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咔咔地】到底是啥意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话是啥意思东北话怎么说 东北话【咔咔地】到底是啥意思

东北话【咔咔地】到底是啥意思

2024-06-29 16: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众所周知,摹拟词的特点就是生动形象,那么什么叫做生动形象呢?用有的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一说这个词,我脑袋里就充满了画面感,而这便是摹拟词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说,对于很多摹拟词来说,相较于这些词到底什么意思来讲,我们对摹拟词的使用,主要掌握的是两点。我们要掌握一个摹拟词,具体能和什么词(主要是名词和动词)搭配,另一方面,摹拟词的使用,伴随着我们对声音和画面的联想(当然可能还包括比如味道等其他特点)。

比如说拟声词当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对人和各种动物声音的模仿了。有时候我们说,【那边儿的狼崽子呜嗷一顿叫啊】。这里的【呜嗷】,想必对于很多人来讲,和狼的真实叫声是比较相似的(当然实际不同语言对同一种动物叫声的模仿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当你学习外语的时候就不免想,太可怕了,他们语言里的狗原来那么叫……),另一方面【呜嗷】这个词还能引起我们对狼叫画面的联想。但是【呜嗷】这个词并不是仅仅修饰狼叫的。我们还可以说,【那边儿那女的咋回事儿,呜嗷地喊什么玩意儿】。坦诚地说,女人的喊叫声和狼叫是有区别的,至于【呜嗷】这个词本身是否是从狼叫发展而来的也有待研究,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呜嗷】搭配不同的修饰对象,表达着类似的【胡乱地喊叫】的声音和状态,同时,充满着画面感。

既然说到画面感了,我随便列举一些例句,让大家在追忆情怀地同时,感受东北话摹拟词的无穷趣味。以下这些例子对于话者来讲趣味横生,生动形象,我们对其的掌握依靠于我们掌握这些词时大脑里存储的联想。

快说呀,干啥玩意儿搁那儿吭哧瘪肚地。

你这字儿写地啊,破马张飞地。

看你这头发,呛了呛吃地。

那小狗我就碰它一下,这家伙嗷嗷一顿叫唤。

仅就我个人的了解,我认为东北方言的摹拟词是谈不上有准确的对应写法的,是否有准确的汉字写法,取决于是否有权威的词典对其进行规范。但是纵然词典对那些摹拟词进行了写法规范,也不意味着这些词和相应的写法究竟有什么关系,下面来简单说一说,东北话摹拟词和周边语言的关系。

首先,在汉语里,摹拟词不是东北话所独有的,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的,北京话也有丰富的摹拟词,著名艺人大张伟在综艺节目中就经常使用,而且北京话里的很多摹拟词和东北话都是相似的。即使在规范普通话里,摹拟词也是很多的。但是仅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讲,在都说东北话的语境里,摹拟词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而在不是同一地区的人尽量用普通话去沟通时,摹拟词的使用频率就要低得多。

比如说,下小雨了,在东北语境里我会说。

这小雨下得稀拉稀拉地。

而换成普通话,当然也可能是我的普通话不太过关,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大概我可以说:

这小雨下得淅淅沥沥地。

其实两个看起来很像的词,【稀拉稀拉】很可能只是【淅沥淅沥】的方言音系变体。但是像后者那么说的话,怎么听都有种别扭的感觉。

那么东北话里的摹拟词都是汉语经过历时性变化(语言随着时间行进而发生演变)的产物么,或者说因为东北人生性幽默,发明了这么多的摹拟词?后一个答案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语言本身或者语言当中的某一个部分,都不是单纯的某个民族某个地区的人自己发明的,前一个答案也不是完全准确的,因为汉语在发展过程当中和许许多多的语言不停地发生着接触关系,像我们熟悉的韩语、日语、蒙语,或者大家不太熟悉的满语,再或者许多已经消失了的语言,都和汉语发生着诸多的接触,这些接触促进着每一个语言的发展,其中,就包括东北话的摹拟词。

比如说上面举过的小雨下地【稀拉稀拉】的这个例子,在韩语当中就有对应的:

비가 슬슬 내려온다. 雨稀拉稀拉地下呢。

在满语当中有对应的:

aga ser seme agambi

那么有的朋友会问,我们如何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里的这些摹拟词有关系么?如何确定?当然我无法给出十分具体的答案,但是就像前文说过的,我们对摹拟词的记忆,不是这个词的具体意思(比如我如果问一个朋友,咔咔地是什么意思?那么多数时候他会告诉我这个词具体可以怎么使用),而是具体的相关用例,或者说联想。在对很多词进行探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

像东北话的【稀拉稀拉】,普通话的【淅淅沥沥】,韩语的【슬슬】,满语的【ser ser】,这些词在音系上有着相似性,同时又可以修饰同样的对象,我们就可以说,这些词存在借用或者同源的可能性。那么就可以认为,如果发音类似的摹拟词,在不同语言或方言里可以修饰的共同对象更多,那么这两个词借用或同源的可能性就更高,比如上面说过的【咔咔地】。

树干咔地一下子就折了【东北话】

而在清朝满语词典【御制增订清文鉴】中,有一个词是这样解释的:kas seme: kas kis seme holbofi gisurembi.翻译过来就是kas kis地分离开。

kas kis的另一个解释是:hahi hūdun i arbun.翻译过来就是,果断、快速的样子。

而且实际上也出现过kas kis对树干折断进行修饰的例子,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词可能在历史发展上存在关系,至于东北话和满语进一步的其他关系,在后续文章中将会专门阐述。

日语韩语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摹拟词,知名漫画【海贼王】里面大多数恶魔果实的名字,就是用摹拟词来命名的,乐队生物股长的【さくら】歌词的第一句就是さくら ひらひら 舞い降りて落ちて,这里的ひらひら呢,就是描述樱花飘落的样子。

我温儿了哇啦给大家白话了半天,其实无非是我的一些非常简单的想法。很多人热爱东北方言,觉得它幽默风趣,生动形象,我希望我所写的内容,能让大家对这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背后的故事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文化,正如文化不分高低,语言也同样,对语言的热爱不仅仅在于自我的感受体会,更多地在于实际地对每一种语言的传承,普通话的推广是为了让中国这个庞大国家体系的人与人之间能够更顺畅地交流沟通,而对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则是相应的每一个人对文化的担当和奉献。

参考文献:

刘艳,【东北方言象声词研究】

邹德文,【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御制增订清文鉴】

胡增益,【新满汉大词典】、【표준국어대사전】

更多精彩文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