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在上海的栽培及景观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芨的种植技术介绍 白芨在上海的栽培及景观应用

白芨在上海的栽培及景观应用

2024-06-27 00: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白芨在上海的栽培及景观应用

1 特征特性

白芨为地生兰科植物,株高 18~60 cm 。假鳞茎扁球形,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富黏性。茎粗壮,劲直。叶 4~6 枚,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 8~29 cm ,宽 1.5~4.0 cm ,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花序具 3~10 朵花,常不分枝或极罕分枝;花序轴或多或少呈“之”字状曲折;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0~2.5 cm ,开花时常凋落;花大,紫红色或粉红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长,狭长圆形,长 25~30 mm ,宽 6~8 mm ,先端急尖;花瓣较萼片稍宽;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倒卵状椭圆形,长 23~28 mm ,白色带紫红色,具紫色脉;有 5 条纵褶片从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顶部,着生于唇盘上,仅在中裂片上为波状;蕊柱长 18~20 mm ,柱状,具狭翅,稍弓曲。花期 4 —5 月。花的具体形状见图 1 。

图 1 白芨花的形状

2 地理分布

白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安徽、湖北、福建、广东、贵州和四川等广大地区,在 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 。在北京和天津等地皆有栽培。白芨生于海拔 100~3 200 m 的常绿阔叶林下、栎树林或针叶林下、路边草丛或岩石缝中。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白芨均为此种 。

白芨在野外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或者生长于林缘,这是由于野外石壁上常有泉水渗出,白芨植株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白芨也常生长于有山泉的地方,那里阴暗潮湿,空气湿度也较高,比较适宜白芨的生长。白芨生长的岩石均是砂岩类,利于白芨根系吸收到水分并牢牢地吸附在上面。

3 栽培管理技术

3.1 光温管理

白芨喜阴,大田种植时,应选择土壤疏松的阴湿环境。若夏季温度高于 35 ℃ ,白芨叶片容易灼伤,持续高温会造成地上部分枯萎,地下假鳞茎秋季可再萌发。因此,夏季可采取适度遮荫措施。

白芨品种较耐寒,但是温度低于 -7 ℃ 时需要保护。可用稻草或落叶覆盖土壤表面保温、保湿。在华东地区大田种植时,从 10 月中下旬开始,随温度下降,地上部分陆续枯萎,地下假鳞茎进入休眠。

3.2 水分管理

白芨块根水分含量较高,且保水性较强,种植时水分浇足后一般可保障其顺利越冬,但在特别干旱的年份越冬期间需浇水 1~2 次。 3 月中下旬当气温回升到 15 ℃ 左右时白芨陆续出苗,此期是白芨需水临界期,要及时浇水供给芽体萌发。 5 — 6 月需供给白芨充足的水分,以促进地上部分快速生长,一般在基质表面发白时及时浇水 。 7 — 8 月降雨比较集中,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防止诱发茎腐病和根腐病。

3.3 施肥管理

白芨属喜肥作物,对肥料的需求量大。春季白芨吸肥能力差,可每隔 15 d 选晴天用 0.1% 磷酸二氢钾和 0.2% 尿混合液喷施叶面。 5 — 6 月是地下块茎快速生长期,施肥以施用牛粪等有机肥为主,也可施用复合肥。施肥方式为穴施,用量为 150 kg/hm 2 。秋季地上部分再次萌发时需要追肥。

3.4 病虫害防治

3.4.1 病害防治。白芨病害主要有褐斑病、茎腐病和灰霉病,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低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当等条件有利于发病 。白芨病害防治以农艺措施防治为主,加强水肥管理。在雨季来临时及时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茎腐病发生初期可用 60% 艾多收乳油 600~800 倍液灌根 1 次,即可控制病情,恢复生长。褐斑病和灰霉病防治,一般可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或 65% 代森锌500 倍液喷雾防治。

3.4.2 虫害防治。白芨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蛴螬和红蜘蛛。小地老虎、蛴螬一般在 3 — 4 月白芨苗刚出土时发生严重,主要咬食地下块茎,当零星发生危害时可用 50% 辛硫磷乳油 500 倍液浇灌根部。红蜘蛛多于 5 月为害叶片,干旱年份发生较为严重,发生初期可用 5% 吡虫啉乳油 1 000 倍液喷防。

4 白芨的园林观赏价值

白芨花大、色艳,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目前,国际上的园艺品种很多,例如中国特有的白色花变种 B. striata f.alba ,以及从白芨原种中挑选出的优良性状的品种 B. striata ′Junpaku′ 、 B. striata ′Tri-Lips′ 、 B.striata ′Murasaki Shikibu′ 、 B. striata ′Soryu′ 等,花色呈现蓝、黄、粉红等色。白芨的花朵开得井然有序,在苍翠叶片的衬托下,端庄优雅,轻盈可爱,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特别适用于点缀我国古典庭园。国外也引种在半阴的岩石园中,还可在稀疏林下成片成丛种植,是一种理想的耐阴观花植被。其花还可作切花材料,供插花之用。

5 白芨在园林上的应用

白芨正以丰富的花色和广泛的适应性、相对简易的管理需求赢得越来越多园艺学家和园艺爱好者的青睐。上海地区并非白芨原产地,但通过引种驯化,与其他植物合理配置,即可以实现白芨观赏造景的需要。

各色白芨都可以采用独丛孤植或搭配种植的形式应用于各种花坛、花境造景中,以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根据规划中的花坛、花境、地被所在地的植物情况,只要栽培条件适宜,白芨可以作为一个色块或背景材料配置植物。注意在选择与白芨配置的其他植物时适当遮荫,否则将影响其开花质量。

上海地区白芨花期为春季,但在盛夏时,白芨属植物地上部分因高温和烈日灼伤影响生长和景观。配置时,选择一些生长旺盛期和花期都在春夏季的其他植物相配置,这样可以在白芨花期过后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植物上,如夏季开花的鼠尾草、银叶菊等,秋季开花的百日草、一串红等。也可以选择与白芨花期相同的植物,很多科属的植物能满足这种要求,如芍药、石竹等。具体应用图 2 ( a )为上海迪士尼外景观绿化带 2017 年 5 月的实景,白芨自 2015 年种植至今景观效果初步展现。图 2 ( b )为上海辰山植物园竹林景观带 2017 年 8 月的实景, 2017 年 4 月种植,种植苗为分株苗,适应良好,生长茂盛。图 2 ( c )为上海辰山植物园紫阳花景观带 2017 年 8 月的实景, 8 月白芨无花时,亦可作为配角烘托景观效果。图 2 ( d )为上海植物园林下白芨景观,种植多年,已达到片植的景观效果。

a

b

d

d

图 2 白芨的相关景观应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