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绿花”“我的老班长”……这些歌曲背后有哪些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简谱《军中绿花》曲谱教唱 “军中绿花”“我的老班长”……这些歌曲背后有哪些故事?

“军中绿花”“我的老班长”……这些歌曲背后有哪些故事?

2024-07-04 18: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曾,本名曾德洪,军旅歌唱家、军旅创作型歌手、军营民谣创始人、开拓者,现为西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二级编剧。小曾热爱军营,多年来积极发挥专业特长为兵服务、为基层部队服务,创作出《我的老班长》《军中绿花》《走边防》等200多首深受官兵喜爱的军旅歌曲,多次荣获全国、全军歌曲大赛金奖,2018年被评为第十四届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

 

小曾为基层战友演唱歌曲(小曾本人供图)

从高射炮兵到军营歌手

他把战友的心声写进歌词里

朗朗上口的歌词、深情动听的曲调,相信很多当过兵的人,在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时,都会有心弦被触动的感觉,也不禁会怀想起军旅岁月最初的记忆。初冬时节,记者在成都见到了《我的老班长》这首歌的作者小曾,身着军装的他走起路来昂首挺胸,气质温文尔雅,一张圆圆的脸,笑容朴实而亲切。采访中,小曾打开手机,为记者播放了一首用外文演唱的《军中绿花》。小曾说,看到中国的军歌能够走出国门,尤其是自己创作的军营民谣在海内外广为传唱,很欣喜也很有成就感。

小曾:中国军歌能够走出去,我是觉得挺骄傲的。军歌跟别的流行歌曲不一样,军歌就是弘扬正能量,弘扬我们军队的文化,让全社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接受国防教育,我觉得应该鼓励更多人去唱军歌。

从小曾创作第一首军营民谣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0多个年头。如今的他虽已人到中年,眼角有了皱纹、两鬓染了霜华,但始终不变的是从军的初心和兵的模样。1989年,小曾高中毕业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高射炮兵,他勤学苦练,军体素质和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新训结束后,表现出色又有文艺特长的小曾被留在教导队。回忆起生命中第一段当兵的岁月,小曾眼里有光,言语间充满怀念。

小曾:当兵的那三年,我打靶的成绩特别好,各项训练成绩在班里面都排在前列。我们还考标图、考作战计算,我还是三七炮的教员、通信专业的教员,新兵训练、骨干训练的教员。

90年代初,港台文艺风备受年轻人喜欢,在部队的文艺晚会上,不少战士自荐的节目也是演唱港台歌曲。看着战友们穿着军装唱流行歌曲,小曾总感觉“怪怪的”,便萌生了创作的念头,想要写出属于当兵人自己的歌。

小曾:当时是流行歌曲正红火的时候,所以大家选的都是流行歌曲。我想着我会写歌,就给大家写歌,因为我是五教导队五连,我就写了五连之歌,后来又写了我们教导队之歌。

小曾很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都是他创作的灵感源泉。看到刚入伍的新兵们思乡情切,他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民谣歌曲《新兵想家》。当他在新兵连晚会上演唱这首歌时,歌曲里表达的真情实感深深地感染了台下的新兵,一曲终了,掌声雷动。回忆起这一幕,小曾笑着说,那天晚会一结束,好多战友簇拥着他,强烈要求抄歌词、学唱这首歌。就这样,《新兵想家》成了小曾创作军营民谣的起点。

小曾:我们约定星期日下午2点到礼堂,要学的自愿来。结果很多人都过来学,我教他们唱的时候,很多人还流着眼泪。我就觉得写军歌、唱军歌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而且用这样的一个民谣的方式,用一把吉他就可以唱出自己的心声。

小曾(小曾本人供图)

退役后,他仍然心系军营

义务兵的时光转瞬即逝,对于非常热爱军旅生活的小曾来说,他希望能继续留在部队,发挥自己的特长,建功立业、逐梦军营。然而,1991年年底,部队的退役命令下达,小曾带着深深的眷恋和不舍,登上了回家的列车。小曾说,那时虽然脱了军装,但军营早已经成了他灵魂中不可分割的精神家园。

小曾:我也经历过退役之后的迷茫、失落。我家后面就有一个武警中队,他们营区时不时还放我的歌。我退役回去的时候,每天听着他们的起床号,我也会跟着起来,起来之后才意识到我已经不是军人了。

1994年,小曾考入江西继续教育学院,课余时间,他最期盼的就是收到战友来信,每次读信都会泪湿双眼。对军营和战友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让小曾倾情创作出《我的老班长》这首歌。1995年,第一张军营民谣唱片《我的老班长》正式发行,一问世便风靡全国。这种全新的演唱方式,更接近真实的生活,丰富了军旅音乐的表达形式,让刚性的军营展示出温暖温情的力量。曾有文艺评论家说,小曾的歌对外是最好的征兵广告,对内是最好的官兵关系教育课。

小曾:那个时候有乡村民谣、城市民谣、校园民谣,我觉得也应该有军营民谣。所以,我就把这个想法还有我写的作品寄给唱片公司,唱片公司就觉得可以尝试,从我的歌曲里面选了10首,做了第一张唱片《我的老班长》,没想到这个唱片在全国大卖。

《送战友当兵的那一天》MTV专辑封面图(小曾本人供图)

那些年,每到新兵入伍和老兵退役时,很多部队都争相邀请小曾进军营演唱。这个时候,无论地方上给多么优厚的报酬,小曾都极力推托,只要部队来邀请,他总是有求必应。他去过高海拔的青藏兵站,也到过中越、中哈、中蒙等边防哨所,每年都要为部队官兵演出五六十场。

小曾:到唐古拉兵站的时候,他们也是列队欢迎我,握手的时候,一名老兵用一张A4纸写了“德艺双馨”四个字,上面有他们兵站所有战友的签名,他把这张纸送给我。我就觉得基层官兵,尤其是很艰苦的那些地方的战友们,特别需要这种文化带给他们精神抚慰和鼓舞。

有一次,小曾应邀到李向群生前所在部队义务演出,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部队领导也和战士们一样坐在台下,跟着旋律一起高唱《我的老班长》。演唱过程中,有一位年轻战士主动上台来,要求和小曾一起合唱,眼含热泪动情地说,“我就是听着您的歌参军的,今后,我要长期留在部队,当一辈子的兵。”演出结束后,部队政委紧紧握住小曾的手说:“你的歌就像是指导员,和我们做思想工作一样。”讲起这段经历,小曾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小曾:作为一名老兵,我在社会上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我就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在经历挫折、迷茫的时候,能够有一条路给他们一些温暖。每次老兵退役的时候,我都会唱《再唱老班长》,我跟他们说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有起起伏伏,希望你们能够珍惜部队的时光,把部队好的传统、好的作风带到地方上去,继续发光发热。

退役后的小曾经历了南漂、北漂,经历过一份盒饭分成两顿吃的窘境,也经历过到各大电视台演出的高光时刻。那些年,小曾的内心里,一刻也没有忘记过自己的老兵身份。在舞台演出时,他总是喜欢大家称呼他为“班长”,也最喜欢到边防哨所给战友们唱歌。因为不论走多远,小曾始终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渴望着能够重新穿上军装,重新回到军营。

小曾:我坚持的动力就是我们的这些战友,应该有人把他们的故事写在歌里面。我一想到高原上的那些战友,想想他们那么朴实,那么渴望我再去,所以只要有机会,我立马就会决定去看看他们,一想到他们就有力量。

《再唱老班长》唱片封面图(小曾本人供图)

重回部队

他的足迹踏遍祖国西部的边防线

提起歌曲《军中绿花》《我的老班长》,可以说大多数当过兵的人,都会哼唱几句,这是最让“军营民谣”领军人小曾感到自豪和欣慰的事。2009年,在退出现役10多个春秋之后,小曾终于等来了特招入伍的机会。尽管二次入伍意味着要放弃在北京蒸蒸日上的事业,和很多不可多得的演出机会,但这些都无法阻挡小曾对军营的热爱和向往。

小曾:对我来说,我的根在部队,我服务的对象在部队。因为那个时候公司已经打开了一些局面,在各大卫视的节目正是大爆发的时候,我在最好的时候离开了。

重新回到部队,小曾来到了原成都军区文工团。此后,他每年都会拿出大量时间到部队慰问演出。小曾用歌声慰藉着万千基层官兵的心灵,也从他们的故事中获得自己进行演出和创作的动力。采访中,小曾向记者讲起,在一个偏远的海岛哨所演出结束后,又专门上山为一名战士单独献歌的故事。时隔数年,说到当时的情形,他的眼里仍有泪光闪烁。

小曾:我们爬了大概半个小时的山路,上面就是一个小屋子,里面有一张桌子、一张床,有一个战士在上面,还有一条狗陪着他。我就给他唱了《军中绿花》,一唱完,他就抱住我哭,然后跑到他的小屋子里拿了一盒磁带出来,磁带转角的地方都烂了,他说他一个人在山顶上想家的时候,就听我这盒磁带。

小曾动情地说,我们的战士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作为军队文艺工作者,为兵服务、为基层服务,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职责。就是这种责任感驱使小曾一次次深入基层,走到战士中间,用真诚的心感受和记录,运用深厚的音乐功底,倾情创作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军旅歌曲。

小曾:我跟着他们一起走边防,骑着他们的马,每次走到界碑那里都需要好几个小时,有时候还需要徒步爬上去。看到界碑,我们抱着界碑就哭了,一边描红,眼泪一边往下掉。

小曾为边防官兵献歌(图源:中国军网)

在小曾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的每首军旅歌曲都与基层部队密切相关。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川藏线上,他创作出了《长长长长川藏线》《云儿飘》;得知一位军嫂不远千里来到边防哨所和爱人举行婚礼的故事,他创作出了《墨脱新娘》;近年来,小曾的足迹踏遍了祖国西部的座座营盘,又创作出《边关英雄》《高原女兵》等反映边防军人风貌的歌曲。通过一件件作品,小曾不断与不同群体的官兵对话,为新战士创作了《七十五厘米》,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创作了《我用准备打仗的方式致敬青春》,听到高原战士们的抒怀,他用歌声向祖国表白《祖国,我是你的防弹衣》。

小曾参与创作的作品超过300首,其中大多数都是军旅歌曲。在小曾的歌单中,他说不出自己最喜欢哪首歌,却清晰地记得所有歌曲背后的感人故事。这几年,随着“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小曾的歌曲《当个英雄》也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小曾说,是杜富国给予了这首歌新的使命和内涵。

小曾:他在医院治疗的时候,有记者去采访他,问他喜欢听谁的歌?他说听小曾老师的歌。记者当时就给我打电话,我没想到他最喜欢的是《当个英雄》。我就觉得作品的力量,像是一颗无形的子弹,可以直击你的心灵。有一些不知名的战友,也有像杜富国这样的英雄。他们的故事、他们的那些壮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洗礼。

有人说,唱小曾的歌曲,不需要技巧、不需要专业学习,但不能没有感情。小曾很认同这句评价。在他的作品里,总是将浅显易懂的道理蕴含在朴实平实的歌词中,通过歌声打破心灵壁垒,直击人的内心深处。如今,小曾又多了一重身份――老师,他每年都会担任基层文艺骨干集训队的教练员,排练丰富多彩、富有“战味”“兵味”的文艺节目,到各部队去巡演。小曾告诉记者,他很喜欢帮带新人,感觉任重道远,必须言传身教,全力以赴。

小曾:基层有很多的文艺骨干,他们真是发自内心地热爱部队,想为部队服务。我特别希望能够带新人,希望有很多年轻的一代人表达他们的主张,对部队的理解、对战友的情感。我希望有一阵新的风吹过来,新的作品出来。

军营民谣在中国大地的座座营盘回荡了20多年,小曾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成为了一个军旅文化的符号、一个缩影,代表了千千万万的基层官兵。小曾的歌和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新时代的官兵们,用自己的声音唱出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强军之声。

小曾:我觉得好的作品会一直有生命力,我就觉得只要在基层,只要在部队,就会发现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写。我也希望培养一些新人,为军旅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央广网・军事频道 记者:李攀奇 李子怡 播音:徐佳慧 宋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