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骑行拉扯蹭风 让你更快更安全更省力的6个Tips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破风公路车一般速度是多少公里 集团骑行拉扯蹭风 让你更快更安全更省力的6个Tips

集团骑行拉扯蹭风 让你更快更安全更省力的6个Tips

2024-07-12 11: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无论你是正在一场比赛中奋力前行,还是在一次俱乐部愉快的周末休闲骑中谈笑风生,关于在集团中骑行,你需要知道这样几件事。

1、为什么要stay with the peloton?

观看过环法这样大环赛的资深车迷们一定都对这样的场景记忆犹新:一名车手单枪匹马、意气风发地向终点前进,伴随着两侧观众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和不断靠近的拱门,那一刻绝对是人生巅峰。

然而这样的场景在比赛中少之又少,更多的孤胆英雄在终点前就已经被汹涌的集团吞没。这背后揭示了集团的威力所在——团结的力量。

在一个数十人组成的集团之中,领骑的车手承担全部的迎风面空气阻力,紧随其后的车手所受到的风阻将会因此减少。集团越大、车手越多,集团中部的风阻越小,因而在这个位置骑行越省力。

2、一切都是为了踩踏节奏

当你正试图征服一座高耸的山峰,连续的爬坡使你的斗志受到了消磨。双腿变得沉重,呼吸也不那么顺畅了,踏频掉到了50左右,似乎前方是一条永远不会结束的路。

而如果这时你身处一个小团体之中,情况将会完全不同。累得抬不起头来?那么看看前车车手的飞轮,你们是不是用了同一个齿比?如果是,再盯着他的踩踏动作看一会吧——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你的踏频已经不由自主地趋近于他了。骑行节奏的保持对于有些人来说难于上青天(比如本菜腿),但身前有一个大神带你,而你又不懂得利用,那就太可惜了,不是吗?

当你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开,趋向别人的节奏,就会忘记痛苦的感觉。因此即便速度很慢,空气阻力已经不是最大阻碍的时候,跟在别人的后面也会让你更省力。正如俗语所说,一个人可以骑得更快,一群人才会骑得更远。

3、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

道理也很容易懂,在前方的车手拥有更好的视野,可以提前避开路面上的障碍物和坑洼。当你跟随别人的车轮时,前人走过的车辙一定是安全的。而在下坡当中,前方有经验的领骑车手则可能会选择转弯半径更大、更安全的线路,使下坡过程更快更安全。

4、你会成为骑行中的社交大咖

在一天漫长的骑行中,超过100公里的里程中不可能所有人都是沉默不语的——那可就太吓人了。事实上,俱乐部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很友善的,你只需要找一个话题开启一段对话,然后就可以获得一段充满乐趣的骑行。在爬坡中尤其如此,与俱乐部里初次谋面的骑友并肩前进,聊聊器材、聊聊家常、聊聊人生,很快山顶终点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了。

5、要有骑士精神——you can you up!

既然顶在集团最前方的那个人往往会付出最多的体力,那么这个人通常会是你们小团体当中实力最强的那个人。而如果是比赛进行当中,情况就不一样了,同一支队伍里的副将会去为主将领骑,来节省主将的体力。在突围的小集团当中,大家互相来自不同的车队,为了合作,会进行大致均等的轮流领骑,以确保团队效能的最大化,行进速度最快。

还是说回日常的俱乐部骑行或简单的GRAN FONDO当中,如果你在集团中或一列火车中已经跟风跟了很久,以至于团队中的其他人基本都有参与过领骑而你还没有,那么根据自身的情况,你应该考虑上去领骑一会。一方面这是为了团队的利益,每个人都付出体力,所有人才能前进得更快;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骑行礼仪的体现:如果身后长时间有人蹭风——尤其是素不相识的人——会给领骑者一种被冒犯的感觉。而如果有人主动参与领骑工作,则会被看作是一种主动融入团队的友好表现。

6、注意车距,小心追尾

说了半天集团骑行,无论你把它称作跟风/蹭风/蹭集团,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安全。为了减小风阻而提高车速——近一点,再近一点,对吗?错了。离前车太近,可能会造成追尾的事故,而相互不那么熟悉,没有在一支车队里共同训练过的车手,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更高。业余车手在反应速度、控车技巧、节奏保持和跟车技巧上都无法比拟职业车手,因而需要更远的车距来换取更长的反应时间。

而身处集团中,对于左右两侧的车手做出的动作也不能忽视。当两侧的车手突然远离你,要注意前方是不是出现了什么情况,在道路上是否出现了障碍物或坑洼。路面突然变宽或者前方出现弯道也可能使集团横向变形。而当两侧的车手突然靠近你,则可能是集团中出现了摔车的情况,或者是道路突然变窄。这时候切忌突然变线或抱死刹车,而是应该轻柔减速,以弄清楚情况。轻微的打开手肘或扛住肩膀以确保平衡也是可以的,但不可对他人造成危险(Sagan:啊嚏!谁在说我?)。当然,如果摔车事故就发生在视线范围内,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躲避,避免卷入其中。

责任编辑:小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