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那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的广义逻辑未必为真,但只要能够自洽就是好的。感而不知是“意志”?感而不应是“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真4k指的是什么 既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那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的广义逻辑未必为真,但只要能够自洽就是好的。感而不知是“意志”?感而不应是“美”?

既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那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的广义逻辑未必为真,但只要能够自洽就是好的。感而不知是“意志”?感而不应是“美”?

2023-03-21 15: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物演通论》哲学原理俯瞰过往哲学体系9:解析狭义逻辑与广义逻辑

狭义逻辑的狭隘性此前所有哲学家只要用逻辑,全都指推理思维这个狭义。感应属性如何解读世界可是前面我在西方哲学课里简单讲述过,我说,你的视觉、你的感官、你的感性,何尝没有逻辑。你的视觉给你输入的是一大堆光量子,你的听觉给你输入的是一系列震动波,你怎么把它(光量子、震动波)整顿成有声有色的世界图景。这就好比电脑,你给它输入的只是0和1,可是它最终出来的是非常具象的游戏画面。为什么?因为它后面有一个逻辑编程。感应属性背后的广义逻辑关系那你的感性,在你的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它的里面也有一个逻辑,只不过这个逻辑你调不出来而已。所以,我们把理性逻辑下面一定有知性逻辑,知性逻辑下面一定有一个感性逻辑,只不过你调动不出来而已,甚至感性之下还有一个感应逻辑。比如,负电荷遇到正质子,它其实也是有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关系的,于是我们就把狭义逻辑,打通为广义逻辑。大家注意,(广义逻辑)这个概念为什么特别重要第一,它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力,不是无端发生的,它是一个渐增量。第二,它说明我们的感知通道,虽然不能得真,但是它的感知通道以依赖模型的方式、可以达成和外界事物的模拟性或者虚拟性对应。所以,我在书里会讨论广义逻辑通洽或广义逻辑融洽,也就是在广义逻辑上,你的感性、知性、理性,在整个逻辑上是融洽系统、是自洽状态的时候,它(自洽、融洽)就是正确的第一指标。

广义逻辑通洽为什么要从怀疑开始,到新模型的通洽结束?

广义逻辑失洽与融洽大家回想,我谈正确的三洽,如果你的广义逻辑失洽,那么它就标志着,你现在进入代偿不满足状态,在感知上就表达为“疑”,怀疑就出现了。怀疑出现就寻求新的信息整顿模型,再度达成广义逻辑通洽,于是又达成存在阈满足,于是又获得一次真理。所以广义逻辑这个概念的提出,才有效回答了(两个问题):我们的感知不真,却为什么感知有效,依赖模型的实在论(类似于实践论),为什么在虚拟对应关系上能够成立,这个问题才得到最有效的说明。

Tim的个人思考

这部分理解起来十分吃力,为什么广义逻辑不为真,但却依然能够逻辑自洽?

广义逻辑vs狭义逻辑,人类的思想、精神是感应属性的延伸也就是说,感性何尝没有逻辑,不是说逻辑特指推理思维本身,人类的感知(能力)背后也是有层层逻辑体系在支撑。比如感应属性-感应逻辑、感性属性-感性逻辑、知性属性-感知逻辑、理性属性-理性逻辑,所以,并不能只把理性逻辑当做逻辑,而把其他感性逻辑不当逻辑。因此,整个感应体系都应当归于广义的逻辑体系中。这个层面还不是王东岳先生想要讨论的关键,而关键在于人类在无法感知本真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通过广义逻辑让自己生存下去。广义逻辑的融洽vs失洽,广义逻辑在求存上表达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在虚拟对应关系上成立广义逻辑也是需要依赖于模型,而这里建立的模型不是事物的本真,而是现实世界的模拟性、虚拟性对应。这种虚拟性对应相当于是一种投射,人类用自己构建起来的世界观、宇宙观去感知、理解整个世界、宇宙的规律,虽然不是本真,但只要能够自洽,就能够维持生存的稳定。所以,未必逻辑模型一定是真,但只要能够真实的投射现实世界的规律,只要能自洽就算是达到求存的条件。

《物演通论》哲学原理俯瞰过往哲学体系10:非真感知的逻辑三洽

判断感知有效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我们的感知不是真知,那么我们就永远得不到真理。那么我们凭什么来确定,我们的感知有效,或者我们的感知正确,或者说代偿满足,这个判断(感知有效)的唯一标准就是逻辑三洽。自洽自洽包括两个概念,狭义逻辑自洽和广义逻辑自洽。他洽跟你不能否证的其他逻辑系统通洽。续洽对新出现的信息量能够整合而不发生矛盾。

意志论

《物演通论》哲学原理俯瞰过往哲学体系11:揭示真理的趋势

真理的趋势是越来越背离,而不是越来越靠近为什么不是从相对真理的长河逼近绝对真理,反而是绝对真理的背离趋势。就是我们的感知过程,不是越来越真了,而是越来越失真了。感知属性增益我在哲学课上做过一个简单讲解,我再这里重复一下:既然我们的感知不是真空的孔道,我们是通过我们的感应属性,或者叫感知属性捕捉对象对应的可感属性。那么你是感知属性量越大,你捕捉对象的信息量才越大。原始感应属性:物理感应电子感应质子,它的主观属性只是一个负电荷,主观属性极低。于是它捕捉的质子的信息量也就极低,只能捕捉质子的正电荷。而质子的质量、形状、颜色,它都不能捕捉。高级感应属性:感性感应那么后来到了人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知性、理性、逻辑,如此之多的感知属性,层层对对象扭曲,你之所以捕捉的信息量增大,是因为你的主观属性量增大。什么是真理而我们所说的真理,符合论真理含义是,剔除主观性而得到对象的、那个纯粹的对象,我们把它叫真理。感知属性的主观性是与真理背离的关键可你获得对象的方式,偏偏是通过感知属性,也就是主观性的增量,获得信息的增量。而任何获知信息的过程,又是一个耦合扭曲的过程。因此在逻辑上,你的感知信息量越大,你的扭曲绝对值一定也越大。这是不是在逻辑上是非常贯通的,因此你的感知一定不是越来越逼近本真,而是一定越来越扭曲本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人类今天的知识越来越迷茫,最高级的知识、越新的科学认知,被证伪的速度越快,人类感知总体趋向于迷茫化,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Tim的个人思考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人类的感知属性与真理是背离趋势的,人类的感知属性增益越强、与真理的背离就越严重。

因为,人类的感知属性是对现实世界、本真的主观扭曲,而通过建立这种能够自洽的虚拟投射模型,来使人们达到自洽的求存状态。

所以,人类感知的信息量越多,也就是扭曲的信息越多,离本真就越远。

意志论

《物演通论》哲学原理俯瞰过往哲学体系12:阐明什么叫意志论、什么叫美

如何理解意志要想理解意志,你就必须要理解分化律在感应属性上的作用。也就是感应属性本身竟然被分化,分化为感、知、应,感和应分开了。你感知到一个东西,你到能真正依存它,还有一个极大的距离,而且这个(感与依存)距离会随着感应代偿的发展而越来越大。应、这个东西,就是意志这个东西在人类表达的应的代偿增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无法再表述,大家读书(《物演通论》)。如何理解美由于随着感应属性的增加,感和应逐步分离,我们的感知对象却逐步增多。我们在单位时间只能依存一个对象。但所有意识不能依存的对象,都是我们的生存条件。我们既不能当时马上依存它,也就是不能应它。但是我们同时又不能让它和我们失离。这个感而不应的状态,叫美。所以,美仅仅是一个求存的精神属性,是感应分离的产物。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大家也得去读书(《物演通论》)。它第一次从最深处说明美是什么?它绝不是一个精神奢侈品,它是一个求存精神反应的一个感而未应的状态的牵挂。我在这里只是想表述,我们用递弱代偿原理的分化律,可以清楚地讲明精神哲学,既往很难说明的诸多复杂的哲学问题。

总结

根据先生的总结,《物演通论》哲学解决了精神哲学上的12大问题,为哲学世界贡献了一个套思维演绎。

下节课,先生讲探讨人类文明的趋势。

为什么人类文明将面临危机,且听先生一一分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