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石帆别业什么意思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024-07-10 08: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陆游《书愤》细读精讲

 

 

 教材原文

书愤1

南宋 陆游

早岁2那3知世事艰,中原北望4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5,铁马秋风大散关6。

塞上长城7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8,载谁堪伯仲间9!

 

作文讲记

陆游一生都在为南宋的抗金事业奔走,悲夙愿空落,以至在临终绝笔时仍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书愤》诗共五首,这是其一,该诗七律严谨,对仗工整,雄浑沉郁,有老杜遗风。本诗所作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六十二岁正居家乡山阴赋闲时,此时他远离朝堂已有六年之久,直到作此诗时又被启用。全诗情旨紧扣“愤”字,分为前后两部分,包含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慨和重拾机遇有望报国的激愤之情。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以回忆领起二三四句。诗人早年心怀报国壮志,为抗金大业一往无前,早在青年时期他便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愿。“中原北望气如山”,诗人望着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渴望恢复中原的豪气像山一样。这一比喻非常奇特而贴切,可以从山之高联想到豪气万丈,壮志凌云,也可以从山之凝重、不可动摇,联想到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这便是诗人年轻时的写照。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即承接首句“早岁”,作者回顾起当年亲临抗金前线的经历。“楼船”该句指得是隆兴元年(1163)诗人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时,主张抗金的右丞相张浚都练兵马,楼船横江,来往于镇江、建康,对陆游青睐有加,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希望。但好景不长,张浚次年被罢免。而“铁马”句是指乾道八年(1172)诗人四十八岁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一度在大散关前线与金兵交战的回忆。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何满子),当年的豪情壮志也是磅礴如山的。可惜王炎被调回临安后,陆游的抗金壮志再次化为了泡影。陆游壮年时期的军旅生活和报国大志,一次次草率地结束了。二十年后的如今,陆游回想起这些,报以短短十四个字,“楼船夜雪”对“铁马秋风”,对仗工整,意向典型,意境开阔,两句之中大开大合,全名词的对子无一动作,无生死喧嚣的兵戈场面,却道尽羁旅之辛与壮志不达的悲愤之情。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欲为长城,人已衰去,悲乎!“塞上长城”句用典,刘宋名将檀道济为皇帝所冤杀,死前愤叱:“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虽未至此种境地,但他作为坚定的主战派,多年遭受冷遇,一身抱负无处施展。可怜陆游曾多次诉说自己的平生志,“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等,而最后只能“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此句工对,以大对小,以国事兴亡对英雄迟暮,更突出这份愁肠之中,是无能为力的悲愤。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借诸葛亮《出师表》典故,写老臣肝脑涂地的尽忠之心与收复中原的报国之志。怀才不遇,光阴蹉跎,诗人此时已经62岁,但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此句看似转折突兀,联系实际,作者刚被再次启用,其激愤之情溢满于胸,故此语正是时。此诗虽然没有用一个“愤”字,但是胸中那郁积之“愤”在字里行间仍然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爱国之情将永远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正如他在另一首《书愤》中所说:“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此大丈夫情千古不移。

 

简要评论

全诗紧紧扣住“愤”字,表达了作者因国土沦陷而愤慨愤懑的情感。诗歌先是概括了夜雪战船、秋风铁马的青壮年时期,描写了充满豪情壮志的战斗生活,雄放豪迈,气韵浑厚。颈联的“空”“已”二字,将无法收复失地的无奈、壮士暮年而功业难成的悲愤传达出来,尾联以诸葛亮自比,对朝野上下主降派的不满与个人悲叹之情交织在—起,“愤”这一中心词更为凸显。

 

字词注释 

①选自[宋]陆游著,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346页。该诗为淳熙十三年(1186)春于会稽石帆别业所作,当时诗人62岁。

②早岁:早年。

③那:同“哪”。

④中原北望:指北望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

⑤楼船夜雪瓜洲渡:指陆游40岁任镇江通判时的事。当时,右丞相张浚督练兵马,过镇江,颇赏识陆游。张浚积极督练军马,防敌备战,但朝廷偏向议和,张浚处境艰难,最后被罢相。楼船,有楼的高大战船。瓜洲渡,长江渡口,在江苏扬州,与镇江隔江相对。

⑥铁马秋风大散关:指陆游48岁时在陕南汉中的经历。当时,诗人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活跃在大散关前线,并曾经与金兵交战。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即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

⑦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檀道济率兵伐北魏,屡次建功,后遭猜忌被杀。他被拘捕前曾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⑧名世:名显于世。

⑨伯仲间:指不相上下。

 

 白话翻译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向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气坚定如山。仍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知识链接 

 

陆游所书之“愤”,是为何情?这要结合陆游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时代来品味。

首先是民族压迫之“愤”。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女真入侵,皇室被捕,军民散乱,朝廷党争不断。自幼饱受战乱逃亡之苦、眼见满目疮痍之悲的陆游,在少年时就立下“扫胡尘”“清中原”的报国之志。为此,他广读兵书,修习武艺,结交爱国同仁,参加民间武装力量。他努力读书,参加科举,只为能向国家献策,上阵杀敌,实现光复国土的抱负。

陆游之“愤”,是因爱国情怀而起,愤外族之入侵,愤金朝统治者的压迫,愤战争的创伤。“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舞女不记宣和装,庐儿尽能女真语”,在当时,侵略者挑起战争,对百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掠夺和侵害,他们俘虏了皇室亲族,架空了宋朝统治权力,在掌握政权后,对汉族施行了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破坏汉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凡是汉族的服装、发式等,一律禁止百姓采用。这样的局面,让爱国深切的陆游怎能不感到煎熬、痛切和悲愤?

除了“外患”,陆游之“愤”,也与宋朝的“内忧”有关。当时,国运危如累卵,朝廷内却党派林立,对立尖锐,激烈的党争对宋朝国力造成严重的自我损耗,爱国者腹背受敌,受尽排挤,忠良之士频遭陷害,小人结党营私,狼狈为奸,人心有如一盘散沙。此外,不合理的财政和用人政策又造成军队积贫积弱,以至危机面前无人可用、无将可使,陆游痛心疾呼:“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战争发生后,主战派和主和派尖锐对立,主和派一心只想投降卖国,屈辱求和,他们对外敌奴颜婢膝,对同胞却仗势欺人,正是“郡县轻民力,封疆恃虏和。”统治者更是穷奢极欲,偏安一隅,完全将百姓和国家的安危置于不顾,其投降政策让陆游愤怒高呼:“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仁人志士空有一腔报国杀敌之情却无用武之地,内心郁结,眼见时光飞逝、年华老去,国运将倾、生灵涂炭,心中充满无奈和愤恨,这便是陆游的另外一种“愤”——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的报国之志是自幼便深植于心的,文武兼修的他已经遇到了可以大展身手的时机,危急的局势更让他上战场的心情甚切,却被一贬再贬,不得重用。“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他和无数胸怀壮志的人一样,为年华的逝去而惋惜,为命途的多舛而心酸,更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而悲愤。“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一生的时间,对陆游来说太短,不够他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够他见证国土的光复,他终究是带着不见“王师北定中原”之日的遗憾离去,留下历史的满纸叹息。

说到底,陆游的悲愤,是他对国家的爱之深、责之切,是一个渺小的个体在时代面前力不从心的无奈叹惋。

 

修辞手法——列锦

“列锦”是指在古典诗句中,全部使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通过巧妙的组合和排列,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如本诗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列锦的手法,烘托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流露出诗人对胜利战绩的激动和自豪之情,表达渴望收复失地的英雄气概。运用此手法的诗句还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

三、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①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抒怀》

②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游诸葛武侯书台》

③渭滨星霣逾千载,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④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学而习之

一、理解性默写

1、《书愤》中采用“列锦”修辞手法构成一幅幅磅礴大气、浩浩荡荡的战争画面的诗句是:“       ,        。”

2、《书愤》中,在今昔对比中抒发岁月蹉跎、壮志难酬之情的诗句是:“       ,         。”

3、《书愤》中以典明志的诗句是:“         ,          !”

 

[答案]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2020全国三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答案]

1、 C    

2、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