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将军县”的将帅传奇:“一镇十六将”的安徽六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第五人格朝圣者cos 中国十大“将军县”的将帅传奇:“一镇十六将”的安徽六安

中国十大“将军县”的将帅传奇:“一镇十六将”的安徽六安

2023-11-27 0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现六安市 图片来源:六安论坛

裕安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早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风起云涌,血火侵染,曾爆发过震惊蒋家王朝的独山暴动、席卷封建残余的河西风暴和赢得光耀军史的苏家埠大捷。走出了中国33位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许继慎、革命文学家蒋光慈、知名红军女战士汪荣华(刘伯承元帅富人)、周东屏(徐海东大将富人)。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岁月里,裕安有10万子弟争当红军,13万儿女为国捐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发生在六安、霍山两县边境以农民暴动和民团兵变为特点的六霍起义,是继黄麻、立夏节两大鄂豫皖边区又一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师鄂豫皖边区红军三大主力师之一,从而使党创建整个大别山区工农武装割据的设想成为现实。

英雄儿女谱革命史诗

六安籍红军战士汪荣华是裕安区西河口乡郝家集人,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刘伯承元帅的夫人,两人相伴直至金婚。

上世纪80年代,年逾古稀的汪荣华关注家乡建设,多方筹措了60万元资金,捐建了独山大桥,为家乡改善了交通环境。作为元帅夫人,她还曾拒绝过当地政府为她修缮被大水浸泡倒塌的故居的好意,要求他们将有限的资金用在老百姓倒塌房屋的维修上。在汪荣华89岁高龄时,她坐着轮椅再次踏上了家乡的土地,但她仅仅是看望了乡亲们和倒塌的故居,在菜市场采购了一些家乡的腊肉后,便悄悄回京了,没有惊动当地政府。这是汪荣华最后一次回乡,2008年,汪荣华在北京病逝,但她严守“帅门家风”的故事却流传下来。

许继慎纪念馆里的将军塑像 图片来源:安徽文明网

1988年公布的中国33位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原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许继慎位列其中。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两次东征中,许继慎等一批黄埔学生军党员基层指挥员,率部奋力作战,为击溃反动军阀的主力部队,扭转战局,立下了战功。1931年,年仅30岁的许继慎含冤遇害。临终时,他写下“鼓轮破巨浪,风送夕阳归。明晨云雾散,昂首看朝晖。国事艰难日,英雄奋起时。光阴如逝水,觉醒不宜迟”的诗句,其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许继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开国中将梁从学是新四军时期的抗日名将,解放战争时期,将军又奉命在大别山剿匪,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梁老虎”。他一生多次负伤,直到去世,他的脑部眼后还留有一块弹片没有取出来。

六安有30万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但只有十分之一的先烈留下了姓名,这其中还有很多惨烈的故事。1930年9月,六霍赤卫师师长车厚桥在龙门冲十八盘突围时被捕,宁死不屈,被敌人用大铁钉活活钉死在城门上。六安县六区赤卫队员李祥明和两个大儿子随红军西撤后,民团头子汪云生将其妻窦氏和两个幼子抓走,先以冻、饿折磨三人,随后又在除夕夜将其活埋。当土坑挖好后,窦氏大义凛然地拉着两个孩子跳进土坑,不满3岁的小儿子哭喊着说:“妈妈,沙子迷我眼睛了……”窦氏则强忍悲痛哄他:“不要哭,眼睛闭一会就好了。”就这样,一家三口被活埋。

扶贫攻坚完善自身造血系统 立德奉献发扬老区奉献精神

在战争年代,无数大别山儿女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新中国成立后,六安人民再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安徽人民响应“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肩挑手提,陆续兴建了拦蓄大别山区洪水的佛子岭水库等五大水库。以此为主水源,建成了灌溉1000万亩的特大型淠史杭灌区。而在此过程中,有几十万人移民,更有县城重镇被淹。“初到麻埠,衣冠堂堂,离开麻埠,花得精光;恋恋不舍,回头望望;下次有钱,还来逛逛。”孙云飞用这首打油诗举例说,从前非常繁华的六安麻埠镇,“因为建淠史杭工程,最后也被淹没了。”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说,老区人为了新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第二次奉献。

中国军人在六霍起义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学习 图片来源:中国空军网

现在,老区人又在默默地做着第三次奉献。孙云飞说,社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大别山作为中部乃至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在招商引资时的绿色门槛尤为严格。“有的企业找上门来,能产生效益,但因为环保不合格,我们坚决拒之门外。”

因为奉献,一些大别山人至今仍然需要扶贫。孙云飞说,大别山地区一定要抓住机遇发展,“一方面靠大量输血,一方面完善发展自身的造血系统,让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对于革命老区的奉献精神,孙云飞将其总结为“立德奉献、创新图强”,“老区人民为革命奉献,无论国家如何扶持那都是外因,我们要先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创新图强。”

代表:六霍起义纪念馆、安徽省皖西博物馆

安徽省皖西博物馆还原千里跃进大别山场景 图片来源:安徽文明网

六霍起义纪念馆内的32位将军墙 图片来源:六安网

1929年11月爆发的“独山暴动”拉开了六霍起义的序幕,这场起义为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立下了大功,六霍起义纪念馆是老百姓了解这场起义的重要教育基地。在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保留着九处县级苏维埃政府机构旧址群,如今,在独山苏维埃城里,一排排晚清至民国初年的建筑分布在道路两侧,这里已是4A级的红色旅游景区了。此外,裕安区境内还保留有许世友将军楼、六安兵变、六安中心县委、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委、独山机场等革命旧址和军事设施。

而安徽省皖西博物馆属市级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博物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1980年。皖西博物馆为宣传六安的历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六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武汉文明网综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