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技术哪家强?盘点动物中的打洞高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穿山甲logo网游有哪些 挖掘技术哪家强?盘点动物中的打洞高手

挖掘技术哪家强?盘点动物中的打洞高手

2023-07-14 05: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挖洞自掉节操:蚓螈、蚓蜥、盲蛇

按照人们的一般理解,动物的“进化”就是身体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灵活。可是安逸的地下生活实在太有诱惑了,于是一些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为了追求挖洞技能,干脆丢掉了脊椎动物的尊严与节操,向“低等”的蚯蚓看齐……

如果在潮湿的热带森林里刨土,可能会挖出一条身体粗大、浑身黏液的“蚯蚓”,仔细一瞧头部还有一张大嘴,够惊悚的。这家伙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两栖动物,蚓螈。全球现有100多种蚓螈,体长从10厘米到1米多不等。它们和蝾螈、青蛙一样有坚硬的骨骼,却没有四肢,体表像蚯蚓一样滑溜滚圆,甚至也有一圈圈的环纹。大部分蚓螈的眼睛已完全退化,只能靠头部两侧的伸缩式“触须”感知周围。听起来可怜,但蚓螈在地下堪称如鱼得水:坚硬的头骨挖土如同铁铲,硬实的皮肤覆盖黏液,能大大减少摩擦,灵敏的触觉则让它们当上了捕食者。蚓螈一般以落叶层或土壤中的蚯蚓、昆虫为食,大型种类甚至会捕食蜥蜴和老鼠。

无独有偶,爬行动物当中也有类似的“异端”—蚓蜥。作为蜥蜴和蛇的亲戚,蚓蜥浑身披着鳞片,但细长、带环纹的深红色身体还是很像蚯蚓。蚓蜥的个头与蚓螈相仿,主要也靠“铁头功”挖土钻洞,坚硬的头骨活像一把铲子或锥子,眼睛、耳朵则基本退化掉了。挖洞时,蚓蜥硬着头皮一边使劲把脑袋往前钻,一边扭动头颈把地道拓宽并压实洞壁,使身体能够通过。除了它们,蛇类家族里也有一类盲蛇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在地下生活中丢掉了眼睛……由于大部分盲蛇只有十几厘米长,是最小的蛇,猛一看还真跟蚯蚓有些傻傻分不清。

蚓螈

蚓蜥

盲蛇

盲蛇和蚓蜥、蚓螈一样,都在钻研挖掘技术的过程中,把自己弄成了类似蚯蚓的模样,只是不用像蚯蚓那样吃土。(摄影/唐志远)

比老鼠还会打洞:鼢鼠、鼹鼠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打洞藏身是鼠类的常见习性。其中有一类老鼠不仅以洞为家,而且几乎一生都“宅”在地下生活,在地下刨土寻找植物根茎为食,这就是鼢(音“汾”)鼠。

鼢鼠是田鼠、仓鼠的近亲,但更适应地下环境。它们的耳朵很小,眼睛又小又弱几乎没有视力,于是又得名“瞎耗子”,有些种类的眼睛干脆被皮肤盖住了。对栖息在黑暗地下的它们来说,眼睛和外耳反正没什么用,退化了更方便。鼢鼠的挖掘技术不靠脑袋钻洞,而主要凭借发达的前爪,配上露出嘴外的大门牙一同掘进。它们会给自己挖出复杂的“地下豪华套间”,包括“卧室”、“仓库”、“厕所”以及多条出入通道和取食通道,总长可达数十米。

若论挖掘技术的知名度,鼢鼠还远远比不上鼹鼠。鼹鼠不是老鼠,它们属于“食虫类”,跟刺猬是亲戚。与鼢鼠不同,鼹鼠主要以土壤中的蚯蚓和各种蠕虫、昆虫为食,很少吃植物。鼹鼠的身体结构比鼢鼠更“专业”:躯干呈圆筒形,皮毛柔软光滑富有弹性,眼睛耳朵几乎缩没了。最凸显专业气质的,是它们又宽又扁的前脚掌—五根指头一字排开,膨大的腕部籽骨如同一根额外的“拇指”,增加了前脚掌的挖掘面。有了这对“肉掌挖掘机”,鼹鼠能在地下自由来去,宛如土行孙。因此哪怕有只鼹鼠在谁家后花园里过上一辈子,主人也未必能看见它一次。

中华鼢鼠(摄影/宋晔)

一般动物挖土是用爪子往下刨。而鼹鼠的挖掘动作像游泳一样,是用两只前掌交替刨土,把土拨向身体两侧和后方。

挖掘机三巨头:穿山甲、犰、土豚

前面说的几位都是在地下打洞,若论在地表作业,就该请出名声响亮的“挖掘机三巨头”了—穿山甲、犰狳和土豚,它们分别是亚洲、美洲和非洲的“挖掘机代表选手”。这三位之间没有太近的亲缘关系,只是类似的生活习性,让它们演化出了相近的模样和本领。

先说传说中神乎其神的穿山甲。现实里的它们并不能钻山裂石,不过也有异常强壮的前肢和锐利爪子,挖开土层轻松愉快。这种挖洞本事除了做窝,更主要是为了觅食。穿山甲专吃蚂蚁、白蚁,迅速掘开蚁巢深处就能一口气吃个痛快。穿山甲的“鳞片”是特化的角质皮肤,不光防身,还使身体表面更加光滑,减小打洞阻力。

亚洲的几种穿山甲如今濒临灭绝,相比之下美洲犰狳的日子还算好过。除了吃它们的人少,也因为大多数犰狳食性比穿山甲宽泛,能适应多种环境。犰狳的挖洞本领不逊穿山甲,最常见的九带犰狳,在领地内可挖出多达12个洞穴,每个都有2米深、7~8米长,比三窟的狡兔可牛多了。

非洲草原上的土豚,也是食蚁专业户,个头比穿山甲、犰狳都大。它从头到尾有2米多长、80公斤重,嘴巴像管子,耳朵像兔子,肥硕如小猪。身大力不亏,土豚打洞速度惊人,5分钟内就能挖出近1米长的隧道,平时住的洞穴长达十几米,还时不时搬家另挖新洞。废弃的土豚洞穴,成了许多动物的安家之所,“房客”包括巨蜥、野兔、疣猪、野犬、鬣狗甚至狮子……光挖洞这一条,就让土豚成了非洲草原不可或缺的“生态建筑师”。

穿山甲

九带犰狳

土豚

相似的食蚁习性,让亚洲和非洲的穿山甲、美洲的犰狳和非洲的土豚都演化出了类似的长嘴巴、长舌头,以及能够迅速挖开蚁穴深处的强壮脚爪。

地下小区建造者:土拨鼠、獾

上面这些挖掘高手多是单干户,而有些动物身体结构虽没这么“专业”,却能依靠集体的力量,在挖掘事业上做出一番成绩。昆虫中的蚂蚁、白蚁自不必说,哺乳类中也不乏类似例子,比如土拨鼠。

土拨鼠是个俗称,通常包括体型较大的旱獭、体型较小的草原犬鼠两大类,它们也是网上知名萌货—别看长得“土肥圆”,毕竟也是松鼠家族的成员,当然可爱。树栖松鼠大多独来独往,土拨鼠却生活在鼠多势众的大家族中,合作挖出庞大的洞穴。拿北美洲的黑尾草原犬鼠来说,每个家庭共用一个几十米见方的洞穴系统,10~30个相邻的家庭组成群体,多个群体再组成集群,大的集群多达上千只鼠,足足好几平方公里的洞穴相互连通,简直就是地下城市!

打洞归打洞,土拨鼠的主要食物还是地面上的青草,因此每天要花很长时间出洞觅食。挖洞挖出的土堆在洞口,正好形成了瞭望台,每次总有几只土拨鼠在上面站岗放哨。一旦发现老鹰、狐狸等捕食者来袭,“哨兵”便发出尖利的警报声,大家赶紧躲回洞里。

《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四个学院分别代表四大元素,代表“土”的赫奇帕奇学院就以一只獾作为标志。赫奇帕奇的獾是欧洲獾,它和亚洲亲戚狗獾一样,都是在地面觅食的杂食动物,也是挖掘高手。在食物充足时,獾会组成三五只到20多只不等的家庭,全家共同挖洞居住,甚至把洞穴当作“家产”一代代继承、扩建。已发现的最大獾洞,隧道总长879米,有出入口129个,需要挖出60多吨土!这样一个洞穴可能已传承了几百年,住着好几个家庭组成的大家族。獾还会收集干草、树叶和苔藓等带回洞里“铺床”,冬季天晴时还会把“褥子”拖出洞穴晾晒,晚上再收回去。房子大了,打扫也是个麻烦事啊!

獾是杂食动物,外表滚圆结实,显得十分“蠢萌”。可它们一旦受到威胁,立刻会表现出鼬科动物特有的凶猛顽强,用于挖掘的大长爪子也是防身利器。

草原犬鼠过着群居生活,在草原上挖出四通八达的洞穴,在地面觅食时一有风吹草动就躲回地下。

草原犬鼠洞穴结构剖面示意图

本文选摘于《博物》2015年1月刊

撰文/宋肖萌

地理君 微信号: woshidilijun他,时而卖萌、时而耍酷、时而拍案、时而忧怀...身为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众号的掌舵人,他始终坚信“世间唯美景与胖达不可辜负”。他,就是传说中的地理君。用户投稿、读者反馈、杂志订阅、商业合作,请添加地理君的微信号: woshidilijun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