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社区品质如何打造服务体系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

2024-06-17 08: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

中国旅游报

|

2023-11-15 17:04:19

8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印发浙江文化和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的通知》。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为落实全国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现场会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浙江省深入调研梳理,总结提炼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质量效益、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区域差距五个方面6条典型经验做法。

【典型经验一】“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是浙江省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一项创造性工作,连续纳入2022—2023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截至2023年6月底,全省整合1.82万个公共文化设施和8.2万个其他文化空间,打造11730个覆盖全省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累计建成图书馆分馆3816个,文化馆分馆1846个,城市书房1373家,文化驿站710家,乡村博物馆549家。

(一)创新举措

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出台《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实施意见》,制定《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标准(2021-2025)》。编制《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指南》,细化18项建设要求。制定《“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指数”评价办法(试行)》,构建4大类17项指标体系,以量化指数形式充分挖掘基层各类公共文化资源潜能,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水平。               

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在毗邻社区15分钟步行圈内,整合公共文化场馆、乡村文化设施以及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载体、文体活动中心等,建设一批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统筹各部门基层服务力量,培育文化社团、文化骨干,吸纳文化志愿者,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圈内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信息公示牌、统一发布活动资讯、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

数字赋能文化供给。以“平台+大脑”为支撑,打造“品质文化惠享·浙里文化圈”数字化应用,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归集全省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及相关社会文化组织的活动信息和数字资源,横向打通宣传、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数据,通过精准画像为百姓提供包含“看书、观展、演出、艺培、文脉、雅集、知礼”七大场景的一体化、模块化服务,为公众打造丰富多彩的“一站式文化链接”。    

完善评价监测体系。利用好“浙里文化圈”应用内海量数据,做好对服务管控的分析研判。开展用户行为动态分析,采集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反馈。监测文化场馆运行情况和文化服务、文化产品等供给情况,以此作为公共文化设施、队伍建设评估的支撑数据,对“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品质进行全面监管。

(二)实施成效

截至2023年8月,全省“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共集合5.6万个文艺社团、4.5万名文化骨干(其中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637人、省级文化示范户342个、省级文化能人811人)和200余万名注册文化志愿者。2023年以来,“浙里文化圈”应用共上线省市县文化场馆提供的4615个文化菜单项目,近30万场次免费活动,5万场次低成本或优惠活动。

实现四大闭环管理。在全国率先发布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CMDI)、“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指数评价体系,形成“资源梳理—要素添加—智能研判—优化配置”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闭环、“需求分析—资源组合—供需对接—用户反馈”的精准服务闭环、“问题发现—系统预警—督促整改—结果晾晒”的管理调度闭环、“标准设定—数据采集—全程监测—综合评价”的评价监测闭环,每月对公共文化机构进行得分排行、榜单晾晒、督促整改,从治理端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在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共享的基础上,构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机制。台州市临海市针对群众看戏找戏,创新打造了“浙里有戏”应用,立足当地特色,通过审批流程再造,建立“白名单”制度,解决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上的共性难题。各地好的经验做法通过“浙里文化圈”开设专区,在全省得到复制推广、落地生效。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平台运营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平台公共文化内容和服务供给,逐步形成“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数字化应用运营新途径。经过市、县文化主管部门认可的社会组织可以入驻“浙里文化圈”,其活动项目可以纳入“点单资源库”。村社区和综合文化馆的文化员可以根据当地群众需求,双方协商,定制需求菜单,落地文化活动。

健全实时监管机制。通过整合文化设施空间资源、文化达人、人口数据、地理数据、经费投入等资源,基于公共服务效能、群众的参与度等多维度分析,建立文化资源布局一张图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五色图管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星级评价。建设省市县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驾驶舱,构建全省一屏掌控、服务一网畅达、监管一览无余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式。(编辑:葛泳江)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8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