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本太空好书推荐,满足孩子永不停歇的好奇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百科类的书籍 22本太空好书推荐,满足孩子永不停歇的好奇心

22本太空好书推荐,满足孩子永不停歇的好奇心

2024-06-25 14: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适合6岁以上

这两本书介绍了我们需要了解的一切空间科学知识,还有一些引人入胜的见解和理论,这些将带领你进行一次有趣的宇宙前沿之旅!

DK儿童太空百科全书

适合5岁以上

这本《DK儿童太空百科全书》展示了宇宙中的奥秘。它通过1000多幅精美的图片和富有启发性的描述,将孩子们带往太空深处。探索太空旅行的历史,了解航天国家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空间探测将带给人类的激动人心的无限可能。研究太阳系和宇宙中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节,邂逅高速运行的彗星,探知极端的温度和肆虐数个世纪的风暴。

了解航天器

揭秘航天器

你知道吗,第一只只进入太空的小狗名字叫“莱卡”,“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中孵化过鹌鹑,国际空间站在地球上用肉眼就可以看得见,旅行者1号携带有一张送给外星人的镀金唱片……未来的航天员,快来探秘吧!

“向太空进发”中国载人航天科学绘本系列

适合5岁以上

本系列科学绘本以几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的历程为线索,通过讲述这段飞天历程,将航天员训练、火箭发射、飞船和空间实验室等人类航天活动的代表性场景和载人航天的知识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轻松完成对载人航天的基本认知。

中国航天科普启蒙翻翻书·遨游去太空

适合5岁以上

依托中国航天,用简单的语言、精美的手绘图,揭开卫星、飞船、探测器、空间站的神秘面纱,让孩子读懂航天,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的兴趣。200个知识翻翻,6个立体弹出图,让航天知识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世界航天器史

适合9岁以上

该书在叙述人类的早期航天活动后,分章介绍了各类航天活动及航天器的演进与发展状况,并在追溯世界航天器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做出了对未来航天器的展望。有较强的知识性、科学性和可读性。

了解宇航员

了不起的航天员

适合3-6岁

在这本趣味科普玩具书里,你可以了解到关于太空和航天员的一切。在月球模型上模拟登月,帮助航天员进行训练,参与火箭发射,参观国际空间站……以航天员为主题,通过翻翻页、滑动小动画、拉拉动动、滑轮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介绍航天员和太空的知识,通过互动发现让小读者获得惊喜体验。

我想当航天员

适合4岁以上

是不是梦想着驾驶飞船呼啸升空、登陆火星、开展探险工作呢?如果是,就学习航天员必备的技能吧。你可以了解航天服的构造,学到轨道运行的规律,参与有趣的活动。你还将学到飞船驾驶技能、太空行走方式以及太空实验操作方法。

少年航天员

适合6岁以上

了解探索太空的历史

阿波罗计划:人类探索月球的故事

适合10岁以上

《阿波罗计划:人类探索月球的故事》介绍了关于人类探索月球的故事 ,使青少年读者从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 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 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太空日记

这套书是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王亚平献给青少年的第①部天地联讲科普书,第①视角揭秘地球之外的生活,详解绚丽天宫数十项有趣实验。书中配有近四十段珍贵的太空录像,三百余幅精心挑选的插图和若干3D渲染的科普大图,同时随书附赠航天员入门考题光学解谜卡。让孩子超近距离走近太空,走近神舟飞船,走近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为孩子全面开启走出地球、迈入太空的科学大门。

航天科普大讲堂

文学里的航天

飞向太空港

《飞向太空港》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整部作品节奏紧凑、张弛有度,以全景式的书写完整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也以地球人的眼光和气魄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太空漫游”四部曲

适合12岁以上

这是一套科幻文学作品,是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阿瑟•克拉克最重要的代表作。

虽然每一部的故事情节都与上一部有一定关联,但实际上并不是之前的续篇,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生发出全新的预见,讲述出更加复杂而新鲜的故事。克拉克本人对这四部曲的期望,是“让每本书自成体系,并且根据目前的知识,做到尽可能的准确”。

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在今天读来仍然荡气回肠,并不仅是他作出了多少令人惊叹的预言;用克拉克的终生好友,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话说,是“克拉克给了我们一种新视野,让我们看到,人类正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伸出双手”。

正是因为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我们仰望星空的意义从此不同。

点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