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年俗】春节(一):壮汉瑶族过春节 习俗相近又各具特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百色特产介绍作文 【八桂年俗】春节(一):壮汉瑶族过春节 习俗相近又各具特色

【八桂年俗】春节(一):壮汉瑶族过春节 习俗相近又各具特色

2023-08-11 20: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春节原为汉族的传统节日。秦汉后传入广西,逐渐成为广西各族人民的共同节日。但由于民族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春节期间,各民族举行的节庆活动又各具特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广西新闻网特别推出“八桂年俗”系列微信推文,品味八桂年俗,探索广西人年里的“故事”。

春节是广西各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民国前单行农历,称为“元旦”,或称 “元日”“元辰”“元朔”“新正”等。民国元年(1912年)改行公历,以公历1月1日称“元旦”,而将农历的“元旦”改称春节。篇幅有限,我们将分开两篇讲广西各民族的传统春节习俗,本篇先介绍壮、汉、瑶族的春节习俗。

壮族春节习俗

壮族以鸡啼或零时作为新年的开端。届时,各家鸣放鞭炮、烟花,以争得先响头炮为荣。放炮时,必夹有十二个大炮,依次象征十二个月,如十二个大炮全响,便兆全年大吉。

壮族同胞在制作“粑舂”和摏糍粑。

姑娘、媳妇们着新装,拿火把提篮筐,挑水桶、竹筒争先出门挑新水,以抢到第一为吉。同时于河边路旁拣些大小石头,大者象征牛马猪羊,小者象征鸡鸭鹅鸽,将其装于篮筐内,或绑上绳索提拖回家。沿途模仿禽畜声音,呼叫“畜禽魂归来”及“鸡鸭肥,猪牛壮”等语。至家,将石头分置于牛栏、猪圈、鸡笼,祈求新的一年禽畜兴旺。以新水加红糖、生姜、竹叶煮成“灵汤”,供家人饮用,俗称孩童喝了聪明伶俐,老人喝了增寿延年,妇女喝了添子添福。

壮族舞春牛。

壮族打扁担。

初一早,男子将犁、耙、刀、斧等生产工具一一绑上粽粑,以表酬劳。家长到坡地上犁两道垄沟,由主妇将少许谷种撒于牛粪上,以求今年生产顺利。初二以后,老幼走村串寨,访亲会友。春节期间,各地均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其中以打扁担、抛绣球、唱蚂(青蛙)、演壮戏、舞春牛、耍龙狮等最具特色。

汉族春节习俗

桂林东西古巷,民间艺人舞狮闹新春。

汉族春节极隆重热烈。初一子时,各家鸣鞭炮,焚香拜祖先天地以示辞旧迎新,除邪纳福。初一晨有“出行”(亦称“行大运”)习俗,人们按当年《通书》(即历书)和《春牛图》 所示吉利方向作揖行走,意在求一年百事顺畅。

节间,亲友交相拜年,有“初一仔、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舅娘”的例俗,即初一幼辈给长辈拜年,初二新女婿给岳父母拜年,初三后出嫁女儿携小孩回娘家拜年。拜年时互以礼物相送。

城乡各地,舞狮拜年之风极盛。舞狮队走街串寨,为各族拜贺新年,户主以烟糖茶果和钱币红包酬谢。有的主人将小孩的衣服、鞋帽、背带、玩具给“狮子”舔拜,以示交好运避邪恶。

游客在南宁园博园观赏特色民俗快闪表演。

邕宁(今属南宁市)、岑溪、桂平、梧州等县市,初一至初十均有生日,依次为一鸡、二狗、三猪、四牛、五羊、六马、七人、八谷、九麻、十豆(其中梧州、桂平两地为九兵、十贼)。在各个生日里,人们要按种种规矩行事,以求谷豆丰收,人畜兴旺,或免兵匪盗贼之患。玉林、钦州一带,初三称“穷鬼日”,是日各家将除夕以来存积的垃圾、秽物倒于三岔路口或倾于河沟,意在“穷鬼出,富贵入”。梧州地区的一些地方将正月十二日称为“补天穿”,是日以糍粑粘于竹枝,将其插在田间,让鸟啄食,意为堵住鸟嘴,使其不再为害农作物。

百色市田阳区五村镇巴某村春意盎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踏春赏花。

春节期间,人们的言行举止皆以文明吉利为最大准则,禁忌多达数十种。为防孩童违忌,特写上“童言鸟语,百无禁忌”的字条,贴于房内,意为已事先声明,违言无罪。春节食品,荤素俱全,或供祭,或宴客,或自用。有些食品,或因其谐音,或以其味道,或因其形状表示吉祥,为过年时所不能少。

南宁市民在三街两巷游玩。

如鱼——年年有余;生蒜——稳操胜算;葱花——聪明伶俐;芹菜——勤劳持家;生菜——生财有道;年糕——年高寿长;粉丝——延绵长久;粉利——大吉大利;汤圆——日子甜蜜。春节文体活动,以舞龙、耍狮、武术、唱采茶、粤剧、桂剧等最为常见。桂东南还有舞春牛、唱竹马,横塘人(亦称蔗园人)则有唱师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增加了游园、球类、棋类竞赛、放电影等文化体育活动, 以及舞会、看录像、电视等节目。

瑶族春节习俗

瑶族同胞在春节期间开展民俗活动。

瑶族过节,因支系不同而各具特色。初一鸡啼时分,村老对天鸣枪三响(或鸣牛角号三响),各户随之燃放鞭炮(民国前多以新竹节投于火中引爆,称“爆竹”),并敲锣击鼓,意为驱邪接福。

瑶族长桌宴。

操“勉话”的瑶族(盘瑶)人家引猫狗巡游住房四周,意为防鼠防兽。龙胜部分瑶族(花瑶)成年男子由长辈带领,手举火把刀斧,肩荷挖锄上山“出晨”,边行边念“行东利东、行北利北、东成西就、南通北达”等吉利话,然后各人砍回一捆生柴,意为新年生柴(财)。龙胜部分瑶族(红瑶)以鸡粥、肉粥祭祖,祭祖时,神台上还供上两套女子新装,以示丰衣足食。富川、钟山、恭城等地瑶族(平地瑶)以白梗、花梗、黑壳糯、黄壳糯、八月粘等谷种分投于杯中浸泡,并摆于神台。过些日子,观其中发芽茁壮者即定为当年播种的品种。

春节期间,白裤瑶族同胞敲响铜鼓。

种棉人家则在初一晨将一把生盐撒入灶膛中,称“爆棉花”。如爆声强即兆今年棉花有成,宜多种。自称“金门”的瑶族(蓝靛瑶)于初一给幼童举行识字、挑花的启蒙仪式,有的还种几株桃李或楠竹。春节期间,瑶族人民举行唱堂歌、演“耕作戏”、打铜鼓、赛陀螺、射击、围猎、抛绣球、斗鸟等富于民族色彩的文体活动。

新年伊始,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壮汉瑶各族同胞都通过各种民俗方式,祛除旧一年的不幸,祈愿新一年吉祥如意,这也是朴素的老百姓新一年开始努力奋斗的美好愿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