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笔记︱肛管的结构,我们用精美的图片来解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直肠结构图痔疮图 医学笔记︱肛管的结构,我们用精美的图片来解释!

医学笔记︱肛管的结构,我们用精美的图片来解释!

2024-02-23 20: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2):肛门内括约肌↑↑↑

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之间有外纵肌延长的肌间中隔,该肌间中隔的肌束呈腱状和内括约肌紧密愈合,其下端分散在坐骨直肠窝的脂肪组织内,如下图(3)↓↓↓。

图(3):肛门内外括约肌的肌间中隔分散在坐骨直肠窝的脂肪组织内↑↑↑

突起状纤维从腱状的肌间中隔延伸向内腔,通过内括约肌到达肛管黏膜下。尤其在齿状线附近,这个纤维连接到黏膜固有层,使这个部分固定在肌层,肌间中隔和外括约肌间比较疏松。从后方入路,切开肛管之际容易切开外括约肌。从上述图片内,可见被肌间中隔包缠着的肛管。

肛管黏膜下静脉发达,另外覆盖肛管内面黏膜性质多样。从头侧开始,顺次为首先通常直肠黏膜的柱状上皮;在肛管—直肠线(ano-rectal line;肛直线),变为复层立方上皮也就是泄殖腔或穴肛( cloaca)上皮。肛管—直肠线如下图(4)、(5)所示↓↓↓;肛管黏膜下静脉发达,如下图(6)所示↓↓↓。

图(4):肛管—直肠线(示意图)↑↑↑

图(5):肛管—直肠线(标本图,红线)↑↑↑

图(6):肛管粘膜下层静脉丛↑↑↑

扒开肛管口观察内面,可以容易确认肛管—直肠线。一般认为这个线随着年龄增加向头侧移动。需要强调的是,连接肛窦下端(肛瓣下端)的线为齿状线,如下图(7)所示↓↓↓。

图(7):齿状线(示意图)↑↑↑

这里内复层立方上皮变为复层扁平上皮。齿状线的位置和这里黏膜性质不随年龄变化,由于痔疮病和肛裂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形。不过,由于恒常性的固定位置的缘故,我们通常用齿状线作为直肠病变距离测定的标准点。

另外,肛腺、肛门导管开口在肛门瓣上,肛门腺是到黏膜下短的单一腺体,与此相反肛门导管具有分支,也有时越过括约肌层,到达坐骨直肠窝内。

最后,我们划一下本推文的重点内容,如下图(8)↓↓↓。如果可以,请大家在文末为本推文点个“在看”。

图(8):肛管的解剖↑↑↑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孙锋医生】

征 稿 启 事

“医学方”始终致力于服务“医学人”,将最前沿、最有价值的临床、科研原创文章推送给各位临床医师、科研人员。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