人选。但如果细致研究剧本,会发现崔允明和黄衫客冥冥中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人都热心助推李霍的爱情,不管地位高低、都格外关注霍小玉并尊重她的人格,是她在人间的真知己。崔允明在《典卖珠钗》一场曾留下一句仿佛谶言一样的台词:我死后衔环结草也要报答嫂嫂的大恩。《吞钗拒婚》里也说:我愧无寸德酬小玉。这份报答,便应验在黄衫客身上。崔允明有心而无力做到的事情,终于依靠黄衫客的力量一一报答于小玉。而且崔允明一退场,黄衫客便登场。于是这一场小玉刚梦见黄衫客,便有崔允明来登门,正好是一个暗示。当然以港版《紫钗记》的内涵实在无法撑起这个感恩图报、人间知己的设定,倒是省院版更为适合,但省院版黄衫客和崔允明又是不同人分饰,因此一直让我颇为憾恨。

港版解析“鞋者谐也”这个预兆的都是小玉自己,然后浣纱在一旁泼冷水。在浣纱心里其实已经笃定李益不会回来,她更希望小玉可以早日放弃执念,不要再发白日梦。而省院版浣纱想法更较小玉积极,小玉自己不太抱希望也不愿放弃,倒是浣纱在一旁鼓励宽慰她,相信小姐和姑爷能够重逢。“鈪”是“镯”的粤语读法,估计在剧本里写的也是“镯”,所以省院版是按“镯”的字音来念的。

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港版里讲述小玉三年来的大头花销都在求神拜佛(白雪仙在文章里直白地写了“僧居之骗”),虽然舞台版也说“在未经此梦之前,我都未敢把你姑爷归期卜问”,那么之前求神拜佛也不知道拜的是什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钱大多用在了封建迷信。省院版却把这一节删了,单说小玉散尽钱财,结合前后文,应该主要用于答谢报说李益消息的人,当中依然存在很多骗子,但也说明在被李益入赘消息刺激之前,小玉还不至于沉湎仙佛去求解脱,心里还是怀抱一线现实希望的。

同样有改动的是小玉对金钱的态度。省院版小玉可以看得出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因为一贯养尊处优,典当钗环之类的事情都由下人比如浣纱去处理,她的金钱观就是“想用的时候能有就行”,体会不到什么叫“当无可当卖无可卖”。所以当浣纱当了一万贯钱回来、觉得能解最近财政困难而比较欣喜地告诉她时,她只淡然表示“青钱收好,当归煎来我用”,这才是郡主出身的贵人气派。这样的霍小玉帮助崔允明,不是因为要充门面,不是因为李益有交待(虽然这缘故也有一点但不是最主要的),而是单纯出于对一位老秀才的善良道义,恻隐之心,也教导浣纱不要对崔允明语出轻蔑——这样的霍小玉才值得崔允明拼死以报。相反港版则从里到外透着一股穷酸气,当浣纱说“当无可当买无可卖”时,小玉连忙提醒她不要对崔允明“泄露我地嘅寒酸光景”,打肿脸还要充胖子;而且“才人落魄尚有高傲形骸”这句台词,本来应该是体谅同情崔允明之语,不知为何李沛妍和郑雅琪居然理解成是在形容霍小玉自己!这就更把打肿脸充胖子做到了极致,贱形贱格到了极点。

港版

舞台版:

(内场允明咳嗽声介)

(允明衣衫褴褛拄竹拐上介台口诗白)儒生老病无一用,愿把经纶换米柴。(入介白)嫂嫂。

(小玉白)大爷。

(允明白)我嚟咗啦嫂嫂。

(小玉白)大爷……(见允明苦状一惊介白)大爷,不见才三日,何故你枯黄若此啊。浣纱,你快拈串青钱以供大爷急需之用啦。

(浣纱不情不愿递钱介白)哦。

(小玉塞钱到允明手上介白)大爷,你攞去、攞去啦。

(允明推开介白)嫂嫂,儒生今日非为茶饭而来,我无非系为求生而见嫂嫂。

(小玉白)你慢慢讲,慢慢讲。

(允明乙反木鱼)我三朝七日来借债,累嫂你当完金镯又典银钗。

(小玉不觉摸光光的鬓发介,掩饰白)唔系,唔系。

(允明白)系嘅。(接唱)当日太公七十始受文王拜,我身纵穷酸……(咳嗽介)

(小玉抚允明背介白)你保重啊保重。

(允明接唱)但系我志尚怀。

(小玉白)应该嘅应该嘅,咁你攞去啦。(继续塞钱介)

(允明白)唔系啊嫂嫂。(接唱)只为太尉佢招贤将帖派,我呢个白发儒生终可上玉阶。

(小玉欣喜介白)系啊,咁我真系恭喜你咯。

(允明白)唯是我登堂苦恨无衣带,我拜府难拖呢一双燕尾鞋。

(小玉从浣纱手中抢过钱袋,浣纱惊叫白)小姐!

(小玉白)大爷,你嘅才志堪人敬,区区之数都足够你置装之用。(把钱袋塞允明手中介)你攞去、攞去啦。

(允明白)嫂嫂,我都知道长贫系难顾。

(小玉悲咽白)你唔好咁讲。

(允明白)我亦知你日渐艰难。

(小玉白)唔系。

(允明白)不过我尚余一口气,我都希望搏个一时转运,以报答嫂嫂你三年嘅恩义。

(小玉白)唔好咁讲……

(允明白)我崔允明生不能报答嫂嫂你嘅大恩,我死后也当衔环结草报你嘅大德。

(小玉白)我唔敢当啊。

(允明白)你与十郎总有团聚之时嘅,我生保佑你,我死我都保佑你啊嫂嫂。(跪下介)

(小玉忙同跪扶起流泪介白)大爷请起,薄命人折福啊。

(允明白)多谢嫂嫂。儒生告退。

(小玉白)你保重啊。

(允明白)你都保重。

(小玉白)我祝你成功归来。

(允明白)多谢多谢。(忍泪下介)

唱片版:

(内场允明咳嗽声介)

(浣纱细声白)唉,又嚟叻。(埋煲药介)

(允明满面枯黄带病容上介台口诗白)儒生老病无一用,愿把经纶换米柴。(入介白)嫂嫂。

(小玉睹状悲咽白)大爷,不见才三日,何竟枯黄若此。浣纱,你快拈串青钱,以供大爷急需之用。

(允明苦笑摇头白)慢着……嫂嫂,我今日并不是为茶饭而来,乃是为求生而见嫂嫂。(乙反木鱼)我三朝七日来借债,累嫂你当完金镯又典银钗。

(小玉白)你唔好咁讲。

(允明续唱)想当日太公七十始受文王拜,我纵是穷酸,大志尚怀。只为太尉招贤将帖派。

(小玉白)哦,系呀,

(允明在怀中拈帖出续唱)我呢个白发儒生上玉阶。(咳嗽介)登堂苦恨无衣带,拜府难拖燕尾鞋。

(小玉聆罢允明语,尽将钱银以巾包裹捧前介白)大爷,你嘅才志堪人敬,区区之数,也足够你置装之用。

(允明白)哦,哦,

(小玉白)大爷,你拈去啦,拈去啦。

(允明接银不胜感激哭介白)嫂嫂,我都知长贫系难顾,我都知道你日渐艰难,我只剩得一口气,都想搏得一时转运。

(小玉白)应该。

(允明白)我无非欲报你三年嘅恩惠。(大哭介)嫂嫂,崔允明今生不能报嫂嫂嘅大恩,我死后也要衔环结草。你共十郎终有复合之时嘅。嫂嫂,我生又保佑你,我死又保佑你。(跪下介)

(小玉忙扶起泪流介白)唉呀,大爷请起,薄命人折福。

(允明白)嫂嫂保重,我告退叻。

(小玉白)我祝你成功归来。

(允明白)多谢。(下介)

省院版

(内场允明咳嗽声介)

(浣纱白)哎,又嚟啦。(带药下去煎药介)

(允明衣衫褴褛拄竹拐上介台口诗白)儒生老病无一用,愿把经纶换米柴。(不停咳嗽入介)。

(小玉见允明起床相迎介白)哦,是崔大爷。

(允明见礼介白)嫂嫂。

(小玉见允明苦状一惊介白)大爷,三日不见,何故枯黄若此啊。浣纱,你快拈串青钱以供大爷急需之用啦。

(浣纱内场不情不愿白)知道。

(允明白)嫂嫂,我今日不是为茶饭而来,乃为求生而见嫂嫂。

(小玉白)大爷请坐啦。

(允明坐下介唱乙反木鱼)我三朝七日来借债,累嫂你当完金镯又典银钗。

(小玉白)你千祈唔好咁讲啊。

(允明接唱)想当日太公七十始受文王拜,我身纵穷酸志尚怀。

(小玉白)应该嘅。

(允明接唱)只为太尉招贤将帖派。(在怀中拈帖出介)

(小玉接帖喜道)系啊。

(允明续唱)我呢个白发儒生要上玉阶。(起身作登楼状)登堂苦恨无衣带,拜府难拖燕尾鞋。

(浣纱取钱袋上介)

(小玉取过钱袋递给允明介白)大爷,你才志系堪人敬嘅,这区区之数权当你置装之用。

(允明欲拒绝连连摆手介白)嫂嫂、嫂嫂。

(小玉把钱袋塞允明手中介)大爷你拈去啦,拈去啦。

(允明接钱不觉泪下白)嫂嫂,我都知道长贫难顾,亦知嫂嫂你日渐艰难。不过我崔允明就算剩得一口气,都想搏得一时转运,无非要报答嫂你三年嘅恩义。我今生不能报答,就算是死,衔环结草也要报你嘅大恩。(泣不成声跪倒介)

(小玉忙趋前扶起流泪介白)大爷请起,薄命人折福啊。

(允明白)嫂嫂,你与十郎终有复合之时嘅。我走咯。

(小玉白)我祝你成功归来。

(允明白)嫂嫂保重。(忍泪咳嗽下介)

解析

李沛妍在这一段表演霍小玉真有极大问题,穷酸小家子表露无遗。特别是在崔允明提到“累嫂你当完金镯又典银钗”,她居然真的表演出下意识摸头发、面子上挂不住的感觉,这悟性太绝,完全和角色要求背道而驰。白雪仙在电影版里该段的表演自然是比李沛妍好得多,但也仅仅只表现出对人最基本的尊重罢了。港版这段有个奇妙的倾向,就是作为读书人的崔允明好似比风尘中的霍小玉更加卑微,也似乎更理所当然地被瞧不起(从浣纱连番对他露骨的鄙夷态度就能看出),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他穷,穷得要靠人接济——这真是把“笑贫不笑娼”一词的字面含义发挥到淋漓尽致。

只要对比一下省院版的修改,就能看出港版里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是有问题的。发现崔允明“枯黄若此”,省院版小玉马上就请他坐下说话,而港版由始至终都是站着、没有一点当人家是客人的意思,只想快点打发走。小玉给钱之后,省院版是说“权当你置装之用”,一点心意不够了再来拿;港版是“足够你置装之用”,这么多钱够了吧别再来了。二字之差,含义云泥之别。

崔允明“嫂嫂,我都知道长贫难顾……衔环结草也要报你嘅大恩”一段口白,省院版加上衬底配乐,设计成崔允明个人的一段长念白,于是就很有表演抒情空间,内地各版崔允明在此都有比较精彩的发挥。港版这里的表演方式偏向丑生,不知道是否受梁醒波风格影响太多,絮絮叨叨不甚正经,尤其是讲到“我生又保佑你,我死又保佑你”这句简直如同乞丐贯口,一个怀才不遇的读书人沦落到这般田地固然也可以说悲凉堪叹,但实在也是难免用力过猛、作践斯文。

崔允明收到的“招贤帖”其实只是太尉邀请饮宴的请帖,是他自己过度理解,以为自己的才华终于被赏识,这和《灯街拾翠》时他以为太尉和自己攀谈就可以晋身仕途一样,他对功名其实是极度渴望的,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但即便是如此渴望,他都不愿意卖友求荣做成亏心之事,这正是崔允明性格的闪光处。

港版

舞台版:

(浣纱白)小姐,而家钱又无晒,以后就算有人报说姑爷消息,我地都无从答谢。

(小玉狠然白)浣纱,你快将紫玉钗拈来。

(浣纱一惊急劝白)小姐,紫钗乃系你上头之物,你唔好啊。

(小玉白)去,去啊。

(浣纱入房取出箱盒中之紫钗介白)小姐……

(小玉拈起紫钗悲泣白)浣纱,紫钗贵重难于脱手,你速寻侯氏到来啦。

(浣纱白)哦。

(小玉滚花下句)散尽千金求归讯,运穷何惜卖珠钗。

唱片版:

(浣纱悲咽白)小姐,钱又无晒叻,以后就算有人报说姑爷消息也无从答谢。

(小玉狠然白)浣纱,你将紫玉钗拈来。

(浣纱愕然白)吓,小姐,你。

(小玉白)去啦。

(浣纱白)我去。(急入房拈出钗喊白)小姐,紫钗乃是上头之物,你……

(小玉滚花下句)散尽千金求归讯,途穷何惜卖珠钗。你速寻侯氏到门庭,此钗贵重难脱卖。(对钗悲咽介)

(浣纱下急带侯景先上介)

(景先白)叩见郡主。

(小玉遮面羞愧介口古)唉,侯伯伯所谓贵人儿女落节失机,早已无颜相见,可奈事有急用,请你代将紫玉钗即时变卖。

(景先愕然白)吓,实时变卖。(口古)郡主,哦,呢枝钗至少值九万贯钱,急切间边处有人买得起呢?呀,我记得叻,等我拈去太尉府堂走走,因为佢有女行将出阁,须要添置上鬟钗。咁我去叻。

(小玉白)咁唔该你叻。

(景先白)好啊好啊。(拈钗下介)

(小玉滚花下句)玉门关外音书断,空余魂梦绕天涯。

省院版

(浣纱白)小姐,啲钱又无晒啦,日后就算再有人报说姑爷消息,我地都无从答谢。

(小玉白)浣纱,你快去请老玉工侯先生到嚟。

(浣纱白)请佢到嚟做乜嘢啊?

(小玉狠然拔下紫钗介白)将紫钗脱卖!

(浣纱急白)小姐,紫钗乃系你上头之物啊。

(小玉白)浣纱。(滚花下句)散尽千金求归讯,途穷何惜卖珠钗。

解析

这段舞台版和省院版基本一致,只讲小玉卖钗,侯景先的登场就作暗场处理,而省院版又改得更简洁,小玉变卖紫钗求归讯的决心也更坚定。

唱片版里交待侯景先前来卖钗的场景在电影版也有,台词也基本一致,只是顺序略有不同。电影版是小玉先叫浣纱寻侯景先来变卖紫钗,之后崔允明才到访,拿走小玉剩余的家财。也就是说,电影版小玉并非“途穷”才“卖珠钗”,她在家境尚宽裕时就想要卖紫钗,证明她对这段感情更早地已经不抱希望,想要割舍。

“贵人儿女落节失机”在《霍小玉传》原文中是公主对霍小玉的感叹,本意和“命蹇时乖”相似,但在这里却被理解成“失去贞节”,所以才会加一句“无颜相见”。从主观意识上,港版都认为霍小玉的出身经历是丢人的,是可以被人以此为由进行人身攻击的,因此崔允明才会把“女子以守贞操关系一生荣辱”挂在嘴边,因为这就是港版的道德观。但实际上唐代贞操观念并不强。失身失节就没有追求真挚爱情的权利、要在男女恋爱关系中处于微贱地位——这种观念不能说是十分落后,至少十分大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