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盛传“维生素C分解酶”,“营养损失”到底怎么回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萝卜英语carrot 网上盛传“维生素C分解酶”,“营养损失”到底怎么回事?

网上盛传“维生素C分解酶”,“营养损失”到底怎么回事?

2023-08-17 07: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实际上,食物中的维生素C损失是普遍存在的。蔬菜从地里采摘下来,即便是在冰箱里冷藏保存,维生素C依然会慢慢损失;如果是放在常温下,损失的速度就更快。 相比之下,冷冻蔬菜对于维生素C(以及其他营养成分的保持)就要好得多。

除了保存,食物的加工烹饪方式对于维生素C损失的营养也很大。比如大枣,新鲜的时候每100克中的维生素C能超过200毫克,每天吃50克就完全能够满足一个成年人对维生素C需求。但如果制成了干枣,维生素C就损失殆尽,对于补充维生素C几乎没有价值了。此外,榨汁、粉碎,对于维生素C的损失也很大。

在各种烹饪方式中,快速高温的烹饪更有利于维生素的保留。 白灼、清炒,也都更有利于避免损失。

因为担心维生素以及其他营养成分的损失,很多人选择生吃蔬菜。 因为生吃蔬菜口感不好,很多人就把它榨汁或者打成浆来吃。首先强调,生吃蔬菜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即便是大家认为“安全”的有机蔬菜,国外也时不时就出现吃出问题案例。其次,正如前面讲解过的,打浆过程会导致一部分维生素C和多酚被氧化。第三,如果是榨汁,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和很多矿物质会留在渣中被扔掉了。

其实,对于食物来说,在储存、加工、烹饪过程中总是存在营养损失。我们可以去探索如何减少损失,但没有必要对“损失营养”耿耿于怀。营养只是食物的一部分属性,安全、好吃、方便也是非常重要的属性。在追求这些属性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更多的营养损失。不过,只要我们把原始食材的营养成分看做“税前工资”,把损失的那部分营养看做是“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那么心理就会平衡多了。

至于考虑“XX和XX一起吃会损失营养”的所谓“搭配禁忌”,不过是牵强附会的臆想,直接无视就好了。

【本文是今日头条签约稿件,媒体转载须经授权,个人账号欢迎转发分享】

公号征稿启事:

欢迎各大医院营养科专家、饮食健康相关海外内容翻译者和饮食行业从业者来稿,我们期待着您最新、最实用、最好读的饮食知识!

(入选稿件有机会见报于《北京青年报》饮食版,并付稿费)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松鼠云无心”,了解更多资讯。

请勿擅自转载,违者必究。

图文编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