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皮娜·鲍什《春之祭》 春之祭

春之祭

2024-06-03 09: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春之祭-皮娜·鲍什辞世十周年 青年时代的皮娜·鲍什。图片来自网络。

 

 

 

春之祭-皮娜·鲍什辞世十周年

《悦读德国》杨悦

 

 

2019年德国各地纪念包豪斯(Bauhaus)艺术诞生100周年的各种活动层出不穷,内容形式丰富多彩。今年也是德国著名表现主义雕塑家威廉·莱姆布鲁克 (Wilhelm Lembruck) 辞世一百年,相比包豪斯百年华诞,这无疑是一出悲剧,笼罩着时代与战争的阴影。

风华正茂的雕塑家幸免于一战的惨烈炮火,却无法逃脱战争遗留下来的阴霾以及失恋与抑郁症所带来的苦痛,于1919年自戕而亡,年仅38岁。眼下杜伊斯堡莱姆布鲁克博物馆(Lembruck Museum Duisburg)正在举办“美:莱姆布鲁克与罗丹,现代艺术大师”大型展览,以兹纪念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儿子和德国现代伟大的雕塑家。

北威州的另一座城市伍珀塔尔也在缅怀自己的女儿,德国著名的现代舞之母、闻名遐迩的“舞蹈剧场”创始人与编舞家皮娜·鲍什(Pina Bausch)。十年前的6月30日,在确诊肺癌仅五天后,这位享誉全球、深受观众喜爱的天才舞蹈家香消玉殒,享年69岁。

春之祭-皮娜·鲍什辞世十周年 青年时代的皮娜·鲍什。图片来自网络。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而立之年的皮娜·鲍什一手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舞蹈艺术形式,即“Tanztheater”(“舞蹈剧场”),引来业界与观众的好奇与惊喜,喝彩声与质疑声此起彼伏,接纳与非议、欢呼与排斥不相上下,此时的人们还沉浸在古典芭蕾与传统舞蹈一成不变的模式中。

经过时间的洗礼,从1973年鲍什在伍珀塔尔推出第一部“舞蹈剧场”作品,直至1998年建院25周年纪念演出,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伍珀塔尔皮娜·鲍什舞蹈剧场”(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终于获得全球观众的热烈追捧,鲍什本人也被业界推上“世界舞蹈无冕女王”的宝座。

历经了整整四分之一世纪的岁月,冥思苦想,编舞排练,推陈出新,世界巡演,皮娜青丝染白发,颀长清癯,黑衫黑裤,烟不离手。她以每年推出一部新作的节奏,给世人留下了数目惊人、风格各异、内容丰饶的舞蹈作品,构筑起一个斑斓多姿、妙不可言的“皮娜的舞蹈世界”。

鲍什的最后一部舞蹈作品在她辞世前18天首演,不出意外地大获成功,此时的她,名满天下,风轻云淡,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与欢呼声中,作为舞团灵魂的她一如既往地与追随她多年的舞者们款款上台接受赞美与膜拜,此时此刻,死神已毫不留情地在掌声与鲜花中接近了她。

皮娜·鲍什是二战后成长起来的现代芭蕾舞者,于1940年7月27日出生在德国小城索林根(Solingen),从小便在父母的饭店里帮忙,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物与三教九流的行径,听闻各种稀奇古怪的言论。这些童年的记忆出现在她日后的作品中,那是浓缩与提炼过的市井烟火、人生百态,琐碎、真实、滑稽、反讽,让人哭笑不得、含笑带泪,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带来思索与回味。

鲍什是天生的舞者,拥有老天爷赏饭吃的姣好容貌与柔韧身段。小时候,她第一次来到一所芭蕾舞学校,老师让她随便做一个舞蹈动作,小皮娜“啪”地一下把脚轻而易举地抬到头顶,见多不怪的老师惊呼道:“你真是一个蛇人啊。”

鲍什生命的前十四年在出生地索林根度过,父母忙着经营饭店,养家糊口,无暇顾及她,小皮娜宁可呆在芭蕾舞学校,以此消磨时光。超过十年的求学与成长岁月,皮娜则在鲁尔区的埃森度过,年仅14岁便师从埃森福克旺学校(Essener Folkwang-Hochschule)的创办者、当时标新立异、名噪一时的舞者、编舞家与舞蹈教育家库尔特·约斯(Kurt Jooss)。而她生命的后36年则固守在伍珀塔尔,创作了一件又一件呕心沥血的舞蹈作品,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一场又一场的演出,在世界舞台一冲云霄。

在鲍什近70载的生命历程中,这三座位于德国西部的城市占据了一个甲子的光阴,它们相距不足半小时车程。与那些为着某种缘由而离乡背井的漂泊者相比,皮娜可谓根植故土,栖息故园;这只幸福的自由鸟,情系翱翔,而舞蹈便是载着她飞向蓝天,越过高山的那一对翅膀。

皮娜·鲍什被称作“一只落脚在伍珀塔尔的候鸟”,每年她都会定期南飞北归,带着自己的舞蹈团队天南海北地奔赴世界各地巡演,往往长达两三个月的时光,远至亚洲的香港、台湾、印度、日本还有热带雨林、火山爆发后的地方等等。依她的说法,演出即是旅行,她之所以心安理得地偏居一隅,数十年不变地停泊在这座秀美的绿色之城,而没有定居在柏林、巴黎、纽约这样举世闻名的Metropolen(大都会),是因为接连不断的环球巡演填满了她对远方的渴望,遇见的异乡人,感受的异国风情,听闻的异国曲调,品尝的珍馐美味,给予她灵感与启迪,为她注入精神的食粮。

舞台之上,她演绎、抒发、呈现、释放;舞台之外,她采撷、吸纳、淬炼、清空。她的作品仿佛一首首无言的小诗,一幅幅展开的画卷,等候观众自己去解读和领悟。就像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不同的哈姆雷特,每位观者眼中也有不同的皮娜·鲍什。

18岁的皮娜·鲍什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获得DAAD的奖学金,1959年远赴纽约学习美国现代舞,曾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演出。三年后,恩师约斯将鲍什招至麾下,成为他创办的“福克旺芭蕾舞剧团”(Folkwang-Ballet)的重要一员,开始初试啼声的独舞者生涯,随着舞团首次踏上世界巡演之路,并登上萨尔茨堡艺术节的舞台。

名师出高徒,出挑的皮娜·鲍什于1969年顺理成章地成为约斯舞团的掌门人,并在埃森母校任教,直至1973年被邀至伍珀塔尔芭蕾舞剧院担任艺术总监与编舞者,从此开创了德国现代舞历史上的皮娜·鲍什时代。

在德国公众评选的近代500年历史中,最具影响力的前20位德国文化与艺术巨匠,皮娜·鲍什当之无愧地榜上有名,入选的女性仅两位,能够与皮娜比肩的,是德国古典音乐世界里的大师级人物、著名小提琴家穆特(Anne-Sophie Mutter)。

伍珀塔尔是一座迷人而让人忍不住亲近的城市,初到德国,拿着大学生优惠票游遍了鲁尔区,专门去乘坐有着百年历史的伍珀塔尔空中列车(Wuppertaler Schwebebahn),从车窗俯瞰山间的潺潺清流,乐不可支;有了孩子后,带去开放于1881年的伍珀塔尔动物园;在音乐厅(Historische Stadthalle)聆听齐默曼弹奏贝多芬;在美术馆(Von der Heydt Meseum)观看毕沙罗、马奈、保拉·贝克尔-莫德松特展和东西德邮票展;带父母在植物园漫步;在雕塑公园徜徉,每年一度的鲁尔钢琴节常在此举办;带孩子去伍珀塔尔大学参加州级钢琴比赛……这里还是恩格斯的故乡,其故居与中国政府赠送的恩格斯铜像,就矗立在鲍什剧团常驻演出的歌剧院对面。

这座有着起伏与蜿蜒山路的城市,总是吸引着我一次次奔赴它的怀抱,白天或夜晚,阳光或雨雾,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它拥有如许之多的Highlights, 仿佛镶嵌在伍珀河上的一颗颗明珠,而在这河畔曼舞轻歌,直至终老的“舞蹈精灵”皮娜·鲍什,无疑是其中最耀眼最璀璨的一颗。

鲍什生命中出现过两位重要的男人,三十岁时,她与德国舞台布景与服装设计罗尔夫·博尔泽克(Rolf Borzik)走到了一起,他们相识于埃森大学时代。在共同度过的十年光阴中,博尔泽克除了担任皮娜所有原创剧目的舞台与服装设计,还多方面支持皮娜舞蹈剧场的工作,提出自己的设想、质疑和修改意见。皮娜早期的舞蹈作品《七桩罪》(Die sieben Todsünden)、《蓝胡子》(Blaubart)、《穆勒咖啡馆》(Cafe Müller)和《咏叹调》(Arien)等,凝结着两位爱人加同道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幸的是,1980年博尔泽克被血癌夺去了年仅35岁的年轻生命。

博尔泽克过世半年后,鲍什按既定合同率舞团远赴南美洲巡演,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命运之神让皮娜不期而遇了陪伴她度过后半生的男人罗纳德·凯(Ronald Kay),这位智利诗人其时在智利大学任文学与美学教授。

上苍是眷顾皮娜的,新的爱情抚慰了她痛失爱人的灵魂,新的侣伴滋养了那颗细腻而善感的心。在爱人的怀抱里,皮娜疗伤止痛,休养生息,复活重生。一年后,他们的爱情结晶出世了,儿子从母姓,他们给他取名“罗尔夫”,以兹纪念博尔泽克。

从布莱希特的《七桩罪》到巴托克的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从马勒的艺术歌曲到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春之祭》,皮娜·鲍什信手拈来,重新解构诠释,或悠扬或铿锵的旋律,柔曼或孔武的舞姿,致敬经典,留下传奇。

《满月》(Vollmond首演于2006年)里那酣畅淋漓的大雨,倾盆而下,浇湿了在场观众的心。一位柔弱而执拗的女子,一次次倔强地从雨中冲出,狂奔到前台,试图寻找心中的梦想、爱人抑或幸福,却一次次被彪形大汉双手擒回,踢倒在地,大雨无情地冲刷下来,鞭打着她的身躯,蹂躏着她的魂灵。女子一次次反抗、逃逸,一次次被捉回、推倒,那是命运之手还是欲望之网?渐渐地,她从最初的奋勇无畏,变得精疲力竭,匍匐在水中,随命运之波而沉沦,最终大汉扔下她,扬长而去,此时此刻的她,已然奄奄一息,再也无力站起,任凭大雨哗哗哗地倾泻而下……

时至今日,无人再追究皮娜·鲍什的舞蹈作品是否是舞蹈本身,抑或异化为哑剧、独白、轻喜剧甚或闹剧。在鲍什跨越36年的作品中,不同的素材主题、背景音乐、文化符号、独白对话与舞蹈动作,变幻莫测地出现在舞台上,人性的良善与邪恶,人生的美好与丑陋,被剥茧抽丝地展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争斗,男女之间的猜忌与伤害,被不动声色地一一呈现,生命的悲哀与苍凉弥漫在整个舞台……

而皮娜·鲍什仿佛是人生舞台的旁观者,在动静之间描绘出“微尘众”对禁锢与压抑的反叛与抗争,对温柔与爱的渴望与呐喊,任由观者独自去感受、体悟、品味和评说,而她自己,已然完结了此生的使命,抽身离去,那么仓促,那么轻快。

2019年6月30日于皮娜·鲍什十周年忌日

 

春之祭-皮娜·鲍什辞世十周年

      

春之祭-皮娜·鲍什辞世十周年

图04-05:皮娜·鲍什作品《春之祭》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春之祭-皮娜·鲍什辞世十周年 春之祭-皮娜·鲍什辞世十周年

图06-08:皮娜·鲍什。图片来自网络。

春之祭-皮娜·鲍什辞世十周年 春之祭-皮娜·鲍什辞世十周年

春之祭-皮娜·鲍什辞世十周年 图09:获奖电影《皮娜》海报。

春之祭-皮娜·鲍什辞世十周年

图10: 本文作者散文集《悦读德国》:“用文字诠释德意志的精神底色,以切身经历漫谈日耳曼尼亚的市井烟火。”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