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龙”翔天的秘密 RD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米格31发动机推重比 “枭龙”翔天的秘密 RD

“枭龙”翔天的秘密 RD

2024-06-30 23: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2、RD-93发动机外形图

1972年苏军向米格设计局提出研制新型战斗机替代苏军中米格-21和米格-23的需求。

新的轻型战斗机将承担战术空中任务,及进行护航和地面攻击,并命名为“米格-29”。米格-29正式设计开始于1974年,1977年10月6日首飞。

第二架原型机于1978年6月首飞。1982年米格-29在莫斯科和高尔基的工厂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

图、米格-29

为了配合米格-29的研制与发展,苏联列宁格勒克里莫夫设计局(现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克里莫夫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高推重比的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 RD 33,并由莫斯科契尔尼舍夫机械制造厂(红十月工厂)生产。

RD 33是苏联第1种推重比为8.0一级的发动机(另一型为用于苏 27的 AL 31F,苏 27晚于米格 29于1984年开始装备部队),发动机推重比按干重量计算为7.87,按交付状态重量计算则为6.62。

有报道称截至1995年1月,俄罗斯已生产1216架装 RD 33发动机的米格 29单座型和197架双座型,合计1413架。

在飞机与发动机发展过程中,承担发动机试验的2号飞机和4号飞机,均因发动机问题先后于1978年6月15日和1980年10月31日坠毁。

图、RD-33

为了满足中国FC 1“枭龙”战斗机的需要,克里莫夫设计公司将 RD-33的附件机匣由安置在发动机的上部,改为安置在发动机下方,并将发动机命名为 RD 93。

据《简氏防务周刊》2005年6月17日报道,俄罗斯国家武器出口公司已就向中国 FC-1“枭龙”战斗机提供 RD 93发动机事宜签署了合同。

分析人士估计,俄向中方提供首批100台发动机、零部件和维修服务的总价值为2.67亿美元。

图、FC-1枭龙

克里莫夫设计局曾研制过苏联最早的喷气发动机РД-10、РД-45Ф、ВК-1与 ВК-1Ф等,以后研制过多种用于直升机的涡轮轴发动机,如 ТВ2-117(用于米-8直升机)与 ТВ3117(用于 Кa 28直升机),还研制过用于运输机 ИЛ-114的ТВ7-117。当然最为有影响的还是用于米格-29的 RD-33。

2 RD-93发动机总述

图3示出 RD 93发动机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加力燃烧室及可调尾喷管。

图3、RD 93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RD-93由4级带处理机匣的风扇、9级高压压气机、环形直流燃烧室、带冷却叶片的单级高、低压涡轮、带径向与环形稳定器的加力燃烧室及可调尾喷管等组成,整台发动机划分为11个单元体,采用全权限数字式控制。

发动机主要参数为:中间推力(不开加力最大推力)为50kN,最大推力(开加力推力)为81.4kN,加力比为1.628;中间耗油率为0.785kg·(daN·h)-1,最大耗油率2.73kg·(daN·h)-1,空气流量为77kg/s,总压比为21,涵道比为0.48,涡轮前最高燃气温度为1680K。

表1列出 RD 93与F100 PW 100发动机主要参数的比较。F100 PW 100是世界上第1种推重比为8.0一级的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用于美国第三代战斗机 F 15与 F16,F 15于1974年装备美国空军,比米格 29早9年投入服役。

表1、F100-PW-100和RD-93发动机主要参数比较

从表1列出的发动机主要参数来看,RD-93的循环参数与性能参数基本同于F100的初始型号F100-PW-100,但是影响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的总压比比F100的低16%,这在第三代战斗机中是少见的,同时代西方国家发动机中,一般总压比均在25左右。

在表1中未列出的发动机可靠性与耐久性的参数来看,显然 RD-93无法与F-100等西方国家的发动机相比,这已是世界舆论普遍的看法。

综观 RD-93发动机结构设计来看,RD-93是一种既采用了苏联发动机结构设计中的某些传统设计(例如风扇中的盘、鼓采用圆柱面定心与径向销钉传扭的连接方式等),又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的设计(例如高压压气机前几级盘与鼓采用焊接连接方式,高压涡轮后轴承采用中介轴承等),而且还采用了西方某些发动机的传统设计(例如高压压气机后几级盘与鼓采用多根长螺栓连接方式),以及西方国家发动机中很少采用的风扇处理机匣等。

在当时(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采用了类似大杂烩的结构设计,能在较短时间内研制出基本适用的高性能发动机,满足了第三代战斗机米格 29研制的需要,这种较为实际的做法,比脱离现实单纯追求高精尖的冒进做法是可借鉴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