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答辩会策划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答辩策划书 2017答辩会策划书

2017答辩会策划书

2024-06-30 15: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元旦策划书 推荐度: 展会策划书 推荐度: 项目策划书 推荐度: 创业策划书 推荐度: 迎新策划书 推荐度: 相关推荐

2017答辩会策划书

  作为这次答辩会的策划者,你应该如何策划这次关于答辩的事情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2017答辩会策划书,欢迎阅读参考!

2017答辩会策划书

  2017答辩会策划书篇一

  一、活动背景:

  创业计划大赛由重庆邮电大学学生科技联合会举办,该项赛事意在提高现代大学生的科创能力,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发散大学生的思维,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此项赛事悠久,是学校乃至全国都推广的一项赛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准备,经过评委的细致公平的审核,选出十六支优秀的队伍参加此次答辩。

  二、活动目的:

  各团队经过答辩,由评委公开公正的评分,按照分数的高低决出一、二、三等奖及各单项奖。将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推荐到重庆市乃至全国参加“挑战杯”比赛。

  三、主办方:

  重庆邮电大学学生科技联合会项目管理部

  四、活动时间、地点:

  2017年3月份

  上午:九点至十一点半

  下午:两点半至四点半

  第三国际会议厅

  五、评分细则:

  每个团队展示时间分为十分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板块:首先是团队展示,要求各团队在参赛前制作一个有关团队介绍、时间大概在一分钟到一分半钟左右的视频。接下来选出团队中的两个人上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个介绍,时间大概是三分钟左右。接着,团队的所有成员上台,由评委进行提问,进行现场答辩,这个过程应该在五分钟左右,最后由团队的队长进行一个总结,至此答辩环节结束。

  计分方法: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我们将选出六名评委共同进行打分,书面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40%,同时为了避免评委主观印象我们将采取去掉总成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将剩余四名评委的分数相加,然后取平均分,最后根据分数的高低来评出此次“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各奖项。团队答辩之后由评委打分,在下支队伍正在答辩时,为上支团队统分,下支队伍答辩结束,由主持人公布上支队伍的得分情况。

  六、活动的前期准备(包括宣传工作)

  1、首先,由项目管理部的干事申请场地及第三国际会议厅,由于参加答辩的队伍比较多,我们可以将答辩分为两场举行,分别是上午和下午两场,中间提供午

  2、选择两名干事及时通知参加答辩团队关于答辩会的信息,并且在答辩会之前督促各团队PPT或者视频的制作。通知的内容还包括各团队在答辩当天的服装的内容。

  3、由部长通知并确定当天参加答辩的评委、嘉宾。约定人数之后,让一名干事制作座签牌。并且由部长联系两名主持人,主持稿由两名主持人自己拟定,确定下来由部长审核。选出三名干事作为当天的记分员。并且联系学校礼仪组的同学组礼仪工作。由两名干事作为签到人员,让参加答辩的团队在到达会场时签到。

  4、由宣传部制作此次答辩会的海报和展板,在答辩的前一周将海报张贴在各个宿舍楼内,同时将展板抬放到中心食堂进行一个宣传。自己部门想出关于此次答辩的口号,制作成条幅,张贴在答辩现场。

  5、物资的准备:工作牌若干,嘉宾评委团队的饮用水,签字笔,记分牌,电脑,科联的会旗等。要准备若干个小礼物,可以是重庆邮电大学的纪念册、签字笔等,将这些礼品送给出席的学校领导评委以及嘉宾。同时也为参加当天现场互动的同学准备一些礼品。

  6、部门全体人员提前一个小开始布置会场,在开始的半个小时布置完会场。布置的内容包括:多媒体的检测,话筒的检测,会旗的张贴,会场礼仪的准备。

  7、由本部门制作一个开场短片,内容可以是创业计划大赛的简介,也可以是前几届赛事现场等。

  七比赛议程:

  1、首先播放暖场短片。

  2、主持人进行开场词,以及介绍当天的评委嘉宾。

  3、学校领导致辞,以及前期的活动总结。

  4、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以及评分标准。

  5、答辩过程:(上午进行八支答辩,下午进行八支队伍)

  (1) 团队的视频介绍。(一分钟至一分半钟)

  (2) 两名队员上场对自己作品进行现场展示及介绍,一名同学讲解,另一名同学进行ppt的播放。(三分钟左右)

  (3) 全体成员上台,评委进行现场问答。(五分钟左右)

  (4) 由队长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由评委进行点评。

  (5) 每支团队答辩结束后,由现场的观众对参加答辩的同学进行提问,每次选择的观众数大概是两名(视情况而定),并且由现场的礼仪同学为提问的'同学送上小礼品。

  6、等答辩全部结束后,由领导作总结陈词,主持人公布得奖情况。

  7、比赛圆满结束,与会领导与获奖队伍以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注意事项:1、在活动当天,部门干事提前到场,由四名干事维持现场秩序,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以及礼仪。

  2、确认三国多媒体设备运行正常不影响比赛效果,并准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和连接线。准备无线话筒,做好与观众互动的准备。

  3、PPT提前拷入电脑中,全部播放多次确认效果.

  4、现场秩序维持,尤其是获奖队伍上台时由学生会同学有序引导(多次彩排)。

  2017答辩会策划书篇二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人文学院团学联的自身建设,肯定团学联成员们一学期的辛勤工作,特从中评选出各方面表现优异的成员们,予以鼓励。以起到调动团学联干事、部长们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同时促进团学联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学习、交流、协作和良性竞争,促进团学联各部门的发展,更好地为全院师生服务。

  二、活动对象

  人文学院团学联所有部长、副部长、干事、部门

  三、活动时间

  优秀干事、副部评选答辩:17月17日:17月17日

  优秀部长、部门评选答辩(总结汇报会)

  四、活动地点

  优秀干事、副部评选答辩:待定

  优秀部长、部门评选答辩(总结汇报会):待定

  五、活动流程

  1.准备阶段

  (1)拟订本次优秀干事、部长、副部长、部门评比细则,并印制评分表。

  (2)拟订具体评审团名单,提前联系评审人员。优秀干事、副部长答辩评审团为主席、副主席及各部门部长优秀部长、部门答辩评审团为主席、副主席及总结汇报会当天出席老师。

  (3)提前申请答辩场地。

  (4)人力资源部进行前期宣传工作,包括:在易班发帖宣传。通知所有部长,请他们通知各自部员。向同学提前告知答辩注意事项。

  (5)通知参加评优的同学准备书面申请,内容包括答辩者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及下学期的工作计划,另可添加个人感悟,字数在800字左右。答辩当天和工作记录本一起带过来。(工作记录包括全体、部门例会会议记录,培训课笔记等)。书面申请和工作记录本占总成绩的10%,工作表现占50%,答辩表现占10%

  (6)评优的部门需提前准备PPT,内容包括:部门介绍、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及下学期的工作计划,于答辩会前3天(17月17日)上交人力资源部。工作表现占50%,部门ppt占10%,答辩表现占10%。

  注:PPT交至xxxxx

  2.评选阶段

  (1)答辩开始前现场负责人向答辩者说明答辩时间及流程,宣读会场纪律要求。会场秩序要求:会场要保持安静,禁止喧哗或随意走动;手机等通讯工具调为震动或静音状态。

  (2)答辩注意事项:

  答辩成员须着装整洁。有附带PPT文件或电子文档的,其内容要能清晰反映本人或团队的工作内容。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态度要谦虚,实事求是的正面回答或解释。

  (3)答辩开始

  优秀干事、副部答辩:

  1.答辩者在3~5分钟内做说明性工作汇报。答辩者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作说明性描述,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2.评审团根据陈述内容进行提问,每个答辩者3个问题。答辩者对评审团提出的问题,给予正面回答,评审团根据答辩者的平时工作表现和现场答辩情况在评分表上给予评分。

  注:若超过规定答辩时间每分钟扣1分优秀部长/部门答辩:优秀部长/部门答辩融合在期末总结汇报会中,部长所做的部门工作总结汇报同时作为全优团队的答辩内容。

  1、部长做5-8分钟的工作汇报。

  2、评审团及所有听众可在陈述结束后向答辩者提出问题。答辩者需做正面回答,评审团根据答辩者的陈述内容及答辩表现对该部门进行打分。

  3、注:若超过规定答辩时间每分钟扣1分

  3、后期工作

  1.收集所有评分表进行统计。统计书面申请以及工作记录的成绩。

  2.收集申请评优的个人及部门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根据绩效考核分数。)

  3.在总结汇报会及易班上公布评优得分及结果。

  4.购置奖状及奖品,进行颁奖仪式。其中:优秀干事10名,颁发奖状及奖品优秀部长3名,颁发奖状及奖品优秀副部2名,颁发奖状及奖品优秀部门3个,颁发奖状

  六,人员安排

  1,宣传及通知工作,场地准备,答辩现场负责人。——陆蓉

  2,书面申请及答辩ppt的收集,评分表的制定及打印。——韩肖琳惠

  3,奖品,奖状及活动物品的采买——韩肖、俞瑜

  4,评分表的收集及整理统计——俞瑜、孟鑫

  七,活动预算

【2017答辩会策划书】相关文章:

在论文答辩会上的陈述09-05

在论文答辩会上陈述的论文09-12

毕业论文答辩会问哪些问题04-05

毕业生论文答辩会上的讲话稿03-19

新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持词10-27

公司活动策划书05-21

爱心活动策划书05-17

团日活动策划书05-14

校园活动策划书05-12

创业活动策划书05-1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