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遵化《三条驴腿闹革命》的故事,正在这里讲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穷棒子社谁领导的 快看!遵化《三条驴腿闹革命》的故事,正在这里讲述...

快看!遵化《三条驴腿闹革命》的故事,正在这里讲述...

2024-07-17 18: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省委网信办在全省组织开展了河北省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征集活动,旨在以短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讲述一件文物或一个档案背后的故事,从而生动展现70年来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冀评之家”微信公众号将选取各地制作的优秀作品进行展播。今天推出的是《三条驴腿闹革命》。该视频由唐山市委网信办提供。

20世纪50年代,唐山遵化县(现遵化市)西铺村“三条驴腿”闹革命的先进经验享誉全国。

1952年,一穷二白的“穷棒子”们在王国藩的带领下,创办农业初级合作社,靠着“三条驴腿”,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一改过去多年的缺粮村面貌,被毛主席誉为“整个国家的形象”,成为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一面旗帜。

1966年,周恩来总理携外宾访问西铺村,给予很高的评价。

2017年西铺穷棒子历史博物馆在村南落成,占地19065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遵化最大的历史博物馆,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展示遵化红色文化与城市精神的平台,不仅为民众提供了一处庞大的红色文化传承学习场馆,更为遵化打造了一张重量级的城市文化名片。

相关链接

西铺村与穷棒子精神

遵化城东四十里,有一个地方,叫四十里铺,一条蜿蜒的小河把它分成两半,东边是“东铺”,西边就是“西铺”。对于许多年轻的造访者来说,也许这里就像所有北方山村一样,安静而又普通,可是,如果换做年龄稍长一些的人,提到西铺,必定无人不知。

“穷棒子社”的诞生

探寻穷棒子社的成长史,不得不提到解放前的西铺村。解放前,西铺村农民生活极为困苦,并且贫富不均,5户地主拥有全村57.4%的土地,而111户贫农仅拥有全村15.1%的土地,许多贫农无法养活自己,甚至有20多户农民常年靠要饭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铺村进行了土地改革,每人分到1.6亩土地。然而,许多农户在生产、生活上依然存在着耕畜、农具和口粮不足等困难,再加上天灾人祸,很快又出现了新的贫困户。据统计,1948年至1952年期间,西铺就有11户卖出或典出土地74亩,有6户典出房屋15间,有4户出去讨饭,至于扛活打短工的就更多了。

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响应国家号召,西铺村也开始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互助组极大地改善了贫下中农的生产生活条件,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有着土地分散,不利改进生产技术;各户自主经营,农民贫富分化仍然存在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西铺村的“穷棒子社”诞生了。

1952年秋收以后,西铺村党支部开始领导建设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最初党支部发出号召,报名人数一度达到70多户,但是很快就有人说:“入社个人财产全充公,再想拔腿就难了,最终还是该扛活的扛活,该要饭的要饭”,听了这样的谣言,一些农民对入社发生了怀疑和动摇,许多原来报名的户又退了,等领到办社批准书的时候,只剩下了3户。

面对这种情况,西铺党支部并没有气馁,而是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澄清谣言,说服教育,经过几天的串联发动,最终报名入社的共有23户,绝大多数都是在旧社会扛活、讨饭、当劳工的贫苦农民。就这样,西铺村第一个合作社,终于在1952年10月26日正式成立,成立大会推举王国藩为主任,杜奎为副主任。

“三条驴腿”创业

刚刚成立的王国藩合作社,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资料的严重缺乏。当时,全社共有230亩土地,83口人,其中,男劳动力19人,女劳动力9人,没有一件像样的大农具,23户只拥有一头驴的不到四分之三的股份,因此被称为“三条驴腿”,这头驴,社里用3天,社外用1天,过个把月再给社外补1天。

这样的经济现状,使王国藩合作社被讥笑为“穷棒子社”。但是,广大社员人穷志不穷,他们相信“困难纵有九成九,难不住‘穷棒子’一双手”,抱定“争一口气”的决心,开始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穷棒子社的面貌。这年冬天,穷棒子社改变了西铺村多年来“冬闲”的习惯,从冬天开始,悄悄为春耕积蓄力量。他们兵分两路:少部分壮劳力带领妇女老少做好春耕准备,三条驴腿不够用,就肩不离担,手不离锹,送粪、搂石、整地;大部分壮劳力,组成一支19人的队伍,不顾天寒地冻,顶风冒雪,远出30里外的王寺峪上山打柴,解决生产资料缺乏问题。这样,经过20多天的战斗,凭着38只手,他们打回了4万多斤柴,卖得430多元。

钱挣回来了,也快到春节了。那个时候,中国农民还有“过肥年”的思想,但是,穷棒子社的成员没有为了“过肥年”动用打柴得来的一分钱,而是将这430多元钱,全部用于购买急需的生产资料,包括1头骡子、1头牛、19只羊、1辆铁轮车,还有一部分零星农具。此后一段时期,他们又多次上山打柴,为集体更新了生产工具。

转眼间1953年到来了,穷棒子社全体成员齐心协力,翻地春播,耪地追肥,凭借一股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一年,粮食亩产达到254斤,超过互助组上年平均产量将近1倍;粮食总产量45800多斤,扣除集体留粮以后,平均每户可分粮1400多斤;总收入6800多元,去掉各项开支,平均每户分配的收入达190多元。穷棒子社以其创造的铁一样的事实,回击了创社初期的流言蜚语,并且以其所展示出来的优越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参加。1954年秋收后,除个别几户没有被吸收入社以外,148户农民全部参加了合作社。

成为“国家的形象”

穷棒子社的创业故事成为全国的典型,与一本书的出版密不可分。1955年,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加速。当年7月,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省委、市委和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随后,党中央七届六中全会又根据毛主席的这个报告,作出《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1955年底,根据形势需要,中共中央办公厅编辑出版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毛主席亲自撰写序言,并为书中许多文章写了按语。

穷棒子社的事迹被收入这本书中,《书记动手,全党办社》《勤俭办社》两篇事迹材料都得到了毛主席亲自撰写的按语。

毛主席为《书记动手,全党办社》撰写的按语中,这样提到穷棒子社:

遵化县的合作化运动中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毛主席在为《勤俭办社》一文撰写的按语中说:

这里介绍的合作社,就是王国藩领导的所谓‘穷棒子社’。勤俭经营应当是全国一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针,不,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勤俭办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几十年以后也需要执行勤俭的原则,但是特别要提倡勤俭,特别要注意节约的,是在目前这几十年内,是在目前这几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

这样,西铺村的穷棒子精神,随着《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出版发行,传遍全中国,成为那个火红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内容原载于2016年9月5日《唐山劳动日报》8版,有删节)

稿件来源:唐山市委网信办

编辑:王凯

总编:侯丽丽 许强

监审:赵伟明

新闻热线:0315—6095903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