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南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福建为何称为八闽 为何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南音?

为何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南音?

2023-12-14 1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弦管”等,是历史悠久的古老乐种,发源于福建泉州一带,盛行于闽南地区,并逐渐传播至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2006年,南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福建泉州南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

  ▲2022年5月27日,福建福州,闽台艺术家南音音乐会在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举行,三位来自台湾的南音艺术家与厦门市南乐团、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筝乐团联袂演出。(图片来自中新社)

中国音乐发展史的“活化石”

南音由汉、晋、唐、宋时期中原移民传入泉州的音乐文化与当地的民间音乐融合而成,因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古代音乐的丰富元素,被称为中国音乐发展史的“活化石”。南音演唱以泉州古方言为准,且唱词中含有大量泉州方言和泉州梨园戏曲词,因此也被称为“泉州南音”。其主要表演形式是右边为横抱曲项四弦琵琶和三弦者,左边为吹奏洞箫和拉二弦者,唱者居中执拍板而歌。

据泉州《鲤城区志》记载,明万历年间,泉州坊间已有弦管、锦曲(南音)传播。后来,民间南音艺人带徒授艺,大量吸收南戏唱腔的选段或大唱段,南音逐步发展。清康熙年间,泉州南音艺术家曾入朝献乐,被赐以“御前清客”“五少芳贤”之称。清同治、光绪年间,泉州民间学习南音的风气已形成,不少商号、工场以至乡村争相延聘南音教师设馆传授,城内出现了很多南音活动组织,如筠竹轩、灵裳阁、升平奏、回风阁等,涌现出许多优秀南音艺人。

据《惠安县志》记载,惠安南音可追溯到明嘉靖前后。当时,南音界涌现出不少知名人士,其中,郑佑编纂完成了《南曲集成》一书,对南音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八闽琴师”。清光绪九年(1885年),惠安城关南音御鸣社成立,弦友聚集,丝竹之声寒暑不断。

在泉州德化县,南音在明清时期已盛行,每逢传统节庆,城乡都可以听到古雅的弦管音乐。

新中国成立以后,闽南地区成立南音研究会、南音乐团等社团组织,吸收现代音乐元素,创新发展南音。泉州召开南音学术研讨会,举办国际性南音大会唱,搭建起海内外弦友交流的桥梁。有关部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认定南音传承人,把南音引入学校课程、推动南音数字化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使南音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始终散发着古朴的艺术魅力。2023年南音首次亮相央视春晚舞台,《百鸟归巢》节目融合了传统南音演奏与流行音乐元素,邀请台湾南音传承人同台演绎,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海内外弦友深受感动。

多民族共同传承

泉州是福建回族的主要聚居地。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吸收借鉴,南音也逐渐成为泉州回族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回族群众自发成立南音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晋江陈埭民族南音社、惠安百崎乡白奇回族南音社。

晋江市陈埭镇是福建较大的回族聚居区之一。据老一辈南音先贤介绍,清道光、咸丰年间,南音已经进入回族聚居村落。清代“南管状元”陈武定是陈埭镇南音大师丁梦高的徒弟。近代以来,陈埭镇涌现出丁文昌、丁轻气、丁金裕、丁南平等多位南音大师。1979年,在丁顺德、丁文昌、丁轻气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陈埭镇原有的9个南音馆阁合并为陈埭民族南音社,此后培养了众多南音传承人,有“泉州第一馆”的美誉。2010年,陈埭回族南音社选送南音弹唱作品《归巢》代表福建省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获得二等奖。《归巢》讲述了台湾同胞回到陈埭认祖归宗的感人故事,曾受邀赴北京、台湾、澳门等地演出,并赴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交流演出。

惠安县百崎回族乡白奇村有一个南音社团,据老一辈南音艺术家介绍,上世纪30年代,张坂镇浮山村有一位南音老师多次到白奇村开馆授徒,培养了几批学生。20世纪50年代,白奇村的南音爱好者自发集资继续聘请邻村的老师来教授南音,还招收了附近村的学员。70年代后期,白奇村南音小组成立,并招收部分在校学生及村里的年轻人,系统教授南音。1990年,白奇回族南音社正式成立,开班培训、举办演出活动、开展对台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泉州畲族群众也对南音喜爱有加。晋江市内坑镇霞美村是一个畲族聚居村,素有唱南音的传统。2019年,内坑镇南音协会成立,下辖3个分社,霞美村的内坑畲族南音社是其中之一。社团成立后,霞美村专门请专业教师授课,排演节目。在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期间,村民们穿起畲族服饰,唱起悠悠南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搭建闽台连心桥

台湾与福建一水之隔,渊源深厚。有学者认为,17世纪台湾就有南管音乐及相关文化现象。闽台南音一脉相承,是从古至今闽台交往的重要媒介,也是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见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多次开展南音文化交流活动。泉州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曾邀请台湾地区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南音社团到泉州交流。2022年,白奇回族南音社表演的作品《鹿港归客访家庙》入选厦门“思明杯”南音大会唱云展播。作品讲述了台湾鹿港的郭氏族人回泉州百崎郭氏家庙寻根谒祖,获赠明代郭氏开基祖郭仲远《家训》的故事。南音传情,表达了两岸同根同祖的血脉亲情。

千百年来,南音盛行于泉州并逐渐发散流传形成了南音文化圈。福建民间有一句老话:“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南音。”包容开放的泉州南音跨越时空、联结古今,架起了联结闽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的精神桥梁,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续中华文脉的典范。(完)(原标题:泉州南音:民族交融、文脉共续的典范)

作者/黄淑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