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龘龘】猛人辈出客家地,红色龙岩焕新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福建龙岩客家 【龙城龘龘】猛人辈出客家地,红色龙岩焕新颜

【龙城龘龘】猛人辈出客家地,红色龙岩焕新颜

2024-06-24 03: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西窗 搜狐城市

福建龙岩城东翠屏山麓,有一处溶洞,此洞因岩纹似龙而得名“龙岩洞”,后来龙岩市也由此得名。这个闽西小城,近来成为互联网江湖“龙翔之地”,字节张一鸣、美团王兴、雪球方三文被坊间称为“龙岩三杰”。

龙岩走出的才俊远不止三人,如果想探因,不免要讲古。龙岩位于闽西核心地带,全市下辖 7 个区县,其中长汀、永定、上杭、武平、连城为客家县,尤其长汀被称为“客家首府”,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

客家祖地只是标签之一,龙岩还拥有众多资源,诸如红色苏区、旅游胜地等。在闽西,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土著文化相互交融,而龙岩还曾直接受到宋代大儒朱熹的教化,程朱理学对当地风俗和思维方式的塑造影响巨大。

作为革命老区,龙岩产业经济起点较低,当前发力追赶。去年年中,龙岩力推“美团呼叫中心、微医交易平台和中创新航储能电池”上杭基地项目;年底,广州4家世界五百强企业项目落地龙岩,开启粤闽合作新篇章。

本文是“龙城龘龘”系列第三篇,革命老区龙岩,努力焕发新颜。

长汀县济川门城楼日落

山高路深 重农抑商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哪怕还不识字的客家孩童也会唱这首民谣。传统民谣反映的是客家农业生产链的循环不息,这也构成了农村生活的鲜活场景——姑婶们掇条矮凳围坐晒谷坪,边做农活边拉家常,孩子们在如水月光下跑跑跳跳,打打闹闹。

孩子不懂大人的辛苦。就地取材,靠山吃山是闽西传统物质民俗生活特点。旧社会每逢青黄不接,灾荒之年,就容易闹饥荒。民国二十七年的《上杭县志》记载 : “邑中谷食不足供全年之用,多藉汀潮接济。盖山多田少。”“岁饥,乡民于山中掘起(土茯苓) ,捣碎澄粉作粄充饥,较薯粉所制者更硬,故有硬粄头之名。”

与沿海不同,闽西山区继承了自古以来的“重农抑商”理念。据《上杭县志》 : “前清嘉道以前,邑人出外经商者以靛青业为最著……近则一落千丈……本邑各市场,其商业仅供本地需要。”龙岩商业相对发达,《龙岩县志》称: “本县地处闽西要冲,为汀漳孔道,故商业颇形发达。”

抗战时期自从厦门沦陷,商业一落千丈,万分萧条。解放前,闽西山高路深,主要依靠汀江和九龙江等水上运输,公路极不发达,商业运输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手推车和挑夫。商业不发达,货币流通渠道不畅,使得闽西长期处于贫困之中。

还好闽西很多华侨散于世界各地,可适当“救济”。他们带回了海外生活理念和“洋货”,如永定土楼建筑中的部分建材,还有各种钟表,服饰、万金油等。民国时期,外部输入货物有食糖、布类、海味、五金类、西药、汽车附件等。辛亥革命一声炮响,闽西在混沌中迎来新天地,在时代浪潮中,这座山城开始崛起。

古田会议议址纪念馆石雕

红军故乡,将军之城

龙岩是全国最早“打开山门,拥抱世界”的革命老区、山区地市之一。龙岩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1929年,龙岩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了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

龙岩是红军故乡、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闽西先后创建了五个军,成为中央主力红军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斗争中,闽西有10万多工农子弟参加红军。据统计,1955年至1965年间授衔的闽西籍开国将军有68位,占闽籍开国将军总数的82%。

刘亚楼上将,龙岩武平人,是共和国第一位空军司令,被称为“中国空军之父”。1929年参加红军,抗战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1939年初赴苏联学习,参加了卫国战争。1945年回国,参与指挥了辽沈战役,天津战役等重大战役。

杨成武上将,龙岩长汀人,曾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长征中,他率领的红四团多次担任先头团的任务,屡立奇功。抗日战争中,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在黄山岭战斗中,击毙被称为日军“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

将星闪耀的龙岩也留下许多红色遗产,如古田会议会址、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临江楼、光荣亭等。红色交通线,战争遗迹、红军居住过的建筑、武器、日常用品等,遍布闽西大地。如今,这些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成为龙岩最醒目的两张名片。

龙岩永定土楼振成楼

崇文重教 抱团取暖

“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人,过江入八闽,辗转来海滨。”晚清诗人黄遵宪这短短几句,道不尽客人旧族的迁徙苦楚。千年已降,永嘉之祸、唐末兵燹、宋室倾覆,中原每每大乱,客家先民就扶老携幼,翻山越岭,一路向东南。

有研究者认为,客家人是血统纯而又纯的中原世族后裔,否定南迁汉人与闽越土著和其他少数民族成分在血统上的混化和文化上的融合,有的认为客家先民都经宁化石壁后迁徒各地,有的认为客家文化就是土楼文化。客家人底色到底是什么?

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多是书香门第,有较高文化素养。他们带来的是中原文化的精髓,其中能使他们开拓创新、民系发达的就是重视教育、发展教育。对故地的文化犹存不忘,依然存在儒家所谓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传统观念。

客家童瑶也频频劝学,比如“萤火虫,萤火虫,挂养灯笼在那方?我要读书没有火,请你过来闪闪光,闪闪光,闪闪光,伴我念书好用功”。还有如《蟾蜍罗》:“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冇老婆。”客家地区父教子习、兄弟相长、崇文重教的风尚,与南来的中原士族带来的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龙岩曾直接受到宋代大儒朱熹的教化,宋绍熙元年,朱熹出任漳州太守,镇守龙溪、漳浦、长泰、龙岩四县。他先后四次撰文劝谕龙岩“力倡儒学、务宣教化……”。龙岩虽地处偏僻,但却是客家文化与朱熹理学文化的交汇之地,这种独特的场域,产出了龙岩人重视教育、不喜挥霍、格物致知的渊源。

同时,客家族群作为外来人口远距离迁徙到陌生环境,历史上长期受本地人敌视、土匪骚扰,形成土楼这种集体居住、生产、防御模式,也让客家人养成了更强的老乡观念,以及喜欢抱团取暖、相互支援的“群体习惯”。

从这个角度讲,“龙岩三杰”回馈家乡也不令人意外了。例如,2021年,张一鸣向龙岩捐赠5亿元,用于教育公益项目;次年,字节跳动和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在龙岩联合创建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去年,张一鸣又追加捐赠了2亿元教育基金。

龙岩是红色圣地、客家祖地,未来可能还是创业宝地——在对口合作城市的扶助下,在客家游子的关注中,龙岩未来可期。

原标题:《【龙城龘龘】猛人辈出客家地,红色龙岩焕新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