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长津湖战役”有多惨烈?|纪录片推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福建新闻联播在线播放直播长津湖战役亲历者迟宗敬 真正的“长津湖战役”有多惨烈?|纪录片推荐

真正的“长津湖战役”有多惨烈?|纪录片推荐

2023-12-04 13: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稻来纪录片实验室是我们的姊妹号,也是《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的制作公司。去年开始,稻来纪录片实验室X微博纪录片开展了一个“百部纪录片推荐计划”,邀请100位明星打开自己的收藏夹,推荐一部自己喜欢的纪录片。

稻来纪录片实验室将带着大家一起解读,通过纪录片了解更大的世界。

风味星球每周也会同步分享,希望对纪录片感兴趣的大家,可以关注“稻来纪录片实验室”(文末有公众号链接)。

不知不觉,「百部纪录片推荐计划」已经从鼠年跨越到虎年啦!

这一期,我们特别邀请了林永健作为纪录片种草官,带来他心仪的纪实作品。

冰血长津湖

( Frozen Chosin )

饰演了电影《长津湖》中的邓华一角,永健老师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关于「长津湖」,陆续推出的电影作品不断掀起热议。

但在真实镜头下,72年前,那群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的战士们,究竟在长津湖经历了些什么?

历史,往往比电影情节更残酷。

这部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客观重现了那场惨烈的战斗。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总被一次又一次地提及,因为它创下了世界战争历史上的几个「之最」。

号称不可战胜的「北极熊」王牌团,在这场战役中全军覆没。这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全歼团建制美军的战例。

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志愿军第9兵团创造了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速度纪录。

雪寒岭、荒山岭、死鹰岭、剑山岭——战士们跋涉在一个又一个连名字都透着寒气的山岭上。

难以想象,十余万人的庞大军团,在美军飞机严密轰炸封锁、不断低空侦查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翻过高山峻岭,却丝毫没有被发现。

就连美国人也不得不赞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可奇迹,是一个个年轻士兵,用自己鲜活的生命换来的。

那是一寸土一寸血的悲壮。

我们难以想象,十多个日日夜夜,饥寒交迫的无望,还要快速行进,抵达一个可能会奉献生命的战场,他们究竟怀揣着怎样的信念?

在《冰血长津湖》中,亲历者还回忆起彼时一举捣毁美军「北极熊团」团部的情形。

「我们同日本、国民党、伪军、汉奸都较量过。但真正向我们跪下缴枪的,还就只有美国。」

长津湖战役持续了将近半个多月,却被美军形容为一次「地狱之旅」。

这场战役,是改变整个朝鲜战场发展格局至关重要的一战,一举扭转了局势,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基础。

也让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的美国军队,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惨烈的大败退。

直至今日,长津湖战役依然是美国军事院校学习的典型战例。

在《冰血长津湖》的第一个镜头中,出现的并非惨烈的战场,也不是慷慨激昂的指挥官,而是一位躺在病床上,看上去极其虚弱的老人。

他叫詹大南,彼时已经96岁。

身体急转直下,但从老人的只言片语里,依然能感受到他对长津湖刻骨铭心的记忆。

长津湖战役涌现出了太多如詹大南一般的战斗英雄,有一些留下了姓名——

比如抱着10公斤炸药与美军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当时才28岁;

比如带着敢死队冲过美军重重防线,用血肉之躯炸毁水门桥的姜庆云;

而更多的战士,籍籍无名,依然同他们一样,选择了如此壮烈的方式,向坦克冲锋,向美军进攻,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保家卫国的承诺。

为何以肉身相搏?

因为在当时的战场上,中美装备实力太过悬殊。

志愿军第9兵团面对的敌人,是被称为「美利坚之剑」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这是美国最精锐的部队,曾屡立战功。

在朝鲜战场上,他们不仅拥有现代化的重型武器,还有着强大的空中支援和位于日本的驻军基地,源源不断提供补给。

保暖衣物,肉菜酒水,后勤保障,一应俱全。

中国军队与之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没有飞机、大炮,只有「小米加步枪」。

加之战况紧急、临危受命,官兵们甚至没能换上厚棉袄,穿着南方薄薄的棉衣,便匆匆踏上征程。

《冰血长津湖》还完整讲述了志愿军第9兵团的将士们,从接到命令之初直至参战的全过程。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志愿军第9兵团一改休整后攻打台湾的战略部署,立即北上山东地区,准备作为第二批部队入朝参战。

而在当时,除了高级将领之外,其余所有战士对于此行目的地是哪里、具体的战斗任务是什么,全都一无所知。

彼时的新中国,缺少完备的应急体系,战前动员都是在火车上进行的。

第9兵团的人员虽齐整,武器却参差不齐,更致命的还有难以抵御的极端严寒天气。

当时,东北军区本来在沈阳的休整地给9兵团的士兵准备了棉衣。

可由于临时改变了行程,战士们只穿着江南地区配发的薄冬装,仓促地跨过鸭绿江,直接开往前线——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有棉鞋和棉帽。

1950年的冬天,朝鲜遭遇了50年不遇的极寒天气。

长津湖位于朝鲜北部的高寒地区,气温甚至会到-40℃以下,志愿军在极度寒冷的夜晚,翻越崇山,艰难前行。

因为是隐秘行军,他们有时无法扎营,只能簇拥而眠、抱团取暖。

正是因为对严寒的预估不足,志愿军在打败美军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这场战役中,冻伤冻死减员高达30732人,远远超过了战斗减员的14000人。

影片中,一位老兵流着泪回忆道:当时一个连队,整整100多人,呈战斗队形散开。

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怒目注视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

在酷寒中,他们化作了冰雕,还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其中一位战士留下的绝笔,这样写道——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第20军58师的师长去看望这些冻伤冻死的士兵,忽然嚎啕大哭。

政委劝他:师长,你不要这样子。

可话还没说完,他自己也痛哭了起来。

那时候,与寒冷一样难捱的,还有饥饿。

鸭绿江被美军封锁了,装备、给养、粮食都无法送到前线。

就连冰土豆,都成了奢望。

为何不煮熟?

在大后方煮熟了,等送到前线,早已冻得发青。

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58师173团作战参谋朱文斌,对当时的困难情况记忆深刻。

他回忆道,由于补给不足,战士们已经在冰天雪地间耗了两天,没吃任何东西。

在攻上小高地之前,他们流着泪,向团长提出了一个小小的「不情之请」:能不能发几个土豆?哪怕只有两三个,也可以。

听完这个要求,团长落泪了。

因为这个简单的心愿,当时没有人能够满足。

可就是如此不利的极端条件下,志愿军第9兵团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冰血长津湖》之所以震撼人心,正在于「真实」。

一方面,完全忠于历史,克制且客观地讲述那段可歌可泣的征战。

而这背后,是大量珍贵的战场影像作为支撑。

抗美援朝战争初始,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大量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便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积累了大量原始素材。

另一方面,影片并不粉饰太平。

镜头轻轻对准了十几个参与过长津湖战役的亲历者。

在他们的回忆中,我们回到那残酷的战场,回望那段九死一生的岁月。

镜头有时愈拉愈近,一张张饱含风霜的脸,当讲到失去的战友时,依然会不自觉地抽动,老泪纵横。

“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总感到一种遗憾。”

95分钟的纪录电影,严格以战争全过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作为叙述线索,梳理历史事件与进程,也串联起一个个人物故事。

没有大制作,也没有太过煽情的语言,《冰血长津湖》结合大量影像史料、亲历者口述和地图动画,对这一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进行了真实回顾。

但黑白影像留给人的震撼,丝毫不亚于巨额投资下构建起的大场面。

因为,那才是最真实、最触目惊心的过往。

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

72年前,这些花一样年轻的战士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

有些人回来了,而有些人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他们说:活着干,死了算;

他们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72年后,山河无恙,人民安康。

正片观看来扫我

冰血长津湖

(95分钟丨2011年)

Presented by

稻来纪录片实验室 × 微博纪录片

作者:稻来君

排版:风味君

头图:电影《长津湖》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联络

来这里找我们: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