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神童”张炘炀现状:卡里就剩几千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神童张炘炀23岁现状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神童”张炘炀现状:卡里就剩几千块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神童”张炘炀现状:卡里就剩几千块

2024-07-17 12: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曾经的“神童”张炘炀,可谓是每一个家长心目中的梦中情娃:

2岁多会认1000多个字、2年时间跳级完成小学所有课程。

初中只上了2年就在家自学、一年就把初高中课程全部自学完。

之后更是开启火箭式开挂人生:

10岁上大学,13岁读研,16岁考上985高校博士。

连续成为当时中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被誉为“天才”般的存在。

12年过去了,早已消失在大众视线的张炘炀,又一次因为语出惊人,冲上了舆论热搜。

“理想这玩意好吃吗?多少钱一斤?”

“我一辈子不工作都可以,我父母能养我。不止我的父母,还有我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

从意气风发的神童,到靠父母接济的躺平青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张炘炀的与众不同,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7岁就提倡不吃肉,因为他认为这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杀生,不人道。

11岁思考矿泉水为什么这么贵?然后回答是因为它的出现占用了人类的劳动。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对万物的好奇,成就了他最初对学习的热情。

95后的张炘炀,出生于辽宁盘锦一个普通工薪家庭。

父亲张会祥也是个学霸,1978年就考上了大学,又在1990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第一届MBA班,但因为交不起1.5万元的学费,只能无奈放弃。

后来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张炘炀的母亲吴慧娟,则是一位高中老师。

或许是为了弥补年轻时学业上的遗憾,张会祥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儿子的教育。

手把手教两岁多的儿子认字,鼓励儿子读书看报。

所以张炘炀从小就喜欢看各种各样的“杂”书,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但张会祥却觉得杂书看得多会荒废主科,在一次发现孩子喜欢看《西游记》时,他直接把书藏了起来。

十几年里,为了儿子的学习,两夫妻甚至多年没有看过电视,不接待客人。只要是在张炘炀学习的时候,绝对不会让儿子受到一丁点干扰。

一手包办了儿子生活中的一切事务,让张炘炀将全部时间精力都花在学习上。

妻子吴慧娟有时候抱怨,两夫妻的生活全部是以孩子学习为中心,都失去自我了。

但是张会祥却觉得这是乐趣,把培养儿子当成了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

张炘炀的邻居说:“张爸爸的教育方式全世界都少有。孩子才小不点大的时候,走到哪,他爸就拿着木棍写到哪,两三岁就会念报纸。”

而张炘炀也没有令父母失望。

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读完了别人六年的课程。

7岁上初中,初一只上了半年多,又跳到初二。

但到了这一年,张炘炀身上出现了叛逆的征兆,忘乎所以、调皮捣蛋,上课也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他,他就和老师“对着干”。

父母担心儿子变本加厉荒废学业,于是干脆把他接回家自学。

不得不说,是金子在哪都会闪光。

哪怕是自学,张炘炀也只花了一年时间,就把初三到高中的全部课程都拿下了。

就这样,张炘炀的整个童年,基本都是在父亲的陪伴下度过的。张会祥既是父亲又是老师也是朋友。除了父亲,张炘炀几乎没有同伴。

2005年6月,10岁的张炘炀参加了高考,考出了505分的成绩,比当年二本线高出了50多分。

原本,张炘炀的目标是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有人劝他复读一年,来年再冲刺985,但父亲张会祥却帮儿子做出了不复读的决定。

还帮他报了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了当时国内最小的大学生。

张会祥万万没想到,正是这个决定,会在无形中,成为日后父子俩矛盾的源头。

在一群比自己年长七八岁的哥哥姐姐们面前,张炘炀显得一脸稚气。

虽然难以融入集体,但他的学习成绩仍然十分亮眼。

有张炘炀的大学老师评价他,自己教他的三科成绩都很好,一般都是第一名。

因为担心儿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张会祥辞去了工作,做起了全职陪读爸爸,而母亲吴慧娟也跟随丈夫的脚步,调到了张炘炀大学附近的一所学校教书。

仅用了3年时间,张炘炀就修完了大学全部课程。

当时,考虑到国外对人才的培养机制更完善,有老师帮张炘炀联系了德国的学校。

而因为德国对留学生的最低入学年龄要求为14岁,这意味着张炘炀需要推迟一年入学。

老师建议他等一年再出国,但张会祥却拒绝了这一提议,而是要求儿子在国内考研。

因为他对儿子的教育理念是:先盖楼,再装修,先把进度赶超上去,然后再慢慢补。

当时,年幼的张炘炀没有自主权,一切都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质疑父亲“急功近利”:“钢筋都没有,盖什么楼?只能说祈祷不要有地质灾害,不然就成‘楼倒倒’,‘楼脆脆’了。”

在父亲的督促下,2008年,13岁的张炘炀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又一次刷新了全国最小研究生的年龄记录。

但是,进入青春期的张炘炀,突然一反常态,开始沉溺于电脑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张会祥察觉到了儿子的异常,非常生气,父子间矛盾频发。

其实,两父子之前曾讨论过网络游戏的危害。因为,当时有两位“神童”张思涵和张满意,都是14岁左右就考上大学,但在大学沉迷游戏最终退学的案例。

张炘炀也有类似的担忧。

但张会祥认为,在自己360度监督下,儿子不可能走偏。

只是,他没有想到,孩子慢慢长大,他手上的缰绳已经套不住小马驹的脚步了。

有一次,两父子又因为张炘炀玩电脑的事情大吵了一架。张会祥一气之下将一壶滚烫的开水砸到了地上,万幸没有烫伤儿子。

而他自己则深夜从北京工业大学步行50公里,彻夜赶路,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回到河北廊坊的家,一到家就瘫倒在地。

这件事之后,张炘炀并没有戒掉游戏,反而愈加沉迷其中。

后来,他承认:这是自己对初中高中学习压力的一种反弹。

他认为,这正是父亲对他的培养方式造成的后果。

“人都要断奶的。他想让我一辈子断不了奶,不可能。”

而与此同时,因为之前学习进程过快,学科基础不牢的弊端开始显现。临近毕业时,他不仅挂科,还面临交不出论文、毕不了业的窘境。

张炘炀这才慌了。

他开始恶补之前落下的功课,学习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直到嘴里长泡,体重下降。

学习的困境、家长的责备,心理压力巨大的时候,他甚至想过自杀。

就在硕士毕业的关键时刻,张炘炀突然向父母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要求:

让父母为他在北京全款买一套房。

如果不买,就不参加毕业答辩,不继续升学。

父母自然不同意。对于一个工薪家庭而言,在北京全款买房可不是一笔小数。

不过,为了让张炘炀研究生顺利毕业,父母假装答应了儿子的要求。在张炘炀研究生答辩的最后一天,两夫妻在北京租下了一个房子,谎称房子是买的。

张炘炀这才完成了研究生论文,得以正常毕业。

其实,买房的念头,早在张炘炀上大学时就有了。

一次,他抱怨北京房价太高,结果遭到同学鄙夷:如果你嫌北京房价高,就滚回老家去。

当时,在媒体多年的助推下,张炘炀内心已无限膨胀,觉得自己就应该做一个“人上人”。再加上,他发现很多天津、北京的本地孩子,都是一出生父母就帮忙把婚房准备好了。

因此他认为:既然父母让自己来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梦想,希望自己留在北京,他们就应该为此努力(买房子)。

而另外一个原因是,张炘炀曾暗恋一个大学女同学很多年。

在硕士论文最艰难的阶段,是女孩的照片,支撑他熬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但他认为,除非有北京户口、房子、好工作,否则就没有权利去谈爱情,他也一直不敢向女孩表白。

“解决了房子这些功利的问题之后,我今后就不用再考虑它。就可以放开手脚,实现自己做数学的梦想。”

张炘炀这一举动,在当时引发了舆论狂潮。

很多人批评张炘炀自私自利,也有人力挺他眼光长远。

纷纷扰扰余波未平,张炘炀却再一次登上了头版头条。

2011年,16岁的张炘炀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第三次打破纪录,成为当时“全国最小的博士生”。

在这里,张炘炀开始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来自学习的压力。

来自全国各地的顶级选手云集,曾经光芒四射的张炘炀不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因为跳级太多,导致他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博士学业基本处于停摆状态。

无法沉下心钻研学术,看问题容易停留在表面,多次更换研究课题,毕业日期也一再推迟。

整整用了8年时间,张炘炀终于从北航博士毕业。

博士毕业后的张炘炀,就业之路也并不顺畅。

2019年,他在宁夏师范学院当外聘教师,但在2021年8月就辞职了。

之后,他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目前以和朋友合伙接项目维生,完成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的钱。

之前存下的5万块钱已花光殆尽,现在卡里只剩下几千块钱。

不过,经济方面张炘炀并不担心。

因为他的父母差不多每两三个月,就会主动往他银行卡里面打1万。

有人建议他找个稳定的工作,他却说:

“那还不如我现在呢,打工也不可能实现财富自由,至少不用看别人脸色。混吃等死反而能幸福一辈子,你要是瞎创业瞎折腾,那才容易把自己折腾没了。”

提到现状,张炘炀觉得比较满意。

“无业一身轻,反正有人养(父母,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

最近,很多网友在看了张炘炀的采访视频后,得出一个结论:

张家的祖坟曾冒过3次青烟,却都被张炘炀的父母结结实实地捂灭了。

第一次,是在张炘炀以505分的分数考上二本的那年,如果当时他踏踏实实复读一年,完全可以考个更好的学校。

第二次,导师帮他申请了去德国留学的机会,爸妈又反对。只因为不愿意等多一年,就错失了增加国际化思维和视野的机会。

第三次,张炘炀要求父母给他在北京买房,而他父母却租了个房子骗他。

如果不是他父母那么拎不清,现在他们家就会有一个11岁考上958的天才、14岁赴德国留学的儿子、以及一套上千万的北京房产。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因为个体和环境的差异,而经历不同的人生轨迹。

我们很难评价张会祥的教育方式是好还是坏,张炘炀的今天是成功还是失败。

或者,正如张会祥在儿子考上博士的时候说的:“考上博士不见得就是成功。花了这么大心血培养孩子,孩子也失去了不少。”

或者,张炘炀的故事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

不过度吹捧“抢跑式”教育,不把“天才”、“神童”作为评价一个孩子甚至父母成功的唯一标准。

让孩子在从容、成熟、笃定的状态下成长,关注孩子人格、品德、身心等全方位的发展,也许才是教育最好的成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