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画说立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立秋有什么传统活动 【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画说立秋

【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画说立秋

2023-09-17 07: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过它的到来对 气温的改变幅度却很小

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 热

距离到达 酷热与 凉爽的分水岭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这是因为

立秋虽然在 二十四节气中代表着此时已进入秋季

但它仍位于 “三伏天”中的“中伏”期间

温度的差别仅仅体现在 早晚的 温差上

这种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的 短期回热天气

便是大家熟知的 “秋老虎”

旧时除了通过 观察星象辨别二十四节气外

立秋到来时

官方代表 太史官还会在宫廷内高声奏报

“秋天来了!”

被移入殿内的 梧桐树

便会随他的呼喊声 落下一两片树叶

因每年掉落的都很有 规律

所以 “梧桐落叶”成了官方认证的

代表秋季来临的 物化标志

“一叶知秋”的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

即“人们用落叶知秋的现象来比喻

通过个别细微的迹象

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和结果”之意

可梧桐叶为什么每年都 固定掉落呢?

难道它和太史官之间有“秘密交易”?

实际上梧桐叶会落下只是因为

此时的 阴阳之气得到了明显 转变

自然界的万物随阳气 下沉

而逐渐从 繁茂成长的状态趋向 萧索成熟

本就 渐趋凋零的梧桐叶就这样被 干燥的秋风吹落

成了预示 秋天到来的存在

此时气温变化虽然不大

但自然界中的风已经能在闷热中带来一丝 凉爽

与暑天的 热风有了明显的区别

(立秋三候之 一候凉风至)

早晚的温差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

形成了日出前的雾气

(立秋三候之 二候白露降)

逐渐凉爽的天气

使 感阴而鸣的 寒蝉开始不住地鸣叫

发布秋天到来的 信号

(立秋三候之 三候寒蝉鸣)

秋季来临时万物已 渐次成熟

在古人的理念里

“秋”所含有的 “揪”之意

便预示着立秋是一个与农忙相关的 “动手”的节气

旧时每逢 立秋之日

官方与民间皆会举办相关的 祭祀活动

官方举办的活动名为 “方”

即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一同 迎接秋天

民间举办的祭祀节则名为 “社”

旧时每逢播种或收获的季节

农民都要举行 “社日节”

以此祈求土地神保佑 庄稼茁壮成长,有个好收成

庄稼成熟 收获后

一些居住在山区的百姓会因 活动空间受限

而将 农作物摆放在房前屋后及屋顶架上 晾晒

这种独具特色的生活场景

逐渐衍变为在立秋日 “晒秋”的传统农俗活动

同时,有些地区会在此时举办贸易大会 “秋忙会”

人们在集会上变卖牲口、

交换生产用具、粮食、生活物品等物

为即将到来的 秋收做准备

此时还有 “啃秋”的吃食习俗

虽然内容都是在立秋这天 吃西瓜

但各地的 寓意却并不相同

如 江苏地区的百姓在这天吃西瓜

有“不生秋痱子”之意

天津则有“在立秋时将酷热难熬的夏天咬住”之意

浙江地区的百姓则多将西瓜与烧酒同食

以此祈求防患疟疾

因人在夏日多会出现 食欲不振的情况

所以人在夏季往往容易 消瘦

进入秋季之后

人们便会在立秋这天多吃 炖肉等食物

以 增加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

此举谓为 “贴秋膘”

虽然秋天是“降温”和“天高气爽”的代名词

但因立秋还处于 暑热的范围之内

所以仍需 适当进行 降温降暑工作

穿衣也不宜过多

只需在早晚出现 温差时 适时加衣即可

以免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 适应能力

从而引发感冒等病症

此时仍处于疫情防控的重要阶段

需做到 少吃生冷、寒凉食物

食物需经 清水冲洗处理后方能入口

以防细菌进入人体

同时在生活中也要做好 消毒灭菌工作

勤通风,多洗手, 避免发生 细菌滋生的情况

qiū

wè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它的到来虽然代表着万物

从繁茂成长的状态趋向萧索成熟

但实际上它仍处于“三伏天”的暑热范围内

是典型的

早晚清凉、午后却有高温暴晒的短期回热天气

那么看完漫画的你对立秋增加了多少了解呢?

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立秋知识小测试

(全国卷 立秋版)

考试规则: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几个节气?

A. 6

回答错误 ×

解析: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是谷雨。

B. 8

回答错误 ×

解析: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是小满。

C. 10

回答错误 ×

解析: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是夏至。

D. 13

回答正确 √

解析: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立秋。

2.立秋于每年公历_月_日——_月_日间交节?

A. 公历2月3日——2月5日

回答错误 ×

解析:于此时交节的节气是立春。

B.公历3月20日——3月22日

回答错误 ×

解析:于此时交节的节气是春分。

C. 公历5月5日——5月7日

回答错误 ×

解析:于此时交节的节气是立夏。

D. 公历8月7日——8月9日

回答正确 √

解析:于此时交节的节气是立秋。

3.下面哪一项属于四时八节?

A. 大暑

回答错误 ×

解析: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B. 小寒

回答错误 ×

解析: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C. 立秋

回答正确 √

解析: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D. 芒种

回答错误 ×

解析: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4.立秋时太阳到达黄经多少度?

A. 120°

回答错误 ×

解析:大暑时,太阳到达黄经120°

B. 135°

回答正确 √

解析:立秋时,太阳到达黄经135°

C. 210°

回答错误 ×

解析:霜降时,太阳到达黄经210°

D. 330°

回答错误 ×

解析:雨水时,太阳到达黄经330°

5.立秋三候中,一候是什么?

A. 桃始华

回答错误 ×

解析:此为惊蛰一候。

B. 凉风至

回答正确 √

解析:立秋时的风已经不是暑天的热风了,天气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故称作“一候凉风至”。

C. 鸿雁来宾

回答错误 ×

解析:此为寒露一候。

D. 蚯蚓结

回答错误 ×

解析:此为冬至一候。

6.立秋三候中,二候是什么?

A. 土润溽暑

回答错误 ×

解析:此为大暑二候。

B. 草木黄落

回答错误 ×

解析:此为霜降二候。

C. 白露降

回答正确 √

解析:立秋后,早晨的大地开始有雾气。故称作“二候白露降”。

D. 麋角解

回答错误 ×

解析:此为冬至二候。

7.立秋三候中,三候是什么?

A. 麦秋至

回答错误 ×

解析:此为小满三候。

B. 寒蝉鸣

回答正确 √

解析:立秋后,逐渐凉爽的天气使感阴而鸣的寒蝉不住地鸣叫,发布秋天到来的信号。故称作“三候寒蝉鸣”。

C. 禾乃登

回答错误 ×

解析:此为处暑三候。

D. 水始涸

回答错误 ×

解析:此为秋分三候。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立秋习俗?

A. 秋忙会

回答错误 ×

解析:有些地区会在立秋时举办贸易大会 “秋忙会”,人们在集会上变卖牲口、交换生产用具、粮食、生活物品等物,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忙碌时节做准备。

B. 啃秋

回答错误 ×

解析:立秋时,有些地区有“啃秋”的吃食习俗。

C. 送秋牛图

回答正确 √

解析:秋分时民间有送秋牛图的习俗。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

D. 躺秋

回答错误 ×

解析:立秋时的“躺秋”习俗在有些地方也叫做“卧秋”或者“睡秋”。通常寓意夏天繁忙辛苦的生产已经过去,秋天可以稍微松口气歇一歇。

9.立秋时,人们“啃秋”的习俗中啃的是什么?

A. 甘蔗

回答错误 ×

解析: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钙、铁等物质,但这并不是“啃秋”习俗中要吃的食物哦!

B. 西瓜

回答正确 √

解析:有些地区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即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C. 玉米

回答错误 ×

解析:玉米是中国的高产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提高免疫力和抑菌杀菌等。但它并不是“啃秋”习俗的吃食哦!

D. 苹果

回答错误 ×

解析:苹果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钙量丰富,有助于代谢掉体内多余盐分。但这并不是“啃秋”习俗中的吃食哦!

10.旧时立秋时,太史官宣布秋天来了时,_树的树叶会随之落下?

A.银杏

回答错误 ×

解析:银杏树形优美,春夏季时叶色嫩绿,秋季则变成黄色,颇为美观,可作庭园树及行道树。其虽在秋天有明显变化,但与太史官之说并无关系。

B.柳树

回答错误 ×

解析:柳树喜光,喜湿,耐寒,是中生偏湿树种,与立秋时太史官报秋并无关系。

C.泡桐

回答错误 ×

解析:泡桐又名“白花泡桐”“空桐木”等,具有喜光,较耐阴,耐寒性不强的特点。与太史官报秋说并无关系。

D.梧桐

回答正确 √

解析:旧时每逢立秋到来之际,太史官会在宫廷内高声奏报:“秋天来了!”说话之前会有梧桐叶子随之落下,故“梧桐落叶”成了官方认证的代表秋天来临的物化标志。(《梦梁录》: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11.谚语“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说的是哪一节气?

A.立秋

回答正确 √

解析:“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意指立秋这天下雨,可保庄稼丰收。清·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秋前五日为大雨时行之候,若立秋之日得雨,则秋日畅茂,岁书大有。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小昔会。”

B.立夏

回答错误 ×

解析:“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意指立秋这天下雨,可保庄稼丰收。清·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秋前五日为大雨时行之候,若立秋之日得雨,则秋日畅茂,岁书大有。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小昔会。”

C.小暑

回答错误 ×

解析:“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意指立秋这天下雨,可保庄稼丰收。清·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秋前五日为大雨时行之候,若立秋之日得雨,则秋日畅茂,岁书大有。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小昔会。”

D. 芒种

回答错误 ×

解析:“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意指立秋这天下雨,可保庄稼丰收。清·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秋前五日为大雨时行之候,若立秋之日得雨,则秋日畅茂,岁书大有。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小昔会。”

12.“秋”在古人眼中有“揪”之意,出自于以下哪本典籍?

A. 《诗经》

回答错误 ×

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B. 《淮南子》

回答错误 ×

解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

C. 《梦梁录》

回答错误 ×

解析:《梦粱录》是宋代吴自牧所著的笔记,共二十卷, 是一本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

D.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回答正确 √

解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13.立秋是秋季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

A. 第一个

回答正确 √

解析:秋季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立秋。

B. 第二个

回答错误 ×

解析:秋季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是处暑。

C. 第三个

回答错误 ×

解析:秋季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是白露。

D. 第四个

回答错误 ×

解析:秋季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秋分。

14.以下哪项属于立秋的习俗?

A.放河灯

回答错误 ×

解析:“放河灯”是处暑的节气习俗之一。

B. 竖蛋

回答错误 ×

解析:“竖蛋”是春分的节气习俗之一。

C. 贴秋膘

回答正确 √

解析: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在夏天往往会因天气炎热胃口大减,饭食清淡简单。秋风起后便会多吃炖肉等物用以增加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这便是“贴秋膘”。

D. 祭禹王

回答错误 ×

解析:“祭禹王”是白露的节气习俗之一。

15.以下哪一节气到来时,人们会为了迎接秋忙而举行经营贸易大会?

A. 立夏

回答错误 ×

解析: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百姓在立秋时所举办的,为即将到来的秋忙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

B. 立秋

回答正确 √

解析: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百姓在立秋时所举办的,为即将到来的秋忙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

C. 小暑

回答错误 ×

解析: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百姓在立秋时所举办的,为即将到来的秋忙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

D. 芒种

回答错误 ×

解析: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百姓在立秋时为即将到来的秋忙做准备而举办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

这些题目你答对多少了呢?

如果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不妨再看一遍漫画复习一下知识点吧

答案都在漫画里哦!

更多有趣、好玩的漫画和题库

可以进入“画说传统”平台进行观看、互动哦!

(以上内容转自“画说传统”微信公众号!)

想了解更多节气和养生的知识吗?

赶快扫码吧~~~

《遇见·二十四节气》

简介:《遇见·二十四节气》一书,旨在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拓宽文化视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从节气的来历、三候、习俗、谚语、诗词、传说故事、经典美文几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各个节气的相关知识。

《四季餐桌》

蒲志兰著漓江出版社

简介:药补不如食疗。好的食材搭配,均衡的营养摄入,亦是身体健康的秘诀。本书结合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提出了每个不同季节需要注意的饮食原则,同时详说了大家日常生活常见的当令食材的特性、营养成分、功效,并将各种容易操作的精选食疗方作了细致介绍。希望有兴趣的读者都能有一段烟火味十足的宅居体验。

一叶梧桐一报秋,

稻花田里话丰收。

战疫情,不放松!

疫情退,人间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