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SK/DQPSK 调制解调系统仿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示波器观测星座图 QPSK/DQPSK 调制解调系统仿真

QPSK/DQPSK 调制解调系统仿真

2024-07-14 11: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章目录 一、目的二、原理1 多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2 QPSK 调制3 QPSK 解调4 DQPSK 调制5 差分码编码原理 三、相关问题四、步骤1.QPSK 调制观测2. QPSK 解调观测3. DQPSK 观测 五、具体内容1.QPSK 调制观测(1) 基带数据设置及时域观测(2)基带数据串并转换后 I、Q 基带数据观测(3)I、Q 两路基带信号符号映射观测(4)调制载波观测(5)I,Q 两路调制观测(6)QPSK 调制信号时域观测(7)QPSK 调制信号频谱观测 2.QPSK解调(1)载波观测(2)判决前信号及对应星座图观测(3)I,Q 两路判决后信号观测(4)QPSK 解调及相位模糊观察 3. DQPSK 调制观测(1)基带数据设置及时域观测(2)基带数据串并转换后 I、Q 基带数据观测(3)DQPSK 差分编码观测(4)DQPSK 解调及相位模糊观察

一、目的

1、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的概念;

2、掌握 QPSK 调制及解调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3、了解 QPSK 调制的 A 方式及 B 方式,并观测对应的星座图;

4、了解 QPSK 的相位模糊情况,并思考解决办法;

5、了解 DQPSK 的差分编码和译码算法。

二、原理 1 多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中,每个码元只传输 1bit 信息,其频带利用率不高。为提高频带利用率,最有效的办法是使一个码元传输多个比特的信息。这就是多进制数字调制体制。

多进制数字调制与二进制数字调制相比,多进制数字调制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在相同的码元传输速率下,多进制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显然比二进制系统的高。

(2)在相同的信息速率下,由于多进制码元传输速率比二进制的低,因而多进制信号码元的持续时间要比二进制的长。显然,增大码元宽度,就会增加码元的能量,并能减小由于信道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的影响等。

2 QPSK 调制

QPSK又叫四相绝对相移调制,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来表征数字信息。由于每一种载波相位代表两个比特信息,故每个四进制码元又被称为双比特码元。把组成双比特码元的前一信息比特用I代表,后一信息比特用 Q 代表。双比特码元中两个信息比特 IQ 通常是按格雷码排列的。

3 QPSK 解调

由于 QPSK 可以看作是两个正交 2PSK 信号的叠加,可以采用与 2PSK 信号类似的解 调方法进行解调,即由两个 2PSK 信号相干解调器构成

4 DQPSK 调制

5 差分码编码原理

对采用正交方式实现的 QPSK 调制,采用格雷差分编码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种情况:

若上次输出满足 I o u t n − 1 ⊕ Q o u t n − 1 = 0 I_{o u t}^{n-1} \oplus Q_{o u t}^{n-1}=0 Ioutn−1​⊕Qoutn−1​=0 , 则此次输出为: { I out  n = I in  n ⊕ I out  n − 1 Q out  n = Q in  n ⊕ Q out  n − 1 \left\{\begin{array}{c} I_{\text {out }}^{n}=I_{\text {in }}^{n} \oplus I_{\text {out }}^{n-1} \\ Q_{\text {out }}^{n}=Q_{\text {in }}^{n} \oplus Q_{\text {out }}^{n-1} \end{array}\right. {Iout n​=Iin n​⊕Iout n−1​Qout n​=Qin n​⊕Qout n−1​​ 若上次输出满足 I o u t n − 1 ⊕ Q o u t n − 1 = 1 I_{o u t}^{n-1} \oplus Q_{o u t}^{n-1}=1 Ioutn−1​⊕Qoutn−1​=1 , 则此次输出为: { I out  n = Q tn  n ⊕ I out  n − 1 Q out  n = I in  n ⊕ Q out  n − 1 \left\{\begin{array}{l} I_{\text {out }}^{n}=Q_{\text {tn }}^{n} \oplus I_{\text {out }}^{n-1} \\ Q_{\text {out }}^{n}=I_{\text {in }}^{n} \oplus Q_{\text {out }}^{n-1} \end{array}\right. {Iout n​=Qtn n​⊕Iout n−1​Qout n​=Iin n​⊕Qout n−1​​ 差分编译码的过程,解调 1 对应的正确解调情况,解调 2 对应的是有相位模糊的情况

三、相关问题

1、什么是 QPSK 调制?与 BPSK 调制相比,有什么区别和优势?

QPSK又叫四相绝对相移调制,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来表征数字信息。由于每一种载波相位代表两个比特信息,故每个四进制码元又被称为双比特码元。

区别和优势:

(1)在相同的码元传输速率下,QPSK的信息传输速率显然比BPSK的高。

(2)在相同的信息速率下,QPSK码元的持续时间比BPSK的长,且QPSK由于信道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的影响比BPSK小。

2、画出 DQPSK 正交调制框图和采用相干解调的完整框图。

3、什么是差分编码?通信系统中差分编码的作用是什么?

差分编码是把绝对相位调制变成相对相位调制,利用载波相位的相对跳变来传递信息。

作用:即使载波恢复时出现相位模糊的情况也不会影响正确解调。

4、设四进制符号的二进制序列为 00,11,01,10,11,10,11,11,以不归零的单极性矩形脉冲为基带波形,画图表示原信号、串并转换后 I 路信号和 Q 路信号。

5、设四进制符号(绝对码)的二进制序列为 10,10,10,10,10,10,10,10,初始参考符号为 00 。参考表 4,列表表示绝对码的格雷码表示、差分编码后(相对码)的格雷码表示、相对码的二进制表示。

绝对码001010101010101010绝对码 (格雷码)033333333相对码 (格雷码)032103210相对码 (二进制)001011010010110100 四、步骤 1.QPSK 调制观测

(1) 基带数据设置及时域观测

使用示波器分别观察 2P6 和 2TP8,使用鼠标点击“基带设置”按钮,设置基带速率为 “15-PN”“128K”,点击“设置”进行修改。观测基带数据的变化,理解并掌握基带数据设置的基本方法。

(2)基带数据串并转换后 I、Q 基带数据观测

用示波器分别观测串并转换后的 I 路基带数据 4TP6 和 Q 路基带数据4TP5,和2P6 基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对应关系及速率变化情况。同时观测 4TP5和4TP6,观测其在时间上是否对齐。

(3)I、Q 两路基带信号符号映射观测

使用示波器分别观测“I 符号-4VT12”和“Q 符号-4VT13”输出,分别和 I 路基带数据和 Q 路基带数据进行对比,观测符号映射前后,信号的变化情况,分析该变化是否满足 B 方式 下 I,Q 的数据映射关系。

说明:在调制器中,完成串并转换后,并不会直接和载波相乘,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处理。例如:如果需要基带成型,则需经过成型滤波器,对于 A,B 两种方式,也会进行不同的电平转换。在实验中为了便于观测,内容设置选择了 B 方式,并且没有进行成型滤波。

(4)调制载波观测

用示波器观测调制载波 4VT11,点击“载波频率”按钮,通过旋钮调整载波频率,观测载波频率的变化。

(5)I,Q 两路调制观测

用示波器分别观测“I 符号”和“I 路调制”;“Q 符号”和“Q 路调制”,观测 I、Q 两路 调制前后的对应关系; 说明:为了便于观察较为明显的调制相位关系,可以在观测时将载波频率降到基带信号 速率的 2 倍或 4 倍,如:基带信号 64K,载波频率 128K 或 256K。

(6)QPSK 调制信号时域观测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I 路调制-4VT14”,“Q 路调制-4VT15”,“QPSK 调制-4TP2”,分析 3 路 调制信号的对应关系。 同时观测“基带信号-2P6”和“QPSK 调制-4TP2”,分析基带信号和调制信号载波相位对应关系;

(7)QPSK 调制信号频谱观测

采用示波器的 FFT 功能,观测分析 QPSK 调制信号 4TP2 的频谱特性;

通过“载波频率”旋钮修改载波频率,观察频谱特性的变化。

修改基带信号时钟速率的设置,设置为 64K,128K,观测调制信号的频谱变化。

和基带信号频谱结合,分析基带信号经 QPSK 调制后,频谱的变化情况。分析 QPSK 调制信号的带宽与基带信号速率、载波频率的关系。

2. QPSK 解调观测

(1)载波观测

设置基带数据为全“0”,用示波器通道 1 观测调制载波 5TP1,作为同步通道;通道 2 观测载波输出 5VT11;改变调制端载波频率,观测解调端 5VT11 的频率变化;

(2)判决前信号及对应星座图观测

用示波器分别观测 I 路判决前信号 5TP6 和 Q 路判决前信号 5TP7,观察其时域特性,分析其是否正确。

将示波器调到“XY”模式,两个通道分别调节到“交流”模式,然后将双通道分别接 5TP6 与 5TP7,通道幅度调节到星座图在屏幕上大小合适的状态,观测 QPSK 星座图。

(3)I,Q 两路判决后信号观测

I 路信号判决观测:用示波器通道 1 观测判决前信号 5TP6,作为同步通道;通道 2 观测 判决后信号 5TP4,观测分析判决后信号是否正确。

Q 路信号判决观测:用示波器通道 1 观测判决前信号 5TP7,作为同步通道;通道 2 观测 判决后信号 5TP5,观测判决前后信号是否正确。

一般情况下,判决电平为可调量,实验中为了方便,将判决电平设置为固定值,其值为判决前信号的中间电平。

(4)QPSK 解调及相位模糊观察

由于 QPSK 有 4 种相位情况,解调时,解调端提取的同步载波有可能与 4 种相位中的任意一种实现同向。解调时如果本地载波和调制信号载波有相位差,则解调端会出现相位模糊情况,对应 QPSK 的 4 种相位情况,只有 1 种情况可以正确解调,其他 3 种均会出现相位模糊情况(分别为 I 路反向,Q 路反向,I 和 Q 路信号交换),实验中我们用下面方法观测相位模糊的现象。

操作方法:由于相位模糊是有一定概率出现的,因此实验中通过多次断开 5TP1 上的调制信号,有可能出现相位模糊的现象。或者通过框图中的: 按钮,人为调节当前载波相位,产生相位模糊情况。通过点击两个:按钮,切换 I,Q 通道的互换。

在观测 I,Q 两路相位模糊时,为了便于观测,可将 16bit 基带数据设置为一组较为特殊 的数值,如:“1111100010101001”,串并转换后:I 路数据为:11101110,Q 路数据为:11000001, 可以清楚的判断数据是否出现反转。

I 路解调信号观测:用示波器分别,观测 I 路判决 5TP4.Q 路判决数据 5TP5,观测其解调输出是否相同或反向?

用示波器分别观测调制前基带信号 2P6 和解调后信号 5TP3,分析其是否相同。

使用上述方法,通过多次尝试,分别观测到 3 种相位模糊的现象,并思考如何解决相位模糊的现象

3. DQPSK 观测

(1)基带数据设置及时域观测

使用示波器分别观察 2P6 和 2TP8,使用鼠标点击“基带设置”按钮,设置基带速率为 “15-PN”“128K”,点击“设置”进行修改。观测基带数据的变化,理解并掌握基带数据设置的基本方法。

(2)基带数据串并转换后 I、Q 基带数据观测

用示波器分别观测串并转换后的 I 路基带数据 4TP6 和 Q 路基带数据 4TP5,和 2P6 基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对应关系及速率变化情况。同时观测 4TP5 和 4TP6。

(3)DQPSK 差分编码观测

使用示波器观测差分编码后信号:4VT11 和 4VT12,和差分前信号(4TP5 和 4TP6)对比,分析差分编码输出是否正确

(4)DQPSK 解调及相位模糊观察

之前在 QPSK 实验中,我们知道 QPSK 解调存在相位模糊的情况,下面分析一下 DQPSK 的相位模糊情况。

操作方法:由于相位模糊是有一定概率出现的,因此实验中通过多次断开 5TP1 上的调制信号,有可能出现相位模糊的现象。或者通过框图中的: 按钮,人为调节当前载波相位,产生相位模糊情况。通过点击两个: 按钮,切换 I,Q 通道的互换。

在观测 I,Q 两路相位模糊时,为了便于观测,可将 16bit 基带数据设置为一组较为特殊 的数值,如:“1111100010101001”,串并转换后:I 路数据为:11101110,Q 路数据为:11000001, 可以清楚的判断数据是否出现反转。

I 路解调信号观测:用示波器分别,观测 I 路判决 5VT13.Q 路判决数据 5VT14,观测其解调输出是否相同或反向?再观测差分译码后信号:5TP4 和 5TP5,和调制前 I、Q 数据对比,分析其是否相同。

用示波器分别观测调制前基带信号 2P6 和解调后信号 5TP3,分析其是否相同。

使用上述方法,通过多次尝试,分别观测到 3 种相位模糊的现象,观察解调数据,思考 DQPSK 是否解决了相位模糊的问题。

五、具体内容 1.QPSK 调制观测 (1) 基带数据设置及时域观测

使用示波器分别观察 2P6 和 2TP8,使用鼠标点击“基带设置”按钮,设置基带速率为 “15-PN”“128K”,点击“设置”进行修改。观测基带数据的变化,理解并掌握基带数据设置的基本方法。

这里按照要求设置基带数据如下所示:

(2)基带数据串并转换后 I、Q 基带数据观测

用示波器分别观测串并转换后的 I 路基带数据 4TP6 和 Q 路基带数据4TP5,和2P6 基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对应关系及速率变化情况。同时观测 4TP5和4TP6,观测其在时间上是否对齐。

实验结果如上所示,I路是奇数位再加偶数位,其中奇数位为00111101,偶数位为0110010。Q路是偶数位0110010再加奇数位00111101。基带信号速率为128kHz,I、Q路的信号速率是其一半,为64kHz。并且4TP5和4TP6在时间上并不对齐,相差8个时钟周期

(3)I、Q 两路基带信号符号映射观测

使用示波器分别观测“I 符号-4VT12”和“Q 符号-4VT13”输出,分别和 I 路基带数据和 Q 路基带数据进行对比,观测符号映射前后,信号的变化情况,分析该变化是否满足 B 方式 下 I,Q 的数据映射关系。

说明:在调制器中,完成串并转换后,并不会直接和载波相乘,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处理。

例如:如果需要基带成型,则需经过成型滤波器,对于 A,B 两种方式,也会进行不同的电平转换。在实验中为了便于观测,内容设置选择了 B 方式,并且没有进行成型滤波。

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其中通道一:I符号 通道二:Q符号 通道三:I数据 通道四:Q数据。

I符号0011Q符号0101I数据负负正正Q数据负正负正

通过验证可知,满足B方式下I,Q的数据映射关系。

(4)调制载波观测

用示波器观测调制载波 4VT11,点击“载波频率”按钮,通过旋钮调整载波频率,观测载波频率的变化。

这里调整载波频率从128KHZ到1024KHZ变化,实验结果如下:

128KHZ

1024KHZ

(5)I,Q 两路调制观测

用示波器分别观测“I 符号”和“I 路调制”;“Q 符号”和“Q 路调制”,观测 I、Q 两路 调制前后的对应关系; 说明:为了便于观察较为明显的调制相位关系,可以在观测时将载波频率降到基带信号 速率的 2 倍或 4 倍,如:基带信号 64K,载波频率 128K 或 256K。

载波频率 128K

载波频率256K

通过上图可知,在基带信号电平突变时,调制信号的相位也突变至反相。

(6)QPSK 调制信号时域观测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I 路调制-4VT14”,“Q 路调制-4VT15”,“QPSK 调制-4TP2”,分析 3 路 调制信号的对应关系。 同时观测“基带信号-2P6”和“QPSK 调制-4TP2”,分析基带信号和调制信号载波相位对应关系;

同时观测I 路调制、Q 路调制、QPSK 调制

通过上图可以验证,对于QPSK 调制=I 路调制 + Q 路调制。

同时观测基带信号和QPSK 调制

通过上图可以验证,基带信号和调制信号载波相位对应关系大致为:00:225度、01:135度、10:315度、11:45度。

(7)QPSK 调制信号频谱观测

采用示波器的 FFT 功能,观测分析 QPSK 调制信号 4TP2 的频谱特性;

通过“载波频率”旋钮修改载波频率,观察频谱特性的变化。

修改基带信号时钟速率的设置,设置为 64K,128K,观测调制信号的频谱变化。 和基带信号频谱结合,分析基带信号经 QPSK 调制后,频谱的变化情况。分析 QPSK 调制信号的带宽与基带信号速率、载波频率的关系。

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由上实验图可知,测试结果基本符合所设置的载波频率。并且随着载波频率的增加,中心频率有较为明显的右移。

由上实验图可知,设置载波频率为128K,改变基带信号的频率,当基带频率为64K时,如图所示,观测到频域主瓣第零点的频率为94.35K。

如图所示,设置基带频率为128K,此时观测到主瓣第一零点的频率为64.68K。并且通过观察发现随基带频率增加,调制输出频谱带宽变宽。

2.QPSK解调 (1)载波观测

设置基带数据为全“0”,用示波器通道 1 观测调制载波 5TP1,作为同步通道;通道 2 观测载波输出 5VT11;改变调制端载波频率,观测解调端 5VT11 的频率变化;

通过实验可知,解调的频率随调制载波频率增大而增大。

(2)判决前信号及对应星座图观测

用示波器分别观测 I 路判决前信号 5TP6 和 Q 路判决前信号 5TP7,观察其时域特性,分析其是否正确。

将示波器调到“XY”模式,两个通道分别调节到“交流”模式,然后将双通道分别接 5TP6 与 5TP7,通道幅度调节到星座图在屏幕上大小合适的状态,观测 QPSK 星座图。

通过上图可见,I路以及Q路判决前信号时域特性均与理论情况相符,示波器调到XY模式观察星座图, 15PN时存在4个点与B方式基本相符。

(3)I,Q 两路判决后信号观测

I 路信号判决观测:用示波器通道 1 观测判决前信号 5TP6,作为同步通道;通道 2 观测 判决后信号 5TP4,观测分析判决后信号是否正确。

Q 路信号判决观测:用示波器通道 1 观测判决前信号 5TP7,作为同步通道;通道 2 观测 判决后信号 5TP5,观测判决前后信号是否正确。

一般情况下,判决电平为可调量,实验中为了方便,将判决电平设置为固定值,其值为判决前信号的中间电平。

由实验图可知,判决前后信号是反相的。

(4)QPSK 解调及相位模糊观察

由于 QPSK 有 4 种相位情况,解调时,解调端提取的同步载波有可能与 4 种相位中的任意一种实现同向。解调时如果本地载波和调制信号载波有相位差,则解调端会出现相位模糊情况,对应 QPSK 的 4 种相位情况,只有 1 种情况可以正确解调,其他 3 种均会出现相位模糊情况(分别为 I 路反向,Q 路反向,I 和 Q 路信号交换),实验中我们用下面方法观测相位模糊的现象。

I 路反向,Q 路正向的情况,其对应的解调信号如下:

I 路反向,Q 路反向的情况,其对应的解调信号如下:

I 路正向,Q 路反向的情况,其对应的解调信号如下

I 路正向,Q 路正向的情况,其对应的解调信号如下

通过实验结果可知,如果Q路反相后会出现严重的相位模糊情况,解决方法是采用DQPSK方式。

3. DQPSK 调制观测 (1)基带数据设置及时域观测

使用示波器分别观察 2P6 和 2TP8,使用鼠标点击“基带设置”按钮,设置基带速率为 “15-PN”“128K”,点击“设置”进行修改。观测基带数据的变化,理解并掌握基带数据设置的基本方法。

(2)基带数据串并转换后 I、Q 基带数据观测

用示波器分别观测串并转换后的 I 路基带数据 4TP6 和 Q 路基带数据 4TP5,和 2P6 基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对应关系及速率变化情况。同时观测 4TP5 和 4TP6。

I路为2P6的奇数位再加偶数位,Q路为2P6的偶数位再加奇数位;与基带信号相比,I、Q路的信号速率都减半。

(3)DQPSK 差分编码观测

使用示波器观测差分编码后信号:4VT11 和 4VT12,和差分前信号(4TP5 和 4TP6)对比,分析差分编码输出是否正确

使用示波器观测差分编码后信号:4VT11 和 4VT12,和差分前信号(4TP5 和 4TP6)对比,可见差分编码输出正确。

(4)DQPSK 解调及相位模糊观察

之前在 QPSK 实验中,我们知道 QPSK 解调存在相位模糊的情况,下面分析一下 DQPSK 的相位模糊情况。

由上图可知,左右二者相同,且无其他相位模糊情况,可见DQPSK解决了相位模糊的问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