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工元素”?社会工作专业性如何体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社工是什么专业 什么是“社工元素”?社会工作专业性如何体现?

什么是“社工元素”?社会工作专业性如何体现?

2023-12-18 00: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法力高强,闯关打怪,为取得真经作出不少贡献。但如果他没有紧箍咒,任凭着自己的性子肆意妄为,一路开打,可能也会伤及无辜,难以修得正果。

因此,专业伦理就像社会工作者的一个 “紧箍咒”,以免犯错,这是规矩,责任,也是承诺。

2.结果性目标

这样看,是不是感觉社会工作有点像 “自由体操”,考究的不仅是最后是否平稳落地的那个动作,更精彩的是过程中运动员完成的各种难度动作,不断挑战人类力量与活力的极限点。

这也像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时,不断地追求尊重人价值的闪光点。

而这些闪光点有时比较抽象,有时难以量化,从而社会工作专业性体现颇具挑战。

那应该怎么办?如果成效无法评估,难免玄学之疑。因此,为评估社会工作服务成效,可订立“结果性目标”,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产出”与“成效”。

别老跟人家扯上面那些有的没的(专业性描述),重点说说,自己做了什么(产出)?达到了什么成效(成效)?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

“产出”是什么?主要从工作人员视角出发。通常,我们把服务的直接交付物叫作“产出”,产出一般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可衡量的。

比如, “我们做了30场活动”、“跟进了20个个案”、“制作了150份知识手册”,还有类似 “服务提供时数”、“服务次数”等,这些都是 “产出”,是工作人员直接交付给服务对象的东西。但这是否有成效,还得另说。

“成效”是 “产出”经过转化的成果。因此, “成效”比 “产出”需要多走一程, “产出”的这些东西需要转化,才能成为 “成效”,不然它们就仅是 “产出”而已。

比如,我们跟进了个案服务,但是未能解决他的问题,就不能说已达成效。又比如,我们确实做了150份知识手册,也发了出去,但是服务对象完全没看,或者看了,没什么收获。因此,知识手册没有发挥价值,这些“产出”就没有转化成“成效”。

“成效”的视角更多的是从服务对象出发,一般是指服务对象是否得到新知识?技能提高?行为改正?身体状况改善?社会地位变化?态度或价值观改变?……

3.过程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有种一步到位的感觉,但是 “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做法也会出现弊端。

比如,有些服务对象直接反映,他需要一个新的书包。那么,结果目标是让他拥有一个新书包,最直接了当的做法是赠送他一个书包。但是,这里有些问题值得思考:他为什么需要新的书包?他能以自己的能力获取吗?得到新书包对他有什么影响?是否产生新的问题?他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这就是 “过程性目标”需要考量的内容。过程性目标,是为了达成结果目标的阶段性目标。就像 “艺术体操”的过程动作,比结束时的动作更为重要。

举个例子,社会工作者经常开展的 “手工活动”,这也常成为别人诟病之处,教人做手工,谁不会呢?没什么专业性。这种偏见就是 “结果性目标”导向所致,把活动关注重点放在手工成品上,却忽略了人才是最重要的对象。

社会工作者要体现专业性及专业价值,则需要注重 “过程性目标”。手工成品不是工作重点,人才是关注重点。比如,活动参与者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动手能力的逐渐提升、有效人际沟通交流的频次、团队合作的表现等。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发挥专业价值时,需要兼顾 “结果性目标”与 “过程性目标”。人的改变与成长需要时间,因此,过程重于结果。在工作过程中体现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专业工作手法及遵循专业伦理。

》一图读懂本文要点(点击放大,可看大图)

【社工客】创始人顾正品老师

总结梳理 13年项目设计与管理的经验

隆重推出

《公益项目设计与运营12讲》系列课程

落地讲透项目调研、设计、运营

项目品牌建设、传播等关键环节

已有 900位同学加入学习

扫码拿下

↓↓↓

【社工客书屋 】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还有最新社工证备考课程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每个职业的专业性主要意义在于避免工作人员出错,少走弯路。

社工客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