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监狱”秦城监狱内部图片揭秘组图曝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监狱内部照片实拍真实 “中国第一监狱”秦城监狱内部图片揭秘组图曝光

“中国第一监狱”秦城监狱内部图片揭秘组图曝光

2024-05-27 00: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建筑特点

秦城监狱

秦城监狱有四幢带审讯室的楼房,排号为甲、乙、丙、丁。楼房一律三层,砖结构,坡顶。每间监室有20平方公尺,内有单独的洗手间,还有坐式马桶和脚踏式冲水。重犯囚室内的墙壁是特制的,可严防囚犯撞墙自杀。房内的常置设施只有一张距地面一尺左右的矮床。需要写“交待材料”时,才会由管理人员送进一张小学生式的单人课桌供使用。但也许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凳子是永远没有的,床铺就是犯人平日坐的地方。室内所有永久性设施都被去掉了棱角,被打磨成圆形。铁丝、碎玻璃片、绳索甚至布条,以及易燃易爆物品。总之,一切可能被用来行凶、自杀、越狱的工具都在这里绝迹。

牢门是铁皮包着的木门,房门上方与厕所马桶齐腰部有“窥孔”,供哨兵对犯人24小时监视之用。一般牢房内有一扇窗户,约有一平方米大,底层开在比一人加一只伸出的手还略高的墙面上,上层开在视线以上的位置。窗台向上倾斜,窗户向上向外开启,玻璃上涂有白色涂料。窗户共有三层:纱窗、铁栅和玻璃窗。通过向外开启的窗户,犯人看不到楼下院子里的情况,也看不到周围楼房的情况。但在有的地方可以望见远山和夕阳;大部分人可以看到一小块天空,在阴天的时候,那天空就如同一块有长方形井口的深井。但在高级囚室里,这样的窗户有两扇,且是磨砂玻璃。

在大约有3.5米的高高的天花板上,直接安有一个十五瓦的灯泡。按照前国务院副总理、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的回忆,那模样就象一个“倒挂的小人头”,它的外面不仅罩着磨砂灯罩,罩外还有铁丝网罩,散发着暗淡的光。电灯的开关却在门外,由看守控制。

1967年,秦城监狱仿照苏联工程师的设计,加盖了六幢监舍。排号顺延为戊、巳、庚、辛、壬、癸。与五十年代所盖的四幢加在一起,正好凑足“十天干”。

设施

秦城监狱设有专门的医务室,配备保健医生和护士。他们只是负责犯人的一般疾病,定期检查“高级犯人”的身体。内容有询问身体一般情况、量血压、抽取血样检查各种指标等。此外,还特别设立一个小小的牙科诊所。据称,秦城监狱的医生对医治因长期单独囚禁导致的“单身牢房综合症”最有经验:只要把这名犯人放入人群中,病很快就会好起来。

秦城监狱犯人专用医院——复兴医院的犯人病房集中在一幢建筑的二楼,病区内有看守把守,每间病房都装有铁门,有监视,也实行放风制度,放风地点在医院大楼的楼顶上。病房约有十平方米,内有一张至两张病床、一个自来水龙头、一个马桶。窗户的玻璃不透明,窗外装着铁栏杆。

关押类型

按照关押对象的不同,秦城监狱5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50、60年代,关押的主要对象是满清要员、日本战俘和国民党战犯,军衔至少在少将以上;第二阶段,“文革”时期,关押的主要对象是高级右派和所谓的“反革命头目”;第三阶段,上世纪70、80年代,关押的主要对象是林彪和“四人帮”两个集团的成员;第四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押的主要对象是省部级腐败官员。

曾关押在秦城监狱的江青

犯人按“级别”不同有单独和集体囚禁两种,“级别”划分一般是根据犯人在入狱前的官职,或渉案的程度而定。高级囚犯伙食待遇较好,一般对那里的伙食比较满意。低级囚犯正餐为“一菜一汤”。主食一般是米、面、杂粮相互搭配,一日三餐。特殊犯人或即将出狱的高级犯人则有更好的待遇。犯人在监狱里多有劳动,如做火柴盒、编织草帽。秦城监狱设有医务室,有保健医生和护士。

犯人的代号由数码组成。数码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的数字标志该人的入狱年份,以公元纪年表示。后面的数字表示该年份入狱的序号。如“6901”,前两位数代表1969年,后两位数代表收监的顺序是该年度的第一人。

犯人每月的主食定量为16公斤,一日三餐(周日和节假日只有两餐)由管理员统一送到各监室门前。不过,在伙食标准上,又根据犯人的年龄、入狱前的地位,或是案情的不同进展程度等,分为高低两种。

高级囚犯20世纪70年代每月的伙食费为60元,到90年代随着物价的上涨,有所提高。高级囚犯伙食待遇较好,一般对那里的伙食比较满意。低级囚犯正餐为“一菜一汤”。主食一般是米、面、杂粮搭配,菜是最廉价的蔬菜,少有油水;早饭是玉米面窝窝头和一块拇指大的咸菜。

在高级监区,狱方备有统一的饭盒,不使用窗口,而是打开牢门将饭菜送入。菜有两素一荤,有“真正的汤”。每周一次配送牛奶、水果;特殊犯人或即将出狱的高级犯人则有更好的待遇。低级监区的犯人需自己保管餐具,开饭时,食物通过一个离地面约一尺高的送饭窗口递入。

犯人待遇

秦城监狱与普通监狱不同,实行单独放风制度,犯人初到秦城时并不能立即享受放风待遇。每次放风时间20分钟至1个小时不等,时间依当时狱中犯人的数目而定。放风地点为一块用砖墙围起的放风圈,一道高墙又将这个放风圈一分为二。两个放风圈可同时使用,看守站在高高的中墙上,可一览无遗地观察两边格子中的情况。犯人一个一个地被单独放出来,一人一格,隔着高高的墙,谁也看不到其他犯人。

平时,除国民党战犯接触过相对较重的体力劳动外,犯人在秦城监狱多只有轻微的劳动,如做火柴盒,用麦秸编织草帽,这类劳动一般在囚室内进行。

秦城监狱的犯人在接受审讯时,先由一名看守通知,然后将他带出囚室,前往审讯室。来到审讯室门前,将犯人送入室内,看守即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在室外等候。

进入审讯室后,犯人被带到一张凳子前。据国民党战犯沈醉回忆,这张凳子与一般的凳子相比,有着特殊的讲究。它的形状像一个腰粗、两头细的圆鼓。他认为,做成这种形状,是为了防止犯人拿它当武器,袭击审讯人员。

在犯人被允许坐下之前,提审员首先向他交待“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在“文革”期间,则代之以朗读墙上贴着的毛泽东语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等等。

在犯人的对面,有个半圆形的平台,台上有几张由木桌拼起来,上面铺着白布的审讯桌,审讯员和记录员分别坐在桌子两边。在这里,犯人还可以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就座。

犯人接见家属的地方设在同一幢监舍的接见室中。那是一个被中间的一堵墙隔断的两个小房间,中间墙上开有一个小窗口。在一般情况下,接见者和被接见者分处两室,在小窗口处交谈。

犯人家属送给亲人的物品必须在审讯室内交给管理人员,在一本接见人送物单上登记。被审定不能交给犯人的东西,在会见结束后立即责令带回。接见完必须有管理人员在会见单上签字,否则就不能走出监狱的铁门。

文革时的关押待遇

文革中折磨犯人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最简单的有罚站,不给犯人喝水,坐“喷汽式飞机”,打骂也是家常便饭。受惩罚的犯人还会被戴上镣铐,最严酷的是背铐。秦城监狱的建设者,原北京市公安局的副局长冯基平,在文革中就被戴上过这种镣铐。许多人在那段时间内致疯、致残、致死。1972年初,毛泽东下了一道指示,与监狱约法三章:一、让犯人吃饱;二、让犯人睡足;三、没有病症时才可以审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