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注射液的副作用与禁忌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盐酸川芎嗪的副作用有哪些 川芎嗪注射液的副作用与禁忌是什么

川芎嗪注射液的副作用与禁忌是什么

2023-05-06 09: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药物组成】四甲基吡嗪(川芎嗪)。

【功能】活血化瘀。

【作用功效】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病如冠心病、脉管炎等。

【现代药理】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

【用法用量】

1.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静脉滴注,一次40~80mg,一日1次,10天一疗程,用250~500m1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一般应用1~2个疗程,或遵医嘱。

2.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一般穴位注射,每次选3~4穴位,每穴10~20mg,隔日1次,15天一疗程,一般应用1~2个疗程,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1.皮肤变态反应徐伟军报道1例64岁男性患者,1年前患脑血栓,治愈后为预防复发,每年静滴川芎嗪注射液2次,2次之间间隔15天,用川芎嗪24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每天1次。第4天时在左手第1、2掌骨间,以合谷穴为中心出现1个3cm×4cm大小的圆形暗红色皮肤损害,覆有细小的白色鳞屑,周围界限清楚,不高出皮肤,伴有轻度瘙痒和全身乏力症状,诊断为药疹。用丹参注射液代替川芎嗪注射液1周后皮损消失。患者回忆,同年5月份静滴川芎嗪注射液时曾在同处发生同样的皮损,症状较本次轻。

2.变态反应刘萍报道1例54岁男性患者,因脑血栓形成给予川芎嗪120mg,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分钟控制在60滴左右,静滴20分钟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寒战等症状,血压165/97.5mmHg,心率110次/分,体温38.5℃,立即停止输液,静注地塞米松10mg,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高流量吸氧,30分钟后上述症状缓解。

3.迟缓过敏谭宗凤等报道1例30岁女性患者,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给予抗炎、抗免疫治疗,辅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川芎嗪160mg静滴抗凝处理。用此药的第7天,输液后约20分钟患者颜面及颈部出现充血水肿,颈部有压迫感,呼吸困难,全身皮肤出现斑丘疹,瘙痒,考虑为川芎嗪过敏,立即停用川芎嗪,给予氧气吸入,用5%葡萄糖注射液20ml加地塞米松10mg静注,约15分钟后患者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次日,在其他用药未变的情况下,停用川芎嗪,未再出现上述反应。4.过敏性休克刘景昀等报道1例60岁女性患者,曾于1990年8月予降压、溶栓药物治疗。静滴川芎嗪时,患者突然出现畏寒,寒战,胸闷,呼吸急促,四肢发冷,血压60/38mmHg,脉细弱,颈软,心率140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减弱;腹软,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病理反射,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吸氧,肌注异丙嗪25mg,并予地塞米松10mg+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静滴,30分钟后血压恢复至218/83mmHg,症状缓解,4小时后症状消失。该患者于2002年12月10日,又因高血压病情加重而给予川芎嗪注射液静滴20分钟后,再次出现畏寒,寒战,胸闷,呼吸困难,四肢发凉,血压60/38mmHg,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mg+50%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推,同时进行抗休克处理,30分钟后症状缓解,血压120/68mmHg,2小时后上述症状消失。

5.血管神经性水肿戴光惠等报道5例住院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14~23岁。1例有氨苄青霉素过敏史,余4例无过敏史,既往均未用过川芎嗪及川芎。因各种肾脏病并血液高凝状态,均于入院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川芎嗪160mg静滴,输液开始后4~5小时患者出现颜面及颈部充血水肿,颈部压迫感伴声嘶,3例有轻度呼吸困难。考虑为川芎-嗪致局部血管神经性水肿,立即停用川芎嗪,并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推,于用药后0.5~1小时,上述症状逐渐消失,其中3例患者次日再用川芎嗪时出现相同反应,同样处理有效。在其他伴随用药未变情况下,停用川芎嗪后,5例患者均未再出现上述反应。

6.异常反应申保红报道1例72岁女性患者,因脑梗死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川芎嗪静滴,当液体输入100ml时,患者出现嗜睡、谵语、多汗,观察5~10分钟后,患者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瘫痪侧肢体强直性抽搐。检查:体温36.2℃,脉搏89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42.5/90mmHg,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双瞳孔等大,直径2~3cm,对光反应迟钝。脑CT检查为原发脑梗死病灶,未做任何处理,2小时后症状逐渐消失,但对先前所发生症状一无所知。后改输复方丹参针剂,未再出现反应。另1例男患者,64岁。因局灶性脑梗死,给予生理盐水+血塞通,5%葡萄糖注射液+川芎嗪静滴,当第2组液输入余100ml时患者自诉右下肢不能自主,继之震颤,抽搐,出汗,停止输液观察1小时,无明显缓解。嘱家属回家后继续观察,症状持续3~4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第2天把液体顺序倒置,先输5%葡萄糖注射液+川芎嗪,当输入150ml左右时,患者又述右下肢不能自主,震颤,立即换输另一组液,约0.5小时后症状消失,未再出现反应。

7.剧烈头痛沈曼芬报道1例66岁女性患者,因患高血压Ⅱ期、脑供血不足,使用生理盐水250ml+盐酸川芎嗪160mg静滴,每日1次。到第4天,患者开始感到剧烈头痛,并且疼痛难忍,为解除疼痛,自服去痛片但未见好转。到第8天查体,血压125/85mmHg,其他未见异常,只感头痛。改用维脑路通注射液,继续点滴,症状逐渐缓解头痛减轻,逐渐好转。

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陈玉良报道1例76岁患者,因动脉硬化,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川芎嗪80mg静滴,每日1次。输液第3天,液体滴入15分钟后,突感头晕,胸闷,口吐白沫,左头面麻木,左肢体疼痛,不能移动,急查血压82.5/60mmHg,心率60次/分,心音低钝,左侧肢体腱反射(+),病理体征未引出。诊断为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停止输液,立即将患者平卧改为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参麦注射液30ml,静滴10分钟后,左侧肢体痛减轻,可以移动。1小时后头晕、胸闷消失,肢体活动自如。后改用脉络宁静滴10天后,患者语言正常,肢体活动自如。

9.严重低血压张志彬报道1例62岁女性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后10天,大便用力后出现胸闷。查体:血压135/75mmHg,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心电图示V5、V6导联ST段下移0.05mm。考虑心绞痛发作,即给予消心痛5mg舌下含服,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川芎嗪80mg,输液后约10分钟出现全身大汗,嗜睡,血压测不到,心率120次/分,心音低钝,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无变化。停止输液,静滴多巴胺,0.5小时后血压回升至120/67.5mmHg,维持静滴6小时后症状消失,血压恢复到135/75mmHg。怀疑可能是含服消心痛所致,故停用消心痛。次日再次静滴川芎嗪,不到1分钟即出现类似症状,血压测不到,立即停液。改用多巴胺升压,2小时后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10.严重胃肠道反应郭从容等报道1例76岁男性患者,因心肌缺血,给予川芎嗪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滴速20滴/分。第1天用药2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5次,均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呕血,并腹泻3次,均为黄色稀便,无里急后重,无脓血,查腹部无异常。于解痉、止吐和补液治疗后,症状缓解。第2天静点川芎嗪后再次出现呕吐、腹泻,停药后未再出现胃肠道症状。

11.急性溶血性尿毒症马喜娟等报道1例60岁男性患者,因颈椎病、冠心病、脑梗死于2006年1月17日入院治疗,给予磷酸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100mg静脉输液,每天1次,尼莫地平片、西比灵胶囊口服等治疗。2006年2月9日患者在输注磷酸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寒战,腰痛,血压179/86mmHg,2小时后发热,体温40.6℃,血压降至96/68mmHg,心率102/分,呼吸26次/分,出现洗肉水样尿,红细胞0~2,潜血和蛋白(+),立即停止输液,给予生理盐水100ml+洛赛克静滴,每日1次,生理盐水20ml+头孢曲松1g缓慢静注,每日1次。给予持续性血液透析,抗休克、抗过敏,大剂量激素以及输入洗涤红细胞、血浆等治疗,1周后病情好转,于2006年3月30日治愈出院。2周后复査血、尿常规无异常。

12.致早产孔秀宏报道1例24岁患者,孕1产0,孕30+2周,因血栓性静脉炎,给予静滴川芎嗪注射液200ml,15天后,下肢疼痛稍有好转,水肿有所减轻,继之出现规律性腹痛,每次30~40秒,每5~10分钟1次,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25%硫酸镁注射液7.5g静滴,硫酸舒喘灵2.4mg/次,每日3次口服。10小时后腹痛加重,早产。另1例36岁患者,孕2产1,孕29周,因高血压、脑梗死静滴川芎嗪注射液200ml,3天后肢体活动不利、语言蹇涩均有明显改善,5天后出现规律性腹痛,每次20~30秒,每6~10分钟1次。予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25%硫酸镁注射液10mg静滴,口服硫酸舒喘灵4.8mg/次,每日3次,8小时后早产。

【注意事项与禁忌】

1.本品酸性较强,穴位注射刺激性较强。

2.不适于肌肉内大量注射。

3.静脉滴速不宜过快。

4.不宜与碱性注射剂一起配伍。

5.脑出血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分析与评价】川芎嗪注射液为临床常用药。多用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穴位注射等方法。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严重时发生过敏性休克。过敏体质者宜慎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