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军功制度和郡县制度的关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秦朝爵位等级和待遇 秦国的军功制度和郡县制度的关系

秦国的军功制度和郡县制度的关系

#秦国的军功制度和郡县制度的关系|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秦国是按照战功分配财富和资源,有一套明显的行之有效的晋升机制,即便是平民只要有能力,能打胜仗就能取得相应的地位。可以说,秦国人是在用生命保障自己的地位,在战场上战死了爵位和官位则可以传承,而一旦在战场上失败,或者是成为了逃兵,就算是贵族也可能失去一切,不仅仅是失去工作,有的还会连坐连累家族亲戚,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

  职务世袭的基础是土地继承,天子和诸侯乃至卿大夫们,拥有一片土地上的权利,其中就包括了军事和行政管理权。直接的执行者们,比如卿大夫们掌握着衔接高层贵族与底层平民的桥梁,往往得到天子诸侯们的重视,他们在战场上往往有更为绝对的控制力。这种控制力也成为底层士兵与平民们的欲望之所在,他们只有拼命冲杀建功立业才有可能取得。

  

  秦国是全民皆兵,所有政治与经济的发展都是服务于战争,这种体制即让秦国发展成为当时最强之国。而其他诸侯国虽也在推行兵役制,但大多没有秦国律法之严厉,而且卿大夫们更是因为权力的膨胀导致超出了天子诸侯的控制范围,很多诸侯国在战国后期都存在权卿专权之事,比如燕国、楚国皆有,所谓战国四大公子,不过都是权卿专权而已。

  这些权卿们掌握了大权以后,想的不是为国家分忧,想的问题也是如何扩张领地,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即便有全民皆兵的制度,如何来控制权卿或者武将的权力过于强大,作为天子或者诸侯们也便需要有相当缜密的思维模式,也才能真正将这些群体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虽然有诸如所谓晋国三军六卿这样的制度,但其实天子诸侯并没有把权力真正控制在自己手中,因为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可谓荼毒日久,根深蒂固的分封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权力的集中。

  当郡县制度出现的时候,其实权力是曾有某种可能被集中在天子诸侯手中的,只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郡县制度更多的是被诸侯所推行,而非周天子。郡县制度真的大行其道的时候,周天子已经没落了。而诸侯割据的格局,又让郡县制度不能保持真正的稳定,而且一旦遭外国侵扰,郡县之长甚至可能出现投敌情况。韩国的上党郡长官,正是不堪秦国攻击要选择投奔赵国,间接促成了秦赵长平之战的发生。

  

  郡县制度的最大优势,就是把权力高度集中在天子手中,由天子直接委派官员管理国家疆域,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时代,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区域,郡县制度很难形成常态机制。而秦始皇显然把握住了最好的时机,不仅推行了郡县制,还推行了更多规范制度体系、商业体系乃至文化体系的政策,又反过来对郡县制形成了促进作用。因此在秦国而后,郡县制基本上就成为了中原王朝的固定管理模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