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核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笔墨的内涵 中国画的核心

中国画的核心

2024-06-29 23: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 邹一桂作品

明人董其昌说“以自然之蹊径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山水画和真山真水的区别就在笔精墨妙。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描述西洋画,画得好且很真实,但最后话锋一转,“然笔法全无,故虽工亦匠,不入画品”。什么都很好,但因无笔墨还是全盘否定。黄宾虹有一系列的论述,比如崇尚内美,崇尚浑厚华滋。二者既是对画的要求,也可以是对笔墨的要求。

石涛说“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笔墨乃性情之事,”谈到笔墨和性情的关系。石鲁说“思想为笔墨之灵魂,物化为我,我化为笔墨,笔墨有无风格,乃有无生命之验”,就把笔墨和思想、灵魂、生命化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笔墨为思想和灵魂的体现。内质与形式的关系,形式指毛笔行走的踪迹如何,是否好看、有书意,是否是一种心性的结构形式。另外是内质,既精神气韵。内质与形式最后化为一个整体,是我们精神、灵魂与作品相沟通的中介,这是中国的美学。

清 石涛 竹石图

笔墨有表情能力,不只是喜怒哀乐,也包括性情。像《诗经》和《离骚》一样,是抒情更深层的含义,格调和境界都很深沉。笔墨用来书写,要体现大自然的生成变化、天地之心,所以说虚实、长短、粗细、聚散,一切可以对立的因素都要通过笔墨来表现。

齐白石 烛照吉寿图

线条、笔墨都讲筋、肉、骨、气。画家用笔的时候留下的笔迹、墨迹,其实是一种生命意识,因人而异。人的气质有优劣之分,如孔子的弟子中,颜渊的先天气质排在第一位,而曾参则较之不及。一笔下去,画家的人品、性情、修养、气质都在笔墨里体现出来。一笔下去运动过程就是道,无往不复、无垂不缩,就是方圆、强弱,有深刻的道理。人只要把自己最好的本性挖出来,笔墨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齐白石就是如此,他在遇到陈师曾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本性的长处在哪里,陈师曾点破后方才得知,并不断挖掘自己,终成一代大师。

陈师曾 画祝林纾七十寿

画家一辈子要把读书、写字、画画作为修养,修养的结果最后要迹化在笔墨上。通过笔墨,提升创作格调,与时代精神融合,是中国画找到新的拓展空间之基础所在。

吴昌硕 遐龄多子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