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空气中有碳酸吗 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

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

2023-10-03 02: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     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化物 [包括氯(Chlorine)、氯化氢(Hydrogen chloride)、盐酸(Hydrochloric acid)和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T 16029-1995、GB/T 16109-1995。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皋绪、杨一超、赵丽生和徐莉。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

氯化物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化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化物浓度的测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氯气的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3.1  原理 

空气中氯气用大型气泡吸收管采集,在酸性溶液中,氯置换出溴化钾中的溴,溴破坏甲基橙分子结构使褪色;根据褪色程度,于515nm 波长处测量吸光度,定量测定。

 

3.2  仪器

3.2.1 大型气泡吸收管。

3.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3.2.3 具塞比色管,10ml。

3.2.4 分光光度计。

 

3.3  试剂 

实验用水为无氯蒸馏水。

3.3.1 吸收液:称取0.1000g 甲基橙,溶于约100ml 40~50℃水中,冷却后加入20ml 95%(V/V)乙醇,用水定量转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1ml 此溶液约相当于24μg氯。

标定方法:

量取5.0ml 此溶液于100ml 锥形瓶中,加入0.1g 溴化钾,20ml 水和5ml 硫酸溶液(2.57mol/L);用5ml 微量滴定管逐滴加入氯标准溶液;在滴定至接近终点时,每加1 滴必须振摇5min,待颜色完全褪去后才能再加,滴加至甲基橙红色褪去为止。根据标准溶液用量计算1ml 此溶液相当于氯的含量。

然后,取相当于1.25mg 氯的此溶液(约50ml),于500ml 容量瓶中,加入1g 溴化钾,加水至刻度。1ml 此溶液相当于2.5μg 氯。再取400ml 此溶液与100ml 硫酸溶液(2.57mol/L)混合,为吸收液。

3.3.2 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0.3925g 溴酸钾(于105℃干燥2h),溶于水并定量转移入5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ml 相当于1.0mg 氯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水稀释成1ml 相当于10.0μg 氯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3.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3.4.1 在采样点,将一只装有5.0ml 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500ml/min 流量采集10min 空气样品。

3.4.2 样品空白:将装有5.0m 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封闭吸收管的进出气口,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应在48h 内测定。

 

3.5  分析步骤

3.5.1 样品处理:用采过样的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将吸收液倒入具塞比色管中,用1.0ml吸收液洗涤吸收管,洗涤液倒入具塞比色管中,摇匀。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3.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 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0.10、0.20、0.40、0.60、0.80ml 氯标准溶液,各加水至1.00ml,配成0.0、1.0、2.0、4.0、6.0、8.0μg 氯标准系列。各标准管加入5.0ml 吸收液,摇匀;放置20min,以水作参比于515nm 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 3 次,以吸光度均值对相应的氯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

3.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氯含量(μg)。

 

3.6  计算

3.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293            P

          Vo = V × ————— × —————  …… (1)

273 + t         101.3 

式中 :Vo — 标准采样体积,L;

V — 采样体积,L;

t — 采样点的气温,℃;

P — 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3.6.2 按式(2)计算空气中氯的浓度:

                m

            C =―――― …… (2)

                    Vo

式中:C - 空气中氯的浓度,mg/m3;

m - 测得样品溶液中氯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

Vo - 标准采样体积,L。

 

3.7  说明

3.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2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2mg/m3(以采集5L空气样品)。测定范围为0.2~8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7%~2.8%。

3.7.2 本法采样效率为98.5%~100%。采样时,若吸收液颜色迅速褪去,则应立即结束采样。

3.7.3 标准系列和样品使用的吸收液应是同一次配制的。

3.7.4 氯化氢和氯化物对测定无干扰。

 

氯化氢和盐酸的离子色谱法

 

4.1  原理

空气中氯化氢和盐酸用装有碱性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经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2  仪器

4.2.1 多孔玻板吸收管。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4.2.3 微孔滤膜,孔径0.2μm。

4.2.4 过滤装置。

4.2.5 具塞刻度试管,5ml。

4.2.6 离子色谱仪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Ionpac AS 4A 阴离子色谱柱和Ionpac AG 4A 阴离子保护柱,或同类型的柱。

流动相:吸收液。

流动相流量:1.5ml/min。

 

4.3  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4.3.1 吸收液:称取1.908g碳酸钠和1.428g 碳酸氢钠溶于100ml 水中,置冰箱内备用。临用前,取出10ml,用水稀释至1L。

4.3.2 标准溶液: 称取0.2044g 氯化钾(光谱纯,于110℃干燥2h),溶于水,定量转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0μg/ml 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吸收液稀释成10.0μg/ml 氯化氢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4.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 执行。

4.4.1 在采样点,用一只装有5.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1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4.4.2 样品空白:将一只装有5.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吸收管的进出气口;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在室温下样品可保存7d。

 

4.5  分析步骤

4.5.1 样品处理:用吸收液洗涤吸收管进气管内壁3次,用微孔滤膜过滤入具塞刻度试管中,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4.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 4 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0.25、0.75、1.25ml 氯化氢标准应用液,各加吸收液至5.0ml,配成0.0、0.50、1.50、2.50μg/ml 氯化氢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离子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条件,进样50ml,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 3 次,以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氯化氢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4.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氯化氢的浓度(μg/ml)。

 

4.6  计算

4.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4.6.2 按式(3)计算空气中氯化氢的浓度:

                     5 c

            C =――――――  ……(3)

                     Vo

式中:C - 空气中氯化氢的浓度,mg/m3;

5 - 吸收液的体积,ml;

c - 测得样品溶液中氯化氢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Vo- 标准采样体积,L。

 

4.7  说明

4.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08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27mg/m3(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08~2.5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0%~3.3%。

4.7.2 本法的采样效率为93%~100%。

4.7.3 本法可以同时测定空气中的HF、HCL和H2SO4。

 

氯化氢和盐酸的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5.1  原理

空气中氯化氢和盐酸用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在酸性溶液中,氯化氢与硫氰酸汞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于460nm 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测定。

 

5.2  仪器

5.2.1 多孔玻板吸收管。

5.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5.2.3 具塞比色管,10ml。

5.2.4 分光光度计。

 

5.3  试剂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5.3.1 吸收液:氢氧化钠溶液(4g/L)。

5.3.2 硫氰酸汞溶液:0.4g 硫氰酸汞溶于100ml 无水乙醇中。

5.3.3 硫酸铁铵溶液:溶解12g 硫酸铁铵[(NH4)2SO4·Fe2(SO4)3·24H2O]于水中,加入40ml 硝酸(ρ20=1.42g/ml),用水稀释至100ml;如有沉淀应过滤后使用。

5.3.4 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2044g 氯化钾(光谱纯,于110℃干燥2h),溶于吸收液中,定量转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0μg/ml 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吸收液稀释成10.0μg/ml 氯化氢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5.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5.4.1 在采样点。将一只装有10.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5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5.4.2 样品空白:将装有10.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吸收管进出气口,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应在48h 内测定。

 

5.5  分析步骤

5.5.1 样品处理:用采过样的吸收液洗涤吸收管进气管内壁 3 次。取出5.0ml 样品溶液于具塞比色管中,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5.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 6 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50、1.0、2.0、3.0、4.0ml 氯化氢标准溶液,各加吸收液至5.0ml,配成0.0、5.0、10.0、20.0、30.0、40.0μg 氯化氢标准系列。各标准管加1ml 硫酸铁铵溶液,摇匀;加1.5ml 硫氰酸汞溶液,摇匀,用水稀释至10ml,摇匀。放置20min,于460nm 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 3 次,以吸光度均值对相应的氯化氢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

5.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氯化氢含量(μg)。

 

5.6  计算

5.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5.6.2 按式(4)计算空气中氯化氢或盐酸的浓度:

                     2 m   

            C =――――― …… (4)

                     Vo

式中:C - 空气中氯化氢或盐酸的浓度,mg/ m3;

m - 测得样品溶液中氯化氢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

Vo- 标准采样体积,L。

 

5.7  说明

5.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4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5m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4~8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6%~1.0%。

5.7.2 本法的采样效率为94.4%~100%。

5.7.3 本法显色后可稳定2h。

5.7.4 溴化物、碘化物、硫化氢和氰化氢对测定有干扰。

 

二氧化氯的酸性紫R分光光度法

 

6.1  原理

空气中二氧化氯用大型气泡吸收管采集,在酸性溶液中,二氧化氯破坏酸性紫R的分子结构使褪色;根据褪色程度,于570nm波长下比色定量。

 

6.2  仪器

6.2.1 大型气泡吸收管。

6.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6.2.3 具塞比色管,10ml。

6.2.4 分光光度计,570nm。

 

6.3  试剂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6.3.1 吸收液:称取5g 丙二酸和20mg 酸性紫R,溶于500ml 0.05mol/L硫酸溶液中。

6.3.2 碘化钾溶液,100g/L。

6.3.3 标准溶液:称取10g 亚氯酸钠,溶于750ml 水中,加入20ml 10%(v/v)硫酸溶液,反应时通入空气,用水吸收产生的二氧化氯,直至溶液呈深黄色为止。用下法标定溶液中二氧化氯的含量。临用前,用水稀释成10.0μg/ml 二氧化氯标准溶液。

标定方法:

量取5.0ml 碘化钾溶液于250ml 碘量瓶中,加入50.0ml 上述二氧化氯溶液,用0.025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

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1ml 此溶液中二氧化氯的含量:

0.3375 v

二氧化氯的浓度(mg/ml)=——————

50

式中:v —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用量,ml;

      0.3375 — 1 ml 0.025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相当于0.3375mg 二氧化氯;

      50 — 二氧化氯溶液的体积,ml。

 

6.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 执行。

6.4.1 样品采集:在采样点,用1 只装有5.0ml 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1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当吸收液颜色变浅时停止采样。

6.4.2 样品空白:将装有5.0ml 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吸收管进出气口,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应在48h 内测定。

 

6.5  分析步骤

6.5.1 样品处理:用采过样的吸收液洗涤吸收管进气管内壁 3 次后,倒入具塞比色管中,用水洗涤吸收管,洗涤液倒入比色管,加至10ml,摇匀。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解吸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6.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 6 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0.10、0.30、0.50、0.70、0.90ml 二氧化氯标准溶液,各加 5.0ml 吸收液,配成0.0、1.0、3.0、5.0、7.0、9.0μg 二氧化氯标准系列。各标准管加水至10ml 刻度,摇匀;放置10min,于570nm 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量 3 次,以吸光度均值对相应的二氧化氯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

6.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二氧化氯含量(μg)。

 

6.6  计算

6.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6.6.2 按式(5)计算空气中二氧化氯的浓度:

                  m      

            C =―――――― …… (5)

                      Vo

式中:C - 空气中二氧化氯的浓度,mg/ m3;

m - 测得样品溶液中二氧化氯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

Vo- 标准采样体积,L。

6.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6.7  说明

6.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1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7mg/m3(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1~0.9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1%~3.0%。

6.7.2 本法采样效率为98.5%~100%。

6.7.3 本法最佳显色溶液pH=1。显色后可稳定24h。

6.7.4 氯对测定无干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