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短道速滑判罚!看完之后你的眼睛也是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短道速滑终点蓝线是什么意思 一文读懂短道速滑判罚!看完之后你的眼睛也是尺

一文读懂短道速滑判罚!看完之后你的眼睛也是尺

2024-04-29 2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北京时间2月10日,短道可以说是冬奥会最受中国观众关注的项目。北京冬奥会中,裁判们严格公正的判罚也让比赛中出现了许多组组都有人吃钢笔(PEN,判罚Penalty的缩写)的情况。有时作为观众,对于场上发生了什么样的犯规并不是十分清楚,但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在下次看比赛时像王濛一样自信地说出“我的眼睛就是尺”。

首先,熟悉一下犯规代码。

短道速滑犯规代码由一个字母和一个数字组成,子母代表位置,数字代表犯规的内容。

位置:

短道速滑的赛道包括直道和弯道,弯道区域有七个标志块,据此可以分为四个区域:

S:直道(in the straight):从上一个弯道最后一个标志块到下一个弯道的第二个标志块。直道又分为直道和直道末端,前者从上一个弯道最后一个标志块到下一个弯道第一个标志块前约2米的位置,后者从该位置到第二个标志块。

展开剩余88%

C:弯道(in the corner):从弯道第二个标志块到弯道结束。

ST:起点(at the start):从起点到第一个弯道结束。

F:终点(at the finish):从最后一个弯道结束到终点。

内容:

数字代表的内容包括动作、方向和是否产生了接触,1-5的数字代表的内容在各个位置都相同。

1:变线/从外侧向内侧/引起接触

2:变线/从内侧向外侧/引起接触

3:手臂阻挡

4:手臂推人

5:从后面推人/引起接触

由此,字母和数字就组成了犯规代码,例如ST1意思即为在直道从外侧向内侧变线引起接触;C5意思即为在弯道从后面推人引起接触。

另外,还有在某些位置特有的犯规代码:

S6:直道末端/违规晚超/引起接触

S7:直道末端/违规开闭/引起接触

ST6:起点/二次抢跑

F6:终点/危险冲刺

OF1:直道末端/偏离赛道

OF2:弯道/偏离赛道

EQP:没有穿戴强制要求的装备

ASS:寻求帮助

选手犯规时,会受到判罚,严重时会收到黄牌(YC)甚至红牌(RC),黄牌和红牌又分为以下几种:

YC-B:危险行为

YC-2:在一场比赛中被判犯规两次

YC-LAP:妨碍比赛(选手被套圈时没有保持在外侧,影响内道选手)

RC-B:极度危险行为

RC-COC:违反行为准则

RC-LAP:妨碍比赛

有些时候,场上可能出现了争议行为,此时可能双方都判罚,也可能没有判罚。

V-SR:双方都负有责任,没有判罚。此时需要同时展示视频和图片的画面。

V-NP:没有判罚。此时需要展示图片,不需要展示视频画面。

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犯规中,3、4、5代表的动作很好理解,但是1、2中怎样的变线是合规的,怎样的变线会造成犯规,什么时候可以超越,则让人头大。实际上,在短道速滑的规则中,对于这些内容都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定。

总而言之,在短道速滑赛场上,运动员在超越时应该为自己的超越行为负责,不影响其他运动员的滑行。选手可以在直道向内或者向外改变自己的滑行路线,但不能在直道末端进行,且变线时腰部位置必须超过旁边运动员的头部,当两名选手处于并行位置时,不能变线。以下是各判罚的详细解释。

直道:

在直道区域内,有一条本赛季新增的蓝线,连接上一个弯道的最后一个标志块到下一个弯道的第一个标志块。这条蓝线为判断直道的犯规提供了标准。

如果两名选手在蓝线外并行,外侧的选手不能向内变线将内侧选手挤入蓝线内,否则会造成S1犯规(变线/从外侧向内侧/引起接触)。

如果一名选手在蓝线内、另一名选手在蓝线外并行,内侧选手不能向外变线,如果在直道末端内侧选手仍然不能完成超越,应该放慢速度滑到外侧选手的身后,否则会造成S2犯规(变线/从内侧向外侧/引起接触)。

在2月7日的1000米决赛中,可以看出匈牙利选手刘少林处于蓝线内,与蓝线外的任子威并行,此时他直接向外变线造成和任子威接触,因此被判S2犯规。

在直道末端,滑在后面的选手不能上前和在前面的选手并行,如果要在这个区域超越,必须直接超到在前选手的前方,不引发接触,否则会造成S6犯规(直道末端/违规晚超/引起接触)。

在2月7日的1000米半决赛中,可以看出几名选手处于直道末端的位置,此时韩国选手黄大宪从后上前和外侧两名中国选手并行,因此被判S6犯规。

在这个区域,如果选手突然向外偏离原来的滑行线路,导致在后方的选手上前并行,此时外侧选手不能向内回到原来线路引发接触,否则会造成S7犯规(直道末端/违规开闭/引起接触)。

弯道:

在弯道区域内,并行的选手需要一直保持各自的线路,外侧选手要保持在外侧,否则会造成C1犯规,内侧选手不能向外滑行阻碍外侧选手的线路,否则会造成C2犯规。

选手如果滑进标志块之内导致滑行距离缩短,会导致偏离赛道的犯规,发生在直道末端时为OF1犯规(直道末端/偏离赛道),发生在弯道时为OF2犯规(弯道/偏离赛道)。但该规定有一些例外:如果选手在直道摔倒,起身时滑到了标志块内侧不算犯规;如果选手为了避让摔倒的选手滑到了标志块内侧也不算犯规。

起点:

起点的基本规则与上述内容相似。外侧并行选手不能向内变线,否则会造成ST1犯规。内侧并行选手不能向外变线,否则会造成ST2犯规。

起点处还有一些额外规则:如果发生踢刀或者第一个弯道有人摔倒导致比赛召回重赛,第一次出发时存在的犯规行为仍会被判罚。

如果在内道起跑的选手因为外道选手加速起跑,受到严重挤压导致偏离赛道滑进标志块、摔倒或者踢刀,应该召回重赛,此时可能没有判罚,也可能判罚外道选手。

终点:

起点的基本规则与上述内容相似。处于领先位置的选手可以变线。但并行时外侧选手不能向内变线,否则会造成F1犯规,内侧选手不能向外变线,否则会造成F2犯规。

在2月7日的1000米决赛中,可以看出匈牙利选手刘少林在终点前伸手阻挡旁边的任子威,因此被判F3犯规(终点/手臂阻挡),并且因为两次犯规判罚收下黄牌。

短道速滑冲线时以冰刀越过终点的时间为准,选手可以尽力把冰刀伸向终点,但必须保持身体控制,不能妨碍其他选手。除非是受人影响摔倒,选手不能把冰刀踢出去或者直接摔出去冲线,否则会造成F6犯规(终点/危险冲刺)。

接力:

在接力(Relay)项目中,还有额外的一组犯规代码,以R开头。

R1:没有交接

R2:违规交接

R3:场内队员阻挡接力(For Blocking by Infield Skater)

R4:额外队员上道产生阻挡(For Extra Team Skater on the Track | Causing Obstruction)

R5:交接时变线产生接触或阻挡

R6:交接时违规腿部阻挡

接力赛中,选手一般推动下一名选手的下背部完成交接,在特殊情况下,任何的身体接触也可视作交接,如果没有接触会造成R1犯规。除非摔倒,比赛最后的两圈必须由统一位选手完成,最后一次交接需要在红线之前开始,否则会造成R2犯规。交接时,如果在赛道内休息区域的选手,阻挡了同在赛道内正要上道接棒的选手,就会造成R3犯规。如果本应该在赛道之内的休息区域的选手出现在赛道上妨碍了比赛,就会造成R4犯规。在交接时,只能把下一名队员向前推,不能往旁边推,队员上道和下道时也不能妨碍其他队伍,否则会造成R5犯规。交接时选手不能伸腿妨碍其他队伍,否则会造成R6犯规。

直道 选手 标志块 弯道 变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