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合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简答题答题套路 精品合集

精品合集

2023-07-19 17: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选项的信息切分,信息点与四要素及相关艺术手法的对应。

ABCDE五个选项,对每个选项做信息切分的勾画圈点。把勾画到的词语做四要素的对应分析,比如是内容(意象、形象及其特点)、主题、结构和语言,及这四个要素涉及的艺术手法。

(2)结合诗歌解读对照比较分析。

将选项对应到原作品相应部分以及自己对原作品的解读。

(3)整道选择题的整体意识。

五个选项要有整体意识在判断D的时候,要联系到ABCE去理解,判断。

【主观题】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_xx_k.Com]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来源:学.科.网]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诗歌鉴赏答题术语套路

诗歌鉴赏

一、答题技巧解析

题型 题目关键词 方法步骤 解答模式 分析人物形象 形象 ①区分形象类型②注意人物的塑造方法——诗歌表达技巧(描写)③概括人物形象特点④分析意义、原因;知人论世 总分总①写什么:概括内容,形象(身份+性格、气质特点+行为)②怎么写:分析场景特点、表达技巧③为什么写:概括特征、社会意义及作者思想情感 分析意象物象 ①熟记物象的象征意义②结合作者经历分析意义③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感情 ①找出并概括主要物象②总结特点、评价感情色彩③结合诗人经历谈思想情感 分析景物意境(触景生情移情入境) 意境、画面、情和景的角度、氛围 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 ①描绘图景,再现画面②概括氛围特点(两个双音节词)③总结情感+为什么有这种情感 炼字型 放在句中,结合全诗 ①表明看法(哪个字)②解析字(特殊语法现象、表达技巧)③结合字描述景象和意境④总结艺术效果:情感上、主旨上、结构上的作用 诗眼型 围绕某字(某词)全诗的关键 ①指出在主旨上的作用②列举围绕该字词写了什么内容③分析结构上、情感上的作用 名句赏析型 名句、某一联 情、景、意(三者皆说或侧重一面) ①明确具体景物形象②再现景物形象(优美翻译)③概括特点④总结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型 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品味整体 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准确点明特点②具体分析如何体现③指出情感 表达技巧题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构思之妙、怎样抒发 ①明确手法②分析效果及作用 ①准确指出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怎么用③分析作用、情感、旨趣 分析思想感情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基调,分析意义 ①诗句描述②揭示情感“描写了……,抒发了……” 分析观点态度 观点、看法、态度 文章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情感是否健康;启示、现实意义 ①明确观点②概括作者观点,结合诗句分析③找诗句证明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

答题模式总结:总分总→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注意:不能离开诗句分析

二、意象分类总结

分类 意象 描述词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杜鹃鸟、猿猴、芳草 忧愁、悲伤、凄冷、悲凉 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酒 依依不舍、思念 思乡类 月亮、鸿雁 思念、牵挂 抒怀类 菊花、梅花、松柏、竹 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请缨、羌笛、胡笳 厌恶战争、向往和平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红叶、大雁、青鸟 爱恋、相思 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 清闲恬淡、向往隐居

三、意境描绘(氛围特点)术语词

1.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雄伟壮阔、高旷壮阔、苍凉、雄浑、苍茫、辽阔、高远、深远

2.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静、幽静深寂、恬静优美、宁谧、朦胧、空寂、寂静、

3.凄清暗淡、萧条惨淡、孤独凄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荒凉、冷寂、肃穆、沉郁忧愁

4.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远含蓄

5.繁华、热闹、高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华美壮丽

四、诗歌主要语言特色

分类 描述 例句 清新雅致 用词新颖、不落俗套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 平实质朴 真切深刻、平易近人、朴实无华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含蓄隽永 启人联想、开人悟性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绚丽飘逸(李白) 色彩缤纷、景象绮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雄浑壮阔 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 清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出塞》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形象生动 常用修辞手法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豪放旷达 豪迈奔放、潇洒飘逸(想象奇特,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志向高远,襟怀旷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一豪放词 沉郁顿挫(杜甫) 深沉蕴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慷慨悲壮 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婉约细腻 曲径通幽、情调缠绵、缠绵哀怨、细腻传神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其他:用字精炼、粗狂豪放、悲怆幽怨、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性

五、诗歌题材对应思想感情特征

题材类型 代表人物 诗歌内容 思想内容 山水田园诗 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谢眺唐:王维、孟浩然 自然山水、农村景物、田园生活;农人、渔夫;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淳朴勤劳的农民 ①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王维《山居秋暝》)②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③厌恶官场,向往隐逸生活(陶渊明《归园田居》)④抒发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边塞征战诗 高适、岑参、王昌龄 边塞军旅生活、寒苦的生活环境、壮丽的边塞风光 ①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②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愁别绪③讽刺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④惊叹边境绝域的奇艺风光和民间风俗 咏物抒怀诗 陆游《卜算子·咏梅》于谦《石灰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①孤高不群、矢志不移②光明磊落、崇高清白③不畏权贵 咏史怀古诗 怀古伤今,描绘昔盛今衰之景(刘禹锡《石头城》)怀人伤己,怀才不遇(杜甫《蜀相》) 赠友送别诗 赠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的原因;景和情的交融。 ①留念、思念②劝勉,祝福③别时依依不舍,别后孤寂,惆怅、落寞 羁旅思乡诗 原因: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漂泊异地、谋求仕途、被贬赴任途中、游历名山大川、探访亲友 ①羁旅之苦:孤独、凄凉、思乡(张继《枫桥夜泊》,马致远《秋思》)②亲情之深:思念(孟郊《游子吟》,温庭筠《商山早行》)③怀才不遇:孤独寂寞、幽怨愤慨(杜甫《登高》,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④厌恶战争(柳中庸《征人怨》) 即事抒怀诗 写的什么事,抒的什么情,领略感怀的表达技巧。《春夜喜雨》(杜甫)

六、常见思想感情总结

类型 具体情感(原因) 忧国伤时 ①揭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②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③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④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担忧(杜甫《登高》) 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②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③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④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②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③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④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子夜吴歌》) 离愁别绪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②情深意长的劝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②昔盛今衰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③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④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⑥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END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本文由资料整理整合,内容来源于网络。出于学生学习与同行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