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综合能力(初级) 第八章 社会工作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社会工作的研究报告可以分为 社工综合能力(初级) 第八章 社会工作研究

社工综合能力(初级) 第八章 社会工作研究

2024-07-15 01: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八章 社会工作研究

考点一 社会工作的研究的基本内涵

1.界定视角

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和发现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知识和事实的过程。社会工作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依托社会工作伦理和社会研究伦理,使用社会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收集和分析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以协助达到社会工作的目标。

2.要素特性

(1)主要探究困难群体及其议题。社会工作研究的问题涉及失业、贫困、疾病、社区流离、家庭暴力、环境不适应、服务机构管理混乱等方面。这些问题一般与某类主体有关,其人口载体或组织载体(如贫穷人士、病人、失业者、流动人口、机构、面临压力的群体等)就成为研究对象。

(2)采用整合审视的研究视角。社会工作研究在发现可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干预思路,并予以推行,以协助当事者舒缓工作压力,促使其发展自身能力。

(3)坚守社会工作伦理和社会研究伦理。社会工作研究不是仅仅完成研究任务,而是必须在研究中遵守知情同意等社会研究伦理,彰显尊重研究对象的价值和尊严、领悟研究对象的共同需要和独特偏好、相信研究对象的潜能和改变动机、协助研究对象进行自我决定等社会工作伦理,关心服务对象,协助服务对象进行积极改变。

(4)旨在推进福利、促进实务和提升理论。社会工作研究不仅要完成总结报告,还应该积极推进社会工作实务,使研究与实践获得有效整合。此外,社会工作研究也可以检验某个技术或概念、模式、理论的本土应用,从而发现其在特殊场境中的适应性,进而对专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5)体现研究者的多元角色。社会工作研究可以独立于具体实务过程。如研究者在观察社会工作者开展的个案社会工作之后,提出优化专业关系的思路;也可以对政策进行文本研究,提出优化社会政策的建议。社会工作研究也可以融于实务过程。如督导在对机构工作反思后发现,自己在指导新进社会工作者时互动方式存在不足,然后及时调整督导方式。

考点二 社会工作研究的研究伦理

作为社会工作与社会研究的交叉领域,社会工作研究要遵循的伦理包括∶(1)信守研究选题的伦理。(2)恪守社会工作的伦理。(3)遵守社会研究的伦理。考点三 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功能1.优化实务过程

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改善社会工作实务,以促进民众福利。社会工作研究可以对服务对象及其场境进行研究,清楚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提供合适服务。社会工作研究可以分析因果,从而提出解决思路。社会工作研究可以协助社会工作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把握动态信息,及时提出完善思路,从而保证社会服务目标的达到。社会工作研究可以发现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项目及社会工作机构的实务效果,从而改进工作技术,增进服务质量。

2.发展社会工作知识

社会工作研究旨在检验社会工作的知识。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检验基础理论和本体知识在特定场境的适用性。社会工作研究还旨在发展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的有关理论和模型来自社会工作领域诸多人员的不懈努力。社会工作范畴的完善、丰富和进步都以社会工作研究为基础。与此同时,社会工作研究也可以对实践中诸多细节进行提炼整合,并可能凝练出某种理论。研究与实务的整合,检验了原有理论,又推进了实务理论。

考点四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的分类

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分为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非接触性研究三大类,涉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实务研究、干预研究、行动研究、评估研究、循证研究等都是上述类型中具体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相应领域的应用。

考点五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测量手段,注重变量的操作与测量,收集资料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定性研究以反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础。

对于具体研究而言,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只能采用定量研究,如分析学生统计资料以把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潜在需要,就只能采用统计方法。有时只能采用定性研究,如审视社会工作者制订的个案社会工作计划书。有时两种方法都可以采用,如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访等了解社区民众的需要,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研究者究竟采用哪类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当然,多角度测量法可以整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不同技术,可以使资料相互佐证补充,发现社会现象的异常部分并提供深入的描述和理解,从而修正或丰富当前的理论。

考点六 问卷调查中问题和答案的设计需要注意的细节

1)关于答案。开放式问题的答案应注意空间大小的适当性,封闭式问题中单项选择的答案必须满足穷尽性和互斥性。其中,穷尽性指答案包含所有可能,互斥性指不同答案并不交叉。

关于语言。问题语目应该简短明了,避免双重含义,不要有倾向性,对敏感问题注意提问方式。

(3)关于排序。一般而言,被访者熟悉或感兴趣的、简单的、封闭式的问题可以置于前面,行为、态度、背景、敏感的问题放在后面。这利于被调查者较快进入状态,提高问卷回答的完整度。

(4)关于题数。无论研究内容、性质、方法、资源、礼品、对象兴趣等方面状况如何,回答问卷所花时间越短越好。有时,设计者或研究者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问题答案,但这可能导致被访者的随意圈填和空白,从而降低了问卷调查的质量。根据经验,一份问卷最好让被调查者能在3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

考点七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基于因果关系的逻辑,把研究问题置于特定场境中,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策划,使得所研究变量及其关系得以体现。

1.三对要素

(1)自恋量和因恋。前者是实验刺激,后者是受试者的反应,实验目的就是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实验生和一制中。实验组是对其施加影响的小组,控制组是不施加影响的小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可以随机形成也可以匹配而得。随机选择需要概率抽样。

(3)前侧后测。在实验前后分别测验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因变量状况,实验组变化与控制组变化之间的差异视为实验刺激的效果。

2.标准实验设计

(1)前后测控制组设计(传统实验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其次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最后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2)单后测控制组设计,认为随机分配已消除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初的重要差异,从而后测所得的两组间差异反映了自变量影响。

3.成功设计的标准实验设计好坏有一定标准∶

(1)是否回答研究主题?是否有效测量假设?

(2)对外在变量或不恰当变量有无控制从而使因变量前后差异尽可能扩大?(3)可推论性如何?

(4)研究过程是否有漏洞?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是否已排除?研究结果是否准确?研究场境是否受干扰?安排是否产生偏差?

如果上述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就是好的实验设计。4.评价实验设计的优点∶

(1)变量清楚明白,自变量作用明显。(2)规模有限从而节省资源。

(3)可有效控制实验场境和外在场境,排除影响自变量、因变量及实验过程的因素。(4)测量工具较精确,误差较少。实验设计的缺点∶

(1)实验设计场境是创造的,研究条件不自然从而其实务推进上有困难,太强调精细从而难于复制。

(2)由于社会工作中实验研究往往以人为对象,研究者在实验人员的选择、实验刺激的应用等方面都会面临伦理难题。

考点八 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利用感觉器官和其他手段收集和感受对象的资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根据观察者是否融入被观察群体,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前者是观察者真正进入被观察场境,被视为自己人,从内部进行感受;后者是观察者持旁观者身份,一般用于探索性研究,收集一般信息。

(2)根据过程控制程度,观察法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前者体现标准化特性,对象选择、范围确定、内容架构和程序安排都事先有明确计划;后者的诸多要素都是临时决定的。

考点九 个案研究的特性

个案研究适用于了解真实场境中的现象、考察现象与其场境边界不清、资料多元、资料不易量化或数据化等场合。

个案研究的资料收集的特色∶

(1)非正式,可以不拘时间、地点并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2)手段和资料多元研究者可以运用各种手段,采用不同角度,进行访问、观察、记录等,详细记载研究对象的各方面资料。访问记录、观察记录,个人文稿、官方文献、新闻报道、他人评论等都是其重要资料载体。

(3)详尽深入,对个人生活史及有关文献都加以考虑,常使用历史视角把握资料,并在此过程中注重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

(4)强调应用性研究,注重改变行为的模式。

对文本资料,要详细描述其来源、特点和收集过程,并判断其效度和信度;对访问和观察资料,要考虑访问和观察中双方的社会互动;此外,必须详尽讨论资料的分析过程,并对分析和综合进行专门说明。

考点十 非干扰性研究

非干扰性研究是不接触研究对象而把握资料本质的研究技术。工作对象不受研究过程和场境的影响而变化是其根本特征。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是其常用方法

1.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就是对既有统计数据进行剖析以进一步发现其信息,可以直接达到

研究目的,也可以为大型研究提供背景资料。现存统计资料的审校要完成的工作∶

(1)了解其来源、目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技术,以对其背景有全面把握。(2)了解资料的指标定义、分组、统计范围等信息从而判断其可比性。(3)对可疑资料进行逻辑检查和幅度检查。现存统计资料的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分析单位往往不是个人而是群体甚至国家。

(2)指标属于不同测量层次,在探索多变量关系时应关注统计技术的前提是否满足,使用恰当指标。在分析准备和实施中充分关注所有统计陷阱,是发现客观事实和把握真实联系的根本要求。

2.比较法

比较法有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两种,目的是寻求发现发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共同特征,根据原始数据提出结论。

比较法可以以现存非统计资料为研究对象,这类资料包括服务对象的个人资料和个案记录、公共资料、服务机构资料、政府资料、学术机构报告等。避免资料错误是比较法的关键。

比较法应该遵循的原则∶(1)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结合。(2)比较共同点和差异点。(3)注意可比性。

(4)发现和比较本质的异同。

考点十二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的内涵

行动研究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一起参与"研究"和"行动"的研究方法。被研究者不再只是研究对象,也是研究者。研究者也不是"袖手旁观",他要同"被研究者"一起行动。行动研究有"对行动进行研究""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和"由行动者研究"等多重含义。

行动研究的特点∶

(1)目标在于改善实践本身和优化实务工作者的工作情境,而不是理论建构。(2)对象是行动者的实践情境。

(3)研究者就是实务工作者,他们通过研究与行动的配合,提高改造社会实践的能力。(4)研究者与行动者进行伙伴式合作,边行动边研究。

(5)研究成果的应用者就是实务工作者和研究者自身,并体现出即时性。

(6)研究效果用于解决实践问题,促进实务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增强其实践能力,实现其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2.行动研究的分类

(1)按照侧重点的分类∶

①行动者用科学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的研究。②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③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

(2)根据参与者对自己行动的反思的分类∶

①"行动中认识",对实践者的例行式行动进行的研究,通过观察和反思了解其无法清楚地用语言表达的内隐性知识。

②"行动中反思",对特定情境进行反思式交谈,促使参与者将思考转换为行动,比较不同策略,提炼相同因素,排除不恰当做法。

③"对行动进行反思",参与者用口语明白地建构或形成知识,把自己抽离出行动,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从而催化了他们对自己行动的细微分析,将其内隐知识明朗化。

(3)根据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的分类∶合作模式、支持模式、独立模式。考点十三 定量研究的研究逻辑定量研究的研究逻辑包括∶

(1)定量研究的根本目标在于把握事实和获得知识。(2)定量研究包含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3)定量研究的逻辑方法。

考点十四 定量研究准备中的进行研究操作化

进行研究操作化,就是使研究具体可行。首先要确定分析单位。分析单位就是资料所及的主体。其次要确定调查内容∶选择与该问题有关的内容,根据研究问题、研究假设、方法论、研究层次、抽象程度、解释方式等进行选择。将理论概念转化为可测指标。

考点十五 定量研究分析中的资料分析统计分析可以分为多个层面∶

(1)描述单变量的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可以发现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反映集中趋势的指标。

(2)统计分析还可以发现双变量间关联(如性别与收入),探索多变量间的关系(如分析以前职业、退休金水平与社区参与程度间的关系。在随机抽样时,研究者还可以估计这些指标的总体参数值。

考点十六

 定性研究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定性研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很可能结合在一起∶

(1)研究者要通过正式或非正式联络方式进入现场。如果能依托社会工作理念、伦理和方法,与研究对象尽快建立工作关系,似乎可以更好地突出社会工作的特色。

(2)通过语言、表情和行动与被观察对象互动,发现研究对象及其场境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并采用恰当方式做好语言、场境、感想、思考等方面的记录。耐心、细微是其必须遵循的原则。

研究阶段与资料收集紧密结合∶

(1)对于初次观察或访问,研究者要对主题或个案所涉及资料进行特质分析,证明有关特质、概念和架构,发现被研究者的主观理念、定义新概念和形成新假设。

(2)针对初次观察或访问的不足,在随后的过程中要不断弥补、累积、丰富资料,逐步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初步解释。

考点十七 撰写总结报告应注意的原则撰写总结报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1)标题内容呼应,体现出良好的内容效度。

(2)注意资料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资料体现逻辑先后,可要可不要的内容坚决删除。

(3)观点与资料密切配合,论证有理有据。

(4)注意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的结合,使论证资料相互佐证、补充和深化。(5)朴实流畅,体现学术研究或者实务研究的朴素文风。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