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窦娥冤》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窦娥冤高一必修四 4《窦娥冤》教学设计

4《窦娥冤》教学设计

2024-06-30 19: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统编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窦娥冤》教学设计【单元设计背景】1.课程标准分析本单元对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学习单元,人文主题是“良知与悲悯”。本单元为戏剧单元,选编了《窦娥冤》(第三折)、《雷雨》(第二幕)、《哈姆莱特》(第三幕)等中外名篇。三篇课文节选的内容都是三部剧作中展示矛盾、表达形象、深化主题的关键部分,并以注释的方式对剧情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每篇课文后都有一个简短的学习提示,提示学习重难点,并指明了学习的路径。单元学习任务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一是分享阅读本单元三篇戏剧的体验;二是通过登台演出,感受戏剧的魅力;三是通过阅读、观看中国古代戏曲,增进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认识。【单元设计理念】在这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中,要着重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第一,人文主题与文本阅读的关系。三篇文本都包含了实施“良知与悲悯”教学的资源,但是不能先入为主,给课文贴上“良知与悲悯”的德教标签,而应该将之蕴含在对文本的理解与鉴赏之中。“良知与悲悯”的教育要建立在独立的文本解读基础上。第二,戏剧片段与整本书的关系。片段的理解离不开整体的把握,只有对整本书有了总体的把握,才能更清晰地理解片段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第三,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的关系。不能在群文阅读“大概念”的设计下,用若干个“概念”将文本阅读变成“分割卖鸡”。文本间的关联阅读需要建立在“篇篇读”的基础上。在“篇篇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关联、比较,促进戏剧知识结构化。第四,单篇个性与群文共性关联的关系。在大单元教学之下,“篇篇读”需要牢牢抓住“这一篇”在“这一类”中的突出个性,群文阅读需要抓住“篇”与“篇”之间的内在关联。1【单元教学目标】1.阅读鉴赏这三部古今中外戏剧经典,掌握戏剧的要素与基本特点,围绕情节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关系等鉴赏戏剧。2.梳理探究这三部古今中外戏剧经典,在梳理总结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理解悲剧冲突设置的方式,感受悲剧的价值意义。3.编排演出这三部戏剧中的经典场景,鉴赏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感受戏剧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特点,提升鉴赏戏剧的能力。4.在阅读鉴赏与编排体验的贯通中,理解“良知与悲悯”的内涵与意义,理解“良知与悲悯”在当代生活与个人人生建设中的现实价值。【单元教学任务】(一)任务层级总任务:品味戏剧之艺术,心怀良知与悲悯编排与演出“体验读”梳理与探究“关联读”阅读与鉴赏“逐部读”(二)任务框架“关目”设计的精致(通读全剧)曲词的艺术特色(精读)《窦娥冤》人物关系的发现(通读全剧)人物对话的张力(精读)内心冲突的激烈(通读全剧)人物独白的巧妙(精读)阅读与鉴赏《雷雨》《哈姆莱特》《窦娥冤》《雷雨》悲剧人物的价值(关联读)悲剧冲突的设置(关联读)梳理与探究编排与演出《哈姆莱特》《窦娥冤》《雷雨》戏剧语言的舞台感(关联)读)《哈姆莱特》2【课时安排】课段教学篇目教学内容教学课时第 1 课时第 2 课时第 3 课时第 4 课时第 5 课时第 6 课时第 7 课时第 8 课时第 9 课时“关目”设计的精致曲词的艺术特色人物关系的发现人物对话的张力内心冲突的激烈人物独白的巧妙悲剧人物的价值悲剧冲突的设置戏剧语言的舞台感《窦娥冤》阅读与鉴赏《雷雨》《哈姆莱特》梳理与探究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编排与表演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课时定位】《窦娥冤》的教学设计属于单元教学设计的第 1 课段“阅读与鉴赏”,分为第 1 课时“‘关目’设计的精致”和第 2 课时“曲词的艺术特色”。这两个课时与第 1 课段的其他课时,旨在完成“逐部读”(阅读与鉴赏)的任务,从而为第 2 课段“关联读”(梳理与探究)、第 3课段“体验读”(编排与表演)的教学作铺垫,打基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相关知识,品味“本色化”的戏剧语言。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元杂剧“关目”设计的精致,理解主人公形象的社会意义。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之美;鉴赏品味语言,领略曲词艺术特色。文化传承与理解:体认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良知与悲悯”的情怀。【教学重难点】把握元杂剧“关目”设计的精致;领略元杂剧曲词艺术特色;培养学生“良知与悲悯”的情怀。【教学方法】对比阅读、情景创设、梳理探究、分享交流。【教学时间】2 课时3【教学流程】【课前作业】1.人物关系图2.情节发展图【情境导入】理解“关目”含意,明确学习任务【预设点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关,以木横持门户也”,也就是门闩,引申为事物的枢纽或重要的转折点;“目,人眼”,引申为“条目、要目”。戏曲文本中的“关目”可理解为“剧目”,亦可理解为关键情节或富有新意的情节,可以起到夺人眼球的功效。元杂剧的“关目”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情节性——四折一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窦娥冤》关目十分精致,“其布置结构,亦极意匠惨淡之致”(王国维)。2.音乐性——一折一宫。每折分别由同一个宫调下的不同曲牌连缀而成。不同的宫调各有其不同的音乐特点,适合表现不同的情绪。《窦娥冤》全剧所运用的宫调:楔子、第一折:仙吕宫——清新绵邈;第二折:南吕宫——感叹伤悲;第三折:正宫——惆怅雄壮;第四折:双调——健捷激袅。《窦娥冤》各折的宫调,是和戏剧情节本身的发展大致配合的。教材所选的第三折,在情感上正是“惆怅”与“雄壮”兼具。【学习任务一】视角与主题的转换:比较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活动:就“关目”而言,音乐性取决于情节性;就元杂剧本身而言,情节的展开必定围绕主题和人物。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其实,一千个读者也有一千个“窦娥冤”的故事。从故事的讲述角度看,关汉卿的关注点有什么独特之处?【学习资源】(预习作业)材料一:刘向《说苑·贵德》材料三:干宝《搜神记·东海孝妇》【预设点拨】材料二:班固《汉书·于定国传》材料四:民间神话传说。4“窦娥”的故事并不是一则孤立的故事,而是一条故事的长河;关汉卿的《窦娥冤》则是这条长河里一朵“感天动地”的浪花。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而又高于生活真实。《窦娥冤》的题材取自于“东海孝妇”的故事。针对同一个故事,材料一《说苑·贵德》、材料二《汉书·于定国传》侧重宣扬官员“为民做主,平反冤狱”的高贵品德,材料三《搜神记》加入孝妇立誓以明清白的内容,材料四东海孝妇对孝文化的深远影响。从故事的讲述角度看,关汉卿是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元杂剧作家。窦娥在杂剧中的反抗精神,实际上传承自杂剧作者关汉卿本人的反抗精神。关汉卿曾把自己比作“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表明了他敢于斗争、不畏权贵的性格。这一点,他通过“窦娥”这一个“感天动地”的人物,做了最为有力的表达。作品视角主题《说苑·贵德》官员《汉书·于定国传》官员《搜神记》官员民间传说孝妇《窦娥冤》窦娥平反冤狱平反冤狱平反冤狱孝文化反抗精神【学习任务二】外因与内因的聚合:理解矛盾冲突与戏剧张力活动:从社会现实和人物性格这两个方面看,窦娥的悲剧能否避免?【学习支架 1】公案剧(公吏剧),因为某一社会问题形成对峙双方,由贪官污吏武断断案造成冤案、错案后,某一清正廉洁的官员突然降临,并凭借其智慧使公平正义得以恢复。【学习支架 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窦娥冤》。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学习支架 3】阿瑟·米勒《阿瑟·米勒论戏剧》:“一出戏的深度和广度是跟它所反映的人们的各种生活方式的深浅成正比。如果他对所有的人写得越深透,即不是要么单写他的主观世界或要么单写他的社会生活的话,其分量也就越重。”【学习支架 4】5《窦娥冤》人物关系图。【预设点拨】1.从客观社会生活角度看情节发展:指天斥地窦娥恨(悲悯)楔子(序幕):窦天章上京赶考,窦娥被卖去抵债。一折(开端):张驴儿父子逼婚,窦娥据理拒成婚。二折(发展):张驴儿毒死其父,窦娥搭救蔡婆婆。三折(高潮):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发三桩誓愿。2.从人物主观世界角度看情节发展:感天动地窦娥冤(良知)第一折〔卜儿云〕孩儿也,再不要说我了。他爷儿两个都在门首等候,事已至此,不若连你也招了女婿罢!〔正旦云〕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卜儿云〕那个是要女婿的?争奈他爷儿两个自家挨过门来,教我如何是好?〔张驴儿云〕我们今日招过门去也。“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好女婿,好女婿,不枉了,不枉了。〔同孛老入拜科〕〔正旦做不理科,云〕兀那厮,靠后!〔唱〕【赚煞】我想这妇人每休信那男儿口。婆婆也,怕没有贞心儿自守,到今日招着个村老子,领着个半死囚。〔张驴儿做嘴脸科,云〕你看我爷儿两个这等身段,尽也选得女婿过,你不要错过了好时辰,我和你早些儿拜堂罢。〔正旦不理科,唱〕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俺公公撞府冲州,挣揣的铜斗儿家缘百事有。想着俺公公置就,怎忍教张驴儿情受?〔张驴儿做扯正旦拜科,正旦推跌科,唱〕兀的不是俺没丈夫的妇女下场头!〔下〕第二折〔孤云〕人是贱虫,不打不招。左右,与我选大棍子打着!〔祗候打正旦,三次喷水科〕〔正旦唱〕【骂玉郎】这无情棍棒教我捱不的。婆婆也,须是你自做下,怨他谁?劝普天下前婚后嫁婆娘每,都看取我这般傍州例。【感皇恩】呀!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采茶歌】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6天哪!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孤云〕你招也不招?〔正旦云〕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孤云〕既然不是你,与我打那婆子!〔正旦忙云〕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孤云〕既然招了,着他画了伏状,将枷来枷上,下在死囚牢里去。到来日判个斩字,押付市曹典刑。〔卜儿哭科,云〕窦娥孩儿,这都是我送了你性命。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黄钟尾】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到如今待怎的。情愿认药杀公公,与了招罪。婆婆也,我怕把你来便打的,打的来恁的。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随祗候押下〕3.从客观和主观的综合角度看情节高潮:誓地告天窦娥愿(悲悯与良知)第三折【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学习任务三】悲剧性与非悲剧性:大团圆结尾与民族心理(良知与悲悯)活动:第四折写窦娥的父亲窦天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这是传统的“大团圆”结局的一种结构方式。胡适先生在《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中表示“这种‘团圆的迷信’乃是中国人思想薄弱的铁证”,认为喜好“大团圆”结局展现了国人不敢正视缺陷、只想粉饰太平的心态,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体现。你同意胡适的看法吗?【预设点拨】现阶段,对于出现大团圆结局的研究有三种说法。1.寄希望于封建王权实现自我完善,“恢复符合道德理想的社会秩序充满了信心,坚信政治伦理和道德规范的治国功能。”2.“希望天下有道,善恶终有报;希望有人锄强扶弱,为百姓撑腰;希望律法公正,保护弱者。”以“机械将神”的方式试图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3.王国维《评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7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提出的小说、戏剧应符合乐观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乐观主义精神使得中国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庄严敦肃”的风格,而呈现“苦乐交错”的风格。综合比较三种说法可发现,由王国维提出的观点是建立在后人对于浩如烟海的戏曲文本进行的集中概括,可以得出关于中国戏曲最具普遍性的特点,即剧作家在民族精神的潜意识下做出的符合民族共性的结局选择。【课后作业】还有一种“大团圆”结尾。明代叶宪祖的《金锁记》中有这样的情节: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你认为《金锁记》的改编好不好?请深入研读关汉卿的剧本,在比较中分析原因,在班级读书会上交流。8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