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究】根据民居建筑特点判断自然环境特征!中国传统民居里的地理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福建土楼建筑特点及原因 【地理探究】根据民居建筑特点判断自然环境特征!中国传统民居里的地理文化

【地理探究】根据民居建筑特点判断自然环境特征!中国传统民居里的地理文化

2023-08-20 05: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分布地区: 北京、华北。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且多风沙。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保温防寒避风沙,冬季多纳阳光。

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有正房、厢房之分,长辈住正房,体现正统、严谨、尊卑有序的特点。

●蒙古包

分布地区: 内蒙古。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温带草原,游牧的需要。

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逐水草而居,易于拆卸、迁徙。

● 窑洞

分布地区: 黄土高原。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黄土直立性 好,土质疏松。

与地域文化的关系: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

●客家土楼

分布地区: 赣南、闽西、粤北。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境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复杂,红壤土质黏重,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能保暖隔热。

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中原汉族迁居此地,为御匪盗聚族共居一楼,具有防御功能,又体现了家庭中的平等、团结。

●徽州民居

分布地区:皖南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多建在山之南,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

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条 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幽静、典雅、古朴。

● 傣家竹楼

分布地区:云南西双版纳。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气候湿热,因地制宜,竹子和茅草筑成,通风散热。

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上层住人,防御虫蛇侵袭;楼下 饲养畜禽。

中国民居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符合地方环境特质、反映当地文化习俗的多种民居类型。其中,院落式民居在中国比较典型。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民居的代表,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对称、封闭的布局形态。

不过,不同地区的四合院也有差异,例如,山西的四合院南北狭长,庭院简单;北京的四合院方正宽敞,院内植树栽花,庭院优美。“三坊一照壁”则是西南丽江地区的院落模式,正房加两侧厢房组成的三合院,再加上正房对面照壁,形成中轴对称的院落形式,但是和南北坐落的北方四合院不同,它的座向皆为坐西朝东。江南民居建造色彩淡雅,多为粉墙黛瓦,也普遍采用院落式布局,但是庭院一般狭小高深,称为“天井”,便于通风透气。水乡民居多依水而筑,前街后河。此外,各地还有很多特色民居。

例如,北方游牧民使用便于搭拆、运输的帐篷民居。蒙古族牧民的蒙古包,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牧民用毛毡等作材料搭建的毡房,能够更好地抵御寒冷。

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牧民,则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建造木制房屋。

黄土高原地区洞穴式民居窑洞是人们根据黄土高原土层厚,但缺少石料、木材,气候干旱少雨的资源条件和气候特点,而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

少雨的新疆吐鲁番、喀什等地的民居,以土坯平顶民居为主。在南方气候湿热、地势崎岖的地区,民居多以干栏式建筑为主,如广西壮族的吊脚楼、云南傣族的竹楼多采用竹木结构,上下两层,一楼为架空的底座,二楼住人。

福建客家土楼则是一种防御功能强大的城堡式环楼,一方面可以用来防御野兽和盗匪入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客家人从中原迁居异地后竭力维护家庭社会结构稳定的心理需求和相对封闭的社会心态。

地域文化与古城丽江发展

云南丽江的大研镇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它地处云贵高原西北边缘玉龙雪山下的“坝子”里,海拔2 400多米。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在古代交通运输不便,这里的地域文化得以长期保存。实际上,这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云南与西藏贸易交往通道——茶马古道从此经过,马帮用骡马等将茶叶、铜铁器皿等从云南各地转运到西藏昌都、拉萨等地,再将西藏的山货、药材等运回。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土木结构房屋、青石板路随处可见,引自玉龙雪山的清澈河水绕街穿巷,300多座明清时建造的石桥横跨其上,凸显古朴自然与水乡韵味。除了融合汉、白、彝、藏各民族的建筑文化精华以外,丽江古城引人入胜的地域文化还包括纳西族的独特风采。在这里可观赏纳西族风情民俗和服饰,聆听老人演奏纳西古乐,赞叹用象形文字——东巴文记述的古老传说。1986年丽江古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这里迅速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热点之一。丰厚的地域文化,吸引国内外众多人士前去旅游观光,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并直接带动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餐饮娱乐、电信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农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持续发展。随着优质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云南丽江古镇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乡发展。当地现已建有高速公路、高铁和民航机场,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

中国传统民居

隐藏了那些地理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旧城胡同中,坐落着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屋为合起来的院落,被称为四合院。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四合院大门一般在东南角或西北角,正北房屋为主任的住宅,为正方;两边为厢房,为晚辈居住的地方。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安徽古民居

徽派建筑以流畅的飞檐、高翘的马头墙、宁静的街巷、幽深的院落、粗大的冬瓜梁以及精美的雕刻著称。给人以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宁静致远的田园水乡之美感。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套兽等,沿袭《宋营造法》官式作法。

徽派建筑代表——皖南民居,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客家土楼

土楼是客家先人大迁徙的产物。建筑面积数千平米,中央有庞大的天井。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大,造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民居世界。中国客家民居建筑“福建土楼”建筑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广东镬耳屋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多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人物图案。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鑊,是古时的一种大锅,鑊耳屋,因此亦称"锅耳屋"。其建筑特点是瓦顶建龙船脊和山墙筑镬耳顶,用于压顶挡风。“镬耳屋”一般为砖木结构,青砖(麻石)砌墙,阶砖铺地,红、白石板铺天井。潮汕、客家的民居建筑亦有类似镬耳山墙,粤北客家等地称为“云墙”或者是“茶壶环”。

湘西吊脚楼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主要分布于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吊脚楼属于半干栏式建筑,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陕西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多分布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因雨量小、少林木、土层厚,洞顶呈圆拱形,窑洞内侧墙与窑洞门相通,成为里外屋的格局。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西藏碉房

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形式。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一般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的平面。碉房在青南藏区适应性很强,特别是在野兽出没之地,是较好的住居,同时有就地取材、建造方便等特点,故能被广泛采用和发展。

山西大院

山西大院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向有“北山西、南皖南”之说。山西民居建筑雄伟,精雕细刻,匠心独具,兼具南北建筑文化。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地区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山西大院代表建筑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傣族竹楼

竹楼是傣家的标志民居。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构楼房,属于南方“干阑式建筑”的一种。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可防地面潮气;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竹楼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德宏州的傣族、基诺族等民族地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