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问题 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

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

2024-07-07 2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

主持人:从目前看,我国社会工作存在实务实践多、理论归纳少的倾向。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滞后的倾向,不仅会影响我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及其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对专业化社会工作的认同和对专业服务需求的诉求表达。请谈谈如何有效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体系。

何雪松:建构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体系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传统、把握当代、直面使命、面向未来”。“立足中国”,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考察社会工作作为制度和专业如何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扎根中国的现实土壤建构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借鉴国外”,就是要充分考察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趋势,辨识其成败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转化与吸收。“挖掘传统”,就是要深入考察中国的思想和制度传统,研究这样的思想与制度传统如何转化到社会工作行动的理论与实践之中,这是本土化的核心要素。“直面使命”,就是要明确认识到社会工作在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宏观使命,它是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成长的要素。“面向未来”,就是要对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提出前瞻性思考,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引领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梁建雄:理论是来自于实践的, 大量的本地实践案例经过整理、分析和提炼,再以科学的方法反复验证,确保成功的模式可以被复制, 就成为了新的本土化理论。其实只要是不违反国际社会工作的基本伦理信仰, 有很多本土的实务例子都已经具备提炼独特的本土理论的条件,例如国外有社会工作者会用与基督信仰相关的灵性辅导, 中国是否可以提炼出以儒释道哲学甚至修炼为本的一些辅导方法?又例如国内的社区营造项目,在珠三角已经以多种不同的形态出现,但仍未被深入论证或研究过,而是停留在对各社区营造项目是否切合台湾原版的关注上。我们应该更多地鼓励学者从已有案例中提炼出原生的本土化理论。

3

主持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另一个现实挑战是,实务理论研究与实务行为分割运行,且前者滞后于后者。研究和发展能够引领、指导实践的本土化社会工作实务理论非常急迫,而科学有效的路径应是怎样的呢?

梁建雄:实务的发展比理论快,是因为政府和社会都需要它去解决问题。其实,大量的实务项目落地并不是坏事,而要将实务经验变成理论,首先是要有足够和完整的数据整理,问题是目前国内很多实务项目的操作非常松散,由于项目开启时没有基础的理论作明灯,在执行时又没有有能力的督导者去确保项目方向,因此实践过程产出的数据有多少可用于研究也是未知的。此外,目前全国各地号称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或基地的非常多,但即使在同一省市的研究中心和研究人员都缺乏具有共同目标的无私合作,这样难免浪费气力。假设政府或大型的行业协会能牵头,制定国家或省市乃至片区或某专科的阶段性调研目标,并且建立数据与成果分享的机制,相关的提炼、验证依序进行,将对产出新的本土化理论大有裨益。

何雪松:我认为,应该强调“研究指引的实践”与“实践取向的研究”这两个概念,这就要求社会工作研究者和一线社会工作者及其机构紧密合作开展实务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研究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实践为研究提供素材,研究为实践提供指引。实际上,国内很多社会工作机构都有强烈的愿望——对其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论提升,社会工作研究者要沉下去,长期介入、长期跟踪,一定能出优异的成果。

童小军:个人认为最有效的路径是借鉴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首先解决社会工作自身建设的问题,开展有关社会工作本质界定的大论证,即回答“什么是社会工作”这一问题;将基于西方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体系的社会工作定义,置于中国的本土甚至是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进行理论探讨。只有从这个最基本的命题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跨越因“舶来品- 本土化”议题给我国整体社会工作领域带来的困扰,让社会工作在中国本土得到良性发展。

4

主持人:提升社会工作教育的水平,推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关注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对解决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问题将发挥直接和重要的作用。请谈谈如何在此方面做出现实努力。

何雪松:可以从三个方面深入研究推进这项工作。第一,社会工作教育界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要有批评性认识。要辨识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希腊传统与犹太教- 基督教传统,要批评分析弗洛伊德、自由主义等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深刻影响。第二,有社会工作博士点的大学,要重点培养博士生的理论建构能力,尤其是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之上提炼社会工作理论。可能的路径包括:经由科学研究去修订和完善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从而将这样的研究结果转化为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的一部分;直面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对的实务、政策和管理等经验研究议题,提炼出理论议题,并探究理论议题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体系或框架。第三,要充分发挥目前国内社会工作师资的多学科来源优势,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汲取理论智慧,这样可能会重塑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将各个学科理论前沿进展引入社会工作,厚实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探索新的实践模式,从而为社会工作的知识演进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童小军:社会工作教材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关于实务的教材;二是关于理论的教材;三是关于科学知识的教材。最后一种教材可以保持不变,例如有关人类成长发育的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需要改进的教材是前两类,而前两类正好是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理论两个系列。基于我国社会工作实践先于理论的事实,可以社会工作实务教材改进为先,同时研讨本土理论体系,组织人力开发本土社会工作理论教材。

来源

编辑:谢 霄

设计:谢 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