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普第二弹:日语简化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简字的意义 微科普第二弹:日语简化字

微科普第二弹:日语简化字

2023-09-08 03: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键词:汉字简化、繁体字、简化运动、二简字、日语汉字、六书、国字、和汉异义

预计阅读时间:9~12分钟

 

        长松这个礼拜高考完了,现在终于有大块时间进行写作了。上次微科普讲的是浅显的假名和罗马音,大家均表示“总算能够看懂了”,并且期望以后风格尽量保持这种能看得懂的风格。这一期我将仍然尽量保证大家能够看懂,并且将适当缩短篇幅,以防止大家阅读时产生的枯燥感。

        这一期讲的是有关日语汉字简化的相关内容。有好多人认为日语仍在使用繁体汉字,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日语早在中国之前就已经经历了一次汉字简化,只不过简化程度没有我国这么彻底;甚至日语汉字简化成果也给我国的汉字简化运动带来了参考,给新中国的汉字简化降低了不少困难。

        不过在说简化汉字之前,我们需要先补充复习一点上次第一弹的内容。

 

(一)一点复习和对前面的总结

        作为一个典型的黏着语,日语依靠着强大的单词变形,仅使用假名变换便实现了黏着,同时近代利用和制汉语,巧妙地实现了通过汉字将屈折语单词词根向黏着语转化。和制汉语现如今也渗透进了汉语的角角落落,造就了一个毫无违和感的“分析语和黏着语共荣”语法,也简直是世界语言学上的奇迹。

【图1】黏着语、屈折语、分析语关系

        同时日语西化也带来了上一期有关罗马音的诞生,一个为处处为了贴合西方语言习惯而诞生的“西文注音系统”,这个在上一期也进行了详细说明。那么下面我来考大家一个罗马音的终极问题,看看大家上一期学得怎么样:动漫人物【松(まつ)浦(うら)果(か)南(なん)】和声优【難(なん)波(ば)圭(けい)一(いち)】的名字,用罗马音应当如何标注?

【图2】松浦果南【图3】难波圭一

        答案应当是“Kanan Matsura”和“Keichi Namba”,你写对了吗?你一定没写对,因为我上期没有提到人名的拼法。

        首先,日本人名在明治维新后统一学习西方,虽然读法是先姓后名,但罗马音写法上先名后姓。其次,“松浦”和“圭一”二者中,都存在长音需要省略:首先圭的Kei本身就是长音,所以应当省掉长音后元音(Kei→Ke)。不过圭后面的一(Ichi)字开头也是个i,这个不用管,因为超过三拍的长音只需要省略第二个,第三个往后即不用省略,即这个三拍的超级加倍长音Ke,只需写出后续一个i的“Kei”。至于松浦二字则更加离谱,浦(Ura)开头为u,很不巧前面跟了个结尾为Tsu的松字,那就很抱歉得把浦字的第一个u当做长音对待。即使松是个单独存在的汉字,u也得被不幸地省略掉。难波的拨音由于后面接b的闭口音,所以要将n改写为m(Nan→Nam)。

        相信大家脑子已经够乱了,我就不继续深讲了。接下来让我们开始说一说日语的简化字。

 

(二)六书和简化运动

        之所以日语汉字会给人带来一种“没有简化”、“都是繁体字”的错觉,只是因为日语简化字较汉语简化字简化得不够彻底,导致有部分汉语额外简化的汉字并没有在日本简化。然而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的是,日语和中国就一些繁体字进行了相同的简化,由于我们大陆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然司空见惯,故没有发现;相反一个台湾人就可以很敏锐地发现出已经被日语简化的汉字。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出,新中国在建国初期对于汉字简化字的相关方案。首先,汉字简化的本质是一种汉字的“升级改造”、“进化”,就类似于我国古代甲骨文变成金文、金文变成小篆一样。语言的进化是被使用的必然,因为语言的发展需要顺应时代,由繁至简。尤其是建国初期文盲率居高不下的年代,汉字简化固然成为了扫盲的得力工具,为我国全民识字率上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4】丰子恺的汉字简化宣传漫画

        汉字简化需要依照一定的原则。我看过一些台湾和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