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的源起与变迁:白鹭为什么深得厦门人的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福建为何称闽南人 “鹭岛”的源起与变迁:白鹭为什么深得厦门人的心?

“鹭岛”的源起与变迁:白鹭为什么深得厦门人的心?

2023-08-04 16: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部分:厦门的“鹭岛”渊源

​“鹭岛”是厦门岛的别称,并非官方名称。

厦门岛与鼓浪屿之间的海域被称为“鹭江”,后修建堤岸路“鹭江道”,旧时的筼筜港经过围海成湖成为筼筜湖,湖中央的台地取名为白鹭洲。

不仅用“鹭”,厦门很多地名也沿用“禾”、比如“厦禾路”、“嘉禾路”等等。

厦门历代官方名称图文说明

其实不论用“鹭”还是”禾“,都源于鹭岛港滩富饶、土地肥沃的优越自然环境,源于自然与生活!关于鹭岛,还有一个传说:

厦门最初是一座荒岛,因这里水虾成群十分适合白鹭栖息。白鹭鸟选择在这里定居,勤劳地把这座荒岛建设成美丽的小岛。但蛇王异常嫉妒就开始兴风作浪,想霸占这座小岛。白鹭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与蛇妖展开殊死搏斗。领头的大鹭赶走了蛇妖,但自己也身受重伤趟在血泊之中。在大鹭洒过鲜血的土地上,长出一颗挺拔的大树,树的叶子像大鹭翅膀一样张开,树开的花像大鹭的鲜血一样火红,这种树木就是凤凰木。

从传说中可以想见,厦门岛最原始生态的面貌是港滩富饶,树林蓊郁,白鹭成群,人们逐渐在这座岛上繁衍生息,半耕半渔,在日常的生活与观察中,得出了鹭岛这个美丽的名字。

传说对于白鹭的栖息活动描写地十分生动。在生长生活于这片土地上,勤劳勇敢的人们眼中,白鹭是家园的主人、勤劳的建设者、勇敢的家园捍卫者!凤凰木是骨血丰满的生命之树!

第二部分:鹭岛和白鹭

古时人们根据观察和经验流传下鹭岛白鹭的传说,而现代科学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观察到的现象。

白鹭适合的栖息环境是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

这里植物生长茂盛,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特别丰富,浅水区域鱼类较多,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栖息场所。

白鹭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

白鹭的姿态(一)

白鹭的姿态(二)

白鹭栖息地分布在我国多个省份,但是在厦门鹭岛的白鹭栖息环境却有其典型性与代表性。

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中国、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厦门有10类鹭类,占中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白鹭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白鹭生活环境的影像图

红树林是白鹭以及湿地生物的重要的庇护所,这些树林生长在河口、内湾平缓的泥质滩涂。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

红树林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生长茂密的地方一般都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红树林中丰富的鱼类,吸引着活动于此的鸟类前来觅食。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红树林的特征

第三部分:鹭岛湿地的变迁

上世纪70年代,鹭岛湿地环境污染严重,白鹭鸟栖息的数量急剧下降。

80年代后,随着污染治理与城市公园兴建,湿地环境得到恢复,白鹭鸟又慢慢回到鹭岛。

而在生态文明的新时代,依托优越的生态和地理条件,鹭岛湿地区域多发展成为人群聚集、发展迅速的活力城市新区、城市新客厅。

鹭岛湿地区位示意图

鹭岛湿地的变迁过程以筼筜湖最为典型:

在70年代围海造田前,筼筜湖曾为筼筜港。筼筜港以南区域发展历史最为悠久,自然、政治、经济与文化为影响筼筜港湿地变迁的主导因素。

相比五缘湾、马銮湾等湿地系统,筼筜湖湿地系统的演变过程中,政治、经济与文化对其的影响更具代表性。筼筜湖湿地系统的演进反映了典型的鹭岛湿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变迁过程。

历史上的筼筜港

下面以筼筜湖湿地的演进过程为例,分析各个历史阶段、筼筜湖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以及人类行为的影响:

筼筜湖湿地社会生态系统演进分析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筼筜湖湿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有所差别。整体呈现供给类服务逐渐下降,文化与游憩类服务逐渐上升,生态服务优势明显上升的大趋势。

在围海造田、修建西堤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筼筜港是内海捕捞、滩涂养殖的重要供给地,《鹭江志》中记载筼筜港“海利所出,日可得数十金,鱼虾之属,此为最美。”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围海造田,修建西堤,筼筜港成为内湖,食物供给服务下降。同时随着人口与建筑的密集、工业需求的增长,筼筜湖污染情况严重,筼筜港不再为城市提供食物供给,生态调节服务极具下降,原本在湿地栖息的动植物大量减少。

80年代后,随着生态意识的逐渐增强,城市公园的兴建,使筼筜湖文化与游憩类服务与生态调节服务上升,取代食物供给服务成为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筼筜湖周边区域逐渐成为城市的文化活动中心。

今日的筼筜湖

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随着我国城市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发展,五缘湾、下潭尾、马銮湾等区域也逐渐建设起城市湿地公园,发展成为城市新客厅。

同时在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时期,《厦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年)》提出海田养殖清退、滨海、河口湿地恢复等生态修复内容。

鹭岛-湿地逐步形成以生态调节服务为基础,文化游憩类服务与生态调节服务相互促进的服务类型。

第四部分:鹭岛湿地的生态智慧

鹭岛与湿地在长期互馈共生中建立起社会生态系统的自适应调节机制,其背后的生态智慧也为鹭岛湿地的城市生态建设提供新启发。

港滩富饶的湿地是人、白鹭以及其他生命共同的家园。鹭岛湿地是鹭岛宝贵的生态资源,孕育并见证着鹭岛的发展。生态文明时代,城市生态服务为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带来更多优势,优化生态服务,构建区域景观格局,实现鹭岛-湿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之路。

厦门近期国土空间修复目标

厦门:“大山海画境、大海湾项链”的生态花园之城。

(1)山海相通:重点修复城区周边裸露山体,打通生态廊道,促进山海城 相融相通。

(2)湾海相连:依托已有工作基础,重点修复“环岛”、“环湾”两条环线, 对重点海域进行生态修复、品质提升。 

(3)花园之城:对新城及门户周边的山体、海域进行景观提升,塑造重要 景观区域的大花园意向。

人类建设家园保卫国土,白鹭建设港滩富饶的家园、维持湿地平衡,红树林抵御强风保护万千生命的栖息。

白鹭深入厦门人的心,成为家园的名字,是因为鹭岛一方水土孕育出的独特的风土风貌,人、白鹭以及其他生命共同生活在这块土地,都是家园的主人和勤劳的建设者。鹭岛得名于朴素但却孕育着生命繁荣的自然生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