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类似一打十二个的量词 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

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

2024-07-14 17: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提要 汉语方言里的量词,大都可以视为其所在方言的特征词,体现不同方言之间词汇上的区别特征①。另外,作为名词的“陪衬”②,量词往往属于常用、多义、相对活跃的词类,因此,一种方言里的量词还能为我们探究此种方言的特点与变异提供材料和线索,包括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北京话有自己的量词系统,其中一部分已经与普通话重合,另一部分则与普通话、现代汉语的书面语有很多不同,可以看作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

   关键词  北京话 量词  特征词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有经几代、十几代人在不断使用中传承下来的,也有近来创新或借用来的。在使用情况调查中,它们既显露出一致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层次性,也就是说,它们中的绝大部分仍活在北京话的日常口语中,但某些量词可能活在某一段时期的某一部分人当中,或经常出现在某一种语境里,而另一个则时常在另一部分人当中或另一种语境里出现。我们力图用多视角观察的方式对它们加以描写和解释。

这里所说的“特殊”,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指部分特殊量词为北京话所独有,二是指一部分虽然普通话里也有,但在语音形式、语义表达以及与名、动、形的配合上与普通话不太一致。一般说来,一个名词前面用一个什么样的量词是约定俗成的,但不能否认,在配合之初名词对量词也有一定的选择性;而在约定俗成的背后,透过名与量的配合,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北京地区言语社团在社会的、文化的、民俗的、心理方面影响语言使用的一些因素。

 

壹  北京话特殊量词分类

 

   基于对北京话特殊量词进行穷尽性描写的需要,本文采用传统的分类方法,即,按照特殊量词的句法功能来分类。

 

    一、名量词

 

(一)表示具体事物单位的:

1.     个体量词

磴儿  dengr4 指台阶、梯子类的层数:从这儿上山,石阶有三百来~。得一~一~地往上爬。亦做“嶝儿”。  

管   guan3  一般指直长而中空的笔、笛之类的东西:借我~毛笔用用。

阶儿 jier1   用于台阶的级数:十几~就喘成这样儿?一步上两~。

橛儿 juer2   用于人畜的粪便:还不了钱?你今儿拉也得给我拉出来!拉

出一~算一~!

(半儿)拉la3  整体的一半儿:~梨。掰~给他。La3是la1的变调。

面儿 mianr4  表示书报杂志的页数:这本儿书一共才八十四~。那种复印机可以两~印。

篇儿 pianr1   用于书刊本册的张数:五~稿儿纸。翻~。就纸张而言,“篇儿”和“面儿”表示的单位有所不同,一篇儿是两面儿。

铺  pu4    用于土炕:这~炕够睡十口儿人的。

起儿 qir3   ①相当于“层”:这塔楼有十好几~呢。②指事故等不愉快的事儿:一天光打架就好几~。

牙儿 yar2   把整个儿的东西(多为圆形)分成大致均匀的份儿,一份儿叫“一~”:把西瓜切开,一人一~。

响儿 xiangr3  用于炮仗响声的次数:单~的。放的都是双~的。

座  zuo3   指凸出地面的坟墓:这儿有几~坟,新埋的。Zuo3是zuo4的变读。

 

2.     集合量词

A 表示批量的:

辫子 bian4zi  用于编成串的蒜:带两~蒜回来。

拨儿 bor1   ①指人或者货物,相当于“批”:我在刚来的这~人里发现了一个半熟脸儿。 你算赶上这~了——净是大个儿的。②表示有规律地出现、发生的事情:这~关了饷,给你买件儿新衣裳。

撮儿 cuor1  用于少量的用手指拈起的量:一~盐。一~茶叶。

zuor3  用于少量成束的东西:一~头发。一~胡子。

股子 gu3zi  用于少量的饭食或液体:别麻烦了,好歹吃~得了。撒了一~。又作“股儿”、“故子”。

垡儿 far2   用于人数量,相当于“批”、“伙儿”:你们这一~里头,你混得不错。人走了好几~了。又作“垡子”、“乏儿(子)”。

煎  jian1   用于中药煎汁的次数:今儿晚上吃头~,明天早上吃二~。

拉溜儿la1liur1   指人或物的排、行:窗口前头排了一~的人。大饭店门口儿经常停着一~出租车。 以前,这一~住的都是回民。

泡  pao1   用于人畜大小便:出门儿就是一~。一~屎。两~尿。

掐儿 qiar1  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儿掐住的量:一~韭菜。一~竹棍儿。又作“掐子”qia1zi。

抬儿 tair2   指礼物、嫁妆一类,礼物的“~”都是双数:总共八~嫁妆。

趟儿 tangr4  用于连续且成行的东西:摆上几~板凳。被子行(hang2)三~就行了。地上留下了一~水印儿。

挑儿 tiaor1  指货物类的数量:进~劈柴吧。送一~水。又作“挑子”。

 

B 表示限量的:

铲   chan3  一锅铲所能铲起来的数儿,一般是五个:要一~水煎包儿吧。

把儿 bar3   一群七个骆驼叫“一~”。

揰   chong4  用于纸牌:我得买一~牌去。

串儿  chuanr4 一群六个骆驼叫“一~”。

挂   gua4   一群五个骆驼叫“一~”。

合儿 her2   用于薄饼(荷叶饼)的张数,一合儿为两张:再来一~吧。

花   hua1   表示一个“五”的数量单位:你多数了一~。这钱,少了一~。

角儿  jiaor3  面食的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递我一~饼。

扣   kou4   ①纸折子的两面儿叫“一~”:每天写一~小楷。②皮带两个孔之间的距离:他把皮带松了一~。

轮儿  lunr2  表示循环有定的事物:等下一~吧。他比我大两~。

卖    mai4   旧时饭馆里出售的做好装盘的菜肴:叫一~炸小丸子来。一叫就是两~三~。

盘儿  panr2  特指鸽子的数量,一般是21只:天上飞一~挂哨儿的鸽子,拿眼一瞄,就知道是谁的。

堂儿  tangr2 指一整套供品、家具、陈设、衣服、被褥等:一~新。

套儿  taor4  ①老北京人当早点的一个烧饼夹一根油条,合称“一~”:每人烧饼油炸鬼一~。②表示组合起来的东西:一~嫁妆。全~技能。聊起来一~一~的。

屉   ti4     指有不同定数的蒸食:来一~包子。

 

C 约量量词

抄儿  chaor1 用于米、豆之类,将一只手的五指聚拢,手心弯曲,以此做临时工具舀起的量:再加一~米。(双手为“捧”。)

戳儿  chuor1 用于银元、铜板等:桌儿上放着一~钱。又作“矗儿”。

滴嗒儿 di1dar  极少的液体:一~香油。又作“滴巴儿”、“滴滴儿”。

提溜儿di1liur 指串连在一起能用手或用网兜儿提着的东西:买一~水果带着吧。(“提溜儿”量大于“串儿”。)di1是ti2的变音。

点子  dian3zi  表示东西、人的年龄等,前面限用“一”、“半”或直接跟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这~东西,至于吗?闹日本那往儿,就吃~豆腐渣呀。。(除此以外,还有:点儿、丢点儿、丢丢儿、丁点儿、丁丁儿、一星子半点儿表示极少、极小;抠抠儿、口口儿、齁齁儿、忽忽儿、嘬嘬儿、捏捏儿、星星儿、滴滴儿表示极少量。)

垛儿  duor1  用于量不多的糊状物:一~浆糊。一~泥。

嘟噜儿du1lur  指连成串儿的东西:一大~葡萄。屁股后头挂着一~钥匙。

份儿  fenr4  表示从整体中平均分出来的一部分:他拿了双~。三等~。

疙瘩  ge1da  表示少量固体的东西:还有一小~咸菜。

骨搭儿gu1dar  用于量很少的粘稠之物:一小~黄酱。

箍节儿gu1jier 从整体上分割出来的一部分:挺好的绸子,铰得一~一~的。我不行了,你帮我背一~吧。

轱轳儿gu1lur 整体上分出的一部分,如指东西则多是圆柱形的:一~木头。这一~道儿你都走不了。

桄儿  guangr4 用于缠绕成圈的线:一~丝线。买两~线去。又作“桄子”。

汪儿  wangr1 表示不定量的液体:一~眼泪。道儿上存了一~水。又作“汪子”。

匣儿 xiar2   指装有一定量点心的盒子:装一~点心上姥姥家去。

下儿 xiar4   用于容器里一定量的液体:没想她那桶里装了半~水。又作“下子”。

 

   (二)表示抽象事物单位的:

1.     时段量词

辈儿 beir4   用于辈分、代:老少四~。他们家在北京住了好几~了。又作“辈子”。

绷子  beng1zi 指一段连续的时间:自从他借了五千块钱走,一~有小一个月没照面儿。

茬儿 char2   用于生物生长、人的生命阶段:二~韭菜。等这~人起来,世道还不定变成什么样儿呢。又作“茬子”。

程子  cheng2zi指一段时间:这~有个贩毒团伙,在我们分局管的这地片儿玩儿得挺猖。走了一~,该歇会儿了。又作“程儿”。

 

2.     名物量词

出儿 chur1   用于事件、情况、行为及发生的问题等:要是真有这么一~,恐怕你就见不着我了。你这人,怎么想起一~是一~。这些日子老爷子不知因为哪一~,见着我就生烦。

档子  dang4zi 指事情:这又多了~事儿。你这是为哪一~?又作“档儿”。

房儿  fangr2  从具有特殊用途的房屋,如账房、票房,引申到娶媳妇的数量单位:这两~媳妇儿都挺孝顺。

门儿 menr2   仅用于“心思”,有“独一无二”的意思:他是一~心思要考北大。一~心思想心事儿,竟走过了家门。

抿子  min3zi  指事情、事由:她这是哭的是哪一~?

棚   peng2   用于红白喜事:办了一~大事。这~事办得挺讲究。

通儿  tongr4  用于连续、反复的动作:看什么不顺眼就是一~砸。孩子一睁眼,妈没了,这~哭哇。挨了体育老师一~臭骂。

样儿  yangr4  用于分类的事物或人的特征:这是两~药,别搀和着吃。他除了这一~,别的没什么。又作“种样儿”、“宗儿样儿”,但只用于人。

宗儿  zongr1  指比较正经的事情:每天这三~最难伺候。头一~要紧的是有饭吃。   

桩   zhuang1  指比较大的事情:又办了一~大事。

 

3.     类比量词  此类量词多含贬义。

号儿  haor4 类:看见那几~人,他就堵得慌。也作“道号儿”,意为“相同的一类”:没见过你这~的。

路儿 lu4     种;类:他这~大夫,谁赶上谁倒霉。

码   ma3    指多种中的一种:真有这~事儿吗?

门子  men2zi  指缘故、理由:你这是哭的哪一~?您这是生的哪门子气呢?

套   tao4    指花招、计俩:少跟我来这一~。

 

    二、动量词

 

(一)表示某种动作、动态单位的

拜   bai4   用于拜请动作:请受我一~。向北拜了三~。

道   dao4   相当于“回”,含贬义:《无敌数学》坑我一~。

过儿  guor4 指过程完整的遍数:把所有的东西细细查了一个~。把他上下打量了两三个~。这事儿在他心里过了多少~了。

和    huo4  指换水洗涤的遍数:已经洗了两~了。再涮一~吧。huo4是he2的变读。

截儿  jier2  指动作的一段:话说到半~就不说了。天黑,我送你一~吧。也作“截子”:那品格,登时矮下一~去。

开儿  kair1 指水、汤等液体沸腾的次数:煮饺子的水都开了三~了,还不见他回来。隔夜的东西,等开一~再喝。

扣    kou4  指给钟表上弦的匝数:一次能上24~。

莫儿  mor1  指动作或出行的次数:就这一~。出去转了一~。又作“磨儿”、“末儿”、“幕儿”,去声。

气儿  qir4  指不缓气且中无间断的动作:灌了一~凉水。

揉   rou2   指抚慰动作:不用打一巴掌揉三~。

水   shui3  指经过水洗的次数:洗了三~,都有点儿掉色儿了。

宿儿  xiur3  指过夜的次数:在那儿住了一~。

游儿  your1 指从整个动作中分出的动作次数:一次拿不了,分两~三~的。北京俗语:一个屁匀十六~放。又作“邮儿”、“悠儿”。

遭儿  zaor1  指行为动作的次数:白来一~。北京俗语:一~经蛇咬,十年怕井绳。

折儿  zher2  指层数:把那张信纸叠了四~。

 

(二)借名词表示与之相关的动作的

巴掌 ba1zhang   用于以手打人的动作:上去就是一~。

鼻子  bi2zi  用于女孩子哭的举动:为这事儿她又哭了一~。

耳朵  er3duo 用于随意听的动作:我随便扫听了一~。

杠子  gang4zi 用于生硬干涉性动作:不该他管的事也要插上一~。

口儿  kour3 用于开口享乐的动作,如吃、喝、唱(戏、曲之类):讲究吃两~。老爷子就好这一~。跟我去,唱两~!

嗓子  sang3zi指人大声喊叫的动作:劳驾,帮我喊他一~。高兴了就唱上两~。也作“嗓儿”:还问他会不会唱两~呢。

声儿  shengr1 指人喊叫发声的动作:有电话叫我一~。他哼了两~。

闸   zha2   从船经由河流水道分闸经过,引申为表示一定量的时间:缓一~,再揭锅。

 

    三、形量词

 

分儿 fenr1   布匹、衣服的长度单位:这褂子再长出一~来就好了。

幅儿 fur3    由布帛等的宽度引申为布帛的单位:双~。一~半就能做一条双人儿床单儿。Fur3是fur2的变音。

头   tou2    以人的头为约量单位:比他弟弟高半~。

庹   tuo3   人的两臂左右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量量这块儿布够几~。

拃   zha3    人的手尽力张开,拇指尖和食指尖的距离:袖子足足长出一~来。

指   zhi3    以人的手指能否放入为约量:那鞋我穿着大一~。

 

以上共计106个③,约占北京话量词总量的一半儿④。

 

贰  北京话特殊量词的特点

 

   有关北京话量词的语法特点,周一民《北京口语语法》(1998)已有论述,在此不赘述;以下仅从形式、功能及历时比较等方面作一简要梳理。

 

   一、语音形式上的特点

 

   在形式方面,北京话特殊量词主要特殊在它的语音形式上。“词汇属于面,而语音能限制在一个定点。”也就是说,语音“属于‘面’的范畴里的某一个定点。在这个定点之外的发音,便完全是另一个样子。”⑤以上有些量词从字面上看,可能会发现在别的方言里也有,但是论到语音形式便有所不同了。

   (一)儿化⑥。儿化是北京话的显著特点之一,在这一点上,北京话特殊量词表现得非常典型。所列103个特殊量词中,须以儿化形式出现的占60%。也就是说,一半儿以上的特殊量词不儿化就说不出来,或者说出来也是另一个词。⑦如:“份儿”不能说“份”,否则“份儿饭”就成了“份(粪)饭”。动量词“开儿”、“过儿”、“气儿”如不儿化,也一样令人不知所云。

   (二)一音多字、有音无字现象明显。以声音形式完成表情达意功能,是北京话的特点之一,即,重视声音表现形象、转达意义、显露褒贬的作用,而并不在意到底用哪个字来记录。如:

 

箍节儿:又作骨节儿、轱节儿   

莫儿:又作磨儿、末儿、幕儿

轱轳儿:又作轱辘儿、毂辘儿、箍辘儿

(一)抠抠儿:又作(一)口口儿、(一)齁齁儿

 

   (三)变读以表示强调。北京话里的语音变异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在特殊量词中也有反映。这种变异的功能在于打破常式,以变式突出强调。如:

 

    提溜儿ti2liur → di1liur

   和  he2 → huo4

    座 zuo4 → zuo3

(半儿)拉la1 → la3

 

   (四)用部分重叠方式起到强调的作用。使用音节重叠的手段来加重分量,使之生动活泼是北京话的一大特点⑧,特殊量词也不例外。或者让量词的词根重复出现,或者附加上一个声或韵相近的字。如:

 

一丢丢儿、一丁丁儿、丁丁点儿、一星子半点儿:意思都是“一点儿”,极言其小、其少。

种样儿:“种”和“样儿”都表示“种”、“类”。

道号儿:“道”和“号儿”实际都表示略带贬义的“种”、“类”。

拉溜儿:“拉”只是个衬字,或者曰“衬音”,无实际意义。

嘟噜儿:用两个叠韵字状貌,突出其许多个体悬垂在一起的样子。

 

   二、表达上的特点

 

   “不同的量词实质上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方式来观察事物的结果。”(邵敬敏,1993)为名词选择哪一个量词加以组合,背后往往有些规律性或曰倾向性的东西。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系统及其使用,表现了北京人对于周围事物的个性化观察和特殊理解。

(一)打通时空。时段和空间上的范围用同一个量词表示,表现出北京话特殊量词的语义泛化特征。如:

 

程子(儿):可指一段时间:春节家去住了一~。也可指一段路程:走了一~,该歇会儿了。

箍节儿:从时间或空间的整体上分出的一部分:一根儿棍儿断成了好几~。吃饭应该按顿儿,不能一~一~的零吃。

 

   (二)变换动静。动与静本是辩证的统一,动之后必有静,静是动的结果和产物。原本表示动作的词借用为量词,用来表示物的单位,即表示动作的结果。儿化或在后面加“子”在这变换中起了标记性作用。如:

 

起 → 起儿    挑 →挑儿    掐 →掐子    抿 → 抿子

撮 → 撮儿    抄 →抄儿    绷 →绷子    截 → 截子

     

   (三)转换虚实。实量是明确的,可以和数词任意组合;虚量是模糊的,除了“一”以外,一般用指示代词“这”、“那”等。如:

份儿:作为名词即有实有虚,可表示身份地位,境地程度:只有听令的~。穷到了这个~上。亦可表示分配下来的报酬:拿不到足~。给了个满~。作为量词也有实(A)虚(B)之分:

 

A想法儿找(一)~工作           B 瞧他那~出息  

加两~比什么都强                不愿意再受这~气

 

样儿:作为具体可数的事物单位,表示某种东西的数目,相当于“个”、“件”、“品种”;也可以当作抽象事物的单位,相当于“种类”、“方面”。也作“种样儿”:

 

  A这几~菜是特地给您做的        B 这种样儿的孩子可怎么好

   没有什么新~的书                 品行和本事他两~都不行  

           

“通儿”、“层儿”也有类似的情况。

   (四)通转语义。生动形象是北京话一大特色,这与常用鲜活跃动的特殊量词有很大的关系。“量词固有的语义特征可以转移到名词上,从而使名词临时获得该量词的某种语义特征。”(邵敬敏,1993)例如表现不易察觉的笑:

 

嘴角上皱出一绺儿冷笑。

每条皱纹儿里都夹着一溜儿笑。

 

   由于量词的特性修饰,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增加了名词的表现力。又如表现以手计量的量:“一指”、“一撮儿”、“一掐儿”、“一抄儿”、“一把儿”、“一提溜儿”等,手的各种姿态使无形的、不可数的对象变成有形的、可计量的对象,使语言更加生动,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使用上的特点

   (一)借用性。普通话量词中也存在向其他词类借用的现象,北京话特殊量词的借用更为突出。主要是借用名词,其次是动词:

 

  A借用名词的:轱轳儿 气儿  角儿  嗓子 杠子  水  闸 铲  棚

  B借用动词的:提溜儿 出儿  开儿  过儿 掐子  煎  挂 扣  卖

 

   从例子可看出,借用或者需要形式上有所变化:加“儿”或加“子”,而这不是必备条件,很多情况下不需要加用任何形式,可以直接借来充当量词。

   借用使得特殊量词更具形象性,更加生动可感,不那么“干蹾儿”(金受申语,下同),这也是北京话活泼、“受听”的原因之一。有些特殊量词现在仍然“身兼两职”,以量词的功能为主,兼有名词或动词的语法特征。如“样儿”。

   借用是有一个过程的。一开始是临时活用,用得多了,逐渐成为固定活用,再进一步成了专门的“陪衬”。查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典籍,如“顿儿”、“角儿”、“包儿”、“道儿”、“号儿”、“套儿”这些还没有用作纯粹的量词,或只作名词,或名、量兼用。而今天为适应不断出现的反映新兴概念的名词,新的借用在不断出现:

 

粒:用于足球比赛中的进球数:又为中国队奉献了一~进球。

抽:用于盒装卫生纸的张数:这种是二百~的。

 

   (二)替代性。特殊量词代替名词充当句法成分,久之甚至“喧宾夺主”,其后的名词便无须再出现。主要表现在已经虚化的特殊量词上。如“出儿”,北京人常说“想起一出儿是一出儿”,后面不必再加什么,意思就很完满。“档子”、“套”、“抿子”、“样儿”、“门子”也有类似的情况。

   “有陪衬的替换本名目,本名目就不必重复再提了。”在19世纪英籍汉学家威妥玛看来,量词(陪衬)和表示事物的名词(本名目)地位相当,至少在一定的语境中,其功能是相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量词在一定条件下起到了简化汉语的作用。北京话特殊量词符合汉语量词的这个发生、演变的规律,在十几代、几十代人不断使用的打磨、积淀中,新生、重组、变异等情况持续发生,最恰当、最简省的表意形式不断被创造出来。

   另有一个替代性的解释。从上面一条已得知,许多量词来自名词,走过“活用” → “借用” → “量词” →“替代”这样一条路径。所以“不必重复”是自然合理的结果。如“样儿”,本是名词,借用后逐渐变为量词,经常替代上文出现过的名词充当句法成分,即后面不加用名词。还有虚化导致的泛化因素,也应考虑在内,如“份儿”,后面很难加用合适的名词,勉强加用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

 

   (三)交叉性。新旧交叉,此消彼长,一个名词有多个量词搭配,除了前人指出的角度、特征、适用对象、风格色彩(邵敬敏,1993)等差异外,还可以看到时间及空间的差异。即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使用遗痕。如:

 

  人(复数):代、批、拨儿、辈儿、茬儿、垡儿

  事(单数):件、桩、样儿、档子、抿子、宗儿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区分出它们的出现环境及它们所代表的不同风格。而越靠后,就越口语化,也就越经常出现在社会的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阶层⑨。

   “样儿”最早表示事物的种类、件数,可具体亦可抽象;其变异形式“宗儿样儿”、“种样儿”也用于人的特性。由于多义性而使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充分的可供选择的余地,但多义性和多选择性也必然产生负担过重的现象,新的计量事物的特殊量词出现以替代“样儿”的部分职能,就是很自然的了。

   另一个例子是表示细长物的“笔”,可以让我们对这种层次看得更加清楚。19世纪中期,“一枝笔”、“一管笔”都说,但前者不如后者用得多,未出现“支”和“根儿”;后来受普通话影响,“支”代替了“枝”,口语里更出现了“根儿”,“管”基本上只留在老一辈儿人的口中⑩。

 

   四、关于量词的“陪衬字”特质

 

   十九世纪中叶曾任英国驻华公使的西方汉学家威妥玛,在其所著《语言自迩集》的“词类章”里记录了当时使用的66个北京话量词,其中有不少列举于上的特殊量词,可作近二百年北京话量词演变的证明。细读其举例及讲解,很有意思。注意一下把汉语当作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学者对北京话量词的描写与解释,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启发。

   首先,作者把量词定位为加在名词之前的“一个同类的名目”(an associate or attendantnoun)(“凡有提起是人是物,在名目之先可加一个同类的名目,做为‘陪衬’的字”),认为是和名词同样性质的。

   其次,他指出量词的功能有三:一是量词为名词之“陪衬”,有名词就应当有一个量词对应。二是在一定的上下文里,量词可以替代名词,以避免重复。(“有陪衬的替换本名目,本名目就不必重复再提了。”)三是此名词为何要用此量词陪衬,而不用彼量词?是为了分类,进而分析用的。(“那些有类能分的总名目,要分晰时,此陪衬字样,颇为得用。”)

   第三,作者对于这些“陪衬”字的解释,也颇为独特。试举一二:

 

阵:阵雨、大风、骚乱等的量词,例如一阵大雨、一阵大风、一阵吵闹。这个“阵”字本意原是打仗,因就着那忽然的形势,故用为陪衬字,仿佛是来的很急,不能等着的神气。

 

顿:原义叩首至地;后来指一阵或一次,引申为一餐。一顿饭、一顿打,用这个“顿”字做陪衬,似乎因为有些儿足了的意思。

 

封:本义封邑,后指封条,引申为密封。这“封”字,是做书信等字的陪衬。因为这个字本有含而不露之意,所以说“一封书子”“一封信”。

 

颗:本指小脑袋,引申作任何小而圆的东西的计量单位。一颗珠子、一颗首级,都是按那名目形象说的。是圆的东西,多可以分一颗一颗的。

 

或描写量词的语义特征,或探求名量组合的理据,努力使学习者对汉语的量词增加感性认识,进而举一反三,学会使用。语言简约、质朴而匠心可嘉。特别是“陪衬”二字,对于研究汉语名与量的关系,对于教授外国人汉语,都不无启示。

 

附注:

① 参见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特征词》,中国语言学报第十期,2001年5月

② 参见《语言自迩集——19世纪中期的北京话》“第八章词类章”,[英]威妥玛T.F.著,张卫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③“丢点儿”、“丁点儿”等未计算在总数里,视其与“点子”的意义、用法相同。

④按照俞敏先生的说法,“北京话平常用的大概有二百多个。”见《俞敏语言学论文集》,“语法札记(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⑤ 参见吴晓玲《〈金瓶梅词话〉的方言语音初探》,中华文史论丛第48辑,1991年12月

⑥ 以下这部分量词在普通话交际中已经相当流通,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北京话里,它们通常是加上儿化使用的:

杆儿(秤)  家儿(医院) 门儿(功课)  包儿(点心) (刮了一)阵儿

股儿(线)  节儿(电池) 道儿(伤疤)  桌儿(饭菜) (叫了两)回儿

本儿(书)  根儿(木头) 对儿(情人)  团儿(毛线) (念了三)遍儿

片儿(纸)  身儿(西服) 件儿(衣服)  堆儿(渣土) (训了一)顿儿

丸儿(药)  幅儿(标语) 块儿(玻璃)  层儿(石灰) (敲了几)下儿

朵儿(花)  沓儿(门票) 轴儿(油画)  段儿(相声)(跑了几)圈儿     

口儿(人)  摞儿(白纸) 扇儿(拉门)  撇儿(胡子) (发了三)篇儿

  串儿(灯) 所儿(房子)  条儿(要求)  句儿(好话)(见了一)面儿

⑦103个特殊量词中,有17个可儿化可加“子”的,其中除了“门儿”跟“门子”不能相混之外,绝大多数的两种形式可自由变换。用不同的后缀会带来一定感情色彩的变化,即,儿化一般表示好的、可爱的,“子”尾则带有厌恶、不满情绪。如“一汪儿水似的”用来表示水果的汁儿多,或形容女孩子眼睛漂亮,有神采,就不宜用“一汪子”;“点儿”与“点子”也略有不同,可参看举例。在实际使用中,“辈子”、“程子”、“截子”、“门子”“股子”较多见,其他多用儿化。

⑧参看彭宗平,北京话口语音的若干变异形式,收入《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9

⑨在老北京,区域的划分与社会阶层的划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当一致的。据一位被调查人说,那时城里人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现在的二环以内,另一个较大的活动范围是以天桥为中心的南城一带。如“垡儿”,几位被调查人的看法就不一致,显然与他们的生长及居住的地域环境、家庭所处社会地位有一定关系。

⑩周一民(1998)用“老派”、“新派”指称几种不同的用法。

 

主要参考资料:

程  荣1989  北京话量词 收入《北京话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

贾采珠1990  北京话儿化词典  语文出版社

齐如山1991  北京土话  北京燕山出版社

金受申1965  北京话语汇  商务印书馆

周一民1998  北京口语语法  语文出版社

——— 2002  现代北京话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邵敬敏1993  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 《中国语文》第3期,P[1]181-188

[英]威妥玛著,张卫东译2002  语言自迩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德刚1999  话说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

余  钊2000  北京旧事 学苑出版社

白铁铮1977  老北平的故古典儿 (台北)慧龙出版社

刘颖南 许自强1989  京味小说八家 文化艺术出版社

 

*本文在写作、修改过程中,得到了周一民、仉长亮、张永利、路宝君等几位老师和前辈的指点和帮助,谨此致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