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门匾的“学”写错了?这不是鲁迅先生写的,而是草书的写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福字毛笔写法楷书 厦大门匾的“学”写错了?这不是鲁迅先生写的,而是草书的写法

厦大门匾的“学”写错了?这不是鲁迅先生写的,而是草书的写法

2023-07-10 16: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今见到厦门大学的校门牌匾,大概始于1955年,这一时间根本和鲁迅先生的存世时间对应不上,所以有不少人猜测:厦门大学的牌匾,是不是在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就曾题写留存下来了?其实不是,我们如今见到的“厦门大学”,它是由后世人在鲁迅先生去世之后,从先生留存的遗世书法作品当中找出来的,然后拼凑而出“厦、门、大、学”这四个字,所以这既算是鲁迅先生的亲笔,当然也不算是鲁迅先生的亲笔。

书法上这种“从作品当中择出来,然后再拼凑在一起”的现象叫做——集字,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将这些择出来的字拼接起来,这一向都是书法学习过程当中和创作过程当中惯用的一种方法。鲁迅先生曾于1926年至1927年担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鲁迅先生逝世之后,厦门大学为了纪念鲁迅先生,便于1952年设立了鲁迅纪念室。

那么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待“被人们当成错别字的学”,鲁迅先生笔下的“学”字,不管远看近看,确实没有宝盖头。那究竟是不是鲁迅先生把这个字写错了呢?按照常理来说,在鲁迅先生的诸多作品当中,“学”字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字体模样,而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因为书写习惯的不同,或许某个字和某些字会在我们的手下形成别人看不懂的字。所以按照这种惯性思维,我们大概会有这样猜测:这个字也是鲁迅先生也是在书写习惯下形成的。

这种想法其实也不然,比较让人觉得有信服力的一种说法是:鲁迅先生,书法作品当中的“学”字,其实是惯用了草书的写法,而在草书的领域当中,“学”字就是这样写的,所以这个字并不是错别字,而是被认同的。同样的道理,有人觉得厦门大学这四个字当中的“门”字没有点也是错别字,其实这个“没有点的门字”也是草书的惯用写法。虽然草书的字体模样和我国如今的标准字体出去很大,但这种草书的字体形态确实不是错别字。

鲁迅先生之所以能够熟练地使用草书,那就是因为他本身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文学家,而且鲁迅也冠有书法家的称号。在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依旧惯用的是繁体字,但从鲁迅先生存世的诸多文学作品来看,当中却有大篇幅的简体字,我们如今认为是草书的字体形态,但如果仔细去看,也许就会发现:其实当时那个年代,鲁迅先生的一些字的书写,就已经比较符合经过简化之后的汉字模样了。

同为文学家兼书法家的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的字:

“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质朴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遂宋唐,直攀魏晋。”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的书法也是值得国人称赞的一大绝活。

中国书法是我国历来的一种优秀文化传统,从先秦时期发展至今,汉字已经经历了六千多年的的时间,而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中国书法,也有几千年的时间。其中,中国书法和中国汉字相同的一点是,在汉字与时俱进的过程当中,书法也丝毫没有停下,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体等一应俱全,伴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也在与时俱进着。

所以在我看来,书法和汉字以及我国如今正畅行的标准字体,它们三者之间是互通一体的关系,虽然繁体字和书法字体,以及我们从小学到的标准字体,虽然它们之间在字体形态和字体结构上有着很大出入,但繁体字不是错别字,书法字体也不是错别字,故而它们之间没有冲突。

在我个人的印象当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浓缩的精华和产物,从中国书法当中,我们可以窥探出中国汉字的演变和繁体字的影子,书法和如今的标准字体同宗同源,都来自6000多年之前诞生的汉字。如果我们以书法家的视角来看待厦门大学这四个字,或许会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吧!

繁体字的世界里,简体字似乎是一种清流,当然现在看来,更算是一种趋势。爆发于公元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其内容当中的“破四旧”不是也涉及到了繁体字的汉字了吗?当时的鲁迅先生也曾是新文化运动的前沿人士,先生曾支持简化汉字,因为步入近代以来的中国,在继续沿行繁体汉字的路上,确实有些我们都可以看得见的弊端。

厦门大学这所高校,本就是时间沉淀的一种国家文化,它具备着来自上个世纪独特时代背景之下的味道,而从鲁迅先生文学作品当中择出来的“厦门大学”,也正好贴切于这所高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