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词精选十首,最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祁醉于炀前列腺按摩补车write 李煜的词精选十首,最美!

李煜的词精选十首,最美!

2022-11-03 18: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李煜简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东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东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二、李煜的词精选十首第1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向来被认为是李煜的绝命之作。雕栏玉砌仍在,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难怪作者有如同一江春水般的愁绪。

根据很多文献记载,太平兴国三年(978)的七夕节,宋太宗皇帝命其作词,看到其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二句,于是大怒,令人毒死了李煜。李煜在七夕出生,又在七夕离世,他和七夕节是如此的有缘,然而却一生是个悲情之人。

第2首:《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自从那次分别后,每次看到旧景都会触目伤怀,又到了仲春时节,梅花已经纷纷飘落,如漫天的飞雪,我一遍又一遍的拂拭了身上的落梅,可身上又落满了梅花。南雁又北飞,我多么希望鸿雁能够为我捎来那个思念之人的书信,可叹事常与愿违,我日日夜夜连做梦都想着归乡,怎奈梦想不能成真。心中的离愁别恨像春草一般越来越浓烈,想得越远,思绪越是难以平复。

词的下阙就像是作者生平的真实写照一样,去国怀乡,故国只能在遐想中渐行渐远,音信也无凭,归梦也难成,后主心中的苦闷无人可知。每当读到这首词时,我总会反低吟“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第3首:《渔父·浪花有情千里雪》

浪花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渔父》本名《渔歌子》,根据《词谱》记载,《渔歌子》为唐代教坊曲。

根据《南唐书·后主本纪》记载:太子曾经嫉妒李煜的才干,因此,李煜为了避祸,常常表现出一副无心政事、寄情山水的样子。这两首《渔父》词反映了作者这个时期的心态。

正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没有了政治上的明争暗斗的尔虞我诈,一个人携一壶酒,这便是世上最快活的事情。

第4首:《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创作背景同上。纵观全词,作者一心只想观花赏月,追求自由,而无心和太子争夺东宫之主。

李煜生于帝王之家,其所享有的物质财富固然比我们寻常人多,但是他却很难得到寻常人一样的自由。一句“万顷波中得自由”便发出了作者的心声。

第5首:《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为唐代教坊曲,是李世民所作,模仿行军布阵之状,颇为壮观。

亡国那天,宋朝的军队攻破了都城金陵,李煜想起自己的国家自建立已有几十年(南唐自见过至亡国前后共39年)了,那几千里的大好河山,那上连霄汉的凤阁龙楼,那各种名贵的花草树木都要易名改姓了。可叹我几时会认识到国家会遭受到如此残酷的战争啊。

自从我成为了俘虏臣子以来,想起国破家亡,像沈约一样日渐消瘦、像潘岳一样渐生华发,日夜遭受岁月的消磨。想起那天仓皇离开国家宗庙的时候,教坊最后一次为我演奏了离别的曲子。因为愧对国家,所以我临别前面对着宫女洒下了泪水。

第6首:《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如宋后所作,为后期的代表词作之一。

春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凄风苦雨发吹打下,几度盛开,又几度零落,人生也不过像这春花般匆匆谢幕。人生或许有过欢乐,但更多的是惆怅和离恨,这恨就像那东流的江水永不停息。这首词抒写了人生的失意和惆怅之情,是一首即景抒情名篇。

第7首:《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关于这首词的著作权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孟昶所作,也有人认为是李煜所作。

“无言”“寂寞”两个词奠定了全词离愁别绪的感情基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的“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无接著我之色彩。”当人寂寞的时候,庭院里的梧桐也是寂寞的,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

这首词把抽象的离愁具体化,试想,离愁如何能够被剪断、又如何能被整理好呢?作者把无形的情绪有形化,表达出自己内心离愁别绪的强烈。

第8首:《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这首词在李后主的词作中并不算很出名,但其中的“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二句却格外地动人心扉。

想来李后主经过亡国后,生活变得悲苦,风雨交加的秋夜,更是勾起了他的惆怅之情,甚至到了起坐不能平地步。 世事如流水,浮生如梦境,是这首词的主要思想,表达了作者已经看淡了世界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9首:《望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在《词谱》中又名《忆江南》,属唐代教坊曲名,相传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故又名《谢秋娘》。创作时间应该在入宋以后。

作者开篇就直抒胸臆,一个“恨”字直接概括了整首词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昨夜所作之梦的记叙,回忆起了以前的上苑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春花秋月的美景只能存在于记忆中,表达了对生活在异国他乡的离恨之情。

第10首:《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是作者被俘后所作,表达了在春意阑珊的时节,想起了了自己客居他国,怀念故国的悲伤之情。

三、李煜怎么死的正史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四、李煜虞美人词整首欣赏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