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端午节500字六年级作文(精选20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秋天的作文500字六年级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500字六年级作文(精选20篇)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500字六年级作文(精选20篇)

2024-06-30 23: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一)

朱怡慧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的节日之一。

在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成端午节。

记得去年的端午节,我和妈妈一起包粽子。我把粽叶弄成三角形体,然后,妈妈放一些糯米、豆子、花生……再包裹起来,我和妈妈配合可好了,妈妈包完一个,我立刻把另一个三角形体的粽叶传给妈妈。就这样,我们不一会儿就包完了。绿油油的粽叶包着雨点那么小的米、露水那么大的豆子、玻璃球那么大的花生,好看极了!

刚包完,我就迫不及待的要煮粽子,我等啊等,怎么还没有煮好呢,妈妈说:“得放高压锅里煮一个小时才能煮好”。我惊讶的说:“要煮那么长时间呢,真想马上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粽子!”妈妈说:“别着急,是急不来的,糯米比较难煮,粽子必需煮熟了,才能好吃”。

这个等待的时间总是那么漫长,等的花了都要凋谢了,我一直在看表,表上的分针为什么走得那么慢,等啊等啊,终于时间过了一个小时,我就急着让妈妈拿出了一个,刚出锅的粽子端上了桌,我剥开粽叶,立刻闻到了糯米的香味和粽叶的清香,我大口大口地吃着香甜的粽子,美极了。

下午,我带了很多亲手包的粽子送给了班主任,她课下拿到办公室请全办公室的老师品尝。结果第二天早上她告诉我;:“谢谢你包的粽子,非常好吃。”

我感觉好极了,这个端午节过的特别有意义!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二)

端午节,一听到这个节日,脑中第一浮现的就是好吃的粽子,虽然这个节日里还有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粽子。

说到粽子,还和一位爱国诗人有联系呢,他就是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他在五月初五跳江只杀。人们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吃掉,便用竹筒装米扔到江里,让鱼虾吃。自此以后,没到5月初五,为了纪念屈原,人们都把米倒入江中,给鱼虾吃,再后来,就变成了美味的糯米粽子。

小孩子最馋粽子,也不是再想着纪念屈原了,只是好吃,各式各样的口味,豆沙、腊肉、枣子……各种各样的形状,大的、小的、一串的……都是那么好吃,我还包过粽子,还挺难的。

包粽子是学校组织的端午节活动,大家都拿着材料来到食堂包粽子。粽叶长长瘦瘦的,比较硬,材料还有糯米,腊肉,一卷线。开工!我拿两片粽叶,稍稍有一点放在一起,裹成一个锥形,就能往里放糯米了,再放些腊肉更好吃,到这儿,一起都还算简单,但接下来……接下来要用上面的叶子给粽子封口,再用线捆起来,我把叶子往下摁,口封上了,线捆,却怎么也摁不住,总是要漏,这好了,那儿又开了,我就给粽子来了个五花大绑,哪漏使劲绑哪,最后打个结完事!

成果嘛,可以说是非常的丑,换个人可能不知道这是粽子,还会问一句,绑的是啥?

我又试了试,效果不用说,如果刚才那个是第一奇葩,这个就是并列,哎,包粽子太难了!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虽然粽子难包,但大家还是很喜欢粽子,很喜欢过端午。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三)

又到端午,我马上把目光投向奶奶。她微微一笑,苍老的脸在此刻熠熠生辉,发出万丈圣光,恍若菩萨下凡。要知道,对我而言,端午不仅有可恶的大扫除,还有奶奶制作的“专属甜品”。

糯米,混合姜汁、白糖,搓成片状放入锅中,在中间用筷子捣个小洞,便可把火打开,将它们交给时间。奶奶完成这一切时,我总会在一旁看着,咽咽口水,彷佛那团子已经进到嘴里了似的。

老蒸锅喷出一大股蒸汽,把奶奶笼罩住。她的身影若隐若现,好像下一秒就会消失一般。糯米的清香萦绕在厨房内。奶奶一定是糯米仙子吧。我如此坚定地想着。尽管知道这想法万分幼稚,但一看到她被蒸汽环绕的,平静祥和的脸,便内心无比宁静——她像是有魔力,让人急不起来。

糯米团子出了锅,我立刻夹起了一块,顾不得烫,马上塞进嘴巴。饱满充实的糯米,无伤大雅的姜味。甜滋滋,软糯糯的,没什么特别。可这家家都能做的普通糯米团,却令我无比眷念,

以至于每到端午便纠缠奶奶。

她说,在我们家里,糯米团加姜,再捣个洞是种特殊的祝福。可以保佑儿孙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受妖魔鬼怪的伤害,体内的糯米团可以为儿孙挡下一切。

我对此只得失笑,根本就不信。可奶奶的固执远超我想象,我也只好听她老人家的。渐渐地,我习惯了这份端午“专属甜点”,每次端午都会和它“亲热”一番。

今年,奶奶上山养老去了。我只好自己做一份糯米团。动作、时间……一切都把控得完美无缺,但,却没了那个味道。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四)

过年前的周末,爸爸抽空带我去了坐落于陕西南路39弄长乐村93号丰子恺的故居。这几天,突然想起丰子恺写的“过年”一文,爸爸就翻出来,跟我介绍起了上海这地儿过年的民俗。

爸爸一边饶有兴致的读着原文,一遍惋惜的说,很多民俗都渐渐淡了,没了。其实,上海过年的民俗和浙江、江苏大多是一致的。比如说,接送灶王爷(也有叫灶神或灶君菩萨)的习俗。他说道:“腊月二十三晚上送灶,灶君菩萨每年上天约一星期,二十三夜上天,大年夜回来。据说灶君菩萨是上天派下来监视我们的,每家一个。他们高踞在人家的灶台上,嗅取饭菜的香气。每逢初一、月半,必须点起香烛来拜他”。

然后,爸爸告诉我,以前住的是老房子,在公共使用的灶头间会贴几张“灶神”的图片,年纪大的爷爷奶奶们会盛一大碗各种食物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再拿回家去吃。爸爸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笑着说,“记得灶王爷上天之前,要拿一点糖饼来,粘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一来,他上去见了天神粘嘴粘舌的,说话不清楚,免得把我们的做的小小坏事去告发了”。太有意思了,我哈哈大笑起来。

之后,爸爸又给我讲了“腊月二十八打年糕”、“正月初五迎财神”、“正月十五拉兔子灯”之类的过年习俗,听得我津津有味。原来我们上海过年有这么多习俗,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非常喜欢这些有趣的习俗,他给我们带来欢乐、祥和、团圆的气氛。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五)

一声声充满激情的呐喊,一条条如离弦箭般冲出去的龙舟,一股股香气扑鼻的粽香——让我感受到端午的脚步近了。

端午节前夕,赛龙舟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来到河边,只见划船的汉子手划得飞快,龙舟在河里飞快的穿梭,岸上的呐喊助威声也愈发叫得响了。龙舟上的人动作整齐划一,随着鼓点拼命往前划,真是激情澎湃。哪条龙舟能勇夺第一呢?我紧张的想。噢!是那条船!那些猜中的人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其他人也不气馁。赛龙舟的寓意是天天向上,努力拼搏,图个好彩头呢!

龙舟赛后,人们都回家包粽子。先把粽叶卷成个漏斗状、接着放入浸好的糯米,中间还可以放入各种馅料、最后把粽子叶包紧用线缠绕绑好放进锅里煮熟。一个个美味的粽子就可以开吃了!粽子的种类可多了,总的来说分为三大类:有原味粽子(不放馅料,油炸最好吃),甜味粽子(红枣莲子粽、红豆粽、绿豆粽等),咸味粽子(鲜肉板栗粽、腊味粽、蛋黄粽等),都是咬上一口就满嘴飘香。就拿腊味粽子来说吧,还没把粽绳解开,就闻到香气,真是未见粽身,已闻粽香了!

端午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俗呢?在国时期,有一位叫屈原的爱国主义者,在楚国快要灭亡时候向国君提了很多好建议,但国君并未受纳,他不忍看自己的国家走向灭亡,投江自杀了。百姓爱戴他,不想让江里的鱼虫咬坏屈原的身体,于是向江中投入糯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都会赛龙舟,吃粽子。

这就是端午节缠绕粽香、充满激情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六)

在南方,每年端午节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

每逢端午节,人们都会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墙角处洒上雄黄酒,用来杀死毒虫或防蛇。在门旁边插上艾叶,有灭虫驱鬼的说法。

传说,端午节是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

那时,楚怀王十分信任屈原。可是楚国的奸臣却非常讨厌他,于是,就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就不相信他,后来楚怀王被杀,他儿子楚襄王把屈原下放到江南地区。

屈原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天问》、《九章》、《离骚》等很多诗,后来跳入了汨罗江。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把做的粽子投入江河。

所以,端午节就会包粽子。我们会在端午节头一天晚上包好,用柴火煮一个晚上,一起床,便能吃到美味的粽子了。

做粽子的方法很简单。先拿粽子叶洗干净,取出粽子叶一端卷成锥形,再往里面撒米,小火煮一个晚上就可以了。

端午节又怎能少得了赛龙舟呢?比赛开始前,河面上有两条龙舟。一队是红龙舟,另一对是绿龙舟。队员桡手意气风发,一个个势在必得的表情。

比赛一开始,船如离弦之箭,在江上飞驰。一时间,鼓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七)

说起粽子,我的嘴里立刻生出一种粘粘的感觉,而粽子,就是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吃的——端午节。

传说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叫屈原。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中,秦国最强,总想吞并其他六国,称霸天下。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张改革楚国政治,联合各国,共同抗秦。可他的主张遭到了嫉贤妒能的子兰等人的反对。可楚王听了他们的话,把屈原赶出了国都。可屈原仍担心楚国,听说楚国被打败了,他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拯救祖国,跳河自杀了,这天是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知道消息后划船来打捞尸体,可没有找到,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尸体把江米、枣、艾叶扔进了江中。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这天设为端午节。而江米、枣、艾叶等合起来称为粽子。人们不再把它扔进河里,而是吃掉。北京地区的粽子大多是芦苇叶包裹的黄米小枣粽子。许多人家自己包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合在一起,叫二米粽子。

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不管是江米还是黄米,反正都是粽子。只要吃了粽子,就是过了端午节。

游天坛也是北京的习俗,因为人们认为天坛能避毒,所以游人较多。老北京人过端午还会在门前和房檐挂菖蒲、插艾叶,民间用它驱邪。在端午,人们把菖蒲刻成小人、葫芦等形状,挂在小孩脖子上以求吉利,有人还拿它泡酒,以为喝了能健康长寿。

可端午节一过去人们又得开始忙碌了。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八)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每听到这首儿歌我就知道端午节要来了。

端午节这天不仅要赛龙舟,而且要吃粽子。听奶奶说,端午节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官员,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所提出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最终国家要灭亡了,屈原就选择了跳江自尽,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它的身躯,每年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扔粽子到江里,还要赛龙舟,之后并将这天命名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早晨,妈妈正在包着粽子。我迫不及待地围在妈妈的身旁,拉扯着她的衣袖:“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吃上热乎的粽子啊?你看我的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我看你不是饿了吧,你是不是馋粽子啦?放心,一会儿就能包好了。”妈妈回答了我的话语,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出三片粽叶叠在一起,手再一转,围成了一个小漏斗的形状,然后刚把米放进去。哈,如此简单!可好景不长,糯米们太顽皮,不听话,竟然跑出来了。“咦,怎么漏了?”我自言自语。妈妈在一旁默不作声,专心地包粽子。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没有圈好,糯米馅儿从洞口“溜走了”。

粽子包好了,我就开始围在锅边,时间就好像乌龟一样慢慢地爬着。“我忍不住问了妈妈什么时候才好呀!”“时间还早呢!”听到这句漂浮不定的话语,我的心“凉”了”。

终于,粽子煮好了,香气迎面而来,撕开粽叶,咬上一大口甜甜的红枣的气味拂过齿间,真是满足!

端午节匆匆溜去,但节日的气氛仍然还在。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九)

端午节,也就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家乡的端午节比哪个地方的端午节都有意思,有趣味。

我的家乡是临朐,在临朐过端午节,首先就是买或者亲手做有关端午节的小香囊类的饰品了。这不,在端午节的前几天里,街头巷尾就挤满了小贩,有卖五彩绳的,有卖龙风筝的,还有卖香囊的,还有推着粽子出来卖的。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各式的香囊了,这小玩意儿,是把艾草、朱砂等缝进一个花花绿绿的小荷包里,它可以戴在身上,也可以挂在房间里,民间说这样可以驱邪。而且它小巧可爱,孩子们见了,喜欢的不得了,不一会儿,身上就挂了一个,大人们身后的摊主也是眉开眼笑的数着手中的钱。

家乡过端午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在端午节的前一两天,人们就挤进超市,挑选着不同口味的粽子。最常见的粽子是红枣的,八宝的,个头有大有小,也有些家庭还是会自己包棕子,这样会更有节日的气氛呢。

记得上幼儿园时,在一次端午节时老师们就教我们学包棕子,边包还边讲端午节的来历——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从那以后,一提起粽子,我就会想起爱国诗人屈原与他一生的伟大事迹。

除了吃粽子,家乡的端午节还在门口挂艾草驱虫辟邪、举办各种活动等。这些习俗都显出家乡过端午节的氛围。

在我心中,临朐的端午节就是最有趣的,或许小城里有着不及大都市的繁华与盛情,但也别有一番乡情风味。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十)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赛龙舟……”欢快的童谣送来了端午的气息。镇江的端午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呢?让我来跟你说一说。

端午节天刚亮,妈妈和外婆就开始忙碌了,把全家动员起来,开始喷洒雄黄酒,墙上、地上、门上都要喷一点,孩子们要沾一点雄黄酒抹在额头和手心上,大人们则要喝一小杯酒,为了解五毒,当天戴上五彩绳,门上挂大蒜,这是为了预防鬼怪来抓走小孩子。

太阳爬上了天正中,是包粽的时候了。粽子的口味南北有别,北方喜欢加咸肉、咸蛋黄等咸味儿的;南方则喜欢加红枣、花生、红豆等甜味儿的,我呢?可盐可甜,只要是粽子我都爱吃。将新采来的芦苇叶在沸水中浸泡,取三四片叶皮,相互压叠着排好,剪去根部的硬壳,围成一个中空的圆锥,放上2/5容量的米,压实,再放入相应的馅,接着填满米包好,最后用绳子围上一圈,系紧,一个个粽子土兵就排好了!粽子不仅可以吃,还要投入汨罗江里,吃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投就是为了不让鱼儿吃他的尸体。

远山渐渐吞没了太阳。下午前,龙舟赛也要开始了,一个个队伍整装待发。一声令下,一个个龙舟以箭的速度飞了出去,动作是那么整齐,口号是那么响亮!每个队伍都很卖力,因为第一的人可是代表着这一年的好运气啊……

家乡的端午,透着浓浓的地方味,这味道将一直伴随我的成长……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十一)

我的家乡——铜仁。在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例如春节吃年夜饭,清明节祭祖等,具有浓郁的节日气氛。但最令我难忘怕的,还是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日初五,毎到这天,人们就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忧国忧民,最后无力拯救祖国,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防止水中蛟龙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每年这日便往江中投入用五色丝线包裹的粽子,以驱蛟龙鱼虾。还有说法,屈原投泪罗江后,当地百姓不舍屈原离去,许多人划船拯救,逐渐演变成了龙舟竞渡的风俗。而我也亲眼目睹过这振奋人心的场面。

端午节那天,妈妈带着我去大明边城观看龙舟赛。只见河岸彩旗飘扬,人山人海。虽然人们都拥拥挤挤的很难受,但大家的兴致却丝毫不减。起点处停着参赛的龙舟,选手们做着准备活动。每个人都紧张的屏住了呼吸,比赛欲势待发。不一会儿,只听“砰”地一声枪响,龙舟一下子犹如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各支龙舟队都不甘示弱,他们伴随着激昂而有节奏的鼓声,观众的呐喊声,你追我赶,奋力划桨,船桨在水面上下飞舞,动作整齐划一,上演了一幕幕水上的速度与激情。我目不转晴地盯着已经划出好远的龙舟,直到它们消失在视线中,那鼓声还依旧在我耳旁回响。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交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十二)

在我的记忆中,还记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欢乐;我还记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我还记得“棕包分两鬓,艾束着危冠”的心境……

在端午时,家家户户吃粽子,在无事时总会有阵阵粽香陪伴。端午节是中国四大节日之一,又称天中节。

带上五彩绳,步行来到东城河畔,人们正高兴赛着龙舟,嘴里不停的喊着加油,加油。看着渐行渐远的人们很快分出了胜负,不尽想起投江的屈原,汨罗江畔,寒风飒飒,你独立江边,你仿佛听到战火纷纷。“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一曲铿锵《离骚》你选择赴死。

走在小路上,小餐馆的人们泯着一口雄黄酒,就是完美的节束。回到家,浴室里弥漫这艾草的香味,人们这一天都会用艾草洗澡。

吃上一顿团圆饭,当然粽子是比不可少的,那粽子沾上点糖,嘴里顿时有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呢!指不定可以让人回味无穷呢!

晚上,来到古色古香的稻河古街,五彩斑斓的彩灯显得十分的和谐,小孩子们绕着喷泉池旁跑来跑去,路人都觉得他们天真可爱呢!泰州的端午节就是这样,大家团团圆圆,高高兴兴的!

回家后,我打开《离骚》,滚滚江流,涛涛风景,你的另一种风骨沉淀江底,去纪念屈原的一生。

在这节日里,人们对屈原的缅怀,不仅仅是仍下粽子怕鱼儿把屈原的尸骨啃噬,还把自己对屈原的思念裹进粽子。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平淡又天奇。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十三)

我的家乡在泰州,家乡的习俗很多,其中最热闹、最有特色的就是溱潼赛龙舟。

赛龙舟通常会在端午节前后举行。当钟摆正好敲到第十下时,突然间鼓声大作,如雷声轰鸣般震耳欲聋,十几列龙舟队一齐划动起来,一艘艘连头带尾一共二十四人的组合随着鼓手的鼓点声越来越快,选手们头上不禁冒出了黄豆大小的汗珠,从脸上往脖子里灌。个个衣服上的水都可以挤出一盆来。有的甚至汗珠都滴进了眼睛里,一片朦胧。现在红队遥遥领先,他们一个个井然有序,动作一致,仿佛前面即使有只猛虎也不恐慌。虽然脸上都冒着汗珠,但都咬着牙,拼劲全力也要赢得这场比赛。因为这并不是代表一个人的荣誉,而是一个团体,乃至全村人民的希望。

红队因为沉浸在快要胜利的喜悦中,队员们感觉已经胜券在握,失去了原本拼命的模样,个个放松了警惕,明显动作慢了下来。此时白队的鼓手配合着音乐声和号子声快节奏不停地敲着鼓,给队友增添了势气,照着这样的节奏他们团结一致,红队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桥上、路边的人们都在为各自喜欢的队伍加油打气,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比赛一直持续到下午两三点还没结束,到了四点队伍才慢慢散开,两股人流渐渐向西东流去。今天这场比赛,每个人都拿相机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比赛,场面无不展示出家乡人民的独特魅力。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十四)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算是最传统的节日了。

我和妈妈准备包粽子时,忽然想起端午节的传说——大诗人屈原的故事,我便跟妈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屈原,名平,与楚王同族姓。他知识渊博通晓国家兴衰之道,楚王十分信任他。上官大夫与屈原同职,他也想得到怀王恩宠,于是在屈原拟定国法时,上官大夫试图将其夺走,可屈原不给他。于是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拟定国法,众人无一不知,不过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夸耀其功说‘除了他,谁都定不出这些法令’。”怀王听信了他的话,疏远了屈原。不久后,屈原写下《怀沙》赋,怀着满腔悲愤抱着石头跳下汨罗江自杀了。老百姓怨纷纷,怕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便包的粽子投下江中,还有人划船下水去找屈原的尸体,不过没能找到。

因此,端午节这天大家通常要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大诗人屈原,这天还要在门上挂蒿草,取避邪之意;蒿草旁还要挂猴子,取看门猴子之意。

开始包粽子啦,先得准备一堆糯米许多粽叶。先把粽叶握成一个近似三角的涡,将糯米一把一把的装进去,不过不能装得太满,不然蒸的时候就会漏掉。将长出来的粽叶卷过来封底,放进锅中蒸几十分钟,美味的粽子就出锅了。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的传说还有很多,让我们再去发现吧。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十五)

“龙头舴艋吴儿竞”,这句诗描写了激烈的赛龙舟场景,而龙舟,只是端午节众多习俗之一,那么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呢?

包粽子

粽子,可是端午节最重要的美食。传说粽子是屈原投江之后,百姓为了纪念他,不让他的尸体被鱼类啃食,从而制作出来喂给江里的鱼类的。而现在,粽子已成了我们的日常食物。制作粽子需把馅先准备好,用糯米将一块馅料裹起来,用粽叶包上,做成三菱锥的形状,一个粽子就做好了。接着,把做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不一会儿,一缕缕白气从锅里冒了出来,打开一闻,香气扑面而来,把粽子一个个拿出来,慢慢剥开粽叶,黄黄的糯米便露了出来。咬上一口,糯米咸咸的,馅的味道和糯米的交织在一起,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十分好吃!

赛龙舟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的热闹场面也令人难忘。江上,一支支龙舟队伍齐头并进,每一个划龙舟的人都弯下腰,快速地划着桨,也许太过用力,他们神态狰狞,面部扭曲,鼓足了劲地向前划去。在两岸,观众们都在为划船的人加油鼓励,欢呼声响彻云霄。在龙舟的船尾上架着一口大鼓,一个人拼命地敲打着大鼓,发出“咚咚咚”的声音,鼓舞着勇士们齐心使劲!终于,一身红的龙舟加快了速度,超越了所有的龙舟,夺得了桂冠。

端午,既给人以美味的享受,又给人以视听之娱悦。朋友,你们的端午又如何呢?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十六)

伍朝旭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铜陵,这里的风俗很多,每个都具有一种不同的习惯。

就拿端午节为例吧,说到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应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了。包粽子的习俗,原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投江后,人们每年端午节都会包粽子入江中,以防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而现在粽子不是给鱼吃,而是给人吃的了。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端午节前夕,奶奶都会提前去商场买好糯米与粽叶,我都会跟在奶奶后面一起去,总想着能帮些忙,毕竟这样奶奶就能快点回去包粽子。到家后奶奶会不紧不慢的将材料拿出来,先把粽叶和糯米洗净,再备好馅料,把糯米和馅料塞进包好的粽叶里,这个复杂的过程,在奶奶手中仿佛一气呵成。

我也是好像看透了包粽子的精髓似的,拿起粽叶就开始鼓捣起来,弄来弄去才包了个不太像样的粽子的”衣服”,接下来把糯米放进去一点,一个没留神,糯米从手中的粽叶中”溜走”了。原来是包粽子皮时没包好,留了一个小洞,一放糯米就全漏了。

这次我吸取了教训,真正的检查了一遍,又包了一个,”好了,这次一定行!”我满怀自信的将这个”我希望的种子”放进了锅中,满怀期待的看着他,原来把他捞了出来,我赶忙拿筷子吃了起来,果然人们说的没错,自己劳动成果是最好的,这就是我印象中的端午节,充实又快乐。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十七)

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因为它可以吃粽子,划龙舟,端午节还有一个由来,让我来告诉你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人非常爱自己国家诗人,他就是屈原,因为当时被小人陷害,后来,国家被别的国家占领了,他悲痛不已,抱起一块石头跳进来汨罗江里,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包了许多的各种各样的粽子,扔进江里希望鱼儿吃了粽子以后,不要在吃屈原的尸体,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人们把那天定为端午节,以表示纪念。

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我非常喜欢吃粽子,我最喜欢吃的粽子是水晶粽子和蜜枣粽,那滋味,别提多美味,这是奶奶端上了一盆粽子,就有我最喜欢吃的水晶粽子,透明的外壳,里面的馅格外醒目,我已闻到香味,我就已经开始留口水了,我二话不说,一个箭步冲上去,一个回首掏,拿起一个粽子就开吃,呀,真香。

那么好吃的水晶粽子,我也要做几个,我先把白芸豆用热水泡一个晚上,在拿出,去皮,在用冷水泡,在高压锅煮30分钟,盛出后加糖搅拌,在到入油搅拌,再放入各种各样的果酱。把紫薯和牛奶搅拌,再到入水晶粉和100g的水,在煮30分钟,到入麦芽糖浆,在加入100g的水,搅拌,在到入水晶水,就是水晶面,在蒸30分钟。将馅卷成球形包在水晶面里,在用叶子包起来,放进冰箱里放4小时,看,这就是水晶粽子,呀,真香。

我喜欢端午节,我喜欢吃粽子!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十八)

六(1)班罗浩仁

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我们家乡,这一天人们都要吃香喷喷的粽子。

传说这一习俗是纪念一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他得知自己的国家即将灭亡,带着悲愤投入汨罗江中,为了让屈原的身体不被鱼儿啃食,人们便往江中投粽子,于是便有了包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那一天,外婆可忙碌了,我也尾随其后,和外婆一起作准备。粽叶、糯米、红枣、红豆、绳子等材料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包粽子了。我开始我学着外婆的样儿,把一片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为粽叶娃娃喂饱了糯米。可谁曾知?这个“胖娃娃”我一个没握住,糯米便各奔东西,有的糯米调皮地飞了出去,有的却一不留神掉在了地上,还有的则是赖在粽叶上不走了。我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所以然来。外婆看见我那狼狈的样儿,笑着指导:“这个包粽子啊,要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加入适当的糯米,多了会包不住,外婆一边说着一边跟我比划。可没等她说完,我便再次迫不及待地尝试起来。

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再经历过失败后,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糯米不能多,馅不能太满,粽叶之间包裹紧密。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一件还算满意的作品。

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如插艾叶、戴香囊等。

粽子飘香,情意浓浓,家乡的端午节真令人难忘。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十九)

端午节,是小孩子们一年里最开心的时间。因为在这天孩子们都能吃到美味的粽子。

说到粽子我不禁想起了那个端午节。

那天早上奶奶早早就把我叫了起来,说要带我去菜市场买今天做粽子的食材。

我不解地问:“粽子?什么粽子啊!”

奶奶说:“当然要包粽子了,今天可是端午节啊”

“哦!”我恍然大悟,才想起来昨天是我主动求奶奶带我去买包粽子的材料。

想到这,我赶紧穿好衣服跟着奶奶出门了,因为今天要买食材的可不止我们一家,抢不抢得到还不一定呢!

很快我们就到了菜市场,我探着头望了望。果然,里面挤满了人。

首先我们要先去卖猪肉的肉店,因为人太多排了好久才到我们。但是接下来的一幕却让我看呆了,只见50元的猪肉竟被奶奶30元就搞定了。

随后我们又去了米店,做粽子的米。可不是一般的米,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糯米。这种米呈棕色闻起来有一种酒的香味,吃起来也别具一番风味。而且我们在去米店的路上刚好遇到了卖裹着粽子的叶子,这样一来食材就准备完毕了。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先是把买来的肉切成小块。一旁的我也没闲着,我把买来包粽子的叶子折成一个三角形,但是它的一面必须留一个口子好放猪肉和米。没过一会儿我们就把粽子包好了。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端午节可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六年级作文(二十)

“五月榴花妖艳拱,欲养花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这不正是浓郁温馨的端午节场景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大街上到处中野飘香,粽子的腥味扑鼻而来。到了家里,我看到奶奶准备了一大盆香嫩糯米,还没开始包,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吃。奶奶一手拿着粽叶,一手拿着勺子,匙了一大口糯米,放进一个卷成三角体的棕叶里,再用手指压一压,用绳子一绑,一个完美的粽子包好了,我没想到男人的双手是那么的灵巧。

等到粽子蒸好了,打开锅盖,一个又大又秀的粽子呈现在我的眼前。我迫不及待的剪开,猛地咬了一大口,味道好极了,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

吃完了粽子,我们去看划龙舟。河边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还没有看到龙舟,就震撼到了我。我挤进人群,鼓声地动山摇,划龙舟的人乐在其中,船桨在水里整齐的划着,翻起洁白的浪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穿着雪白的连衣裙在河上跳舞,是那样的婀娜多姿,那样华丽无比。

黄昏时分,划龙舟的人上岸了,紫色的星云悬挂在天空,让人不禁联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的情景,让人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和赞颂!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