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到2022,中国短道终于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短道速滑项目在十九世纪80年代起源于哪个国家 1981到2022,中国短道终于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1981到2022,中国短道终于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2024-06-26 14: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只关注体育

  城市 · 赛事 · 品牌 · 传播

W

  EINING

  摘要

  东三省奠基,青岛崛起,四十一年来中国短道终于站上了家乡的赛场!

  公众号 | 互联网+体育

  作者 | 加贺

  能在家乡夺冠几乎是所有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共同的梦想,当2015年北京与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奥会成功的那一刻,他们看到了41年来排除万难坚持这项运动的意义。

  在唯美浪漫的开幕式后,北京冬奥会正式拉开大幕。从2月5日晚间7点开始,中国短道速滑队将作为东道主开启首个本土冬奥会的征程,在女子500米、男子1000米预赛过后,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2000米团体接力1\4决赛、半决赛、决赛将依次呈现,而这个项目将是中国代表团的首个冲金点!

  站在家门口的赛场上,几代短道速滑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自2002年后,中国短道速滑队可谓是中国冬季项目的王者之师,在过去拿到的13枚冬奥金牌中,有10枚都是在短道速滑项目中获得的,杨扬、李佳军、周洋、王濛纷纷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傲人的成绩。

  然而,人们只看到了现在的风光,却忘记了他们曾经遭受的苦难和轻视……

  — 1 —

   萌芽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超越》讲述了中国短道运动的发展史,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的运动员群像,从80年代黑龙江短道速滑队和2014年青岛短道速滑队两条故事线徐徐展开。

  剧中,曾是全国速度滑冰冠军的吴庆红成为新建立的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的教练,而当时这支队伍甚至连块写着“短道速滑队”的牌子都没有,受到了其他运动员的排挤。

  彼时,中国冰雪运动极为落后,而东北三省因为气候原因,很多东北人对冰雪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东北成为发展冰雪运动最舒适的“温床”。

  1981年,日本滑冰代表团访华,先后在哈尔滨、长春传授短道速滑的各项技术、规则。至此,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开始发展,初期很多运动员都是从大道项目淘汰或是转项练习短道。

  在短道之前,速度滑冰可谓是我国发展较早的冰雪运动之一,俗称大道速滑。

  大道速滑和短道速滑最显著的区别是赛道。“大道”的比赛是在周长400米的冰道上进行,而短道速滑的比赛场地面积为30×60米,椭圆形冰道每圈长111.12米。因为场地的不同,对运动员的要求也相同。

  速度滑冰主要是拼速度,运动员之间少有身体接触,因此运动员们受到意外伤害的概率较小,而短道速滑注重团队配合,战术策略,参赛运动员之间的距离很近,很容易摔倒,鞋底锋利的冰刀如果碰到旁边的运动员甚至会让其皮开肉绽。

  有短道速滑运动员表示:曾在一次比赛中,前面领滑的选手意外头朝下摔倒,后脚翘起导致冰刀正好划在他的脸上,顿时鲜血喷涌而出,只差几公分就会伤到眼睛。足以见得短道速滑是一项及其危险的运动。

  两个项目虽然同根同源,但训练内容是不同的,再加上那时装备和训练场地的落后,早期短道速滑运动员们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 2 —

   东三省奠定基础 

  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大名单中,男队由武大靖、任子威、孙龙、李文龙、张添翼;女队则由张雨婷、范可新、曲春雨、张楚桐、韩雨桐组成。

  其中,除李文龙出自青岛短道队以外,其余9人均来自东北三省,足以见得东北在短道项目上的强大,而黑龙江省尤甚。迄今为止,我国13枚冬奥会金牌中,有8枚是由黑龙江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所获得。

  包括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获得我国冬奥首金的杨扬,2014年索契冬奥会获得中国速滑项目冬奥首金的张虹,短道速滑世界冠军王濛,中国短道速滑功勋教练李琰等都是黑龙江人......

  在备战北京冬奥会周期中,黑龙江省更是加大冰雪项目人才培养力度。

  黑龙江省体育局党组书记殷昌波表示,平昌冬奥会结束后,黑龙江省冰雪运动项目累计新增3个大项6个分项,在全国各省中率先完成冬季项目布局,覆盖了冬奥会7个大项15个分项,是全国开展冬季项目数量、参与人数和地市最多的省份。

  群众基础更是黑龙江发展冰上运动的底气。

  1953年,第一届全国冰上运动会在哈尔滨举办,然而当时许多学校没有专业场地,只能在操场上浇水形成室外冰场。

  那时,黑龙江遍布野冰场。在《超越》中,教练吴庆红正是在一块野冰场中发掘后来参加长野冬奥会的天才选手郑凯新。而现实中,短道速滑世界冠军王春露和中国首位冬季项目世界冠军罗致焕都有过在野冰场飞驰的经历。

  或许正是这样的经历,成为了黑龙江人与冰雪之间的情感羁绊。

  从2016年起,每年12月20日被设立成“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活动日”,鼓励国有冰雪体育场馆、设施有序向群众免费开放。数据显示,开展6年的“赏冰乐雪”系列活动,已举办各类冬季比赛、群众冰雪活动数千项次,累计带动和影响全国8000余万人参与冰雪运动。

  七台河市是哈尔滨以东的一个小城,但它可谓是中国冬奥冠军的摇篮。包括杨扬、王濛、范可新在内,有多位短道速滑奥运冠军和十位世界冠军出自这里。

  然而这里直到2013年才拥有第一个室内冰场。

  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业余体校副校长赵小兵表示:“现在七台河公共的滑冰场也很多,虽然是群众自发浇的,但非常正规。在这些冰场,最大年龄的滑冰爱好者将近80岁,最小的小朋友只有20多个月。因为有群众基础,七台河滑冰的氛围特别浓。”

  如今,黑龙江省已连续开展40余年“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为中国冰雪运动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也通过长时间的发展为中国短道奠定了基础。

  — 3 —

   北冰南展,青岛崛起 

  东北三省的基础,让国家看到了发展冰雪运动的希望,但想要将其推广到全国仍然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尤其是在温暖的南方。

  为了促进冰雪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把冰雪运动从东北三省逐渐普及到全国,上世纪80年代末,“北冰南展西扩”战略应运而生。

  发展至今,北京、深圳、杭州、甚至香港和澳门等城市都拥有了室内冰、雪场,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逐渐提升,但竞技层面仍然无法突破。

  而短道速滑项目上,东三省依然处于垄断地位。为了打破这种垄断,在战略的驱动下,一支短道速滑队在2010年悄然建立。

  2012年第十二届冬运会上,12岁的小将李硕出战女子500米、女子1000米、女子1500米和7圈追逐的比赛,成为山东省历史上首位参加全国冬运会的运动员,她正是来自那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队伍——青岛短道速滑队。

  2010年“五一”长假后的第一天,时任中国短道队助理教练的哈尔滨人杨占宇颇感意外,因为总局冬运中心的领导询问他是否愿意去建立并执教青岛队,彼时的青岛在冰雪项目上仍然是“一张白纸”,杨占宇因此充满疑虑,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他的爱人刘晓颖,身为长春人的她曾夺得短道速滑世界冠军。

  在总局领导的劝说下,这对圈里有名的冰雪伉俪收获信心,出发前往这座“海滨城市”,然而选材问题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坎。

  刘晓颖回忆:“由于人生地不熟,速滑队的招生和推广遇到了诸多难题,很难招到心仪的队员。”最早的青岛队只有“可怜”的四名队员进行训练。在艰难的选材过程后,青岛队正式组建,而其中大部分队员是从轮滑转项的。

  短道对场地的要求也非常高。在《超越》中也体现了这一点,队伍没有专业冰场,只能租用商业冰场进行训练,同时也没有资金购买优质的冰刀和护具。

  然而,从教练到队员仍然保持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或许是青岛最后能成为短道速滑强市最重要的一点。在多年努力下,青岛目前拥有冰雪运动场所13家,包括雪场9家、冰场4家。

  条件艰苦丝毫没有阻挡青岛队为国家输送人才。入选国家队的“00后”小将于松楠和李文龙都是杨占宇夫妇在刚建队时练出来的苗子,特别是李文龙。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大名单中,只有李文龙一个东三省以外的选手,也是山东省首位参加冬奥的运动员。

  从李硕首次参加冬运会,再到李文龙首次参加冬奥,短道项目就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超越和发展。深耕十余年,青岛队终于有了挑战东三省的资本。

  目前,青岛短道速滑队共有35名队员,其中14人入选各级国家集训队,两人取得世界杯冠军、10余人问鼎全国比赛、8人获得青少年金牌。去年的2020-2021赛季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男子500米决赛上,于松楠甚至战胜了奥运冠军——黑龙江人武大靖获得金牌。

  在参加北京冬奥名额选拔上,于松楠、李文龙,和另一个青岛名将安凯都有机会入选最后的名单。

  然而,竞技体育毕竟是残酷的。最终只有李文龙最终能够代表青岛短道站在北京冬奥的赛场上,每个项目的冠军也只能有一个,但是却是许许多多的人不断沉淀和累积的结果。

  最终首金能否如期而至,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