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童装面料一般有哪些 《道德经》第一章

《道德经》第一章

#《道德经》第一章|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原文

【通行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门。

【帛书】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ào)。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可以言说的道,便不是恒常的道;可以定义命名的名,也不是恒常的名。天地开始的时候,把它叫做“无”;万物的母亲,把它叫做“有”。所以常处于无,从无的角度来观察它的妙处;常处于有,从有的角度来观察它的边界。有和无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两个方面,来源相同但名称不同,幽暗深远,叫做“玄”。玄而又玄,是一切奥妙的根本门径。

2、南怀瑾《老子他说》

首段,他提出“道”,同时提示我们,不可执著道是一般的常道。在后语中又附带说明,在不得已的表达中,提出了一个“道”字;接着又强调,不可执著名相而寻道。其次,便说到形而上道与形而下万有名器的关系,是有无相生,绵绵不断的。

第二段,告诉我们,在形而下的情况下而要体认形而上道,必须从常无的境界中去体认它的道体。但是如要更透彻精辟,又需要在常有之中领悟它的无边无际。

第三段,再反复说明有无之间的互为因果,如一呼一吸之自然往复。因此而说出:“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他再说明有无相生互用的道妙。便说“无”之与“有”,这两者是一体同源,因为作用与现象不同,所以从无名之始而到有名之际,必须要各以不同的命名加以分别。如果要追溯有无同体,究竟是怎样同中有异的?那便愈钻愈深,永远也说不完。所以,在它同体同源的异同妙用之际,给它下个形容词,便叫作“玄”。说了一个玄,又不是一元、两元可以究尽的,所以又再三反复地说,玄的里面还有玄,分析到空无的里面还有空无,妙有之中还有妙有。由这样去体认道的体用,有无相生,真是妙中有妙,妙到极点更有妙处。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道可以言说、制立、执用,但人所制、所立的道,可言说、可制立、可执用的道,都不是常道。名,如果可以命名的,可以有质像、可以描摹的事物,那就不是常名,不是永恒的无名(无名是永恒的冲虚之气,它不可见,创造并分化出万物而自己却无丝毫损耗),不是永恒的大道之象。“无”生天地,“有”生万物。天地万物既生,人何以为呢?对未始有物者,以观其妙;对万物,则观其徼。妙,是指道生万物的造化之神机;徼,万物已成,则观其象,察其理。有和无都是从道中生出来的,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他们又都是玄(天地万物未有之前,作为天地万物之宗的道,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有无两者正是生育万物的造化之门。

3、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1)做得道之人,但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意思是,大道是可以遵照执行、去做的,但是您一定要记住不能执着。为第一个原因:我们可能只理解了大道的其中一部分,落到纸面上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一旦这个形式被我们以固定的内容讲出来了,有可能那里面的奥妙就无法完全表现出来。第二个原因:道不是永恒的,不是恒常的。道,我们可以拿来用,但是要随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2)人世间,没有一种“名”能囊括事物的全部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第一个“名”是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万物,都有它的具体称谓和各种属性,我们会给它固定下来,让它落入形名之中。第二个“名”是说,我们可以给万事万物命名。但是,我们给它起的名字,不是永恒的,这个名字只能反映这个事物的一些角度和特点,无法涵盖它所有的内涵。

(3)万物生长都靠道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万物之始也”的意思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初什么物质都没有,但是它有后来所有事物的信息,所以它绝对不是“无”,这正是道,是道形成了万物。道的状态是一种“无名”“无实”“无形”的状态,是“万物”开始之前的状态。“有名,万物之母也”,意思是说当万物开始形成的时候,道是生养、滋养、推动万物发展的母亲,是万物发展的动力。

(4)每天保持一会儿“无欲”的状态,您的人生可能会完全不同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的意思是,我们要经常保持一种“无欲”的状态,以没有欲望的、清静的状态来观察体会道的奥妙。

(5)领导者做任何事,都要学会在直觉和理性之间自如切换

“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我们在与世界万物沟通的时候,如果可以保持一种没有先入为主的、虚空的思想状态,就能体会出道在万物运行中的奥妙。另外,也要从自己的角度,保持自己的思想,保留自己的欲念,来观察世界运行的规律。

(6)道从来就不玄,只是很美妙,很微妙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有名”“无名”的两个状态,是一个源头出来的,都是道。“有名”“无名”的两个状态,是一个源头出来的,都是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说,玄妙啊玄妙,玄妙加上玄妙,这是所有精微的道的路径。

三、我之体悟——晕头转向

看了好几个版本的解释,看的晕头转向!想试图理出一个自己的解释,暂且做不到!

1、“道可道,非常道”:

今天我就暂且把“道”理解为宇宙最高规律吧。然后第一句就解释成:道虽然可以去追寻,但却不会永恒不变,只以一种状态示人。(大概是说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这种规律你可以去追寻,但这个规律却千变万化)。

2、“名可名,非常名。”

名比道还要难理解,看各个版本的都解释的不清不楚的。《老子之道》中的解释,我暂且比较认可,就是指“冲虚之气”,与“道”呼应,比较能解释的通。名虽然可以去命名,但也不会永恒不变,只以一种状态示人。——这是说,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道”和“名”吗?真是模模糊糊的有点理解,又不全理解的感觉!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句断句有两个版本,“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断句不一样解释也不一样。感觉两种都有道理,看了半天,想对比不出个高低好坏,貌似也毫无意义。不管“天地”的起始是“无”还是“无名”生的,“万物”的母亲是“有”还是“有名”,都不影响我们的理解。就像你爸的小名叫啥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你爸。

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又是一句逗号位置有争议的句子,不过也还好,也不太影响理解。总之老子就是想告诉我们,用“无”可以观察到事物的妙处(可能是规律联系变化等),用“有”可以观察到事物的边界。简单粗暴版理解:我们观察事物,既要看其表象(有),又要看其内在那个本质的东西(无)。

5、“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句各家的解释,真是一个“玄妙”啊!参考了各家的解释,我还是只能看懂前两句。这句大概是说“有无”来源相同,但是表现形式不同(我不太认同解释为“名字不同”),这个“同”叫做“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两句里面的玄和妙,我暂时理解不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