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手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监督督导的作用有哪些呢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手册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手册

2023-04-06 16: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 录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一、心理健康

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1、心理健康

2、心理不健康

3、异常心理

三、判断心理正常与否的原则

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4、四种心理情况的鉴别分析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适应性问题

1、生活上的不适应

2、学习上的不适应

二、人际交往问题

1、自卑心理

2、孤独心理

3、嫉妒心理

4、猜疑心理

5、报复心理

三、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四、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五、情绪问题

1、抑郁 -

2、焦虑

3、易怒

4、嫉妒

5、冷漠

六、人格问题

七、网络成瘾问题

八、认知偏差问题

1、自傲

2、自卑

3、虚荣心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一、抑郁症

二、焦虑症

三、恐怖症

1、广场恐怖症

2、社交恐怖症

3、特殊恐怖症

四、强迫症

1、强迫观念

2、强迫行为

五、神经衰弱

朋辈心理辅导的基础知识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原则

三、朋辈心理辅导的特征

四、朋辈心理辅导的伦理守则

五、朋辈心理辅导的能力要求

六、朋辈心理辅导的常用方法

你不了解的心理咨询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二、我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吗

三、关于心理咨询有哪些误区

中原工学院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简介

一、机构

二、心理咨询师

心理书籍推荐

心理电影推荐

知识新天地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一、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既能适当地评价自我、接受自我,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既能适应自己所面临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现实环境,又能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我节制和调控能力,并在认知功能、情绪反应活动和意志行为方面都能处在比较积极的状态。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从静态角度看,它是一种心理状态,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从动态角度看,它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2、心理不健康

当心理活动变得相对失衡,而且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起到负面作用,这时的心理活动便称为不健康状态。不健康心理活动涵盖一切偏离常模或丧失常规功能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可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异常心理

异常心理是指各种类型的心理障碍。

三、判断心理正常与否的原则 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因此任何心理、行为活动,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类的心理活动即认知过程、情感体验、意志行为等,应该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由此,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特征是一个人在长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的习惯方式,并具有一定稳定性,一般没有重大变化是不会改变的。

4、四种心理情况的鉴别分析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适应性问题 1、生活上的不适应

主要表现为:作息时间和学校管理方式的不适应;学生之间不同的个性和生活习惯也容易产生沟通障碍;独立能力欠缺,有些同学容易产生孤独、自卑心理,体现为不愿与他人交往,过分思念家乡及亲人等。由于生活上的适应不良,学生易产生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焦虑、恐惧、自卑等身心问题。

2、学习上的不适应

大学生在学业上的主要问题包括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式的不适应等。

二、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自卑心理

平常的表现是忧郁、悲观、孤僻。社交自卑是指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它容易使人孤立、离群、丧失信心。通常社交自卑感严重的人,大多性格内向,他们感情脆弱、体验深刻、多愁善感,常常自惭形秽,经受不起刺激。

2、孤独心理

一种经常独处或受到孤立而很少与人接触后产生的孤单、无依靠的心理。长期的孤独心理会使人心情郁闷、精神抑郁、性格古怪,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3、嫉妒心理

在社会生活中,人总会不自觉地在多方面与他人比较。当发现自己的才能、机遇、名誉、地位不如他人时,便会产生一种羞愧、怨恨、愤怒相混合的复杂的心理。

4、猜疑心理

是由主观推测而产生不信任的一种复杂的不良心理。猜疑心理重的人常常疑心重重,总觉着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

5、报复心理

是指在社交活动中受到挫折的人主动攻击给自己造成挫折的人,以发泄自己内心的怨恨与不满。一般性格暴躁、情绪易激动的人容易产生报复心理。

三、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时下的大学校园,恋爱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恋爱,在满足大学生情感需要的同时,也给部分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大学生有时难以把握住自己的情感,易冲动,也很容易走极端。当前大学生恋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低龄化、公开化、从众心理、轻率心理、逃避心理等。

一些大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由于心理不成熟、缺乏爱的能力,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爱情、难以理智处理恋爱问题,往往饱受单恋、恋爱中的矛盾以及失恋等情感之苦。面对情感困惑,又欠缺自我调适的能力、情绪低落、内心痛苦,个别大学生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自杀(伤)人、杀(伤)人。

性心理问题,指对性知识的兴趣,对异性的爱慕,性欲望、性幻想、性冲动以及自慰行为等。因匮乏科学的性知识,一些学生常常陷入苦闷和彷徨之中。

有些大学生对“性”持有不正确的认识,视性是下流的、肮脏的、见不得人的、难以启齿的等等。这种性认识往往会导致情感、性态度的过敏、禁忌、矛盾、冲突。这种性认知、性情感、性态度的偏差,既是一种不健康心理的表现,亦是引起一系列性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四、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大学生生涯规划中最常见的心理困惑就是目标不明确,心理茫然。日本著名思想家池田大作说:“对于人类来说,没有比为使命而活着更可贵的了。同时,也没有比不知道为何生存更空虚的了。”为什么上大学?大学四年的目标是什么?很多学生并不能具体、明确地回答这个对大学生活至关重要的问题,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是茫然。没有目标,或是目标模糊,因而学习生活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干劲。职业选择方面的心理问题往往出现在高年级学生中,经过三年或者四年的刻苦努力,总希望让自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会考虑个人理想、收入多少、社会声望、工作条件、发展前途等因素,而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很多大学生在校时一心只读圣贤书,与社会接触少,对社会缺乏真正地了解,这些情况导致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觉得不遂人愿,与自己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从而感到失落不安、彷徨和焦虑。

五、情绪问题 1、抑郁

抑郁是大学生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主要表现为对事情悲观失望、消沉愁闷、郁郁寡欢等。抑郁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现,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会产生忧郁情绪。

2、焦虑

这里的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是由模糊的危险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强烈的、持久地、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或心理状态。主要伴以紧张、恐惧的情绪,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变化。常见有考试焦虑,择业焦虑,社交焦虑等。

3、易怒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自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愤怒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违背,或因愿望无法实现时,人们内心产生的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易怒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激动得暴跳如雷,甚至动手伤人;有的因人际协调受阻而怒不可遏、恶语伤人;有的因别人的观点或意见与自己相左而恼羞成怒。

4、嫉妒

嫉妒是对他人比自己优越而产生的不愉快,并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愤怒心理。这种心理对人对己均无好处。嫉妒多见于有才能但无争胜好强而心胸狭窄的人。想成功但又不愿付出努力的人。嫉妒对象多指向与自己不相上下或稍高于自己的熟悉同学、朋友和周围的其他人,对于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则不产生嫉妒。嫉妒心理的人一旦发现别人超过自己就会产生怨恨或者愤怒情绪,这种情绪一旦成为行为,就会制造谣言、设置障碍、挑拨离间、寻机报复,以求从另一个角度去击败对方并力图让自己心安理得可实际、上他们心理也得不到安宁。所以嫉妒心理是阻碍进步,影响团结,最终危害自身健康的消极情绪。

5、冷漠

冷漠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漠不关心、反应冷淡。如有的大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对集体和同学态度冷漠,对自己命运、国家大事等漠然置之。似乎已看破红尘、超凡脱俗。于是,把自己游离在社会群体之外,独来独往,对各种刺激无动于衷。这种冷漠的情绪状态,多是压抑内心情感倾向的一种消极逃避反应。具有这种情绪的人表面上虽然表现为平静、冷淡,但内心却往往有强烈的痛苦、孤寂和压抑感。

六、人格问题

大学生中出现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地盲目自卑、狂妄自大、病态恐惧、极度倔强、刻板固执、过分追求完美等,主要有反社会型、偏执型、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自恋型、焦虑型等人格障碍。

七、网络成瘾问题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综合征、网迷等,是指过度使用和依赖互联网所引起的心理、精神、躯体等一系列综合症状。主要有四种类型: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网络色情成瘾和网络信息下载成瘾

八、认知偏差问题

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容易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傲

自傲是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自我认知。自傲者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处处表现自己,对自身的长处无限夸大,炫耀自己、对他人容易指责和怪罪,挑三拣四,盛气凌人。好像自己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别人全是缺点没优点。自傲不仅会导致学生人际关系不协调、社会适应不良,而且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健康发展。

2、自卑

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所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不少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心理,或认为自己其貌不扬,担心被人歧视;或认为自己天资愚钝,将来不能成器,对未来缺乏自信;或认为自己出身贫寒,担心被人看不起等等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在他们身上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自鄙、自怨、自馁、自弃等心理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卑实际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只是这种“防御”是消极的。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主动地去与别人交往。渐渐地会从疏远别人、自我孤独发展到自我封闭,与周围的人形成一道无形的高墙,这种情况又会使别人对自己形成不良的看法,更会远离和回避自己,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

3、虚荣心

虚荣心就是以不适应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耀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的条件,最后造成危害。在强烈的虚荣心指使下,有时会产生可怕的动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虚荣心的产生与人的需求有关。一个人的需要应当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相符合,否则就要通过不适当的手段来获得满足,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达到自尊心的满足就产生虚荣心。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一、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为“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伴有感受、一起来聊情绪以及本能内驱力障碍的心理抑郁症疾病,同时伴有认知和行为改变。病程为发作性,间歇期精神状态可以正常,不遗留明显的人格障碍,其发病率为0.6%~0.9%,类型包括抑郁症、季节性情感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此外,较为普遍分类有产后抑郁、老年抑郁。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

1、持续的情绪低落。觉得空虚,没有价值感。这里的“持续”,其意义更多指每天都如此。

2、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

3、食欲激增/丧失,体重明显变化。体重在一个月内有超过5%的显著变化,个体有时不曾觉察。

4、睡眠问题,失眠/嗜睡。入睡困难;睡眠浅,夜里反复醒来;早醒无法入睡,凌晨3、4点钟醒来,只能清醒到天明。

5、行为发生改变(烦躁/行动缓慢)容易烦躁,行动和思维变得迟缓。

6、容易疲劳,没精神。

7、自我评价低,消极思维。

8、有死亡的念头。反复出现自伤、自杀的想法。

以上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两周,请一定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二、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无明显原因的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紧张,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致,焦虑程度也与现实事件不相符合。

焦虑症分类与症状表现:

1、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又称为“惊恐发作”,基本特征是反复发作的严重焦虑,发作不限于某一特殊情境或特殊场合,因而难以预料。症状因人而异,常有突发的心悸、胸闷、眩晕感和窒息感,几乎所有的惊恐发作者都会出现死亡恐惧感,或害怕失去控制,或害怕发疯,部分患者会出现冒冷汗、手抖、站立不稳的症状。

2、广泛性焦虑障碍(慢性焦虑症)。基本特征为广泛和持续的焦虑,表现为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伴有一系列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胸闷、口干和尿频等,同时还伴有显著的肌肉紧张和运动性不安。当事人容易紧张,外表常显得面容焦虑、眉头紧锁、姿势紧张、手足多汗并伴有震颤等。

焦虑症和抑郁症常有共病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个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障碍或疾病。焦虑症和抑郁症都存在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障碍、情绪易激惹和精力减退等症状。

三、恐怖症

恐怖症又称为“恐怖性焦虑障碍”,指接触到某种特定事物或特定物体、处境或活动时,产生持续的、不必要的、强烈的恐惧情绪,当事人采取回避行为,并伴有焦虑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其特点是:

1、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

2、患者感到痛苦,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3、对所怕处境尽量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恐怖症分类与症状表现。

1、广场恐怖症

最初主要描述对广场感到恐怖,现在已不限于广场,还包括对人群拥挤的场合、商店、剧院、车厢或船舱等感到恐怖,也包括害怕空旷地方,害怕离家或独自一人在家。女性多见,常见症状是恐惧不安和焦虑情绪,伴有植物神经功能激活的表现,严重时出现惊恐发作及回避行为,有立即从恐怖环境中逃走的行为。

2、社交恐怖症

这种类型多发生于青少年,表现为害怕被人审视,回避社会情境。如在公共场合吃饭、讲话或与异性交谈时会感到紧张不安,害怕被人注视,出现面红、心慌、震颤、出汗和头晕等症状,重者回避一切社交场合,自卑感重。

3、特殊恐怖症

这是对特殊物体或情境产生不合理的恐惧感,如接近某些动物、登高、雷雨、黑暗、出血、害怕某些疾病等,接触特殊的对象和场合时会感到焦虑,甚至惊恐发作,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跳、出汗、头晕等。特殊恐怖症多起于儿童期,与其早年生活经历中所遭受过的某种威胁情景有关。

四、强迫症

强迫性神经症,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是以无法摆脱的、反复出现的观念和行为为特征的。强迫症的特点就是有意识地自我强迫和自我强迫同时存在,其症状来源于自我,并非外力所致,当事人深感苦恼,求治心切。病程迁延的强迫症可以表现出以仪式化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轻的现象,但此时的社会功能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

强迫症的症状表现

1、强迫观念

这是一种思维障碍,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及冲动念头,力图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紧张烦恼和焦虑不安,并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常见有强迫怀疑、回忆、联想、意象,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魔术性思维等。

2、强迫行为

是继发于强迫观念的行为,反复地做一种无意义的行为,明知无意义却非做不可,做后能消除紧张,一会儿又感到不舒服、焦虑,非要再做不可。常见有强迫洁癖、检查、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五、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类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伴有情绪烦恼和心身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这是由于大脑长期处于紧张与压力所致。症状时轻时重,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神经衰弱的症状表现

1、与精神易兴奋相关的精神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过敏。畏光,喜静,学习、工作易疲劳。

2、情绪表现易烦恼,易激惹,易紧张。情绪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对称。

3、躯体易疼痛,难以入睡、多梦易醒。常有紧张性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脏功能障碍等。

当你遇到以上任何一类问题,通过自身的调整仍然不能改变情况,请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朋辈心理辅导的基础知识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受训或者接受过督导的学生对前来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同学,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原则

朋辈心理辅导的原则是助人自助。

三、朋辈心理辅导的特征

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普遍性;简便有效性;直接干预性。

四、朋辈心理辅导的伦理守则

乐意履行义务;能够保守秘密;具有道德感和法律意识;具备转介能力(发现以自己能力无法解决问题时,把求助者转介给更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五、朋辈心理辅导的能力要求

人际沟通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记忆能力。

六、朋辈心理辅导的常用方法

1、无条件积极关注

2、聆听

3、共情一同理心

4、自我表露技术

5、陪伴

你不了解的心理咨询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专业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咨询者的协商、交谈和指导过程,借助各种符号系统帮助当事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重建人格,从而达到自强自立、增进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二、我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吗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困扰,这是很难避免的,但问题能否解决则因人而异的。如果一个人所面临的困扰长期得不到解决,积累起来,就极有可能出现各种心身不适,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障碍。如果你有长时间困扰自己的问题,那么你就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三、关于心理咨询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我的心理素质好,不需要心理咨询

无论你多么的坚强、聪明、正直、热情和博学多识,你都很难百分百地了解自己,你需要从其他人那里认识自己。你不会每时每刻地反省自己,也不可能始终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审视自己。心理咨询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不变形地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正确的了解自己可以扬长避短,促进人生发展与成功。

误区二: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去做心理咨询很丢人

其实,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者是存在心理困扰的亚健康人群,并不是人们常误会的“病态人群”。而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才是例如精神分裂症等患者的病态人群。就如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休息、锻炼和保健。就心理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相反,却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

误区三:心理咨询可以一次性地解决问题

许多初次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都幻想心理咨询师能够一次把自己长期的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远离烦恼与困惑,还我轻松心情与振奋的斗志。心理咨询是帮助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是提供一些正确认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由求助者本人多次具体实践才能解决。

误区四:心理咨询师能看透我的想法,知道我的过去和未来

咨询师除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一般人不同外,并无其他特别之处。心理医生有经过训练的良好观察力,知道心理活动的科学规律并有非常客观的逻辑分析能力,可以判断某些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但这一切都必须来自真实、客观、全面的资料,以来访者提供的问题做基础才能对其有所帮助。

误区五:心理咨询就是简单地聊天

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这完全不同于朋友聊天、亲友的劝解安慰、老师的教育、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

中原工学院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简介 一、机构

中原工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是我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专业机构,在学校党委、校行政和学生处的领导下,为全校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工作范围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为前来预约咨询的来访者提供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对心理委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指导大学生心理联合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中心目前拥有多名具有国家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人员,本着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运用心理咨询的专业技术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为面临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以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组织团体互助训练、心理沙龙、心理讲座、心理征文征图比赛、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提高学生关注自我发展和应对挫折调控情绪的能力,帮助和指导同学们解决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就业择业、个人发展和成长中的心理困扰,以及养成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心理咨询室每个工作日都开放,同学们可以打电话预约咨询时间,亦可以到各学院心理辅导站(地址: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寻求帮助。

二、心理咨询师

        陈慧,女,中原工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近二十年来,一直从事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在应对新生入学适应、人际关系、情绪情感问题、学习问题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的工作经验。

张玲,女,1981年生,河南大学教育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2017年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孙爽,曾经任职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自从2013年接触心理学,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以及心理学领域内多位专家的指导。于2014年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又于2015年获得获得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擅长领域:个人成长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情绪问题等。

 

       杨明,男,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先后在《卫生研究》、《现代预防医学》、《中国健康教育》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

彭竹琴,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990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13年开始接受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和学习,2015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培训工作。

 

          屈智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热爱心理学和心理咨询行业,专业兴趣广泛。认真聆听,真诚陪伴,期待与他人真正相遇。

 

丁国芳,女,1996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教育实践工作多年,对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与调节、自我探索与个人成长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王雪芳,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育学硕士,毕业于河南大学。现任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主要讲授《音乐与心理》、《大数据心理学》等通识课程。对于干部素养指导、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咨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安榜,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生,201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对于恋爱、学业、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咨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张媛媛,1977年9月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01年7月进入学生处工作 ,现任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有较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擅长大学生学习、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心理咨询。

 

师莹,女,1982年9月生,汉族,河南潢川人。2010年6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学心理学方向,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2000年9月参加工作,2010年10月到我校教学评估中心、高教研究所部门工作,2013年4月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心部门工作,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任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办公室副主任,2017年7月至今任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心质量科科长。

 

刘冰,女,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生,2010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2月进入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担任思想政治辅导员,现担任软件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团总支书记,对学生干部培养、习惯养成等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李福华,女,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材料与化工学院团总支书记,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曾任专职老师。

 

 

海松梅,中原工学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法学学士、管理学学硕士,副教授,中原工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工会副主席女工委员会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海松梅副教授长期从事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承担有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通识课,研究生的科技哲学专业学位课和学术道德教育课,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工作经验。发表相关学科学术论文20多篇,作为副主编出版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两部。主持和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社科重点项目1项,省决策招标项目4项,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0项。科研成果中获得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一等奖2项,其他厅级一等奖4项。自2004年起,在高校从事个体心理咨询、教学等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兼职心理咨询员。为大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和《公关心理学》、《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成才》、《研究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等讲座。

 

王冰, 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郑州大学。现任软件学院学工办主任,并且负责软件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活动等工作,重视原生家庭、早期印迹作用,擅长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心理诊断;主要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音乐与心理》、《大数据心理学》等通识课程;对于恋爱问题、新生适应性、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的咨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心理书籍推荐

 

                 心理电影推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