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柳州三位百岁老人的长寿之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祝长辈长寿的古文 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柳州三位百岁老人的长寿之道

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柳州三位百岁老人的长寿之道

2023-06-01 19: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谁都希望活得久一点,把“长命百岁”这句祝福变成现实。

最近,笔者采访了广西柳州市三位百岁老人,探访他们的长寿秘方,相信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示。

杨春:痴迷诗歌我最乐

百岁老人杨春住在柳州市北站路。

一走进他家,就见在沙发边醒目地摆放着几本书,有红色封面的《杨春诗选》,还有浅色封面的《杨春诗草》一、二、三、四集。“这些只能叫册子,留给子孙们作为精神财富。”当着笔者的面,杨老再次叮嘱他的儿子杨桂忠,不要出版这些书,现在合成册子收集起来就行了。

杨春1920年农历正月二十七出生于湖北省随州市,是位抗战老兵。1938年参加新四军,后又参加解放战争,南下广西剿匪,离休前是原柳州地区无线电厂党委书记。他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自幼未进过学堂,在部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1954年又到自治区党校文化班学习了两年。离休后参加柳州市老年大学诗词班学习,此后专注于写诗,如今创作诗词有8000多首,多以抒发对生活的热爱、讴歌时代为主题。

“离休后,我的时间都用在读书、写诗上。”杨老说。他没有特别的长寿秘方,陶醉在诗歌中,激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自得其乐,他写道:“好坏都要过,不死总活着;衣食诸事好,人间我最乐。”

从革命战争年代一路走来,杨老对于生命的理解更加透彻。他认为,珍惜现在难得的美好生活,每个人都能轻松活出百岁人生。他写道:“马列焚烧阎王账,寿命长短自主张;百岁可入少年队,再活几十也无妨。”

邹琴贤:顺其自然不苛求

“我要上班!”如果是从上班族口中听到这句话,人们可能一点不会觉得奇怪。然而,如果这句话从一位百岁老人嘴里说出来,大家会有什么感想?

家住柳州市城中区立新路101岁的邹琴贤老人便有这个想法。她多次向女儿提出想上班的要求,认为自己身体还好,能打算盘、会记账,希望继续回到退休前的工作岗位。“我上班不是为了领工资,而是为人民服务。”邹琴贤的女儿曾繁安为了安慰母亲,有次佯装答应了,没想到母亲兴奋地为过去的老同事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打算上班时送给他们。

邹琴贤退休前是原市第二百货公司的员工,由于曾经读过中学,后当过部门领导。退休后,她一直念念不忘工作上的事情,总认为自己身体好,希望为单位继续奉献。

曾繁安介绍,母亲一生经历坎坷,30多岁起一个人担起生活重担,但非常坚强,无论再苦再困难都十分乐观,几十年来没见母亲生过气。

“生活就是要顺其自然,不要苛求。”对于长寿这个话题,邹琴贤认为,自己没有特别之处,非要说个人特点的话就是比较随意,与其他老人一样,退休以后的主要活动就是到附近公园打打太极拳。饮食上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现在每餐饭还能吃一大碗。

李发英:劳动是最大乐趣

“我妈卖鞋垫可出名了,经常路过映山街口、保险公司大厦对面的人都会注意到有个老奶奶在卖鞋垫,那就是我妈。”在斜阳路的李发英家,她的小儿子王才生介绍起已满100周岁的母亲时,一脸的自豪。

由于视力的原因,最近两三年李发英已经不做鞋垫了。“这是我妈妈做的鞋垫,家里还放有一些,已经不多了。”王才生从房间里找出李发英做的两扎鞋垫。李发英看见鞋垫,马上询问:“你拿我的鞋垫到哪里?”王才生赶紧把鞋垫交给母亲。接过鞋垫,李发英立即数数。“她看到鞋垫眼睛就发亮,人民币放她面前都没这个表情。”王才生笑着说。

李发英的老家是江西省吉安市,小时候由于日本侵略者打到家乡,她逃难来到柳州,退休前在城中区一家服务厂工作。李发英文化程度不高,其他兴趣爱好也不多,爱干活成为她最大的特点。退休后她发挥特长,在家里车缝鞋垫卖。

“她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车鞋垫。”王才生说,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不是太累了,但在母亲眼里,车鞋垫是她的爱好,不让她干不行。车鞋垫时脚踏衣车踏板,手要扶好布料,眼睛要专注看着车衣针,需要全身配合。他认为,车鞋垫与做其他运动锻炼身体达到的效果应该差不多,也许这是母亲长寿的重要原因。

关于三位百岁老人的采访心得:

通过与这三位百岁老人交流,我发现了以下几点共性:

1.这三位百岁老人平时去医院看病次数很少,也很少吃药,尤其是保养品一般不吃,他们认为是药三分毒,并贯穿一生的这么认为。

2. 绝大多数人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睡眠时间很稳定,一般在6-7.5小时,不熬夜,有很好的作息规律。

3. 这三位百岁老人在中青年时就很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并且年轻时都吃过苦。

4. 无长期酗烟酗酒史,即使出外聚餐,也会不暴饮暴食,很懂节制。

5. 饮食多样化,通常不挑食,荤素搭配,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习惯。

6. 心态好,人际关系佳,有关系亲密的亲友、伴侣或朋友。对当下总是很满足,感觉幸福感满满,这是他们的常态。

7. 多数人退休晚或一直保持劳作,退休后也有生活目标,不让自己闲着。

8. 不那么关注死亡的问题,对死亡有科学的认识,因此活着的每一天都以活好为目的。

看看这8条,能否给我们带来一些积极的启示?

原标题:《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柳州三位百岁老人的长寿之道》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